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安利丨《巴塔哥尼亞高原上》:一場世界盡頭的旅行

2020-12-21 小梅子的雜談

《巴塔哥尼亞高原上》,作者:[英]布魯斯·查特文

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1940年生於英國謝菲爾德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曾是蘇富比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之一。1972年起任職於《星期日時報》,之後突然以一封電報宣告,即將出發去展開他人生的新旅程:「去巴塔哥尼亞六個月。」這趟旅程啟發查特文完成他的首部作品《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就是我們推的這本~),這本書出版後獲得英國「豪森登」獎及美國「佛斯特」獎的青睞。查特文將現實與想像結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被《衛報》評論為「本書重新定義了旅行寫作」。

其代表作有《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烏茲》《歌之版圖》《在黑山上》《所為何來》《威達的總督》,等等。

故事始於祖母家玻璃櫥櫃內的一小塊「雷龍皮」。在查特文幼年的心裡,這塊毛皮就像一把鑰匙,不經意間為他打開一扇通往神秘國度巴塔哥尼亞的窗戶。

1972年他從報社辭職,一個月後,他置身於巴塔哥尼亞的荒蕪中。這裡「一片空無……是一條各種文化在其中打轉的黑巷。」

巴塔哥尼亞在地圖上是一片不明確的廣大區域。它可以用土壤來區分,也可以用氣候來形容:這兒的強風從十月吹到三月,能讓《小王子》作者聖埃克蘇佩裡的飛機往後而不是往前飛。查特文說,強風「可以將你生吞活剝」。

這份蒼涼、孤絕的力道足以迫人回歸自我,查特文也試圖思考「孤獨」這一永恆的主題。在這趟自童年即預約下來、奔向世界盡頭的旅程中,查特文沒有做個人評判,而是客觀地說著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旅行故事。

接觸這本書是偶然看到了這本書開篇中的一段話:「祖母的雷龍生活在南美一個叫巴塔哥尼亞的地方,那裡是世界另一端的盡頭。千萬年以前,它被埋入冰川,困在藍色的冰中,隨著冰川流到谷底,毫髮無損。」

這段話總能把人的思緒呼喚到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也許是終年覆蓋著冰雪的巖石海岸,也許是這個世界的邊境之地。這段話的魔力讓我毫不猶豫地搜索到了它的出處,並買下來。

如果要為這本書找到一種相近的藝術形式,那一定是紀錄片。作者的足跡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阿根廷的其他城市,再到智利,又到火地島的最南角。他以紙筆為鏡頭,記錄著沿途奇異的風光、各色各樣的人與事、從某本書或某個人口中拾取的見聞……自然和人文,真實與傳說,體驗和想像,在這塊神秘荒涼的土地上,他把這些全都穿插在一起,描摹出巴塔哥尼亞的形象。

總之,引用購書網站評論區的話,這本書「引人入勝」。

話無需多說,圖片中節選出的書中文字,就是最好的介紹。

相關焦點

  • 巴塔哥尼亞,世界盡頭的攀登殿堂
    「世界盡頭」的巴塔哥尼亞高原。
  • 世界盡頭與巴塔哥尼亞
    Polomski對地球上美麗而神秘自然景色喜愛有加,這也促使他去到阿根廷、智利、斯洛伐克、法國和挪威等國家旅行。2014年2月,Polomski踏上南美巴塔哥尼亞(一般是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科羅拉多河以南的地區;主要位在阿根廷境內,小部分則屬於智利)的土地,在30天時間走過5000英裡的距離,並用鏡頭記錄下這一探險之旅。
  • 行走在世界盡頭,巴塔哥尼亞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不一樣的風景體驗
    在這顆星球上,僅存的荒野不多了,這裡幾乎是人類居住的最後一塊土地,是南美洲的絕境之地。巴塔哥尼亞在西班牙語中的含義是「地球的盡頭」,巴塔哥尼亞是地球最南端城市,距離南極真的很近很近……對於知道巴塔哥尼亞這個地方的人來說,這是一處聖地,是這輩子必須要去走一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人對它還是很模糊,或許只知道它處於地球的最南端城市。附件最有名的景點是火山島和莫雷諾冰川了。
  • 巴塔哥尼亞高原
    其邊界大約西抵巴塔哥尼亞安地斯山脈,北濱科羅拉多河,東臨大西洋,南瀕麥哲倫海峽;        巴塔哥尼亞西接安第斯山脈,雪峰與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錯,闢有大量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巴塔哥尼亞東部則是以遼闊的臺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
  • 書是完美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上》
    8歲在寄宿學校寫給父母的信中,就能看出這位日後以異域作為創作舞臺的作家從小就對旅行充滿渴望:「親愛的爸爸媽媽,請給我寄一本名叫The Open Road的書。」 可見查特文對於旅行的迷戀,源自幼年時期。從著名的私立高中Marlborough College(英國王妃凱特母校)畢業後,18歲的查特文很不情願地來到倫敦,成為蘇富比拍賣行藝術品部的門房。
  • 在智利巴塔哥尼亞高原觸摸地球脈動
    >>>點擊查看圖集網易探索1月20日報導 智利南部偏遠峽灣的盡頭,一位名叫samsing的堅強挪威人於1925年定居在此,在牧草豐沛的山谷以牧羊為生,孰料幾年以後,這位遠道而來的牧民竟被不斷擴張的冰川趕出了自己的家園。他放牧的牧場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冰湖,上面還漂著冰山。
  • 環遊世界第三站-巴塔哥尼亞高原
    導語:環遊世界第三站-巴塔哥尼亞高原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自從我們從阿根廷首都 Buenos Aires (延伸閱讀) 往南飛三個小時到 Patagonia 巴塔哥尼亞高原 主要城鎮 El Calafate 埃爾卡拉法特拜訪完 Glaciar Puerto Moreno 莫雷諾冰川 (延伸閱讀) 後, 我們搭乘當地公車公司 Cal Tur 前往下一個小鎮 El Chalten.
  • 「風土高原」巴塔哥尼亞沙漠,值得一探的高原風情!
    巴塔哥尼亞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區。巴塔哥尼亞沙漠位於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面積約67萬平方公裡。巴塔哥尼亞一般是指南美洲安地斯山以東,主要位在阿根廷境內,小部分則屬於智利。巴塔哥尼亞東部則是以遼闊的臺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
  • 巴塔哥尼亞,為什麼被評為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世界盡頭」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攝影:Jimmy McIntyre戶外品牌「巴塔哥尼亞」在山友們心中十分知名,而它的故事與一處登山者的聖地有著不解之緣。南美大陸上,峰巒疊嶂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來源:patagonia.com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故事要從1968年說起,那時,住在加利福尼亞的美國年輕人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突然收到了朋友的邀請,一起去攀登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菲茨羅伊峰。從加利福尼亞到那裡足足有8000多公裡的路程,他們決定一路開車前往。於是,他們買了一輛二手麵包車,開著車絕塵而去。
  • #旅行訂製 之 夢想阿根廷# 2017,跟我一起旅行到世界盡頭!
    烏斯懷亞孤獨蕭瑟,如同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大冰川所在的埃爾卡拉法特小鎮位於粗獷偉岸的安第斯山下,卻有歐洲小鎮的精緻美好。² 比格爾海峽– 世界盡頭的燈塔前往乘坐世界盡頭小火車賞美景,寄一張來自世界盡頭郵局的明信片,去世界盡頭的賭場小試身手,然後再去世界盡頭的燈塔籤個到。挑逗你的味蕾,啃帝王蟹大餐!D4 火地島 ✈ 卡拉法特。漫步世界最南端小鎮烏斯懷亞,奔向卡拉法特吃烤全羊大餐!
  • 巴塔哥尼亞高原徒步考察 | 活動招募
    巴塔哥尼亞高原北起南緯36度的科羅拉多河南到火地島西接安第斯山東臨大西洋面積
  • 巴塔哥尼亞,這裡的狂風會「殺人」
    本文作者經歷徒步、攀爬、露宿和枯守,在巴塔哥尼亞高原進行了為時一個月的旅行拍攝,終於拍下少有人能出其右的震撼盛景。「世界盡頭」般的仙境之美亦不過巴塔哥尼亞。鏡頭下,是這裡無窮無盡的大風大雪和大山,話語間,則是或驚心動魄、或感人肺腑的暖人小故事。
  • 著名巴塔哥尼亞高原——登山運動者旅遊勝地!
    巴塔哥尼亞高原北起南緯36°的科羅拉多河,南到火地島,西接安第斯山,東臨大西洋。面積786938平方千米,約佔阿根廷領土的28%。包括內烏肯、裡奧內格羅、丘布特、聖克魯斯4省和火地島區。是個自然地理環境比較獨特的地方。巴塔哥尼亞東部則是以遼闊的臺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
  • 《老巴塔哥尼亞快車》|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旅行方式
    比如世界面積最大的貧民窟、終年混亂的政治局面、骯髒發臭的街道、走走停停的破舊火車,都是他旅途的背景,儘管直面這些陰暗面會令他的旅行更糟糕,但這是更貼近現實的旅行。保羅·索魯的旅途,始自美國,穿過中美洲諸國到達南美,終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小鎮埃斯克爾。除了少數不得不藉助計程車的時刻,他全程搭乘火車穿越美洲大陸。
  •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是什麼?
    巴塔哥尼亞高原 一般來說,大陸性氣候通常是對應海洋性氣候而言的,根據受海洋和大陸影響的大小來判斷,沿海地區的氣候多表現為海洋性,而內陸地區的氣候多表現為大陸性
  •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是什麼?
    巴塔哥尼亞高原一般來說,大陸性氣候通常是對應海洋性氣候而言的,根據受海洋和大陸影響的大小來判斷,沿海地區的氣候多表現為海洋性,而內陸地區的氣候多表現為大陸性。世界上最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於亞歐大陸內陸,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進入,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從而形成了年降水量稀少,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 旅行 世界盡頭火地島
    火地島就是傳說中的天涯海角,世界的盡頭,它位於巴塔哥尼亞的最南端,與南美大陸隔麥哲倫海峽相望,從火地島出發可以抵達南極大陸,在人們心中,火地島是苦寒之地
  • 戶外愛好者的天堂,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氣候條件惡劣,素有「風土高原」之稱,因為巴塔哥尼亞有巨足的意思,因此這裡又被稱為「巨足」或「巨人之地」。又因為地理位置封閉被稱為「世界的盡頭」,雖然是一片荒涼的土地,但峰巒疊嶂的高原卻吸引了很多戶外愛好者和登山者來實現自己的愛好和夢想,因此這裡被稱為「戶外愛好者的天堂」,並產生了著名的戶外奢侈運動品牌「巴塔哥尼亞」。
  • 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雖地處沿海卻氣候乾旱
    巴塔哥尼亞高原和安第斯山脈都是位於南美洲的地形單元,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總長度達8900千米,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組成部分,是由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海岸山脈,屬於褶皺山脈的範疇。
  • 巴塔哥尼亞高原——豐腴肥美之地,原生態旅遊絕佳的地方
    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科羅拉多河與南美洲大陸南端的合恩角之間,面積達90萬平方公裡,隸屬阿根廷和智利兩個國家。幾塊巨大的浮冰零散地漂浮在驚濤駭浪的大海上,有意無意構置出一幅圖案,形同惡魔的巨爪。10年前,英國旅行文學作家布魯斯·查特文猝然辭世,而他留下的那本遺世之作《在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無數探險者開啟了通往這片原始大地的夢想,並最終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巴塔哥尼亞」是「巨足」的意思,從北到南綿延2000公裡,位於科羅拉多河與南美洲大陸南端的合恩角之間,最東部在智利境內,而西部山區的遼闊地域則在阿根廷境內,面積達67.3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