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明朝的官吏,我們都知道,僅憑自己的一點俸祿是剛好勉勉強強維持家庭生計的。所以許多朝廷官員都會或多或少的,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額外的錢財。但是在明朝有一位清官,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稀有的官員,他不像其他官員一樣,通過自己的官位來獲得額外的收入,因為他依法奉公,只拿屬於自己的俸祿。以至於他有一次在上街買了幾斤肉,就引來全城的人圍觀,而這個人就是明朝的海瑞。
小時候的海瑞是很不幸的,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人世,就只剩下了一個母親把他養大,也正是因為海瑞小時候痛苦的遭遇,在性格上留下了偏執的成分,這也就是為什麼海瑞在之後做官的時候,做到十分清廉。但是,在與人相處之上,卻十分的難。水至清則無魚,似乎就是對海瑞在官場上的表現的總的概括。但是在審理事務,處理案件的時候,海瑞的剛正不阿得到縣城所有百姓的愛戴。因為他為官清廉,各種案件都是親力親為絕不拖泥帶水。所以每當百姓之間出了民事糾紛,甚至是刑事案件,都會請海瑞來決斷,因為他們相信海瑞的清廉正直,能夠給予他們一個公道的解釋。
正是這種,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表現,成為了海瑞上司最為煩惱的特點。因為在他們眼中,海瑞的行為就是完全格格不入的。所以每當海瑞調至其他縣的時候,許多官員都會提前打包好行李,因為他們知道海瑞的到來,對百姓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
也許正是海瑞的,這種剛直不阿,缺乏變通創新的想法,致使他在為官的道路很難有提升的空間。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有商品經濟的萌芽,對於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海瑞採用的是當年朱元璋的舊制度的方法,這自然難以解決現在的問題。海瑞總是想以自己傳統的價值觀,來解決歷史不斷發展而產生的問題,自然在其他同為做官的人的眼中,海瑞就是一個另類,在海瑞,做官末期的時候 ,所有同事都不願意幫助他,這也恰恰說明深入骨髓的價值觀對海瑞來說難以改變。
在許多人的眼中,海瑞的確就是一個為官清廉樸實本分的官員,他勤勤懇懇,且十分孝順自己的母親,堪稱是明代官員的典範,但是海瑞也有著它的另一面,鮮為人知的一面,傳統的儒家思想價值觀,深入他的骨髓,讓他始終以民為本,作為自己行動的規範。以至於在行動的變通上,尚缺火候。這就是為什麼上文會提及的海瑞童年時的生活,這是因為童年時的陰影,給海瑞留下了偏激的性格,成為了海瑞的不幸。
缺乏變通是海瑞的一大缺點,但是他的為官清廉與正值,是後代們一直需要學習和,崇尚。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既要有廉潔正直的,品性,又要有變通靈活的,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官清廉,因此,海瑞的一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具有借鑑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