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平均每人每月讀書1.21本 不讀書因玩手機

2021-01-17 大豫網

「沒有讀書的習慣或不喜歡讀書」 「工作太忙沒時間讀書」

網絡信息手機閱讀紙質圖書

本版攝影圖片均為本報記者街頭採訪

□記者李曉敏王燦實習生冀佳佳文記者許俊文攝影

閱讀提示|由鄭州市新華書店主辦、鄭州市推廣閱讀志願者團隊實施的《第六次鄭州年度城市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鄭州市民2012至20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閱讀圖書1.21本,年均14.52本。在這些數字面前,您是「被平均」還是「領頭雁」?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不妨一起來思考:自己有多久沒讀一本書了?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寫在前面

「地球與我」讀書與你

□記者劉學增

世界讀書日前夕,馬爾克斯走了。

但在許多人眼裡,馬爾克斯還在,並將一直存在,因為,《百年孤獨》躺在世界各個角落,書店、圖書館、書櫃、床頭,或是腦海。

每一次翻開,或想起布恩迪亞家族的那些故事,殘酷與溫柔,魔幻與吶喊,都好像有一個老頭兒跨越時空和你對話,拷問著心靈。

也許是巧合,今年讀書日,主題是「地球與我」。

許多人從沒見過馬爾克斯,也從沒去過他的故鄉阿拉卡塔卡。甚至很多人在獲悉他離世後,才吃驚「大師」原來一直還在世上。

語言不通,文字不同,素未謀面,都不妨礙你在馬爾克斯的世界裡遨遊。

這就是讀書不朽的力量和魅力,它把文明帶到你面前。

讀書給人啟迪,也讓生活更豐富。

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與書結緣的人。

有的把它化成「傳家寶」,一代又一代傳遞書香;有人因為它,聚攏起一群小夥伴兒,不時相聚,不為喝酒吃肉,只為共品精神食糧。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走向街頭,追問「你的讀書時間去哪兒了」;走進書香家庭,了解他們與書的故事。

也許這裡面會有你的影子。也許你會因此,開始想去讀一本書。

為何不讀書?

有此一說:半數人超過一個月沒讀一本書

昨日,大河報記者就「您最近半月內讀書了嗎」、「一般多久讀一本書」、「都讀什麼樣的書」、「大多選用什麼樣的閱讀方式」、「一般在什麼時候讀書」、「您工作之外的時間多被什麼佔用」、「您認為現在紙質書為什麼失寵」、「怎樣增加讀書的興趣」等8個問題在鄭州街頭隨機採訪,共有34人

受訪,其中,在「多久讀一本書」的「一周、半個月、一個月、更久」4個答案裡,有17人選擇了「更久」,佔一半;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多被什麼佔用」的問題中,有11人選擇了「微信微博」……至於為什麼不多書、不多讀書,「沒時間」、「工作忙」等因素被多次提及。

都在忙啥呢?

有此一說:朋友圈的小紅點一出現,就忍不住去點

「這些年來一心就想著掙錢,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晚上還得談事、應酬,連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哪有時間讀書啊?」從事保險行業的林小姐說。「經常加班呀,所謂的空餘時間就是晚上下班回到家,或者下班等公交車的時候。」在鄭州市經三路上班但家住二七區的蔡先生說。4月21日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也證明了林小姐、蔡先生的答案不是個例(如圖)——

不讀書主要原因

延展

本報調查也顯示,38.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時間被網絡、家庭生活、逛街、看電視等佔據。「我已經被它『綁架』了。」自稱患上「微信依賴症」的張女士說,自己只要看到朋友圈的小紅點一出現,會忍不住去點,一邊嘆息,一邊消耗著時間,消耗著注意力。

「2014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觀點,調查顯示:有近六成國人鑽被窩後難以入睡,眷戀刷屏,平均刷手機或平板電腦時間達29分鐘。

通過啥閱讀?

有此一說:「獲取便捷」成為國民選擇數字閱讀的首要原因

有限的時間內,如何閱讀?記者隨機採訪結果顯示:發達的網絡讓電子閱讀十分便捷,不少市民表示現在已經很少再拿起書本了。《第六次鄭州年度城市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相較於傳統讀書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電子化閱讀,在最喜歡的閱讀媒介方面,前三位依次是(如圖):

最喜歡的閱讀媒介

製圖扈森

相比去年,紙質圖書的閱讀率保持平穩,而手機閱讀和網際網路信息閱讀的比重上升明顯。更重要的是,這是調查6年來報紙和雜誌首次退出前三,而手機閱讀第一次排名首位。

而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接觸率也持續增長,首次超過半數,達到50.1%,較2012年上升了9.8個百分點。其中,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均有所上升。「獲取便捷」成為我國國民選擇數字閱讀的首要原因,其選擇比例超過六成。

太貴讀不起?

有此一說:稍微裝幀好點的賣到將近三位數

「不是說不願意讀紙質書,是因為現在的書太貴了,買不起。」談及為什麼喜歡網絡閱讀時,27歲的盧先生將矛頭直指書價。

他說,自己剛剛踏入工作崗位時,還經常買書,可後來書店不敢進了,「有的書動輒就是三四十元,稍微裝幀好點的都賣到了將近三位數。」

2012年全國圖書市場的調研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該報告顯示,全國整體圖書市場的新書平均定價已經高達52.23元。近年來,不少書的價格一路高漲,以《悲慘世界》(上、下)為例,上海譯文出

版社多次再版,2003年32元,2006年49.8元,2010年52.1元;2012年,已高達98.6元。

「我喜歡讀紙質書,不過很多都是從圖書館借的。」34歲的方先生說。

省圖書館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鄭雯介紹,去年全年省圖書館接待讀者量108.2萬人次,圖書流通量68.9萬冊次,各類持證讀者70230人,借閱讀者2.8萬多人,實體書平均借書量16本,這些數字約比前年增長10%。從借閱量、借閱頻率上來看,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受關注度越來越高。

建議:

系統化的深閱讀比碎片化淺閱讀更值得提倡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副總裁王守國)

對於讀書,王守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閱讀量固然重要,但更要關注閱讀質量。「我認為所有的閱讀,不論讀什麼書、通過什麼方式、出於什麼目的,都是值得鼓勵的,但系統化的深閱讀比淺嘗輒止的碎片化淺閱讀更值得提倡。」

應多讀紙質書

(著名作家鄭彥英)

「書是讀來的,怎麼讀來?」鄭彥英說,科技的進步,必然會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現在老百姓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閱讀方式增多,變得豐富多彩,比如網絡閱讀、手機閱讀日益增多,這挺好。

在鄭彥英看來,任何時候,閱讀方式不是一種取代另外一種,而是增加其豐富性,也不能由此否認新生事物的不好,「比如蒸汽機發明出現後,有了火車,我們不能說騎馬就比坐火車高貴吧。」

不過,他也強調,紙質的讀書是一種美的閱讀方式,翻著書卷,會讓人心情沉靜下來。如果有錢有閒,還是應該多讀紙質書。

應鼓勵全民讀經典名著

(鄭州大學教授汪振軍)

「要激起全民閱讀興趣,應從三方面著手。」汪振軍說,首先要讓人們形成一種閱讀書籍的習慣,傳統的網絡化無紙閱讀無法傳達書本的厚重知識,只有紙質的書才能增加人的涵養,提高人的品位;其次,應該鼓勵全民讀一些經典的名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社會整體比較浮躁,僅僅讀流行娛樂信息是遠遠不夠的,媒體要向社會推廣一些大師的作品,這些書容易贏得讀者;最後,要激發全民的閱讀興趣,應該堅持由易入難的原則,循序漸進,並最終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品質。

倡議:我們讀書吧!

今年世界讀書日前夕,央視新聞微博和人民日報微博共同發起特別活動「我們讀書吧」,聯手多家單位開展線上線下聯合行動,並提出設立全國性的「全民讀書周」的倡議。涓涓細流,匯成大河,全民閱讀,成就書香中國!來,共同享受讀書的快樂吧!

相關焦點

  • 假期平均每人讀書40本 這群小學生用書玩起了行為藝術
    最美人間四月天,不負春光好讀書。這個超長假期,孩子們宅在家裡停課不停學,閱讀成為主要活動之一。明天(4月23號)是「世界讀書日」,有一群小學生用書玩起了行為藝術。
  • 阿里發布《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90後:不讀書的鍋我們不背
    刷抖音、看快手、打榮耀、玩吃雞,就是不讀書,這是廣大70、80後心裡對90、00後的印象。不過今日,阿里發布了《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看過了報告的90、00後終於可以大喊一聲,不讀書這個鍋,我們不背。
  • 「只要一讀書就不累了」寶雞66歲保潔員酷愛讀書,談吐不凡
    在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很多人都喜歡抱著手機玩,但寶雞這位66歲的保潔員楊阿姨,卻十分的愛讀書,她會利用工作外的一切閒暇時間讀書。她說: 「只要一讀書,就感覺不到累了,連吃饅頭都覺得更香了。」畢業後的40多年裡,從未間斷讀書「個子不高,又瘦又小,但談吐不凡」是記者對這位愛讀書的保潔員的第一印象。她叫楊秀琴,今年66歲,是金臺區金河鎮馬家塬村人,現受一物業公司委託在寶雞市第二人民醫院做保潔員。
  • 你還讀書嗎?日媒:半數20-69歲日本人完全不讀書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你還讀書嗎?據日經中文網24日報導,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23日公布了讀書習慣調查結果,在對日本5000名20-69歲男女進行調查後發現,從所有年齡段來看,每月完全不讀書的人達49.8%,遠高於2013年實施該調查時的28.1%。
  • 世界讀書日|讓心靈隨書籍去旅行
    它也可以帶你走上無需路費的旅程這輛戰車,樸素無華卻載著人類的靈魂——《一本書》看過一個資料:全球人均讀書量最少的是中國,扣除教科書,14億國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而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法國約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間。
  • 一天到晚看手機的你,還能想起曾經燈下讀書的日子嗎?
    自己走著路,看著手機。在一所中學門口,猛然,一個人撞到我身上,抬頭,是一個學生。他也在看手機!他在玩遊戲,我在讀微信。他目光呆滯,看了我一眼,誰也沒有說什麼,就走了。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看的手機!前幾天,教育部門下發緊急通知,防止學生沉迷手機,沉迷遊戲,要求家長起榜樣作用。家長,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我們能做到嗎?有誰能理直氣壯的說一聲:我能做到!
  • 明明知道讀書很重要,但就是看不進?兩個方法讓你讀書更有效率
    知道讀書很重要,但是看不進去?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相比打遊戲、追劇、刷朋友圈這些做起來很輕鬆的事情,閱讀和學習這種「反人性」的行為,就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努力,完成起來相對就困難很多。很多人都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每天玩手機的時間高達幾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導致我們的專注力急劇下降,做什麼事情都無法集中注意力。明知道讀書很重要,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的手,只要拿起手機就忘了其他事情,做事情的效率大大降低。如何才能讓讀書更有效率?
  • 2018年中國人平均閱讀量4.67本,不讀書,你連架都不會吵
    4月17日,人民日報公布了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國人在2018年的平均閱讀量是4.67本,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9本,日本則更加誇張,達到了四十本。我們不用去追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讀書?
  • 金鵬信息「世界讀書日」讀書漂流活動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 ,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有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夢裡不知身是客》繁忙的生活,你還有閱讀的習慣嗎,你還翻看紙質書嗎,你還會回味一本新書的味道嗎?在「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金鵬信息推出了「閱讀悅精彩暨讀書漂流計劃」,通過雲端+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大家「互動分享」、「線上換書」、「讀書漂流」,開啟你與書本的一段奇妙旅程。
  • 超5成日本大學生不讀書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記者 盧戈】據《日本經濟新聞》27日報導,日本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公布的「第53次學生生活實態調查」結果顯示,53.1%的日本大學生每天的讀書時間為零。根據統計,日本大學生每天的平均讀書時間為23.6分鐘,連續3年減少。另外,書籍購置費在日本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中所佔比重也創下1970年以來最低。考慮到該調查關於讀書的概念界定比較寬鬆(看電子書和消遣類書籍均可算讀書),因此研究認為日本年輕人正在進一步「遠離書籍」,引發日本教育界擔憂。有專家指出,年輕人在高中前是否養成讀書習慣,對上大學後的讀書時間有直接影響。
  • 與「經典」對話,鄭州九中校長工作室開展讀書報告會
    與「經典」對話,鄭州九中校長工作室開展讀書報告會鄭州九中校長工作室助理王大昀主持會議鄭州九中校長工作室助理王大昀作總結髮言12月2日,由鄭州九中校長張瑩牽頭,鄭州九中校長工作室「學習科學」共同體讀書報告會如期舉行。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大洋網訊 隨著電子書、有聲書的出現,紙質書似乎變得不像之前一樣惹人喜愛了。開一盞暖燈,翻一本好書,有人依然在堅持非紙質書不讀的習慣;帶著隨身書庫,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有人愛上了電子書;左手電子屏,右手拿著書,有人不做選擇,兩者都要;聽一本好書,與文字產生新的連接,有人愛上了聽書……關於讀書介質的選擇,小編有話說。
  • 讀書,讀書,還是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一本好書匯集了一位精英人士的思想精髓,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人對話。2021年1月6日我在石家莊宅居,既然不能出去,不妨靜下心來,找一本書讀。讀書就像養花兒,需要你細心澆灌讀書不同於隨便翻開手機網絡小說,享受文字快餐;讀書也不是打開短視頻媒體,快速閱覽短小快的信息。
  • 讀書苦,讀書累,讀書以後心不累
    對於讀書的感悟文字/夕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真的很厲害。讀書使人學到知識,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讀書使人提高境界。對於沒有用心讀過幾本書的我,也想談談讀書。《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或許每個人生而平凡,也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裡,但不甘平凡的心依舊拖拽著身體,去努力不平凡的事跡。讀書可以讓人在顛簸中也能更平穩地行走,看過書中的人生,路過平凡的世界,才知曉生活居然如此現實。
  • 讀書,是為了讓你看到更好的世界
    她深受父母的影響,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習慣,工作後的她更加熱愛讀書,臥室裡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堅持每天閱讀一個小時,雷打不動。她認為,讀書的意義,則是通過那些文字,讓自己成為一個心裡有勁頭的人,成為一個敢於付出,並為生活燃燒自己的人。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爆出冷門,鄭州外國語中學八年級學生鄭坤健,擊敗了兩季詩詞大會亞軍彭敏,在詩詞大會掀起了一場青春風暴,滿足了所有人對陽光少年的所有想像。
  •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是什麼讓我放下手機去讀書?
    拿到書以後,我以最快的速度瀏覽了一遍,發現內容很有意思,而且讓我深受啟發,相比於刷手機,這個收穫更接地氣,於是我就想著每天少玩一會兒手機,用空出的時間多看幾頁書,以此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實現了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的蛻變,不但認識了很多業內大咖,也靠讀書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立學以讀書為本
    我國長期以來注重課本教學,沒有把閱讀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很多學校、很多學科除了課本幾乎沒有閱讀,「老師不讀書,學生也不讀書」,致使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低下,嚴重阻礙了他們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有些人認為,課本就是書,讀課本就是讀書。其實不然,課本不過是「例子」,只讀「例子」不是真正的教育,更何況有些課文「有句無文,有文無情」。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經典,古今中外的經典。
  • 今日安徽:合肥市圖書館免費發手機讀書卡 開啟全民閱讀
    今日安徽:合肥市圖書館免費發手機讀書卡 開啟全民閱讀 資訊標籤: 合肥市圖書館 免費發手機讀書卡
  • 讀書苦一時,不讀書,苦一世!
    前段日子與幾個家長聊天,聊到了孩子學習問題上時,多數的家長都在反應,現在的孩子都嫌讀書苦,讀書累,不願意努力付出。 這樣的情形,真是讓人很頭疼。說這些話的媽媽,臉上的表情都是那樣的無奈 。由於孩子成績一直都不太好,她索性讓孩子休學一學期,在這一學期,她沒有讓孩子呆在家裡,而是讓孩子和她一起外出去工作。她是開小餐館的,這一學期的時間,她就讓孩子在餐館裡做小工。每天除了洗碗,便還要做餐館的衛生,可是每個月拿到的錢並不多。孩子起初喊累,不願意幹活,她說不幹活也行,那就沒飯吃。
  • 讀書地圖:西南愛文藝 西北崇拜帝王 東北沉浸幻想
    2012年聯合國調查顯示,中國平均每人1年讀書不到1本。2016年進行的第13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中國人均每年閱讀量不足8本。圖/騰訊沿海讀文學,內陸愛官場。南方很文藝,北方略重口。中國不讀書!很多年前就有媒體拿出一個又一個統計,說明中國的人均閱讀量多麼多麼低。可讀書是閒暇的事,忙於生存的當代中國人,哪有時間好整以暇地坐下來讀讀書?都說人醜就要多讀書,外面沒有顏值,肚裡還有曹植。喬治·歐威爾指出:「除非你與圖書有某種職業聯繫,否則你發現不了大多數圖書有多麼糟糕。」中國的圖書市場尚未規範,更是如此。人醜,還給一堆醜書我們讀,就是造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