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楊氏「清白傳家」家訓入圍「天府好家規」

2020-12-14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遂寧4月24日訊(記者 趙權軍)近日,在四川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中,射洪縣楊氏家族「清白傳家」家規入圍,成為遂寧市唯一入圍「天府好家規」的家族家訓。

  本次入圍的射洪縣楊氏家訓是「清白傳家」,該條家族祖訓是古往今來無數楊家人做人為官,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而今,鐫刻「清白傳家」4個大字的匾額仍懸掛於射洪縣楊氏宗祠內,與該份祖訓形成對應的還有楊氏族規對聯:「祖德流傳千古,詩書永繼萬年」。

  據悉,楊氏家族的家訓共有十條:篤忠義、敦孝行、盡友恭、別尊卑、睦宗族、務本業、崇儉約、勿刁訟、勿淫博、少遊蕩。這些家規祖訓的內涵十分豐富,大致包括家庭教育中的子女教育、孝道傳承,以及對人的品性塑造和培養等方方面面內容。正因為射洪楊氏族人一直秉承著如此家規和「清白傳家」的祖訓,曾湧現出諸如楊澄、楊最、楊義等不少有品行、有作為的歷史文化名人。楊澄、楊最、楊義均是明朝的廉吏,且都是進士出生。因其謹守家族祖訓,始終保持忠貞廉潔,而為官離任時曾有數萬民眾跪送,更有甚者曾為他們修建祠堂祭拜。

  近年來,射洪縣楊氏家族的祖訓家規文化不斷得到傳承和發揚。目前,射洪縣的楊氏後人正在進行族譜研究,修繕家族祠堂,籌建楊氏碑林,好讓後人了解楊氏先人的故事,敬仰楊家「清白傳家」的祖訓和族規。

相關焦點

  • 射洪楊氏家族家訓寫進祠堂"清白"傳家
    射洪楊氏家族「清白」傳家  家訓寫進祠堂,影響後代子孫  古往今來,清官廉吏層出不窮,燦若繁星。東漢太尉楊震,就是兩袖清風的典範,也是當代反腐倡廉的最佳教材。射洪縣瞿河鄉的楊氏家族傳承了該家族先祖楊震的清廉正直、恪勤竭忠之家風,不僅楊氏「清白」家風入圍四川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該家族忠貞愛國、清白傳家的光榮傳統也對子孫後代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楊氏家訓家規,楊家人做到了嗎?
    楊氏家訓   此楹聯為楊氏通用聯,也是家族的家訓聯,概括了楊氏家族三千餘年輝煌業績,也強調了「四知」之清白理念。   (出處《誠齋文節公家訓》)   2、《慎修公家訓》慎修公即漢壽花園楊氏的明遷始祖楊昌敬。他出身勞動人民家庭,一生以務農為業。由於勤勞節儉,家訓有方,子孫才繁榮昌盛起來。他的《家訓》的總綱領是:"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
  • 雲溪區非遺:《楊氏家規家訓》,值得一看!
    …………走進雲溪街道辦八一村的牌樓組,只見家家戶戶立家訓,人人都念道德經,一條條朗朗上口、簡樸的家規家訓成了牌樓人生產、生活的座右銘。牌樓組,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自然村落,在這裡,源遠流長的德孝文化獨具特色,薪火相傳,是湖湘文明的一顆明珠!這裡也是明代戶部尚書楊一鵬的故裡。
  • 傳承家規家訓 建設勤廉家風
    近年來,我縣依託深厚的傳統家規家訓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大力弘揚具有磐安特色的優秀傳統家規家訓,通過打造特色品牌、拓寬宣教載體、展現時代新價值等方式,在全縣上下營造了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的濃厚氛圍,促進形成了良好的黨風政風和幹部作風。
  • 楊氏家訓家規,激勵後世子孫,感到驕傲和自豪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教家風、傳承優良家訓,是每個家庭必須重視的事情。家風傳承更是一個家族,不可懈怠的社會責任。楊氏家訓楊氏作為歷史上出了眾多英雄人物的一大姓氏,楊家家訓家規,可謂是相當的嚴格。
  • 《中國家規》裡的「陝西故事」:「家訓」背後故事多
    為更好地了解《中國家規》中的陝西故事,展現中國家規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現代的傳承發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在文化自信中培植新時代的良好家風,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韓城党家村、潼關楊震公祠和眉縣張載祠,向讀者講述他們「家訓」背後的故事——
  • .| 潼南這座四合院是楊尚昆出生地,掛有《楊氏家規》教導「清白...
    「中堂屋」的神龕上,高懸著一塊「清白傳家」的橫額,兩側是一副木聯: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堂屋兩壁掛有《楊氏家規十六條》。這裡是宅主對其子孫進行家訓家教的地方。
  • 百家姓楊氏:清白傳家四知家風
    百家姓|楊氏:清白傳家四知家風 天下楊氏出弘農,弘農位於今天的潼關一帶,是天下楊氏的發源地。楊震被公認為是楊氏家族的發脈始祖。楊姓後裔活躍在中華民族的舞臺上,其文韜武略,為官清廉,楊氏後代都以「清白傳家」「四知家風」作為祖訓,制定懸掛了形式多樣、內容相近的家規家訓。以楊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各地。甚至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都有楊氏後人為紀念楊震所建的祠堂,影響深遠。
  • 學習好家風 汲取正能量丨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活動中,全體黨員幹部參觀了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傳家訓、揚美德」典型——張氏家族、楊氏家族。通過了解兩個家族的家訓、家規、誡條,及其淵源內涵,進一步感受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清廉從政的歷史故事,向優秀典型人物學習,進一步築牢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
  • 成都「貓壩」楊氏宗族 30字家規傳承300年
    成都「貓壩」楊氏宗族 30字家規傳承300年   孝父母、睦相鄰、務職業、守誠信…家訓有十戒,家教強調崇德重義、修身養性等  在成都溫江繁衍300年的楊氏宗族,家規家訓多得令人吃驚。
  • 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
  • 天府好家規 四川省錄製「好風傳家」特別節目專題晚會
    近日,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特別節目「好風傳家」在四川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節目現場通報了四川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結果,成都金堂賀氏家規、內江威遠崔氏家規等10篇家族(家庭)家規,獲評十佳「天府好家規」。該臺節目也是全國第一臺主題為「好家規」的專題晚會。
  • 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人民要論)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訓家規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我們今天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華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  傳統家訓家規是傳承家風的重要依據  「家風」一詞較早見於魏晉南北朝,唐以後大量使用。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訓家規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我們今天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華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   傳統家訓家規是傳承家風的重要依據   「家風」一詞較早見於魏晉南北朝,唐以後大量使用。
  • 惠州積極推廣優秀家規家訓 以清廉家風涵養黨風政風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惠州市紀委堅持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惠州歷代名人家規家風、鄉規民約、官德箴言精華,編印《惠州歷代名人家風家訓》。  這是市紀委和市婦聯舉辦的「樹清廉家風 促黨風政風」主題展,分為市紀委、市婦聯家風建設工作、最美家庭事跡、各級婦聯好家風家訓活動等多個篇章。
  • 陝西渭南潼關縣以景區標準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弘揚楊氏家風家訓
    他的朋友曾多次勸他說,給自己的子孫留點遺產,他總是回答說,讓後世稱我的子孫為清白廉吏的子孫,不也是很豐厚的遺產嗎?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都做到了太尉一職,被稱為「一門四太尉」。楊震是弘農楊氏家族在政治、道德、學術文化上最有成就的人物。
  • 楊街村文化禮堂:「清白傳家」美名揚 人文「麥浪」拂新風
    家風進禮堂「清白傳家」美名揚五鳳山麓、高明橋畔,坐落著北苑街道楊街村,山環水旋之處便是稠巖楊氏最早繁衍生息之地。《崇禎·義烏縣誌》記載,義烏楊姓始於北宋,距今已千年有餘。北宋初年,楊衡從金華安地奉父葬於雙林,定居赤岸,奉婺楊之祖回圖公虎為一世,仁宗時,後裔楊詵徙居楊街(祖處),是為稠巖楊氏始祖。「四知為德,清白為堂,耕讀為本,節儉為尚……」由楊街村村民集體作詞的《楊街之歌》將楊氏家族所承襲的清白家風輔以優美的曲調娓娓道來。先祖楊震「四知拒金」,把清廉留給子孫的故事,至今仍為楊街村後人所津津樂道,並融入自己的治家法則之中。
  •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八)
    優秀家訓家規15 勤儉持家,德需配位; 順境不驕,逆境不躁。 孝需先行,尊師重道; 待人寬和,處世於理。(遂寧市船山區天宮路天宏南郡江濤)優秀家訓家規16 《楊氏家規》為使族人有優良的家風,特制定此家規,以期遵守:「二十字決」。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儉廉;貞謙穩潔斷,和合序默節。
  • 解讀 楊氏「四知堂」的前世今生
    其暮夜拒賄的故事傳為千古美談,也使楊震成為史上著名的清官。楊氏後人為紀念這位品德高潔賢良的前輩,紛紛在各地建立祠堂供奉先賢,迎豐村「四知堂」即是其中之一。迎豐村目前近千人口中,有楊氏後裔160餘人,聚居在楊村自然村。楊勝利(楊震75世孫)老人介紹,楊氏先祖要追溯到元朝後期,「四知堂」則始建於明朝初期。
  • 客家人的家規家訓
    作者:吳中勝(贛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客家家規家訓是傳統中國家訓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傳承優良家風的集中體現,蘊含著客家人忠孝為本的家國情懷、親善睦鄰的行為規範、克勤克儉的生存智慧,處處彰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蘊含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對於家庭,客家人重視「孝」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