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術館就是一座神廟 木星美術館神秘創辦人呂紅榮專訪

2021-02-07 我在IAM


我 在 深 圳 LIVING IN SHENZHEN 

呂紅榮 · 視頻口述

 「我是信佛的,對我來說,藝術品就像是一座座佛像,美術館就像是一座神廟。我們求神拜佛去寺廟,但美術館是我們精神的神廟。」


——木星美術館主人 呂紅榮


深圳第一家私人美術館,靜悄悄地坐落在福田保稅區的最裡面,由一棟舊物流大樓改成。如果不是獨特的大門和深藍色的logo,它幾乎和周邊的物流大樓沒什麼差別。從美術館頂樓往香港望去,可以看到很美的黃昏——落日橘紅而遙遠,同樣遙遠的山在暮色裡層層疊疊,深圳河上偶爾有飛鳥掠過,昏暗的光線下看不清是白鷺還是什麼別的。在木星美術館開館的前兩天,就在這樣的黃昏裡,我第一次見到了榮姐——木星美術館的主人。她身上穿著美術館的定製T恤,頭髮隨意挽起,拿著掃把在清理地上散落的裝修垃圾。跟我們匆匆打了個招呼之後,又繼續掃起地來。



開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約到採訪,剛開張的美術館可謂是兵荒馬亂,包括榮姐在內的小團隊忙得腳不沾地。等到正式坐下來談話,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我問榮姐為什麼會開一個美術館,她近乎虔誠地告訴我:「我實在是太喜歡藝術了。」她大學考上廣州美院,後來因為喜歡服飾而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這麼多年她輾轉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看展,既參與博物館的策展工作,也自己淘藏品。


一開始她說想開個美術館,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就數據上來說,運營一個美術館一年大概需要投入三到四千萬。身邊的人說什麼的都有:十幾歲的女兒說她傻,一年幾千萬的投入去做什麼不好呢,好朋友也勸她「玩一個小一點的場館就夠了」。但她像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痴兒,她說藝術品的呈現需要空間,如果隨便的一個小場地,無法體現我們對藝術品的尊重。」


木星美術館在展作品 張望《城象》系列 (上)

木星美術館在展作品 葉向明 《藍之調系列 》(下)

信佛的榮姐甚至說,「美術館就像是一座神廟。我們求神拜佛去寺廟,但美術館就是我們精神的神廟。」確實,如果美術館是一座神廟,藝術品都是一座座神像,那榮姐無疑是最心誠的那一個信徒,她是捐香油錢的供養人,也是拂掃落葉的掃地僧。


木星美術館在展作品 (上)

木星美術館在展作品 邢丹文 《只緣身在此山中》(下)

木星的第一個展覽是中國現當代藝術展,囊括了繪畫、雕塑、視頻、裝置等各類藝術形式。參展的藝術家劉勃麟說:「這是近十年來國內最大規模的現當代藝術展」。講到現當代藝術,榮姐說,「國內對於現代藝術的把控還是太嚴了,其實沒有必要,如果大家的感情有宣洩口,反而不會積壓得很嚴重。未來她想把木星做成一個當代藝術的窗口,讓更多人了解現當代藝術,也給深圳人提供更好的藝術土壤。

 

2019年12月31日 木星美術館邀請參與建館的工人回來看展


木星照耀著深圳人也包括建設深圳的外來工人們。2019年的最後一天,在美術館開館半個月之後,十幾位參與建館的建築工人被邀請來看展。美術館清空了場地,給他們配了專業的講解員和耳麥,帶著他們逐個作品講解和體驗,國外知名藝術界人士的待遇也不過如此了。他們都穿戴整齊,有人特意化了妝,有人腳踏著髒舊的運動鞋卻穿著不搭調的西裝,鄭重得讓人有一點心酸。世界上有這麼多美術館,有多少能這樣溫柔地對待這些賣苦力的人呢?


一開始我們驚訝地說,他們看起來真不像建築工人啊。但轉念倒知道是自己想錯了,在藝術面前,建築工人和富人又有什麼差別呢?擁有的不過是都是同一顆柔軟跳動的心,同一段被藝術震撼時的凝神屏息。

 


「我希望木星是一個有溫度的美術館」,榮姐這樣告訴我,「很多工人都不知道美術館的功能是什麼,只知道是放畫的,完工之後就再也不會踏進這個地方了。能給這些工人帶來美的感受,我也很感動。藝術不分階級,每個人都有這個審美的需求和權利。」視頻裡的工人們,他們在一張巨幅的農村照片前合照,臉上的表情有一點拘謹,眼睛卻亮晶晶的。我看著這一張張臉,卻仿佛終於明白了榮姐對藝術的誠心和善心。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一座美術館就是一座神廟 :神秘的木星
    一座美術館就是一座神廟 :神秘的木星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我是信佛的,對我來說,藝術品就像是一座座佛像
  • 深圳設計周分會場設計展--「質的變量」在木星美術館開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蘇曉敏 )近日,「質的變量--深圳設計周分會場設計展」將在福田保稅區藍花道6號木星美術館正式開幕,此次展覽展出陳大瑞、何東曉、孔武、賴亞楠、林子涵、王勇、吳代傑7位著名設計師的13件代表作品,其中2件特別展出作品為木星美術館館藏的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代表作。
  • 一個民營美術館館長的焦慮與信念
    深圳木星美術館館長Windy 受訪:呂紅榮(Windy) >撰文:鍾剛 每次見到深圳木星美術館創辦人、館長Windy,她都會非常坦誠地講述她在做美術館過程當中的遭遇。
  • 每個藝術家內心都有一個像「木星」一樣的藝術殿堂
    「我是信佛的,對我來說,藝術品就像是一座座佛像,美術館就像是一座神廟。我們求神拜佛去寺廟,但美術館是我們精神的神廟。」深圳第一家私人美術館,靜悄悄地坐落在福田保稅區的最裡面,由一棟舊物流大樓改成。如果不是獨特的大門和深藍色的logo,它幾乎和周邊的物流大樓沒什麼差別。
  • 一座美術館救一座城!揭秘日本最大私人美術館
    在這樣大規模的轟炸中,日本西部地區的一座城市卻由於一座私人美術館而幸運的讓美國手下留情……大原美術館該美術館位於日本倉敷,是日本第一座西洋美術館,亦是目前日本最大的私人美術館——大原美術館(OHARA MUSEUM OF ART)。
  • 富陽建了一座世界一流的美術館 9月23日公望美術館將揭開神秘的面紗
    浙江在線9月13日訊 53歲的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昨日背倚著富春江畔,他的腳下是一座剛剛落成的土黃色建築群。  9月23日,在歷時5年的建造後,「富春山館」中以一代名家「黃公望」名字命名的公望美術館,就將正式揭開神秘的面紗。與美術館同時亮相的還有由中國美院副院長高士明策展的「山水宣言」開館大展,展出包括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富春大嶺圖》等為代表的「元四家」經典作品,以及沈周、董其昌和王原祁等明清著名書畫家對《富春山居圖》等追摹作品。
  • 一座美術館救活一座城,畢爾巴鄂奇蹟的延續
    2017年是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創建20周年,美術館為此舉行了一系列隆重的慶典活動,美術館館長胡安·伊格納西奧·比達德於近日表示,這座由弗蘭克·蓋裡(Frank Owen Gehry)設計的著名美術館「需要擴建」以緊跟當代藝術變化的步伐。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落成於1997年10月,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築。
  • 北京最美網紅打卡地|紅磚美術館:一座懷擁自然的當代美術館
    歷時8年的潛心打磨,紅磚美術館於2014年開館,呈現出一座懷擁自然的當代美術館。 2020年11月,紅磚美術館入選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文化藝術類上榜名單。 News 網紅拍照聖地,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 民營美術館對於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民營美術館對於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    杭州恆廬美術館  一座美術館會給一座城市帶來怎樣的改變?  最典型的代表案例莫過於古根海姆之於畢爾巴鄂。有人說,我們迎來了一個美術館開始勃興的時代。  杭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向來是文藝美術重鎮。近年來,杭州博物館、美術館建設步伐加快,民營美術館嶄露頭角,目前全市已有10家左右。恆廬美術館是杭 州創辦較早的民營美術館,「2002年6月,我們通過公開拍賣,把緊鄰中國美術學院的南山路202號拍下,打造為恆廬美術館,當時恰逢國內第二波民營美術 館建設高峰時期。」
  •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讓藝術行銷一座城市
    「這個調查讓我們很開心,因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高雄市立美術館一直致力於文化藝術的推廣,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引進當代藝術文化的活動。」謝佩霓說。她告訴我們,高雄渴望在保留原有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脫胎換骨,這一次,不是通過鬥爭,而是通過藝術。這個重工業發達的沿海城市,希望像同樣以重工業起家的美國匹茨堡一樣,用藝術讓一座城市煥然一新。
  • 佩吉·古根海姆談收藏:我就是一座美術館
    原標題:佩吉·古根海姆談收藏:我就是一座美術館    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1898年8月26日出生在古根海姆家族,她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索羅門·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古根海姆家族是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的冶金工業家族,1918年家族財富已排名美國第二。  佩吉的父親本雅明(Benjamin Guggenheim)是古根海姆家族八兄弟之一。
  • 現代「帕特農神廟」 柏林新國家美術館竣工在即!
    美術館於1968年落成,為兩層的正方形建築,一層在地面,一層在地下。它是密斯畢生探索的鋼與玻璃的建築藝術風格的絕唱,有人稱它是鋼與玻璃的現代「帕特農神廟」。在使用了四十年之後,美術館亟需進行一次修繕。02「巨大黑色正方形」的終極世界鋼與玻璃的現代帕特農神廟
  • 打卡世界博物館丨巴黎奧賽美術館,不僅僅是一座印象主義美術館
    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坐落著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五層樓高的透光大拱頂、巨大精美的金色掛鍾,宏偉、壯觀。這座1898年開始建造的新火車站,於1900萬國博覽會開幕之際對公眾開放。在建立之初,畫家愛德華·迪泰伊就曾感嘆道:「這個車站太美了,多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
  • 南京美術館新館架起一座「天空之城」
    今天(12月27號)上午10點18分, 隨著鋼結構主體的最後一根鋼梁緩緩升起,順利安裝定位,標誌著南京美術館新館8016噸鋼結構順利實現整體提升,刷新了國內同類型項目整體提升技術記錄,整體提升難度創下全國之最。
  • 專訪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民營美術館在中國
    第3頁: 搜狐文化客廳專訪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  張子康:實際上《美術館》這本書真正的讀者是比較多層面的,因為中國美術館的現狀尤其是民營美術館剛剛開始。很多人對於美術館的了解有很多錯位,原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剛進入美術館的時候,對美術館的了解也是比較淺層面的了解。這個書通過我們的合作一起做這本書,最主要想告訴做民營美術館的還有一些想了解美術館想進入美術館的人,告訴他們美術館到底是怎麼回事。
  • 巴黎橘園美術館:有著希臘神廟建築風格,兩個相套的橢圓形展廳
    巴黎橘園美術館:有著希臘神廟建築風格,兩個相套的橢圓形展廳巴黎橘園美術館在莫奈花園的常客,也是莫奈的好友法國總理克裡蒙梭( 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的建議下,莫奈同意將這8幅於1914年開始創作的系列作品置於橘園內,供民眾觀賞。
  • 聖馬可美術館,前身是一座修道院,由米開朗基羅設計
    新聖母瑪利亞教堂是一座羅馬天數教教堂,它建造在9世紀聖母祈禱所的地基上,由兩位道明會修道士設計。文藝復興期間,天才建築師阿爾伯蒂為教堂設計了黑色和白色大理石相間的正立面上半部。聖馬可美術館前身是一座修道院,由米開朗基羅設計,在文藝復興時期,曾有兩位著名的多明我會修士在此居住,畫家弗拉·安吉裡科和神父薩佛納羅拉,因此這裡收藏了許多著名的溼壁畫,以及佛納羅拉曾經用過的生活器具。孤兒院作為佛羅倫斯絲綢行會的一項慈善事業,直到1875年才關閉的孤兒院曾收養過許多被遺棄的小孩,現在孤兒院博物館所呈現的就是這段過往的歷史。
  • 秦皇島的海邊,有人在沙丘之下挖出了一座洞穴美術館
    如今,在同一片海灘的沙丘之下,又隱匿起一座洞穴式美術館,帶給人無限的想像。海水低平回落之時,觀眾可以經此到達海上美術館,完成一次向藝術朝聖的儀式,這兩座美術館也將共同構成一場「海邊的對話」。此次在阿那亞社區運營沙丘美術館的UCCA,是中國領先的獨立藝術機構。
  • 那些驚豔眼球的美術館
    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美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囪是它的標誌。今天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由瑞士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
  • 在溫泉之鄉湯布院,隈研吾設計了一座精巧的美術館
    位於日本九州島大分縣的湯布院,是一座以溫泉著稱的小山城。這裡地處由布院山麓,擁有 800 多處溫泉,整個小城被農田、森林環繞,景色優美。以溫泉旅遊業為支柱產業,湯布院有的不僅僅是古老街道和田園風光。由布院車站上個月,隈研吾在湯布院設計的美術館 Comico Art Museum YUFUIN 正式開幕,湯布院旅行又多了一個好去處。新的美術館是基於舊由布院美術館的原址建造的,木造建築主體一共包括兩個展廳,用來展示現代藝術。與隈研吾的其它美術館設計作品,諸如長崎縣美術館、三得利美術館、根津美術館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