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高原上》,作者:[英]布魯斯·查特文
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1940年生於英國謝菲爾德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曾是蘇富比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之一。1972年起任職於《星期日時報》,之後突然以一封電報宣告,即將出發去展開他人生的新旅程:「去巴塔哥尼亞六個月。」這趟旅程啟發查特文完成他的首部作品《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就是我們推的這本~),這本書出版後獲得英國「豪森登」獎及美國「佛斯特」獎的青睞。查特文將現實與想像結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被《衛報》評論為「本書重新定義了旅行寫作」。
其代表作有《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烏茲》《歌之版圖》《在黑山上》《所為何來》《威達的總督》,等等。
故事始於祖母家玻璃櫥櫃內的一小塊「雷龍皮」。在查特文幼年的心裡,這塊毛皮就像一把鑰匙,不經意間為他打開一扇通往神秘國度巴塔哥尼亞的窗戶。
1972年他從報社辭職,一個月後,他置身於巴塔哥尼亞的荒蕪中。這裡「一片空無……是一條各種文化在其中打轉的黑巷。」
巴塔哥尼亞在地圖上是一片不明確的廣大區域。它可以用土壤來區分,也可以用氣候來形容:這兒的強風從十月吹到三月,能讓《小王子》作者聖埃克蘇佩裡的飛機往後而不是往前飛。查特文說,強風「可以將你生吞活剝」。
這份蒼涼、孤絕的力道足以迫人回歸自我,查特文也試圖思考「孤獨」這一永恆的主題。在這趟自童年即預約下來、奔向世界盡頭的旅程中,查特文沒有做個人評判,而是客觀地說著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旅行故事。
接觸這本書是偶然看到了這本書開篇中的一段話:「祖母的雷龍生活在南美一個叫巴塔哥尼亞的地方,那裡是世界另一端的盡頭。千萬年以前,它被埋入冰川,困在藍色的冰中,隨著冰川流到谷底,毫髮無損。」
這段話總能把人的思緒呼喚到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也許是終年覆蓋著冰雪的巖石海岸,也許是這個世界的邊境之地。這段話的魔力讓我毫不猶豫地搜索到了它的出處,並買下來。
如果要為這本書找到一種相近的藝術形式,那一定是紀錄片。作者的足跡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阿根廷的其他城市,再到智利,又到火地島的最南角。他以紙筆為鏡頭,記錄著沿途奇異的風光、各色各樣的人與事、從某本書或某個人口中拾取的見聞……自然和人文,真實與傳說,體驗和想像,在這塊神秘荒涼的土地上,他把這些全都穿插在一起,描摹出巴塔哥尼亞的形象。
總之,引用購書網站評論區的話,這本書「引人入勝」。
話無需多說,圖片中節選出的書中文字,就是最好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