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立冬,但地處嘉陵江畔的陝西省寧強縣陽平關鎮依然美不勝收:一排排漂亮而又錯落有致的民居與蜿蜒清澈的江水、橫跨兩岸的大橋、綠油油的油菜、層林盡染的雞公山等簡直就是最佳最美絕配。圖為11月7日,寧強縣陽平關鎮雞公山下的美景。
其中最美就是嘉陵江畔的小島了。這個被當地稱為「小島」的地方位於嘉陵江與三道河的交界處,三面環水,長約500米,寬約20-100米不等,高約20多米,只有一面與雞公山相連。島的兩側陡峭的絕壁上長著許多竹子等。島上有近百十戶居民,一戶連著一戶,中間有五六米寬的街道。從嘉陵江對面遠望,掩映在翠竹中的民居懸在半空,不得不讓人為之提心弔膽。其實我們是杞人憂天,因為自古以來這個島上就有農戶居住。
嘉陵江畔南面最高的大山山巒長的就像雞冠子一樣,因此叫「雞公山」(又叫擊鼓山),山上仍有戰壕、石椅子等古蹟。初冬時節,從山下到山頂,樹木仍是五顏六色,白牆黛瓦的民居掩映其中,美不勝收。
嘉陵江的支流三道河由此匯入,三道河畔漂亮的民居與五彩林、綠油油的農田、清澈的河水等交相輝映,構成一副最美的圖畫。
站在嘉陵江北岸眺望,蜿蜒流淌的嘉陵江水碧藍如玉,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橫跨兩岸、連接南北的嘉陵江大橋猶如一道氣勢恢宏的彩虹,與雄偉壯麗的雞公山、掩映在五彩林中的民居交相輝映。
著名的歷史遺蹟古三泉縣就在陽平關鎮。據悉,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令三泉縣直屬京師,後幾經升並,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因戰略需要才將三泉縣撤併,三泉縣開中國歷史中央直轄縣的先河,137年直隸京師可稱空前。圖為11月7日嘉陵江畔的美景。
陽平關在寧強縣城西北,處秦巴環繞之萬山叢中,是古今秦蜀交通的重要樞紐和軍事要塞。三國時代稱做陽安關,西通陰平,東控漢沔,為蜀漢北方的重要門戶。圖為11月7日嘉陵江畔的子龍新區一角。
在嘉陵江的北面是子龍山,因三國時期趙子龍在此駐守而得名。近年來,陽平關鎮以構建「天藍、地綠、水清、人和、業興」為目標,依託易地扶貧搬遷、小集鎮開發等,傾力打造「鄉村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與「宜業、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圖為嘉陵江畔漂亮的子龍新區民居。
截止目前,該鎮在子龍新區新建了近50棟民居,安置的貧困戶、受災戶等。此外,在子龍新區還建有非常漂亮又上檔次的文化廣場、幼兒園等基礎設施。
陽平關子龍新區為嘉陵江畔最美的新區之一。圖為11月7日嘉陵江畔漂亮的子龍新區一角。
為解決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該鎮在文化廣場附近建立了社區工廠,吸納了很多居民進電子廠務工。圖為11月7日子龍新區文化廣場附近的社區工廠。
可以說,這裡一年四季都是風景如畫,是最佳的居住地和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圖為11月7日子龍新區一角。
蜿蜒流淌的嘉陵江猶如一條玉帶一樣纏繞在子龍新區的周圍。圖為11月7日嘉陵江畔的子龍新區一角。
圖為11月7日嘉陵江畔的子龍新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