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12月,又到候鳥南歸時,在江西省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天空中不時有候鳥成群結隊地飛過。
遠遠望去,不少候鳥在水面嬉戲、覓食,看上去優哉遊哉,怡然自得。
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這個季節,越冬候鳥陸續飛抵鄱陽湖。
最神奇的古城落星墩」古城
落星墩的魅力來自於神秘。它一年只出現一次,每年長江汛期結束後,鄱陽湖的水位迅速下降,這時的落星墩就會漸漸浮出水面。
古人在建造領域的鬼斧神工可想而知,經歷數千年漲潮退潮的洗禮,如今的落星墩依然堅挺,還殘存著一些飽經滄桑的建築。
陽曆年底,漸漸進入製糖佳境,因為濱湖多地有做凍米糖過年的習俗,凍米糖原材料之一,就是麥芽糖。
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也許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上的麥芽糖,逐漸成為了這一代代人的回憶,抑或鄉愁。正因為有這一群人,讓段細黑夫婦把製糖手工活堅持了下來,「有些去了海南,有的去了北京,春節前都會打電話來叫我郵寄過去。」而現在鄱陽湖畔魚米之鄉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僅剩下這一家糖店。
「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吃的東西種類繁多,做凍米糖過年的村民越來越少,所以來我這裡買麥芽糖的人也逐年減少。」胡淑金嫁到段細黑家來,把自家做糖的手藝帶了過來。那時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憶起當初,胡淑金如數家珍。「當時忙的時候,早晨兩三點鐘就要起床,那時候可熱鬧了,遠遠近近村莊騎自行車來聯圩流水洞街買糖,九江吳城、星子、都昌等地開船來,船就停在堤外贛江碼頭,走過來不到一裡路,南昌城裡開車來買糖,多的時候一天要做好幾鍋糖,街上那時也有三四家糖鋪。」
12月13日,陽曆年底,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段細黑家,夫妻兩依然上演著「二人轉」,浸糯米、發大麥、把麥芽和煮熟的糯米飯盛大缸發酵、濾汁、熬糖、出鍋、冷卻、拉糖……
12月13日,陽曆年底,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段細黑家,夫妻兩依然上演著「二人轉」,浸糯米、發大麥、把麥芽和煮熟的糯米飯盛大缸發酵、濾汁、熬糖、出鍋、冷卻、拉糖……
「手工糖越來越少了,很多被機器替代,他們的成本更低。所以進一步壓縮了手工糖的市場。」雖然生意少了,但是段細黑的手工麥芽糖,依然是三十年前的口感,入口軟糯而甜蜜,回味悠長且清香。
鄱陽湖啊,四千二百零六平方公裡的鄱陽湖!串起了贛江、修河、信江、饒河、撫河,銜接匯起了長江,您猶如一朵朵盛放著的玫瑰花瓣,綻放在美麗的贛鄱大地上。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三國周瑜訓練水軍的豪邁,朱元璋大戰鄱陽湖的吶喊,蘇東坡對著水光月色的詩篇,還有八一第一聲槍響的轟鳴!
但凡大江大河、名山名湖,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傳說和傳承文化,需要我們一起去尋找和探索。#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