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部門為大慶油田開行「石油工人返崗專列」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央視

原標題:鐵路部門為大慶油田開行「石油工人返崗專列」

3月17日7時50分,從黑龍江大慶火車站駛發的K5191次列車抵達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嵯崗站,來自大慶油田呼倫貝爾分公司等油田企業的700餘名職工搭乘返崗專列,順利抵達呼倫貝爾採油區返崗復工。

受疫情期間交通出行不便的影響,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分公司等石油企業的在崗職工已經2個多月沒有輪崗回家休整,生產壓力較大。為保證呼倫貝爾採油區油氣生產的持續有序運轉,企業急需組織700餘名油田專業技術人員,前往呼倫貝爾地區接替這批調休職工。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得知油田職工需要集中返崗復工的情況後,積極與企業溝通協商,為企業定製了「石油工人返崗專列」開行方案,專門調集了12輛空調硬臥車,在安檢、進出站、驗票、候車等環節為務工人員開闢綠色通道。

據了解,專列抵達呼倫貝爾採油區後,當晚又有400名在崗採油職工搭乘專列返程,已於18日凌晨返回大慶進行調休。截至目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已組織開行「訥河—莊河」「綏化—建三江」「方正—哈爾濱」等多趟務工專列,下步將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和用工企業開行務工專列,做好「點對點」的運輸服務保障。(總臺央視記者 任秋宇)

相關焦點

  • 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24日開行
    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2月24日開行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2月24日開行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2月24日開行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2月24日開行2月24日15:23,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聯合滇粵兩地人社部門開行的「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伯恩號』」G2928次列車,從「昆明南」緩緩駛出,一路向東,途中不停靠,將於晚上22:29直達「深圳北",全程7小時6分。
  • 黑龍江:「專列+包車」為務工人員提供一站式返崗服務
    新華社哈爾濱3月1日電(記者 王君寶)3月1日,來自黑龍江省依蘭縣、方正縣的200餘名務工人員搭乘D9840次務工專列,抵達哈爾濱西站,隨後中轉換乘Z158次等列車,包車前往江蘇泰州等地復工。
  • 甘肅慶陽長慶油田:接替大慶油田的石油油田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是有限的,每一個國家對於石油的需求量都在逐漸增加,而這些資源都緊密關係這這個國家,多數國家都在努力勘探石油資源,探索者的身影出現在山川、沙漠等任何可能有石油存在的地區。在1949年以前,我國的石油大多是從外國進口的,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連續遭遇了十幾年的戰火,當時的人們都只為生存,根本不會有人想到去勘探石油資源,所以很多外國人都認為中國是一個石油資源缺乏的國家,中國人也因此開始關注石油的動向,請來專家在境內尋找石油資源。
  • 全國鐵路已開行務工專列115列,包車廂458輛次
    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鐵路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持續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是開行務工專列,「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員工返崗。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和企業復工復產安排,精準制定運輸方案,在嚴格落實鐵路站車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有序組織開行務工專列。截至2月26日,全國鐵路開行務工專列115列,包車廂458輛次,運送12.3萬人,為企業員工返崗提供了平安、有序、溫馨的運輸服務。
  • 來自澳大利亞的大慶石油工人攝影師
    編者 王連方老師在大慶日報十六年的攝影記者生涯與石油工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旅居澳大利亞,仍然能從他發來的片子中,看到那份真摯的情感。
  • 貴州畢節600餘名務工人員乘專列返崗浙江海寧
    2月20日,在畢節市大方站,返崗農民工正在接受安檢。 羅大富 攝 (抗擊新冠肺炎)貴州畢節600餘名務工人員乘專列返崗浙江海寧中新網貴陽2月20日電 (餘健 林雄)20日11時04分,貴州省畢節市首趟動車專列從畢節開出,畢節600餘名務工人員乘坐該列車前往浙江省海寧市復工返崗。
  • 福建鐵路部門開行首趟前往東南沿海地區的定製高鐵復工專列,今晚就...
    2月21日6點50分,G4704次列車從蘭州西站駛出,前往福州,這趟列車搭載著來自甘肅定西市安定區、漳縣、岷縣等地的546人,包括519名務工人員,以及27名地方工作人員、公安幹警和醫務人員,這是鐵路部門開行的首趟前往東南沿海地區的定製高鐵復工專列。
  • 大慶油田60周年追憶:連鑽三口井才出油,「鐵人」首批參與石油大會戰
    對於石油人來說,這口井就是功臣,沒有它就沒有大慶油田。」講解員說:「松基三井是大慶油田第一口發現井,但卻不是大慶油田的第一口井。」 據介紹,1958年,為實施中央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石油工業部成立了松遼石油勘探大隊,後將其擴升為松遼石油勘探局。
  • 中國新聞周刊:大慶油田的年輕人
    今年清明節前後,幾千名油田家長聚集在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的大樓前,抗議今年新出臺的油田子女籤約新政:二本非油田相關專業、三本畢業生不再直接上崗就業,需要參加綜合素質測評考試及委託培訓,再擇優錄取。「老子打下的江山,為什麼不能讓小輩來繼承?」這些參與抗議的家長緬懷舊日榮光的國企,用盡全力為子女爭取最後的鐵飯碗。
  • 四川宣漢2096名農民工乘愛心專列赴粵返崗
    據了解,宣漢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常年在外務工33.5萬餘人,針對疫情期間農民工如何安全返崗等問題,縣人民政府主動與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對接,由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牽頭,按照「政府牽頭、部門協同、統一組織、供需對接、全程管控、安全溫馨」的原則,採取「點對點、一站式」公路鐵路聯運直達服務的方式,有序組織農民工順利返崗就業。
  • 王進喜 石油工人一聲吼
    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幹!幹!幹!  當新中國迎著高天滾滾的寒流,戰勝重重困難走向初步繁榮富強時,湧現出了有「鐵人」之稱的英模王進喜。他不僅是大慶精神的象徵,更是社會主義時代中國工人階級骨氣和志氣的象徵。
  • 油價暴跌大慶遭遇GDP滑鐵盧 油田世家不復存在
    《黑龍江日報》報導稱,大慶油田在2016年前兩個月虧損50多億元。  中石油官網招聘信息顯示,2014年大慶油田的錄取人數定為1500人,到2015年縮減為450人。此前十年左右時間沒有錄取定額,「油三代」留在大慶油田工作是一種相對「保底」的選擇。
  • 湖南首趟定製返崗專列懷化始發 791名務工人員直達義烏
    央廣網長沙2月23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周泳君 楊鵬 )2月22日16點31分,湖南首趟定製返崗專列從懷化高鐵南站始發。來自懷化13個縣(市區)的791名務工人員乘坐專列,將直達浙江義烏返崗復工。為了確保務工人員返崗復工,經過多地多部門協調配合,鐵路部門點對點開行了懷化-義烏G4132次列車,這趟車從懷化南站始發 ,也是今年湖南的首趟定製返崗專列 。陸居桃來自通道侗族自治縣坪陽鄉城旋村,她在浙江義烏工作已經有13年了。1月16日回家後,原本打算過完元宵節後就回廠復工。但因受到疫情的影響,她一直買不到回程的車票。
  • 新疆鐵路將陸續開行26列旅遊專列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豔紅)在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9月11日至12月12日期間,新疆鐵路部門計劃開行26列旅遊專列,讓更多遊客坐著火車暢遊新疆,全面助力新疆旅遊。其中,首趟旅遊專列將於9月11日開行。
  • 大慶油田投產初期,相關情況沒對外公布,日本人如何獲知此秘密
    1959年9月26日,在松遼地區具有工業價值油流的第一口探井——松基三井開始噴油,標誌著大慶油田的誕生。1960年5月16日,大慶油田第一口生產油井7-11井投產出油。當時,由於中國對於大慶油田的這些情況尚未在國內外公布,絕大多數中國人也不知道大慶油田到底在什麼地方,而日本因為戰略上的需要,極為重視中國石油的發展。
  • 國鐵集團:務工人員「點對點」運輸已開行專列246列 包車廂運輸1100...
    【環球網報導】在3月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障有關工作。國鐵集團客運部主任黃欣介紹,當前國鐵集團將做好務工人員運輸,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作為一項重點任務。
  • 中國石油調整大慶油田等22家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職務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從中國石油官網知悉,近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召開會議,對大慶油田、西南油氣田等22家企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進行了調整。 孫龍德兼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免去劉宏斌兼任的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職務;王廣昀任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免去姜萬春的大慶油田黨委書記職務。
  • 【中國夢·實踐者】大慶的鐵人們:「我為祖國獻石油」
    2017年11月17日,我見到了大慶第三代鐵人李新民,距離我上次採訪大慶第二代鐵人王啟民整整相隔21年。在大慶油田總公司的會議室裡,通過視頻連線,遠在杜拜的「大慶新鐵人」、大慶油田中東分公司常務副經理、DQ1205鑽井隊隊長李新民向總公司匯報:剛剛向中東分公司完成一次關於十九大精神的宣講。
  • 大慶油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初心不改:大慶石油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從參會回來第二天的第一場十九大精神宣講到現在,黨的十九大代表、「大慶新鐵人」李新民已經做了近十場宣講會,雖然每次形式不同,但主題卻是一樣的:「不忘初心,石油工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李新民是鐵人王進喜帶過的1205鑽井隊第18任隊長。
  • 大慶油田50年:紅色經濟地標的現代化交響
    50年來,這個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截至今年3月22日,為中國提供了20億噸的原油,佔了同期中國原油產量的40%。50年來,向國家上繳各種資稅金1.7萬億元。今天,大慶油田依然保持著年產4000萬噸原油的水平,相當於2008年我國全年石油生產的20%以上。9月26日,是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