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圖片來源: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
弗蘭克·蓋裡設計草圖,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圖片來源:latimes
畢爾巴鄂曾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座城市由於鋼鐵業與制船業的沒落而失去了往昔繁華,這也促使西班牙巴斯克地區政府開始實施城市復興計劃。1991年,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在全球範圍內招募設計師,建築師弗蘭克·蓋裡的設計以奇美的造型、新穎的鈦合金包層覆蓋結構贏得競標,項目於1997年正式落成啟用,博得舉世矚目。古根漢姆美術館很快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築,遠觀如一艘外星艦船停靠在La Salve橋畔。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外觀,圖片來源:latimes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不僅使這座城市一夜成名,同時這座地標性的建築直接刺激了當地的消費——3年內收回建築成本,5年後為當地經濟帶來1.68億歐元的收益,還為巴斯克政府增加了2700萬歐元的稅收,相當於為本地增加了4415個就業機會。畢爾巴鄂從一座環境問題嚴重、工業結構陷入危機的城市,轉變為生活、旅遊、投資條件俱佳的理想城市,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也無疑成為古根海姆全球擴張計劃和工業城市轉型的經典案例,通過藝術的影響力帶動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救活了彼時沒落的西班牙北部小城畢爾巴鄂,帶來了罕見的「畢爾巴鄂效應」。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與Yves Klein噴泉作品,圖片來源:BBC
在建館20周年之際,創意製作工作室 59 Productions 為美術館帶來了一場為期四天的映射燈光秀,作品結合音樂、燈光以及投影,通過 Catia 電腦建模技術,在建築物北面的鈦合金外牆上重新演繹了蓋裡建築草圖的設計概念以及美術館的創建過程。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落成20周年慶祝活動,來源:archdaily
美術館也對其館藏的重要作品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其中包括傑夫·昆斯(Jeff Koons)由花朵點綴的「活雕塑」《小狗》(Puppy, 1992)、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1997年為畢爾巴鄂創作的一組LED燈柱作品,以及立於薩爾維橋(La Salve)上的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作品《紅拱門》(L』arc Rouge, 2007)。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對傑夫·昆斯《小狗》以及展館內部進行修復,圖片來源:Ferrovial
當然,僅有這些舉措在館長比達德看來是遠遠不夠的,雖然這座建築傑作為畢爾巴鄂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望,但其缺少過程性和參與性藝術作品的內部展示空間,「近20年來誕生了許多新穎的藝術實踐與互動模式,而目前我們並沒有為這些藝術新領域提供適合的展示空間」,並且2008年以來政府財政支持的減少也影響了美術館的收藏活動,美術館擴建計劃需提上日程。
對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進行擴建的計劃由來已久,2009年美術館對25英裡外的自然保護區烏爾戴拜(Guggenheim Urdaibai)的異地擴建就是一次可行性的研究嘗試。比達德表示:「這是我們的雄心,但由於資金問題至今仍未將其付諸實施,但這無疑是我們未來規劃之內的事」。(TANC 綜合編譯)
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正在展出 |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Current Exhibitions
ANNI ALBERS: TOUCHING VISION
2017.10.06 – 2018.1.14
BILL VIOLA: A RETROSPECTIVE
2017.06.30 – 2017.11.09
KEN JACOBS: THE GUESTS
2017.07.27 – 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