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登封觀星臺

2021-01-10 往事推送

登封觀星臺,又稱告成天文臺,位於河南省登封,鄰近告成縣,是世界遺產之一。這個觀星臺有悠久的歷史,從西周開始到元朝的初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天文臺。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西周時期周公在這個地方樹立了圭表(使用陰影或晷針測量太陽位置)。唐朝的天文學家一行和尚在國內各地建立了20餘個標準化的晷針來測量不同地點的均時差。後續的劉焯從604年起,在現今的本初子午線以東114° 上,沿著子午線從中亞到越南建立的10個測站,在理想的球面上測量地球這個球體。其中一個測站就建在現今的告成鎮附近,而觀測的成果被用來創建大衍曆。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令天文學家郭守敬和王恂建造新的觀星臺,用來觀測太陽和星星,以紀錄時間。郭守敬等創立的授時曆代替舊的曆法。授時曆從1281年起共使用了364年。它的回歸年年長度是365日5小時49分20秒,與現行格里曆的數值相同,但是早300年就得到這個數值。

觀星臺由青石和磚塊建造,分成兩個部分:主體和青石塊的圭,也稱為量天尺。主體是高9.46米的平臺,加上建於其上兩間小閣樓的高度是12.62米,在兩間閣樓之間的空隙水平的安裝了一根晷針。兩間閣樓的一間放漏壺,另一間放渾儀。作為量天尺的圭長31.19米,寬0.53,由36塊方形的青石組成,並有兩條水道以校準它的水平。量天尺的位置常向正北,就如同子午線的方向。

目前觀星臺是由臺身和量天尺組成的一座青磚石結構建築,臺身狀如覆鬥,其作用是 「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觀星臺不僅保存了中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測影以來測影技術發展的高峰,對中國天文史和建築史都具重要研究價值。

在觀星臺附近的告城鎮北部,還有一處周公測景臺遺址,據《新唐書·地理志二》所記,陽城縣有測景臺,開元十一年(723年),「詔太史監南宮說刻石表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

相關焦點

  • 河南登封觀星臺景區
    觀星臺景區觀星臺郭守敬觀星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觀星臺位於登封城東南十二公裡的告城鎮周公廟內,距周公測景臺二十米。位於登封市告成鎮,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觀星臺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登封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位於登封市城北5千米嵩山南麓玉柱峰下,為法王寺附屬建築物。約建於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紀前半葉。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王寺相傳建於東漢永平14年(公元71年),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晚三年。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全國新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2處,另有50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其中,河南共有62處入選:古遺址20處、古墓葬3處、古建築27處、石窟寺及石刻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9處;另外,孟津縣象莊村石象併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陵墓群。至此,我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420處,位居全國第二。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河南新增62處國保單位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國新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
  • 造型生動、工藝精湛……走近登封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清涼寺1965年列入登封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入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涼寺位於少室山西南隅的一條山溝之內,創建年代不詳,金貞佑四年(1216年)重修,現存山門、大殿及一些碑刻
  • 網紅「二砂」成「國保」,河南又多了6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10月1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通知公布了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50處)。
  • 河南的登封:這座天下第一古都,靠什麼裝飾「中原文化會客廳」?
    登封市,河南一座縣級市,位於中原腹地,中嶽嵩山南麓,距離鄭州市區28公裡。登封歷史厚重,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定都陽城,即今登封轄區。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頒布詔書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
  • 登封觀星臺「新妝」亮相 火種採集地嚴陣以待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暨網際網路火炬傳遞儀式,5月8日將在登封市告成鎮觀星臺舉行,4月25日,觀星臺景區以及觀星臺外廣場按照計劃整修完畢交付使用。 登封市文物部門對帝堯殿、觀星臺、周公祠進行了保護修復,對陽城遺址博物館進行了改造提升,以最佳狀態迎接火種採集儀式。告成鎮政府也對觀星臺景區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提升改造,包括拆除違章建築,整治經營秩序,提升活動氛圍。 另外,登封市對相關道路進行了路面修補、標識更新、廊道綠化提升、村莊環境整治等工作。
  • 為什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是山西?而不是河南陝西
    據數據統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山西452處、河南357處,河北273處、陝西243處。為何自古繁華的江浙和古都雲集的陝西河南都不是第一,反而是山西。一是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較長,古蹟也多。
  • 鄭州市登封 中國古代天文觀測臺觀星臺
    觀星臺,是中國元代的天文臺,是中國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觀星臺位於登封城東南十二公裡的告城鎮周公廟內,距周公測景臺二十米。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中國古代天文觀測臺﹐坐落在河南省登封縣城東南15公裡的告成鎮北﹐東經113°08306±315﹐北緯34°24169±13。中國歷代許多天文學家曾到這裡進行過天文觀測。《周禮·地官·司徒》載:「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古「影字」﹐下同)﹐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東漢鄭玄在注釋中引用鄭眾的話說:「土圭之長﹐尺有五寸。
  • 鄭州網紅打卡地——二砂,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你去過嗎?
    河南省新增「國保」單位62處,其中古遺址20處,分別為欒川縣孫家洞遺址、鄭州市二七區老奶奶廟遺址、項城市後高老家遺址、宜陽縣蘇羊遺址、西峽縣老墳崗遺址、汝州市閻村遺址、南樂縣史官遺址、鶴壁劉莊遺址、淮陽雙冢遺址、滎陽市西史村遺址、正陽縣閏樓遺址、濬縣辛村遺址、滎陽市官莊遺址、商水縣陽城故城遺址
  • 青海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北篇(1)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 西海郡故城遺址、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門源古城及海晏縣尕海古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安陽靈泉寺石窟
    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泉寺始建於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初稱寶山寺,隋開皇年間改稱靈泉寺,至清末僅存石窟造像及摩崖石塔共209處、北齊及唐代石塔各兩座,它現存建築均為現代重建。靈泉寺石窟以摩崖浮雕塔龕最具特色,共有153座,被稱為「寶山萬佛溝塔林」。寺西北崗上,現存北齊石塔一對。
  • 險些被炸掉的登封觀星臺何以同巨石陣一起名列世界九大神秘古象臺
    觀星臺,位於登封告成,攝影@孤城在嵩山腳下的登封告成鎮,聳立著一座近13米高的元代觀星臺,這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瑪雅金字塔,來自暱圖登封觀星臺的出現並不神秘詭異,沒有外星人造訪的傳說,也沒有強大宗教力量的推動。但依然令人震撼,因為它為了一樣最需要也最難尋覓的事物而誕生,那就是:時間。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青海省
    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9年10月,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之一,2019年10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果洛和平解放紀念地(查朗寺)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張家口宣化古城
    其中,清遠樓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朔樓於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清遠樓。宣化城牆於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與清遠樓、鎮朔樓合併為宣化古城。戰國、秦漢時,天下分36郡,宣化屬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縣(州縣同治),明代為宣府鎮,清朝改為直隸省宣化府。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洛陽白馬寺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明帝曾夜夢金人,身高六丈,頂佩白光,自西方飛來。大臣傅毅認為這是西方的佛,漢明帝遂「感夢求法」。來自天竺的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經,於永平十年(67年)來到當時的京城洛陽。
  • 羅定市長崗坡渡槽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國保單位合併。羅定市長崗坡渡槽入選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大同善化寺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1篇:大同善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佛像及老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善化寺正門善化寺與華嚴寺同為遼金建築遺珍,也均是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善化寺已取消門票免費參觀,顯得非常敞亮。剛參觀了九龍壁不久,又在善化寺門前見到了一個五龍壁。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篇):溪州銅柱
    1968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以其為馬氏所建,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都長沙。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貴州省東部和廣東省北部。楚王馬希範是馬殷之子,932年至947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