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雜交肉雞的「灰雞」走出大山,他回鄉創業帶鄉親脫貧,幾十元的...

2020-12-20 上觀

放寒假了,快過年了,穿一身大紅滑雪衫的向建也特別喜慶。從「5·12」大地震重災區考到上海的他,這些天又回到上海「跑生意」。在母校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松江校區,老師們都問他:「小向,你的雞賣得怎麼樣了?」向建笑著說,「剛籤了一份十幾萬元的大單,國有大集團買的雞,春節送溫暖、發福利……」

這個大學科技園孵化出來的創業者,繼續「孵化」著他老家的土雞蛋。向建放棄老師推薦的企業高薪,畢業回鄉創業,帶著鄉親脫貧,讓從不雜交肉雞的「灰雞」走出大山,一隻雞從原本的幾十元,賣出了200元的好價錢。

 

 

「雞」香也怕巷子深

 

廣元灰雞的蛋

向建的家,在國家級貧困縣區——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處在川、陝、甘三省結合部,「你知道那首詩吧,從秦入蜀的劍門關就在我們那兒。」以此命名的「劍門關土雞」,正是廣元確定的特色產業之一。而作為「子品種」的廣元灰雞,全身皮毛灰黑,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鑑定委員會審定,屬於原產朝天區的優秀地方種。

 

「咱家的灰雞,可是有機純土雞,一直以來就不帶任何肉雞的雜交資源。」向建自小看著山裡的灰雞長大,很驕傲地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說,廣元灰雞林下放養,啄草、飲泉、食蟲,人工僅僅補餵稻穀、玉米等原糧,不投放工業飼料和添加劑。令人驚喜的是,其養殖期在300天以上,遠遠超過工廠化養殖最快半月長成的大肉雞。「就像雞裡的運動員一樣,要扎紮實實吃上一年。」

然而,「雞香也怕巷子深」。過去,貧困戶家中散養的廣元灰雞最遠也就賣到成都,而且一隻雞最多也就賣幾十元。儘管向建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的是機械工程專業,但這個山村裡來的工科生總想著家鄉農副產品,「國內不多的純種土雞,這份資源值得好好開發,也幫到周邊村子脫貧致富。」

 

幾次偶然與上海本地人聊天,向建發現城裡父母為了買到健康的土雞蛋,費很大週摺在跨省農村找親戚幫忙……這種情況下,既不能確保雞蛋的新鮮度,成本還超高,於是想到自己下鄉承包一批土地,做成山地散養雞。

 

 

 

公益創業路不出所料

 

向建和他的盒裝土雞蛋

這次回上海,除了開拓市場,也是反哺校園。連續一周的每個中午,向建在教工之家設攤,請老師們免費品嘗土雞蛋,也很有自信地擺出其他雞蛋,請各位師長「用嘴投票」。結果,他帶來的4000個雞蛋供不應求,眾人評價:「個頭雖小,一點不腥。」

 

向建返鄉務農、綠色創業,其實並不出乎老師料想。他所在的機械汽車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東陽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大學裡,向建曾是一名國家資助政策的受益者,在讀期間兩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同時,他也是一名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的受益者,入學後不久就參加各類創業講座和輔導,加入學院創客朋輩聯盟組織,也有了結對的創業導師。

這個時期,向建開始籌劃創立自己的社團——綠茵社。本科四年除了學習,環保和支教的公益活動,佔據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作為社長,向建聯合松江七校環保社團設立NGO平臺「同綠聯盟」。作為聯盟會長,他帶領盟校舉辦「2015上海市高校環保展」、「2016上海市高校環保創意大賽」,以及環保部宣教中心主導的「2017清潔節水校園行」。據不完全統計,他利用暑假為山區貧困兒童籌得的教育善款和物資價值超過1萬元。

 

公益創業路上,個人能力與價值在不斷生長,向建不僅成為上海市「校園綠色大使」,還成了學院的「創業之星」、學校的「成功創業」優秀畢業生,這些是他開拓養雞事業的「起跑器」。如今,他又成了廣元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聯盟會員。

 

 

 

一家帶頭保底價保利潤

 

廣元灰雞示範推廣基地

失敗是成功之母,請雞「出山」容易,可保持原汁原味的規模化散養卻難。在父母支持下,向建從自家開始試驗,最初600隻灰雞曾一下子死了300隻。但向建用工科思維,走產學結合之路,請來四川農業大學博導教授及其團隊把脈。從上腳環,到可溯源,基地中的雞隻存活率達90%以上。

 

向相關部門多次送檢的監測結果表明,雞肉雞蛋中無重金屬、無農藥、無抗生素3種殘留,報告稱:「廣元灰雞比普通肉雞蛋白質含量高18.5%、穀氨酸含量高7%,雞蛋中硒的含量是普通雞蛋的5倍左右……」

在川農大和朝天區委區政府推薦下,向建帶領當地貧困戶一起發展項目,採用「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保險」的模式,力爭讓老百姓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他算了一筆帳,專業合作社2019年預計養殖6萬餘只廣元灰雞,其中包括政府出資數十萬元扶持的散養基地1萬隻,以及農戶散養的5萬隻。合作社前期免費提供雞苗,最後以每斤22元的保底價回收,並全程提供技術支持。每隻雞賣到180到220元,可以保證農戶每隻雞產生15元左右利潤。

 

跑市場之餘,他與學弟學妹分享創業扶貧心路,心裡還裝著家鄉的雞。臨近春節,僅朝天區文安鄉就有6000餘只灰雞待銷,養殖周期已在10個月以上。「它們是村裡農戶一年的主要經濟來源,真希望讓貧困戶安心過一個年。」

相關焦點

  • 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牢記總書記囑託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走出...
    2020-08-0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一年來,下黨鄉的鄉親們牢記總書記囑託,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從創業夫妻檔到致富帶頭人,畲族85後退伍軍人助九節茶走出大山
    採訪中,《南方》雜誌記者從村幹部的口中聽到一對青年夫婦回鄉創業的傳奇故事,便心生好奇,這樣的大山是以如何的魅力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於是記者走進這片粵北大山,在尋訪中體會這對年輕人腳下沾滿泥土、心中裝滿深情的時光。林下種植的九節茶一般控制在1-2米的高度。
  • 他與雞同吃同睡20年,8000元起家創業,把雞場幹出2000億市值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不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搞養殖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特別是在上個世紀,養殖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一場病往往能摧毀一個養殖場,但就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溫北英拿著8000元創業養雞,成就了如今市值超2000億、年產肉雞近8億隻的溫氏集團。
  • 濟寧小夥回鄉創業種櫻桃 帶領鄉親共奔致富路
    毅然決定回鄉創業 拿出全部積蓄種櫻桃今年37歲的張亞締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工作,大學生、工作好、收入穩定的他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對於他選擇回鄉創業,家人是一百個不同意。「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非得回來種地?供你上學就是為了讓你當農民的?」
  • 回鄉創業的信陽籍青年女企業家殷林:大別山裡深挖「研學旅遊」 讓...
    原標題:回鄉創業的信陽籍青年女企業家殷林:大別山裡深挖「研學旅遊」 讓數百貧困鄉親端上「金飯碗」   放下外地有成的事業,變身深耕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青年
  • 四姑娘山青年返鄉創業記
    這個能幹的「四姑娘山好姑娘」正憑著一股子幹勁、闖勁和藏區旅遊的「新思想」,與丈夫一起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也讓古老的「東方阿爾卑斯山」有了新的色彩。  2016年,一直在外從事導遊工作的阿娟夫婦回到家鄉,把無意間拍的一個展示家鄉風景的視頻傳到網上,結果一下「火」了,不斷有人來詢問當地的情況。夫婦倆當即決定辭掉外面的工作,回鄉創業。
  • 【巨變】那些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一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他們隻身實踐,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農村到底有何潛力,回到家鄉創業又需要什麼、能幹什麼。  在外工作不如回鄉創業  人物:張國棟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人 29歲
  • 記者在扶貧一線|「海歸」回鄉當「雞司令」
    走進養雞場,自動化養雞讓人大開眼界,而「海歸」回鄉當「雞司令」,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創業故事,更是讓人讚嘆不已。這個「海歸」就是人稱「雞司令」的龔光輝,他曾留學俄羅斯7年,是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財經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我一人富沒什麼了不起,讓鄉親們都富起來才是真本事。」
  • 他回鄉創業,建合作社、建山莊...讓3000多位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脫貧攻堅的目標,不僅要擺脫貧困,更要幫助百姓,掌握開發資源、勞動致富的本領。為了讓吐爾遜家擺脫貧困,陳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七年多,用養兔子幫吐爾遜家脫貧致富,讓吐爾遜一家走出了貧困的低洼。在他的帶動下,阿熱蘭幹村現在已經有30多戶養起了兔子,陳耀平義務給他們提供幫助,譜寫了一曲熱心幫扶的動人篇章。陝西省淳化縣的大槐樹村地處渭北高原,乾旱少雨,溝壑縱橫,老百姓主要靠種小麥和果樹為生。2014年,全村二百多戶家庭,有近一半是貧困戶。
  • 大學生因餐館「雞公煲」味道不香 回鄉養雞創業
    大學生因餐館「雞公煲」味道不香 回鄉養雞創業 2016-04-20 16:48:58在村子裡,有一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任性」的回到家鄉養殖土雞創業,並學以致用,利用「網際網路+」新模式銷售產品,吸引了村裡人關注的目光。  貧困村走出高材生 畢業回鄉養殖創業  趙愛勇2011年畢業於黃岡師範學院計算機專業。用他的話說,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是認為國內計算機及軟體開發等方面的技術人才十分稀缺。
  • ...篇】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帶富能手|吳華讓村民在網上「趕場」
    吳華因創業成績突出,他榮獲第16屆「貴州青年五四獎章」、「貴州省青年創業先鋒」「貴州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明禮知恥·崇德向善——貴州好青年」、黔西南州脫貧攻堅青年創業軍「十大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放棄高新工作回鄉創業吳華生長在貴州的大山裡,父母都是農民。由於貧窮和生活的艱辛,他從小就立志:走出大山!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丨龔光輝:喝了七年「洋墨水」,帶著鄉親養土雞
    於是,他作出大膽決定:放棄國企高薪職位,回鄉嘗試科技養雞。之後,龔光輝查資料、看文獻,鑽研養雞技術,四處考察,並從德國引進世界一流的自動化養雞設備。轉變養殖模式後,效益立竿見影。先進的種雞養殖技術及設備,讓龔光輝的養殖業事業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效益逐年遞增。
  • 河南省鎮平縣農民工返鄉創業激活脫貧動力
    「學習了習總書記在咱河南團的講話,讓我在家創業回饋鄉親們的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大了。」他笑著說。政策紅利不停步,「貼心」從始而終曾經外出發展的「打工仔」趙豐濤回到家鄉鎮平縣老莊鎮,通過開通企業綠色招工通道、設置扶貧車間、設立扶貧加工點或家庭加工點等方式,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使貧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穩定增收。
  • 曾經白領,回農村創業的她,現在怎麼樣了?百萬粉絲、日60000+銷售額...
    三年前,正是這些美味開啟了阿娟的返鄉創業之路。無論是朋友圈還是自媒體,阿娟的香腸廣受歡迎,有網友留言詢問菜籽油、犛牛肉的價格,還有人想來阿娟的家鄉體驗一次原生態的旅行。隨著粉絲越來越多,阿娟要回鄉紮下根來創業的想法越來越堅定,不過,她的老公劉明勇卻打了退堂鼓。
  • 【脫貧攻堅看山西】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沒有可靠的就業和收入保證,脫貧攻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015年,呂梁市開始嘗試探索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精準脫貧。即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家政、養老、母嬰護理等技能免費培訓,讓大伙兒掌握一技之長,並幫助其走出大山、實現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全家脫貧。
  •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2020-12-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衡陽常寧市天堂塔山合作社理事長回鄉種茶帶鄉親脫貧
    我在外輾轉打拼20餘年,本已事業有成,但樹高千尺不忘根,我總放不下一個心願——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兩年前,我帶著回報家鄉的想法,回到獅園村,開始新的創業。   我最初想做土特產生意,幫助鄉親們把當地土特產品銷出去。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鄉黨委書記彭小冬促膝談心後,決定發展茶葉產業。
  • 揭氏族人走出大山勇創業,回家鄉助力經濟發展
    敢拼敢闖的揭氏族人不甘貧窮落後,在改革開放之初紛紛走出大山勇闖創業路,並在取得成績後回到家鄉建橋修路,幫助家鄉發展經濟。民生記者 林夏冰:我身後的這條路就是通往六福村的,現在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路面非常平坦,行走起來也很方便。當時修建這個路的時候,就是揭氏的鄉賢發動捐資捐款建設的。
  • 青春無悔創業路 甘灑汗水為家鄉
    青春無悔創業路甘灑汗水為家鄉——記嘉蔭縣保安村脫貧帶頭人劉士磊東北網10月16日訊 嘉蔭縣省級貧困村保興鎮保安村,於2018年成功摘帽出列,成就了脫貧攻堅工作的壯舉,回首漫漫脫貧路2006年他響應國家號召進入「村村大學生」行列,考入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動物科學系畜牧獸醫專業。2008年畢業後,他先後從事畜禽養殖、疫病防控、飼料營銷、獸藥管理與售後服務等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2011年回村創業,成為養殖專業戶。2017年孵化雞、鴨、鵝雛達27萬羽,年收入達100萬元,2018年正式註冊成立嘉澤園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