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鄉創業,建合作社、建山莊...讓3000多位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2020-11-11 央視財經

脫貧攻堅的目標,不僅要擺脫貧困,更要幫助百姓,掌握開發資源、勞動致富的本領。

在新疆阿克蘇,河南農民工陳耀平,2013年結緣阿熱蘭幹村的吐爾遜•託合提。吐爾遜遭遇過兩次車禍,下肢殘疾。妻子體弱多病,加上撫養三個孩子,家裡欠了10多萬元的外債。為了讓吐爾遜家擺脫貧困,陳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七年多,用養兔子幫吐爾遜家脫貧致富,讓吐爾遜一家走出了貧困的低洼。

在他的帶動下,阿熱蘭幹村現在已經有30多戶養起了兔子,陳耀平義務給他們提供幫助,譜寫了一曲熱心幫扶的動人篇章。

陝西省淳化縣的大槐樹村地處渭北高原,乾旱少雨,溝壑縱橫,老百姓主要靠種小麥和果樹為生。2014年,全村二百多戶家庭,有近一半是貧困戶。

​2018年5月,王劍峰從北京中國銀行總行被選派到大槐樹村擔任第一書記。短短一年時間,他紮根大槐樹村,撲下身子、踏實苦幹,帶領「四支隊伍」,讓一個生活貧困村,走上基層組織凝聚力增強、群眾信心高漲、村容村貌整潔、產業融合發展的軌道。他用新理念、新方式、新技術,讓古老的鄉村煥發青春。

湖北省英山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屬於革命老區,2014年建立貧困人口檔案的時候,總人口不到40萬的英山縣,貧困人口就有10萬之多。2013年,在北京做了多年生意的聞彬軍響應政府號召,回鄉創業,不僅建了合作社,聯合附近幾個村的幾百家農戶養豬種菜,還在山腳下建起了山莊。為了改變鄉親們的觀念,聞彬軍給員工訓練膽量,還請專業的人員給員工進行文化知識、文藝表演、走姿等一系列的培訓。

​雖然經歷各種坎坷,最終通過觀光農業帶動生態旅遊、訂單生產,把鄉親們帶進市場經濟的海洋,讓3000多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富貴不忘桑梓,傾情回報家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成為脫貧攻堅的一支中堅力量。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11月1日21點,CCTV-1綜合頻道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五集《安身立本》。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許媛媛)

相關焦點

  • 放棄當老闆回鄉建度假山莊,他帶動3000貧困戶脫貧
    下定決定後,聞彬軍回到鄉裡建起了度假山莊,打算把大城市的遊客引到山裡面來消費度假。鄉親們不僅窮口袋,更窮的是腦袋。脫貧,聞彬軍們不缺力氣,缺的是觀念、信心和勇氣。神峰山莊招收的第一批員工主要是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儘管她們任勞任怨,但見了生人卻不敢抬頭,不敢說話。聞彬軍便讓她們拿著大喇叭,對著街兩邊的房子歇斯底裡地喊。
  • 羅定「蒸籠姑娘」回鄉創業 用竹子編織帶動村民致富
    帶著對竹蒸籠的特殊情感,大學畢業的她放棄了在珠三角企業當主管的工作,毅然辭職回鄉創業,用竹子編織自己的夢想,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共奔小康。從大城市辭職回鄉編蒸籠在泗綸鎮,許多家庭製作竹蒸籠,沈美娟家就是其中之一。沈美娟說:「記得小時候我們的學費都是靠賣竹蒸籠換來的。
  • 【鄉村達人⑮】他辭去央企工作回鄉建溼地公園 還要打造成4A景區
    他辭掉了在央企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萬州彈子鎮,當起了鄉村建設帶頭人。「我是農業大學畢業的,對家鄉也有很深厚的感情。」今年31歲的陳孟傑在家鄉打造的池海景區項目正計劃申報國家級4A景區。    計劃打造4A景區 保護生態放首位    彈子鎮新袁村位於重慶萬州西部邊陲,地形崎嶇、森林密布、交通不便、經濟落後。
  • 衡陽常寧市天堂塔山合作社理事長回鄉種茶帶鄉親脫貧
    常寧市天堂塔山合作社理事長 何萬忠   我叫何萬忠,現任常寧市天堂塔山合作社理事長。合作社位於塔山瑤族鄉獅園村,主業是茶產業,近兩年來發展不錯。   我在外輾轉打拼20餘年,本已事業有成,但樹高千尺不忘根,我總放不下一個心願——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
  • 打造鄉村振興的「蓬萊樣板」——看劉家溝鎮劉家溝村如何以合作社...
    2012年,在時任村「兩委」成員的母親代風娟勸說下,劉書順放棄從事多年的建築生意回村創業。回鄉初期,項目怎麼選擇,技術從何提升,收益怎麼保證,都需要嘗試和摸索。合作社初期,很多村民存在觀望心理,甚至不理解。合作社不就是大鍋飯嗎?村民集資建合作社,虧了怎麼辦?村裡的5名黨員帶頭入社,僅用3天時間籌集了64萬元資金,將合作社辦了起來,並用實際行動消除了村民疑問。
  • 《咱們村的致富帶頭人》系列報導 龍炳火:致富不忘家鄉人 回鄉創業...
    上世紀90年代初,遂寧市船山區仁裡鎮億禾村村民龍炳火選擇外出經商,通過自己的辛勤奮鬥,從賣百貨到開小賣部,後來又經營物流公司。發家致富後的龍炳火不忘家鄉發展,2013年,他帶著在外打拼的全部「家底」回到老家成立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
  • 五峰:「紅色引擎」聚合力|五峰鎮|長樂坪鎮|合作社|張昌軒|向波濤|...
    村民的心開始擰成一股繩,以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吳洋,現在村裡有活動第一個站出來幫忙;為了支持村級陣地建設,3組村民張坤豔捐了高山杜鵑、4組譚安華捐了黃楊木……「村裡是真正把我們的事放在心上。」「人心聚齊了,事情就好辦。」伍學林坦言,現在說話有人聽,幹事有人跟,大家幹什麼都有信心。
  • 李國華回鄉創業從門外漢到「檸檬大王」(圖)
    (原標題:李國華回鄉創業從門外漢到「檸檬大王」(圖))
  • 鄉村最美女創客展播 | 先桃:建鄉旅合作社 做產業帶頭人
    鄉村最美女創客展播 | 先桃:建鄉旅合作社 做產業帶頭人 2020-10-22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不雜交肉雞的「灰雞」走出大山,他回鄉創業帶鄉親脫貧,幾十元的...
    這個大學科技園孵化出來的創業者,繼續「孵化」著他老家的土雞蛋。向建放棄老師推薦的企業高薪,畢業回鄉創業,帶著鄉親脫貧,讓從不雜交肉雞的「灰雞」走出大山,一隻雞從原本的幾十元,賣出了200元的好價錢。結果,他帶來的4000個雞蛋供不應求,眾人評價:「個頭雖小,一點不腥。」 向建返鄉務農、綠色創業,其實並不出乎老師料想。
  • 逐夢瀾滄江畔——記怒江建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和建忠
    新華村、滄東村等周邊群眾紛紛找上門來,要求加入合作社,那幾天,和建忠的手機平均每天要接四五十個電話,還要接待前來諮詢的村民。 2017年,合作社58戶養殖戶實現了戶均純收入2.1萬元,好多人家的院落裡多出了不同品牌的摩託車。 回到紅土地上的和建忠,沒有辜負這份信任。
  • 夢想在堅守中綻放——陳風雷回鄉創業建千畝藥材產業園
    坐在大棚前,陳風雷講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陳風雷說,創業以來,最深的心得就是「堅持做一件事,必定會有回報!」  初創業遭遇致命打擊20萬元種苗無人購買  陳風雷5歲時,隨父母從南漳薛坪鎮遷居到襄城近郊一處木材廠生活。因為家境貧寒,陳風雷從小就上山採草藥、抓蜈蚣換零用錢。
  • 回鄉創業是可以的,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帶來好的收入
    回鄉創業是可以的,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帶來好的收入近來我發現,人們很少能在外出打工時獲得穩定收入。我們家附近的幾位老農在決定外出打工時,雖然也賺了不少錢,但他們每天都在工地上辛勤工作,有時甚至還會遭遇拖欠工資的危險。因此,我覺得這一切都太麻煩了。
  • 湖北老闆帶鄉親們致富 投千萬建別墅送村民(圖)
    而到5月8日,餘兵國將親手把代表這筆財富的66把別墅鑰匙,免費交付給湖北省大悟縣芳畈鎮滾河村餘家店的66戶村民。  餘兵國是滾河村餘家店人,上世紀90年代初離開大悟到北京闖蕩。如今擁有在全國有50多家分店的著名餐飲品牌「九頭鳥」,還經營著佔北京液化氣市場40%份額的燃氣公司,先後擔任北京湖北商會副會長、北京工商聯執委等職務。
  • 【巨變】那些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他參加了大學生創業培訓,考慮到在外工作競爭激烈,張國棟4年前選擇回鄉創業。  創業主要做什麼?  剛開始學著幹快遞送貨,學做物流,做太原和離石之間的專線物流。  目前創業進展情況如何?  創業項目現在轉型為經營商超以及商超配送業務,以公司為中心,輻射周邊兩個縣市的商超配送。
  • ...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一起創業過好日子
    於是,我開始走村串戶給村民算收入帳。但村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還是讓我吃了不少閉門羹,幾乎沒有村民理會我。我知道村民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嘗試,他們需要一個領頭人。於是,我決定先做給群眾看。除了將自家的土地全部種植甘蔗外,我又流轉了幾十畝土地來發展連片種植。有村民顧慮,覺得納碰村交通不便,收成之後怎麼把甘蔗運出去換成錢?
  • 大廚進村:回鄉創業為何這裡風景獨好?
    「漂泊了這麼多年,現在是回鄉創業的最佳時機!」1988年出生的林建平是廣州市從化區南平村村民,在廣州市區的酒店幹了10年的大廚後,去年回鄉創業開辦起農家樂,燒雞是他的招牌菜。「只能用走地雞去燒,個頭大,城裡我保證你吃不到。」林建平對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一手從炭爐裡把燒雞拎出來,翅膀上的雞油滋滋作響,令人垂涎欲滴。
  • 星空點亮夢想,伊犁小夥回鄉建露營基地帶動村民就業
    夢與星空露營基地跑遍新疆落腳昭蘇昭蘇縣阿克達拉鎮有10位村民在「夢與星空露營基地」工作,「我們從小在草原景區長大,21歲的村民年力源說。年力源口中的負責人叫馬強,去年馬強從烏魯木齊市的一家金融機構辭職,回到家鄉伊犁創業,之所以會選擇回到家鄉搞旅遊,緣於他2017年曾經去瑞士旅遊的經歷,「瑞士的自然風光和我的家鄉伊犁非常相近,體驗了他們的露營文化後,我很喜歡,就想到了引進這個項目回新疆。」他說。
  • 呂梁文水:「請」老鄉回鄉創業 共謀發展大計
    呂梁文水:「請」老鄉回鄉創業 共謀發展大計4月4日,呂梁文水縣召開第二屆「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座談會,來自全國各地近200位文水籍在外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謀家鄉發展大計,再次吹響返鄉創業集結號十三五期間,該縣提出「一核三位五區」戰略,抓住「全國特色農業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縣」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十萬創業大軍走南闖北」的優勢,叫響「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口號,把在外創業者作為文水聯結四方的紐帶、引資引智的橋梁、投資創業的骨幹、對外宣傳的窗口,發揮他們戀鄉愛家的情懷和熱愛本土的優勢,鼓勵其回鄉創業。
  • 直播賣多肉,小夥一晚賺上萬,濟南三澗溪村民坐上「致富小火車」
    按照高淑貞的規劃,三澗溪村將在美食街、黨群服務中心等地方設立直播間,為村民直播帶貨營造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大家放手幹」。生態養殖場規模翻番「支部建在產業上」有奇效李其曉不僅是一名返鄉創業青年,還是三澗溪村創業青年黨支部的成員。「我們支部都是年輕人,大家集思廣益,創業更有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