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2.2萬家餐飲店烹出市民舌尖上的美味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原標題:2.2萬家餐飲店烹出市民舌尖上的美味

  遊鄉村品嘗農家菜、逛商場吃遍 各色美食、點外賣享受送餐上門

  不出南昌,國內的粵菜、川菜、湘菜和國 外的泰國菜、日本菜等可隨時端上餐桌

  民以食為天,餐飲是一個永不落幕的朝陽行業。據南昌市食藥監局統計,截至8月底,南昌市辦理了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店多達22870家。如今,不用走出南昌,市民不僅可以吃到正宗的贛菜,還可以吃到粵菜、川菜、湘菜、北京菜,日本菜、泰國菜等國外美食也可以隨時「走」上市民的餐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吃貨」愈發追求飲食的健康、特色和口味。

  吃得安全

  農家菜受歡迎

  有機菜很常見

  近年來,南昌旅遊業大步發展,促進了餐飲業的繁榮,而餐飲業的發展,也帶旺了旅遊業,兩者相得益彰。

  對於遊客來說,景致再美,也得填飽肚子。近年來,南昌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安義千年古村、南磯山等地每年便吸引了大批的遊客。飽覽自然風光,領略人文風情之餘,品嘗當地美食成了遊客的固定節目。2012年開始,南磯鄉政府對南磯山進行了規劃改造,建起了一條古色古香的小街。

  「90%的遊客用餐都會點魚,因為我們這裡水好。」磯山村民胡大媽自豪地告訴記者,2008年,她家開了磯山第一家農家樂。「那時,來南磯山的遊客不多,多是專家學者前來調研,偶爾到鄉親家裡吃吃飯。」胡大媽說,近兩年,隨著南磯山的名氣大增,遊客逐年遞增,農家樂的生意自然好了不少,「魚是鄉親自己打撈的,蔬菜是自家種的,原汁原味的農家菜既新鮮又健康」。

  「南昌屬於內陸城市,以前市民覺得海鮮只有在近海城市吃才划算,而現在,海鮮已經成為南昌市民的家常菜了。」市民童先生已經在南昌市水產市場開了7年的海鮮店,「5年前,只有商戶會來批發海鮮,所以我們也就定量從外地訂貨。隨著零售量增加,我們訂貨多了,每天都要預留上百斤的海鮮供散客購買」。而這,源於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前幾年,在一些市民心中,海鮮屬於高消費水產品,只有過年過節時吃上一點。

  市民萬女士告訴記者,每年夏天,她都要光顧好幾次水產市場,「那是吃龍蝦的季節,水產市場的龍蝦實惠,更重要的是新鮮」。而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南昌市場的龍蝦日批發量超10萬斤。

  除了海鮮,受到熱捧的還有有機蔬菜。「有機蔬菜雖然貴了一點,但健康,吃得放心。」市民塗女士告訴記者,在她和朋友眼裡,有機蔬菜已是家常蔬菜的首選。

  吃得豐富

  國內外菜餚可隨時端上餐桌

  吃什麼,去哪裡吃?這是市民凌小姐最不發愁的事情,「南昌可以享用美食的的地方太多了,除了高檔酒店,小巷子裡的『兩室一廳』也非常不錯。作為年輕人,我更喜歡去銅鑼灣、萬達廣場、夢時代等綜合體,不僅可以吃到美食,還可以逛逛商城」。凌女士說,就她的觀察而言,以往,餐飲店是看商場的人氣決定是否入駐;而現在,是餐飲業帶動商場的人氣。

  南昌銅鑼灣廣場投資有限公司營運副總經理彭文濤認為,「餐飲業已經成為商業地產必不可少的一個業態。其次,餐飲對客流的貢獻較大,而且商場越來越注重餐飲的多樣化。以前,餐飲只是商業購物中心的一個配套,佔10%的比例。而現在,餐飲業的佔比提高到了30%,甚至40%,「就銅鑼灣來說,餐飲業佔商場配比的30%,開了近50家餐飲店,引進的菜品有泰國菜、港式茶餐廳、壽司等,並會根據市民的喜好進行優化」。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幾個商業綜合體,發現幾乎每天晚上各家餐飲店門口都聚集了不少排隊等位的「吃貨」。

  如南昌夢時代廣場,一些「網紅」風味小吃店門口排起了長龍,「肉蟹煲」「江湖烤肉」「尊品牛排」等單品店尤為跑火。

  吃得方便

  上班族、學生首選網絡訂餐

  「市民的消費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除了到酒店堂食,還可以在網上點外賣。」在紅谷灘新區上班的盧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外地人,在南昌工作正好半年,而幾乎每天的餐食都是依賴於外賣,「中飯和同事一起點外賣。下班回到家,一個人也不願意做飯,一般都會選擇外賣」。

  和盧先生情況類似的還有黃小姐,她嫌做飯麻煩,所以經常點外賣,「在家做飯要買菜、洗菜,吃完了飯還要洗碗刷鍋,太麻煩了,還不如點外賣方便」。

  一家在線外賣平臺的市場總監李鴿介紹,外賣主要面對上班族以及學生群體,「外賣其實是餐飲商戶的另一種經營方式,不會影響餐飲商戶的正常堂食消費,反而是一種補充。」

  李鴿介紹,五年前,人們基本使用電話叫外賣。網際網路走入尋常百姓家之後,基於網絡的外賣訂餐平臺開始出現。移動網際網路則讓外賣O2O化,它不只是取代了電話這一商家與顧客的溝通方式,還形成了信息、點菜、支付和點評的閉環。不過,雖然用戶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外賣平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回歸初心,核心就是解決兩端問題:用戶端提升外賣服務體驗,商家端提升運營效率,「要實現這兩點,需要精細化的服務,即重視食品安全、物流配送和商家品類」。

  消費特點

  80、90後成餐飲業消費主力

  據調查,餐飲行業的消費主力軍已經從60後、70後變成了80後、90後。而隨著生活水平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餐飲行業正朝多元化的道路發展。不少傳統餐飲店因此進行了調整,注重個性化發展,比如,餐飲老品牌「柴米油鹽」開了「小柴米餐廳」、「千百味酒店」開發了「憶瓷餐廳」。這些新發展的餐飲店主要面向年輕的消費群體,餐廳裝飾更加時尚,更具「文藝範」。

  南昌市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辦理了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店有22870家,而這個數據每天都在上漲,「我市每天辦理的許可證少則三四張,多的時候一天20多張。今年已辦理許可證近4500張,平均每天發出近20張許可證」。

  專家觀點

  吃貨年輕化促使

  餐飲業作出調整

  就南昌餐飲業的變化,南昌市餐飲協會會長塗立波表示,近年來,餐飲業態分得越來越細,以往流行的高檔餐飲店,現在反而越來越落寞,中檔餐廳的競爭則越來越激烈。

  除了傳統的餐飲,休閒式中餐、文化式中餐、西式快餐,以及一些單品特色的餐飲店極為流行,吊起了不少年輕人的胃口。

  對於南昌餐飲5年來變化,江西省社科院社會學家鄧虹認為,餐飲業之所以有現在的變化,其中一個原因是「吃貨」越來越年輕化;其次,市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及對餐飲要求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促使餐飲業作出調整。(記者劉永波 周野 文王飛波 圖)

來源: 南昌晚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娘娘樂水餃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冠軍杯!
    青島12月6日訊:由華視傳媒與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陝西日報、搜狐網、新浪網、中國旅遊、大河網近50家主流媒體和國內相關餐飲行業協會等聯合舉辦的「品質管理,健康餐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網絡評選活動上,來自青島的娘娘樂水餃品牌首日獲得「人氣之星」前三名;並於次日人氣一路上漲,領跑到了第一名;
  • [樂在南昌]舌尖上的「國際範」 千種風味等你嘗
    原標題:[樂在南昌]舌尖上的「國際範」 千種風味等你嘗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11月18日南昌訊(記者 胡康林 實習生 歐豔瓊)週遊不了世界,但我們的胃可以在南昌的異國風味餐廳中領略到不一樣的美味。
  • [舌尖上的日料] 南昌喜來登雅·日式料理餐廳正宗日料
    除了視覺上的美觀精緻,味覺享受更是熱愛日式美食的食客們最深入的追求。當然,高雅的環境也是享用日式料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正是基於這些因素,雅·日式料理餐廳落戶南昌,為您帶來了舌尖上的正宗日料美味。[舌尖上的日料] 雅__日式料理餐廳雅致愜意的用餐環境從南昌喜來登酒店大堂沿著優雅的旋轉樓梯漫步走上二樓,右手邊別致一格的紙質燈籠烘託出典雅沉靜,風格迥異的自然裝飾元素環繞餐廳的各個角落
  • 國人一年吃出1.2萬家火鍋店,吃出新加坡首富,火鍋咋那麼火?
    根據財經網12月2日的報導,截至11月12日,今年我國新增的火鍋企業已超過1.2萬家,而在今年雙十一中,僅2分鐘,某品牌的自熱小火鍋成交額就輕鬆突破了百萬元。據啟信寶數據,目前,我國經營範圍含「火鍋」的在業、存續及遷出狀態的企業數量已超過12萬家,2017年新增企業數量達到頂峰;從地域分布來看,四川省火鍋企業數量毫無懸念位居全國之首,超過3.5萬家,佔比近3成。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更是憑藉火鍋業,成為2019《福布斯亞洲》榜新加坡首富。
  • 南昌已有餐飲店恢復開放堂食 銅鑼灣部分餐飲店被責令整改
    近期一直宅家的部分南昌市民得知南昌銅鑼灣T16購物中心有餐飲店率先恢復堂食後,立刻前往「打卡」就餐。指導意見:堂食需保持適當距離包間入座率不超過50%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3月16日,南昌印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推進餐飲服務提供者有序復工復業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
  • 柘林水庫漁民村:尋找舌尖上的南昌味道
    紅燒鴨嘴魚  央廣網南昌8月24日消息(付清俊)江西南昌,魚米之鄉,自古以來,這裡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在南昌,無論是路邊茅棚農家菜,私家小廚抑或是風味小食,曾經的鄉土氣息都能讓你食指大動。位於昌南大道上的柘林水庫漁民村總店,多年來一直以其優質而具特色的菜品,受到眾多食客的關注與認同。
  • 堂食客人太密集 南昌銅鑼灣餐飲店整改
    近期一直宅家的部分南昌市民得知部分餐飲店率先恢復堂食後立刻前往「打卡」就餐不過,開心之餘外出「覓食」的小夥伴們還需要注意↓指導意見:記者走訪:部分餐飲店恢復堂食但食客較為密集《意見》印發後,南昌有多少家餐飲店恢復了堂食?當日,記者向南昌市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食品監督管理處進行了諮詢。
  • 泉州這2家餐飲店的秘密被揭開!
    《東南早報》聯合「餓了麼&口碑」 訂製了一份專屬泉州美食的 「口碑江湖封神榜」 40家餐飲店榜上有名 帶你盡享舌尖盛宴
  • 南昌多趟動車餐飲升級 打造「舌尖上的高鐵」
    江南都市報訊 楊銘鳴、全媒體記者章娜、實習生周善昭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小商品、種類豐富的小碗菜,本該出現在餐館裡的場景「搬上」了動車組列車。7月16日,記者乘坐D6266次「環鄱陽湖」列車,探尋「舌尖上的高鐵」旅程。
  • 南昌裕鼎鮮等多家餐飲店被通報……
    南昌最新食品抽檢情況不合格29批次!多家餐飲店上榜!剛剛!現將抽檢信息公布如下1、南昌市湘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消毒餐具(碗)報告編號:2019-C31-SJ-1101(生產日期2019/8/29)檢測出大腸菌群(/50cm2)2、青山湖區港明記茶餐廳消毒餐具(杯子)報告編號:2019
  • 微信裡的南昌·舌尖 123小廚: 古道新店熱心腸
    【評論推薦美食店】南昌美食(ncfood)微信公眾帳號評論開放,歡迎廣大朋友,各方吃貨童鞋在評論裡多多推薦好吃的餐飲店!2. 【美食攻略信息糾錯】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章評論處指出錯誤信息,補充正確信息,我們將及時修改更正!a. 南昌美食核實網友提出的錯誤信息,一經查證屬實,發私包一個,提出錯誤信息越多者,還將得到更多驚喜。b.
  • 舌尖上的江陰:10大黯然銷魂美味炒飯
    千野尊客日式時尚餐飲店的泡菜肥牛炒飯 吃菜總得配上主食,在這裡不得不提的主食就是臘肉炒飯。日報君第一次吃是在晚上11點後的夜宵時刻,飢腸轆轆的時候巧遇這麼一盤由四川特產臘肉為主料的炒飯,配上雞蛋、香菇、青椒和胡蘿蔔的美妙組合,真心是極好的享受!
  • 食客增多煙火漸旺 廈門「舌尖上」的夜經濟正在回暖
    海蠣伴著蔥花,在平底鍋裡上下翻騰、「躺」在火炭上的羊肉串,陣陣肉香飄出,讓人垂涎欲滴,食客不斷揮舞著筷子,盡情享受著桌上的美味……  近日,記者走訪觀察發現,隨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天氣的轉暖,市民夜間出門「罩」消費的意願明顯提升,街頭和商圈的一些大排檔、美食城人流量增加,「舌尖經濟」正在回暖。
  • 南昌紫金城購物中心迎改造 將打造2萬平方米市民廣場
    沉寂多年,曾號稱「南昌第一城」的紫金城終於迎來了改造。11月7日,記者看到,大型圍擋已將紫金城商業街整體圍住。東湖區相關人士介紹,該處將打造2萬平方米的市民廣場,規劃旱地噴泉、龍沙夕照等景觀。   2005年,江中集團控股子公司中江地產開始開發南昌紫金城,其中30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被命名為紫金城購物中心,主打歐式風格,號稱「南昌第一城」。
  • 【吃在澄城】舌尖上的美食——辣子烹豆腐
    陝西也盛產豆腐,從毛烏素沙漠南緣到秦嶺南北,從四塞之國的關中天府到黃土高坡,秦地廣種豆類,汲取泉水河水井水,傳承優良技藝,製作出風格各異、質量上乘、食法豐富的豆腐菜餚。辣子烹豆腐是澄城縣溝南(茨溝)寺前鎮、韋莊鎮,合陽縣的路井鎮及大荔縣的高明鎮的特色菜。「辣子豆腐」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傳承下來?但這並不影響「辣子烹豆腐」這道菜的美味及關於這份美好記憶。
  • 舌尖上的美味之香港篇
    舌尖上的美味之香港篇香港傳統本地菜以廣州菜為主,盆菜則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日時的傳統菜。由於香港臨近海洋,因此海鮮也是常見的菜色,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的避風塘菜色。香港飲食也深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中環蘇豪區、灣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節由1991年起每年於尖沙咀廣東道舉行。香港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銅鑼灣、尖沙咀東部和九龍城等地有些街道儘是食肆。
  • 【賽鮮生海膽水餃】2周年慶感恩而至,全場水餃2折吃!
    對於南昌這座愛吃的城市來說解饞的小吃可不少果腹的正餐更顯重要憑藉標新創異的高品質海鮮水餃在南昌餐飲市場別開生面10w+食客強力推薦紛紛都被這位「新人」帶來的美味吸引僅僅2年的時間,通過超高的人氣和無數吃貨給出的五星好評就能看出賽鮮生越來越火爆
  • 南昌吃貨挖地三尺尋覓的12家美味鐵板燒!
    【評論推薦美食店】南昌美食(ncfood)微信公眾帳號評論開放,歡迎廣大朋友,各方吃貨童鞋在評論裡多多推薦好吃的餐飲店!2. 【美食攻略信息糾錯】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章評論處指出錯誤信息,補充正確信息,我們將及時修改更正!a. 南昌美食核實網友提出的錯誤信息,一經查證屬實,發私包一個,提出錯誤信息越多者,還將得到更多驚喜。b.
  • 南昌:九龍湖萬達文化旅遊城2016年開業 麥德龍建第2店
    萬達廣場、麥德龍、華潤萬家……近年來,南昌不斷湧現新的大型商業中心,讓市民不需舟車勞頓,在家門口就能將休閒、娛樂、購物一站式全搞定,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細心的市民也許會發現,這些大型商業中心大多位於新城區,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悄然改變著南昌的商業格局。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市新建縣、紅谷灘新區和經開區,探訪即將建成的商業中心。
  • 地鐵2號線全線開通 讓南昌城更暢通
    贛江穿城而過,城市沿江生長,「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導致潮汐式擁堵一度成為南昌的交通頑疾;「停在橋上」「堵在路上」更讓「上班族」增添不少煩惱……經過4年的等待,南昌地鐵2號線後通段昨日正式開門迎客。這對於家住陽明路沿線和火車站周邊的居民來說,可以享受到地鐵直達家門口的「待遇」;對於更多的南昌市民來說,南昌地鐵2號線的全線通車,也拉近了城市內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