2017年接觸幫扶工作,當時的我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直至今日,幫扶工作細化再細化,已經不再茫然的我,回首這段特別的日子,感動我的事情特別多。
記得2018年臨近春節,我已經回到老家,正和家人一起打掃房屋迎新年時,我接到幫扶對象的電話,他邀請我們一家去吃「殺豬飯」。 我接到電話時,瞬間懵了,「殺豬飯」一般都是一個大團聚,親人朋友相互聯絡感情的日子,但是對於他們家來說,我應該是個「外人」,竟然能夠得到他的邀請。
曹卉核對群眾信息
不過因為我家離得遠,並未能參加,也是我的一場遺憾。但年後回來去老人家走訪時,老人拿出臘腸臘肉,說無論如何也要給我嘗嘗他家養的豬肉,他一直說比外面買的香。那瞬間,我明白了,這一場幫扶,我不是認識了幾家貧困戶,而是多了一群家人! 我並沒有帶走臘肉臘腸,卻和「家人們」商量,將其留在那,我餓了就「回家」吃,此後,無論何時,只要走到他們家中,恰遇吃飯,總有我的份。 甚至知道我喜歡紅薯,每一年紅薯挖出,總會讓他們孩子給我送點,要不就是去家裡時讓我帶些回去。
曹卉輔導孩子作業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儘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他們,為他們帶去脫貧的契機,同時給他們的孩子帶去書籍、學習用具。 在今年暑假,我毅然放棄了回家,參加了村裡的作業輔導隊,教孩子們寫作業。 其實說起來,我雖是花貢人,也在白勝村工作幾年了,但對這方土地,我卻踏足不多。這次輔導,我卻收穫頗豐,除了家長們的認可,還有無數的美景,那種發自心靈的美!
曹卉帶著小禮物去走訪群眾
這場特殊的工作,讓我和白勝村的群眾結下特別的緣,這份緣就是我一生的寶貝,它不驚天動地,但是貴在真、淳,恰如陳釀,值得細細品味! 【人物小傳】 曹卉,晴隆縣花貢鎮白勝小學教師,晴隆縣花貢鎮白勝村幫扶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李允鳳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