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正直清廉的海瑞,明朝一代清官,極具借鑑意義的官員

2021-01-20 金鳳穿衣搭配

對於明朝的官吏,我們都知道,僅憑自己的一點俸祿是剛好勉勉強強維持家庭生計的。所以許多朝廷官員都會或多或少的,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額外的錢財。但是在明朝有一位清官,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稀有的官員,他不像其他官員一樣,通過自己的官位來獲得額外的收入,因為他依法奉公,只拿屬於自己的俸祿。以至於他有一次在上街買了幾斤肉,就引來全城的人圍觀,而這個人就是明朝的海瑞。

小時候的海瑞是很不幸的,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人世,就只剩下了一個母親把他養大,也正是因為海瑞小時候痛苦的遭遇,在性格上留下了偏執的成分,這也就是為什麼海瑞在之後做官的時候,做到十分清廉。但是,在與人相處之上,卻十分的難。水至清則無魚,似乎就是對海瑞在官場上的表現的總的概括。但是在審理事務,處理案件的時候,海瑞的剛正不阿得到縣城所有百姓的愛戴。因為他為官清廉,各種案件都是親力親為絕不拖泥帶水。所以每當百姓之間出了民事糾紛,甚至是刑事案件,都會請海瑞來決斷,因為他們相信海瑞的清廉正直,能夠給予他們一個公道的解釋。

正是這種,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表現,成為了海瑞上司最為煩惱的特點。因為在他們眼中,海瑞的行為就是完全格格不入的。所以每當海瑞調至其他縣的時候,許多官員都會提前打包好行李,因為他們知道海瑞的到來,對百姓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

也許正是海瑞的,這種剛直不阿,缺乏變通創新的想法,致使他在為官的道路很難有提升的空間。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有商品經濟的萌芽,對於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海瑞採用的是當年朱元璋的舊制度的方法,這自然難以解決現在的問題。海瑞總是想以自己傳統的價值觀,來解決歷史不斷發展而產生的問題,自然在其他同為做官的人的眼中,海瑞就是一個另類,在海瑞,做官末期的時候 ,所有同事都不願意幫助他,這也恰恰說明深入骨髓的價值觀對海瑞來說難以改變。

在許多人的眼中,海瑞的確就是一個為官清廉樸實本分的官員,他勤勤懇懇,且十分孝順自己的母親,堪稱是明代官員的典範,但是海瑞也有著它的另一面,鮮為人知的一面,傳統的儒家思想價值觀,深入他的骨髓,讓他始終以民為本,作為自己行動的規範。以至於在行動的變通上,尚缺火候。這就是為什麼上文會提及的海瑞童年時的生活,這是因為童年時的陰影,給海瑞留下了偏激的性格,成為了海瑞的不幸。

缺乏變通是海瑞的一大缺點,但是他的為官清廉與正值,是後代們一直需要學習和,崇尚。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既要有廉潔正直的,品性,又要有變通靈活的,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官清廉,因此,海瑞的一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具有借鑑的典範

相關焦點

  • 為何明朝人會如此評價海瑞,海瑞的能力如何
    海瑞歷來為歷史評述,是中國封建史上的一個著名清官。海瑞的生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我們評論海瑞,不能不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明朝,更不能忽視著名皇帝-嘉靖,是時代和皇帝成就了海瑞的清名。海瑞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受到廣大百姓的愛戴,所以又被大家稱為「海青天」。
  • 古代清官真的很窮嗎:海瑞的私生活真相
    因此,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清官,相信絕大部分人會把選票投給包拯或海瑞。清官,是清廉之官。但怎麼樣算清廉呢?清廉是個抽象的概念,就人們的感受來說,生活上的貧窮似乎更能說明問題。海瑞死的時候,在都察院(相當於監察部)工作的同事王用汲到他的家裡,翻箱倒櫃,僅找到十幾兩銀子,辦喪事的費用都得朋友們湊份子,可見他的確是窮,窮得讓人肅然起敬。
  •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為什麼張居正不重用他,太清廉也有錯?
    海瑞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清官。但他個人性格太剛直,不會阿諛奉承同流合汙,而且很容易被人當槍使,有時候還會為了正確的事對抗老上司。難道這就是張居正一直不重用海瑞的原因嗎?海瑞的做法過於極端,按照他那樣當官,都苦死了,所以不可能普及全國的官和吏都這樣,那國家就玩不轉了。西方國家提的豐薪養廉,還是很有道理的。
  • 海瑞是出了名的清官,為何差點被嘉靖處死?他後來是什麼結局?
    海瑞是明朝歷史上出了名的「直臣」,也是出了名的清官。不過,這樣的人放在那個時代可以依靠所謂「清流名聲」還能往上爬一爬,放到這個時代那是想都別想。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清官,這一點必須值得肯定以及宣揚。可是他為人為官不會轉彎這一點,也著實會讓他的仕途步履維艱,可能一生都只能窩在鄉鎮而進不了中樞。我也多次說過,為官之道就是一條真真實實的路,這條路一點也不虛無縹緲。誰走在「為官之道」上,那他就必須得接受這條路上的每一個拐彎,甚至是每一個坡和每一個坑。
  • 看兩個時代的清官,包拯與海瑞的結局便有答案
    偶有"超凡脫俗"者,能抵擋大半的官場濁氣,便能成為名留青史的清官名吏。而這其中的卓然者,於現代人而言的最熟悉的兩位,大抵便是海瑞與包拯。在董群先生所編纂的《歷代清官廉吏故事》中,包拯和海瑞都位列其中。董群先生給二人的故事的小標題很簡單:"包拯笑比黃河清"、"清廉剛直的海瑞"。
  • 海瑞的下限是很多明代官員的上限
    前言:可能有人會不知道嘉靖皇帝(明神宗)朱厚熜,不過海瑞的聲名你一定是有所耳聞的。「清官」或許是你對海瑞的第一印象,但真正了解這個人便會發覺,「為政清廉」的原則對於他而言,只不過是一件再微小不過的事情了。
  • 一代清正廉明清官海瑞,生於斯,葬於斯
    一代清正廉明清官海瑞,生於斯,葬於斯海瑞(1514-1587年),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自號剛峰,可預見其人個性及命運。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37歲他才中舉人。在「舉人多如狗,進士滿街走」的年代,正直的人總會得到命運的眷顧吧。
  • 吃不起肉卻能三妻四妾,海瑞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海瑞的確是一個難得的清官宋朝有個包青天,明朝有個海青天,在今天史學家看來,海瑞也是響噹噹的為民做主的清官、明官。在歷史上,海瑞也留下了許多美名,人設這一塊,海瑞不輸當朝仍何人,海瑞是個難得的父母官。但是具體到個人私生活,那是一碼歸一碼。
  • 中國歷史上四大清官,包青天排名第二,第一位卻很少有人知道
    中國歷史上四大清官,包青天排名第二,第一位卻很少有人知道 引言: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三國志 「做人誠信為本,為官廉字當頭
  • 明朝重要機構及各官員品級一覽,看名臣海瑞官居幾品?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統一王朝,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也廢除了宰相一職,對朝廷官制進行了改革。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明朝的各個重要機構及各官員的品級吧。
  •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改革為何沒有重用道德模範海瑞?
    說起張居正與海瑞,在明朝歷史上甚至放眼中國歷史,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位是權傾朝野的改革家、政治家,一位是將道德模範做到了極致的清廉官員。二人都經歷了明朝的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在歷史記載中,關於二人的交集並不多,甚至給人一種兩人並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 明代第一清官:因5歲女兒隨便拿僕人食物吃,被父親海瑞活活餓死
    明朝歷史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清官海瑞,他堅持原則到可以犧牲家人。而這段歷史要從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說起,而他仿佛散發著一種魔力。在《人民的名義》大結局前,有一本文學書被反覆擺上鏡頭,那就是《萬曆十五年》。
  • 海瑞一生娶三個妻子,73歲納第2個小妾,這麼窮還有錢納妾
    為人非常的摳嗦,只有母親過生日才捨得買肉海瑞的一生非常的清廉,據說當時他在當官的時候特別貧窮,因為那個時候明朝的官員憤怒都比較低,吃穿用度也不捨得。在朱元璋統治階段,官員的工資非常低,而且每年的工資可以用大米來算,所以來到自己手上絕對不夠這個數字,通過我們的計算之後,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海瑞一個月的工資應該是1130塊錢。哪怕1000多塊錢的工資,也能夠買得起肉吧,可是他卻沒有鋪張浪費,正說明了他是一個清廉的人,不願意去做這些不太好的事情。在明朝的時候,納妾也需要很多錢。
  • 大明官場又臭又硬的海瑞,他連皇帝都敢彈劾,為什麼他還能善終呢
    聽聞海大人病逝的消息,南京的百姓主動停工歇業,自發披麻戴孝為海大人送行,跪地祭奠的人絡繹不絕,綿延數百裡,可見海大人在百姓中有多麼高的威望。但是,海瑞在明朝官場那是「惡名遠播」,又臭又硬無人敢惹,同僚們都把他當瘟神一樣對待,想盡辦法排擠他,連皇帝都不敢重用他。海瑞歷經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個個皇帝都重視他,但又不敢重用,因為怕他給自己捅婁子。
  • 此人一生剛正不阿,兩次被罷官入獄,最終成為史上清官典範
    海瑞像海瑞是廣東瓊山人,祖上就是名門望族,曾經在明朝初年官至四品監察御史,此外家族中更是輩輩都出舉人。只是到了父輩家道衰落。海瑞的父親只是小吏,在他很小時就過世。一些正直的官員也只能高高掛起,不敢諫言。海瑞進京後,看到這種現像,自然氣不過,雖然他官職不大,但剛正不阿的海瑞看不慣這些,於是就寫了奏章,指出弊端,把目前的腐敗與黑暗統統揭露了出來,還把世宗比做紂王。不過海瑞也知道忠言逆耳,自己冒犯皇帝,可能會丟了性命,於是索性買了口棺材在家中,靜等發落。
  • 說說在明朝官場的脊梁海瑞、戚繼光的故事!
    海瑞在明朝官場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異類」,看到他的個人形象,不禁聯想起300多年後的早期曾國藩,都是以孔孟之道嚴格約束自己,對待周圍的人亦是如此,不同的是曾國藩在家守孝兩年期間通過反思之前的所作所為幡然醒悟,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為什麼為官期間屢屢碰壁,與周圍同僚總是產生口角或爭吵,這都是因為自己總是拿「聖人」來標榜自己,一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樣子,這無異於在黑惡的官場中樹立一盞耀眼的明燈,必然招致整個官僚系統的冷嘲熱諷和排擠打壓
  • 海瑞身為正二品高官,為何一貧如洗,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
    明朝官員海瑞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是一位堪比北宋名臣包拯的人物。
  • 百川論道 | 海瑞
    《明史·海瑞傳》記載:「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試。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海瑞是通過鄉試中舉,才到明朝首都北京當官的。海瑞到後,就跪在宮門處,寫了一篇為人民服務的《平黎策》。胡宗憲的兒子經過淳安,沒有招待好,這位「官二代」一怒之下,就把接待辦主任,倒吊起來打。海瑞聞訊,立即下令將其抓起來。並說:「以往胡公巡視,從不鋪張浪費。此人行裝華麗,必定是冒充的。」
  • 心理學:海瑞,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為什麼不能施展出他的理想?
    文/夢嫻君海瑞,一個至清的清官,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一生經歷坎坷,三起三落。妻妾眾多,但是留下的兒女都不幸夭折,晚年漆下無子女,無好友,自己的理想抱負也沒有實現,悲憤而死,死後連一點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清廉至極,可見一斑。
  • 海瑞與張居正:都是當官,卻幹著不同的事
    張居正與海瑞,該是萬曆朝初官員裡,如今民間名聲最大的兩位。雖然處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