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鄱陽湖畔 製糖人

2020-12-25 妞妞凡心free

時至12月,又到候鳥南歸時,在江西省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天空中不時有候鳥成群結隊地飛過。

遠遠望去,不少候鳥在水面嬉戲、覓食,看上去優哉遊哉,怡然自得。

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這個季節,越冬候鳥陸續飛抵鄱陽湖。

最神奇的古城落星墩」古城

落星墩的魅力來自於神秘。它一年只出現一次,每年長江汛期結束後,鄱陽湖的水位迅速下降,這時的落星墩就會漸漸浮出水面。

古人在建造領域的鬼斧神工可想而知,經歷數千年漲潮退潮的洗禮,如今的落星墩依然堅挺,還殘存著一些飽經滄桑的建築。

陽曆年底,漸漸進入製糖佳境,因為濱湖多地有做凍米糖過年的習俗,凍米糖原材料之一,就是麥芽糖。

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也許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上的麥芽糖,逐漸成為了這一代代人的回憶,抑或鄉愁。正因為有這一群人,讓段細黑夫婦把製糖手工活堅持了下來,「有些去了海南,有的去了北京,春節前都會打電話來叫我郵寄過去。」而現在鄱陽湖畔魚米之鄉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僅剩下這一家糖店。

「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吃的東西種類繁多,做凍米糖過年的村民越來越少,所以來我這裡買麥芽糖的人也逐年減少。」胡淑金嫁到段細黑家來,把自家做糖的手藝帶了過來。那時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憶起當初,胡淑金如數家珍。「當時忙的時候,早晨兩三點鐘就要起床,那時候可熱鬧了,遠遠近近村莊騎自行車來聯圩流水洞街買糖,九江吳城、星子、都昌等地開船來,船就停在堤外贛江碼頭,走過來不到一裡路,南昌城裡開車來買糖,多的時候一天要做好幾鍋糖,街上那時也有三四家糖鋪。」

12月13日,陽曆年底,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段細黑家,夫妻兩依然上演著「二人轉」,浸糯米、發大麥、把麥芽和煮熟的糯米飯盛大缸發酵、濾汁、熬糖、出鍋、冷卻、拉糖……

12月13日,陽曆年底,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段細黑家,夫妻兩依然上演著「二人轉」,浸糯米、發大麥、把麥芽和煮熟的糯米飯盛大缸發酵、濾汁、熬糖、出鍋、冷卻、拉糖……

「手工糖越來越少了,很多被機器替代,他們的成本更低。所以進一步壓縮了手工糖的市場。」雖然生意少了,但是段細黑的手工麥芽糖,依然是三十年前的口感,入口軟糯而甜蜜,回味悠長且清香。

請點擊

鄱陽湖啊,四千二百零六平方公裡的鄱陽湖!串起了贛江、修河、信江、饒河、撫河,銜接匯起了長江,您猶如一朵朵盛放著的玫瑰花瓣,綻放在美麗的贛鄱大地上。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三國周瑜訓練水軍的豪邁,朱元璋大戰鄱陽湖的吶喊,蘇東坡對著水光月色的詩篇,還有八一第一聲槍響的轟鳴!

但凡大江大河、名山名湖,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傳說和傳承文化,需要我們一起去尋找和探索。#鄱陽湖#

相關焦點

  • 宿遷白鹿湖畔的民間藝人史德生:三代傳承吹糖人
    宿城區耿車鎮白鹿湖畔,有一個民間手藝人名叫史德生,他是史家第三代吹糖人手藝傳承人。他吹糖人30多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靠吹糖人,他讓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昨天,記者來到耿車鎮採訪,說起史德生,大家都戲稱他是白鹿湖畔「第一吹」。
  • 鄱陽湖畔的「生態警察」
    新華社南昌1月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生態警察」新華社記者程迪、賴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巡邏大隊一隊隊長姚笛看來,平靜之下暗藏著洶湧。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全球98%的白鶴、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在這裡越冬;數量僅存1000頭左右的江豚,約有一半分布在這一水域。有「豐水一片,枯水一線」之稱的鄱陽湖,豐水期面積超過4000平方公裡,枯水期面積不足500平方公裡。姚笛熟悉鄱陽湖南昌段每一塊水域。
  • 鄱陽湖畔老爺廟重修 將成「東方百慕達」新景
    鄱陽湖畔老爺廟重修7) "← →"翻頁 著名且神秘的「東方百慕達」鄱陽湖老爺廟水域岸邊的老爺廟正迎來重修
  • 鄱陽湖畔現最美「水上公路」
    在江西上饒市鄱陽縣白沙洲鄉,遊客正乘坐旅遊觀光車往返於鄱陽湖無念島和碼頭接壤的最美「水上公路」上。卓忠偉 攝遊客行駛在水上公路,不僅可欣賞到美麗的「江南大草原」景觀,同時還可體驗到魅力生態、綠色環保鄱陽湖的美麗,被人們譽為最美「水上公路」。 卓忠偉 攝近日,在江西上饒市鄱陽縣白沙洲鄉,遊客正乘坐旅遊觀光車往返於鄱陽湖無念島和碼頭接壤的最美「水上公路」上。
  • 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願與自然共和諧(圖)
    中新網江西餘干12月9日電 題: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 願與自然共和諧  作者 王昊陽 王成前  寒冬時節,鄱陽湖畔罡風刺骨。  江西餘干縣信豐墾殖場信瑞圩堤上,一根長約3米的竹竿矗立在一頂藍色帳篷前,竹竿頂端掛著一面印有「餘干縣溼地候鳥巡護」字樣的紅旗,在湖風中獵獵作響。
  • 尋找兒時的回憶 糖人(稀)的由來
    尋找兒時的回憶糖人的由來相傳朱元璋獲得皇位後,為了鞏固江山,便派人製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小孩子便爭先購買,劉伯溫還把這項技能教給了其他人,就這樣這門手藝便傳到了今天。01放學回家,如果街上靜靜地圍著一群孩子,那多半就是吹糖人的來了。
  • 鄱陽湖畔 浪漫溼地 候鳥天堂
    本報記者 陳建 鍾芷涵 文/圖  「鄱陽湖畔鳥天堂,鷸鸛低飛鶴鷺翔。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初冬的鄱陽湖芳草連天,富饒美麗,在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內,廣袤草原碧草連天,百鳥歡唱。抬頭觀景,舉足畫中,身處這閉目鳥鳴的清幽聖地中,身心將得到全部釋放,讓你猶如陶然知足的嬰兒,流連於這一片純淨的天地間。
  • 動植物保護丨鄱陽湖畔,他們與候鳥「相戀」
    每年冬季,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幾十萬隻珍禽候鳥和平共處,湖面鶴鳥展翅起舞,天鵝引頸高鳴,雁鴨踏波擊浪,一片意趣盎然的壯麗奇觀,令人流連忘返。新華網 楊益民 攝1985年出生的舒國雷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站長,年輕的他和同事們為保護溼地候鳥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新華網 楊益民 攝
  • 鄱陽湖畔製糖人
    鄱陽湖畔製糖人 2020-12-17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環保人】王小龍:守望鄱陽湖畔 護衛候鳥家園
    他就是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副站長王小龍。  王小龍巡湖途中  汗灑母親湖  今年54歲的王小龍生於江西的鄱陽湖畔,是喝鄱陽湖水長大的。22歲時,他從部隊退役,回到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工作。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其水域遼闊,能容納數以百萬計珍禽候鳥棲息。每月10月至翌年3月,鄱陽湖水落灘出,大批珍禽候鳥飛臨鄱陽湖越冬。  鄱陽湖上鳥兒多了,不法分子貪婪的目光也移向了這裡。1992年冬天的一個凌晨,王小龍正在湖區蹲守觀察,突然發現有人正在湖泊中偷獵,王小龍心如刀絞,焦急萬分。
  • 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願與自然共和諧
    王昊陽 攝中新網江西餘干12月9日電 題: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 願與自然共和諧作者 王昊陽 王成前寒冬時節,鄱陽湖畔罡風刺骨。信瑞聯圩內側有大量稻田,稻田裡種植了不少魚腥草,溝渠裡也有些小魚小蝦,候鳥經常會從鄱陽湖飛到稻田裡覓食。舒偉平摸清了各種候鳥的習性,知道它們大概會在哪個位置覓食,休息。「白鶴和灰鶴晚上會飛回湖中,天鵝和野鴨會留在稻田裡過夜,我們白天和晚上都要對它們進行巡查保護,防止有人打擾。」
  • 鄱陽湖畔候鳥守護者:願與自然共和諧
    寒冬時節,鄱陽湖畔罡風刺骨。  江西餘干縣信豐墾殖場信瑞圩堤上,一根長約3米的竹竿矗立在一頂藍色帳篷前,竹竿頂端掛著一面印有「餘干縣溼地候鳥巡護」字樣的紅旗,在湖風中獵獵作響。  護鳥員舒偉平、劉海印二人在帳篷前手持望遠鏡觀測候鳥。
  • 動植物保護丨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動植物保護丨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2020-12-10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記:鄱陽湖畔景色清新寧靜美好
    鄱陽湖的冬季是枯水季節,枯水期其水體面積是豐水期時的八分之一,兩者相差很大,在枯水期原本是鄱陽湖底的一些地方,水退灘出形成了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江南大草原,被譽為「中囯最美的草原」,這時也是觀鳥的最好時機。
  • 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圖為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內的救護水塘。 李韻涵 攝【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 數百隻白鶴棲息鄱陽湖畔吸引攝影發燒友,專家呼籲文明觀鳥
    數百隻白鶴棲息鄱陽湖畔吸引攝影發燒友,專家呼籲文明觀鳥 徐黎明/中國網 2016-12-15 09:30 來源:澎湃新聞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 《尋找小糖人》:被遺忘的音樂詩僧
    《尋找小糖人》是我看過最有意趣、也最像詩的紀錄片。它追敘了一群音樂愛好者,如何尋找一位「已故」歌手的過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民謠、搖滾興盛的年代。1970年的底特律,「下水道」酒吧,藍領出身的羅德裡格茲像一個空靈的影子,自彈自唱。唱片公司驚豔其才華,為他灌錄兩張唱片。但繁榮的市場完全忽略了這個可能的大師,沒有銷量和掌聲,沒有任何人感興趣。
  • 鄱陽湖進入枯水期 落星墩步行可達
    10月12日,位於鄱陽湖畔的江西省廬山市(原星子縣)進入枯水期,鄱陽湖中水下的千年石島——落星墩,已全部露出水面步行即可到達。中新社發 段長徵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位於鄱陽湖畔的江西省廬山市(原星子縣)落星墩上的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