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為何成了康熙皇帝最痛恨的兒子?有四件事不該做

2021-01-21 格子道歷史

文/格子道歷史

自古帝王多薄情、一入皇宮深似海,身為帝王的孩子,生下來雖然衣食無憂、錦衣玉食,但這些安逸中卻也伴隨著無休止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算計陷害,看似平靜有愛的皇宮中,手足相殘的事件時有發生!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事件。

康熙帝生前疑心很重,但他是一個愛才之人,對於自己的皇子更是給予厚望。作為一統天下的皇帝,在年輕之際就立下了太子。雖然太子之位已定,但依然擋不住一些嫉妒之人的覬覦,因此發生了這次奪嫡事件,參與奪嫡的九個孩子,為何只有胤禔成了康熙最討厭的孩子呢,一起來看看!

一、恃寵而驕、過於自信,辜負康熙的苦心栽培

康熙自幼在皇權鬥爭中成長,他極為看重君臣父子之道,先君臣後父子乃是他管轄後宮皇子的原則。康熙皇帝因皇權鬥爭而經歷過眾多腥風血雨,所以他非常忌諱自己皇子的內部鬥爭。康熙子嗣眾多,由於各種原因,前四個兒子先後夭折會,而惠妃那拉氏所生的胤禔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皇長子。

因接連痛失愛子,康熙對惠妃所生的這個兒子頗為重視。而胤禔面容較好、風度翩翩、勤奮好學、刻苦努力,自幼深得康熙的青睞。康熙毫不掩飾對皇長子的喜愛,他對胤禔的器重有目共睹,這種寵愛方式非但沒有增加胤禔的感激、反而讓他愈發覬覦太子之位。

在康熙的培養下,胤禔進步極快,他在18歲時就被康熙派去跟隨福泉親臨一線、擔任指揮、積累經驗,在皇家內部,很少有皇子在成年之際就接觸軍權,皇子親權歷來是君王大忌;胤禔在26歲時被康熙封為直郡王,後來被康熙任命為大總管,名副其實的年少有為者。

二、胤禔所做四件大事,讓康熙萬念俱灰、悲憤交加

按照胤禔這樣的發展速度,他在朝中將會位高權重、頗有地位,即使不能成為太子人選,那也會成為太子得力的助手。

然而胤禔心不在於此、也並不滿足於此,自他記事起,他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太子之位,胤禔步步為營、精於算計,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城府極深的他因急於求成,親手毀掉了自己積累的一切好感。

在他的一手操持下,太子胤礽被廢乃是意料之中,他對胤礽被廢遠不滿足,歹心一起便無邊境,他對胤礽起了殺心,胤禔覺得只有對太子趕盡殺絕才能騰出位置爭奪太子。向來穩妥的他因空缺的太子之位而亂了心智,以至於所做行為均被揭發,當歹心暴露時,他被康熙罵為亂臣賊子。胤禔最不該做的四件事一直備受後人唾棄,件件令人髮指、件件觸目驚心

第一:使用巫術來詛咒太子

康熙最恨有人用如此下作手段來殘害手足,身為堂堂男兒,胤禔竟然為了一己之私用巫術來鎮壓太子。這種魔法邪惡至極,作為低等的一種魔術,它是通過對人施展魘術讓其長期做惡夢,達到精神崩潰的效果。雖然現在可以理解為是催眠,但在信奉神明的封建社會中,胤禔之舉罪大惡極、人神共憤,太子從起初的意志消沉到後來的精神錯亂,人人談起畏之。胤禔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皇太子對手足竟然下此狠手,他的母親惠妃都難以忍受貌似失心瘋的行為,惠妃心痛不已、她覺得胤禔長此以往將會害人害己、禍亂朝政,無奈之下請求康熙處死胤禔。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惠妃是失望至極才做出如此決定,正是看到了惠妃的悲痛,康熙才逐漸看清這個道貌岸然皇子的面目。

後來的胤禔得到康熙的訓斥後並沒善罷甘休,他固執己見,一直認為是太子阻礙了他的帝王路,在他使用巫術時,他和皇位就失之交臂、再無機會。執迷不悟的他不惜用邪術詛咒太子,邪術在皇宮中乃為禁術,康熙未曾想到:風度翩翩的兒子竟然會變得如此魔怔!

第二:極力推薦八弟做太子

八弟胤禩是由他母親惠妃撫養,雖然並無血緣關係,但二人自幼一起長大、感情深厚,覺得奪嫡無望的胤禔便孤注一擲地八弟身上下賭注。他的這個想法早已被康熙看破,康熙能夠從各種明爭暗鬥中順利登基,他並非胤禔想像的那般簡單。在惠妃向康熙請命時,康熙對胤禔就有所防範,如此歹毒之人,康熙怎能不知他的心思。

或許康熙未曾想到,自己備加寵愛的兒子竟然對兄弟如此算計,正是胤禔的各種極力推薦,加深了康熙對他和八弟的反感,八弟的悲慘結局大概和胤禔是密不可分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胤禔一樣的對手,他越是推薦八弟作為太子人選,越能驗證他的野心勃勃,更加加深了康熙對他的懷疑。

第三:大力散播江湖術士張明德之言

江湖術士張明德曾佔卜說八弟有帝王之相,這種說法無非是為了討好胤禔,但胤禔卻以此為依據、想要通過輿論來逼康熙退位。康熙依然健在,胤禔如此猖狂不是在詛咒康熙嗎?這種輿論不僅引得朝廷上下一片譁然,也讓民間流言四起,關於皇權一事究竟是何定論?各種流言蜚語喧囂甚上,康熙大怒,即使顧念父子之情,這種欺君罔上的罪行實在難以原諒。

為了先入為主,胤禔變相製造輿論、先下手為強,說胤禔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乃是天之驕子。這種行為雖然引發眾人關注,但也逐漸擊潰了康熙的耐心,這無異是逼著康熙調查此事。張明德最後也被處於極刑,胤禔也咎由自取失去支持!

第四:一意孤行、不思悔改、戾氣過重

胤禔要求康熙處死太子,太子被廢後,胤禔請求處死太子,如此歹毒行為極大引起了康熙的不滿,先用巫術暗中詛咒太子,接著直接上諫康熙處死太子。他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康熙帝曾給這個皇長子多次機會,即使在看出他的野心後,也沒有廢除身份將其囚禁,而是對其進行批評,但胤禔把康熙的讓步當作了爭奪皇太子的資本,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挑戰康熙的耐心,最終被囚禁26年。

胤禔本可以有一個安穩精彩的餘生,即使做不成皇帝,也會成為位高權重的王侯將相,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皇位」,貪心不足蛇吞象,他因野心勃勃,對皇權過於心急,在廢除太子後,竟然煽動大臣勸告康熙帝殺掉太子。雖然太子並不出眾,但不至於淪落到死的地步,康熙帝看著平日仁義道德的大阿哥竟然是這般嘴臉,驚恐之餘看穿了他的真實面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戲,孝順仁義是假、想要皇位是真,如此狠厲之人如果當上皇帝,天下蒼生怕是不得安寧!

小結:

被囚禁時的胤禔只有37歲,正值年富力強、年輕氣盛,他被困在高牆之中鬱鬱寡歡,便將滿心的無奈發洩在妻妾身上。他有兩個夫人、九個妾室,整日尋歡作樂、沉迷酒色。從最初勤奮好學、受人尊重的皇子成為受人唾棄、眾叛親離之人,或許是奪嫡的失敗給他造成了致命打擊。他的一生有15個兒子、14個女兒,29個子嗣。軟禁期間依然不罷不休對皇位的執念,也讓康熙對其心灰意冷,終究負了自己、結局令人唏噓。

皇宮中的謀求算計曾成就眾人,也曾毀滅眾人,皇權的巨大誘惑蒙蔽了不少人的雙眼。無論是皇子爭位還是嬪妃爭寵,每一場陰謀都會伴隨著犧牲。

有人說:他的一生本可以安然無憂,卻因為被權勢蒙蔽了雙眼才自食惡果!你覺得他是罪有應得嗎?

參考資料:《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清史稿·諸王傳六·允祀》

《皇清通志綱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康熙大皇子胤禔墓被發現,位於深山之中,打開後學者連呼不可能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有福氣的皇帝,他在位六十一年,比自己的孫子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還長一年。康熙皇帝是清朝子嗣最多的皇帝,共誕育了35皇子,20名公主。在康熙皇帝統治早期,因為長子胤禔和嫡長子胤礽年齡較大,因此最受康熙皇帝喜愛。
  • 你所不知道的大阿哥胤禔,康熙圈禁他26年,他卻偷偷生下29個孩子
    你所不知道的大阿哥胤禔,康熙圈禁他26年,他卻偷偷生下29個孩子古今中外,皇權的更迭是常見的事情。通常是老皇帝駕崩了,新皇帝才能上任,不過在英國有長壽女王,在中國也有這麼幾個非常長壽的皇帝。九龍奪嫡的故事很多電視劇裡面都有演繹,不過這之前發生的事情很少有電視劇去詳細解釋。康熙四十七年的五月,喜歡巡遊的康熙帶著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五子胤禑等幾個兒子來到了塞外。這時候的太子還是比較受皇帝喜歡的,不然也不會被立為太子。但是其他幾個兒子心思就比較活絡了。
  • 早期隨康熙徵戰,胤禔始終沒能成為皇帝,但結局還不錯
    早期隨康熙徵戰,胤禔始終沒能成為皇帝,但結局還不錯康熙之後究竟由誰來稱帝?這是在歷史當中受到很多人關注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胤礽被廢之後,更是引起了一場非常激烈的「九子奪嫡」。在這九個皇子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四阿哥和八阿哥,很多故事都是圍繞他們兩個展開的,但實際上最早爭奪皇位之人是大阿哥。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也是一個非常受康熙重視的皇子。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一位庶長子,所以在身份上肯定要低等,但這並不影響他在康熙生心中的地位。胤禔在早期的時候一直都受到康熙的重視,而且康熙也是帶著這位皇子四處徵戰。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胤禔果然上當,以為整倒太子的時機已經來到,完全不考慮揆敘身後的陷阱,一個猛子就鑽進了八阿哥設好的口袋。於是,那群花錢買官的人被送到了康熙皇帝面前,一句話就被問出了馬腳。老康熙皇帝是絕頂聰明之人,但有一個小小的缺點:遇到聳人聽聞之事,第一時間總是十分衝動。
  • 你所不知道的大阿哥胤禔,圈禁二十多年,竟然育有二十九個子女
    倘若要說康熙這輩子做得最失敗的事情是什麼?那大概是晚年沒有平衡好各個阿哥的勢力,在所有的皇子之中,有一人雖然奪嫡失敗,但是在另一個方面卻十分突出。此人可以說是一個多子多福之人,在其被軟禁20多年的日子裡,接連產下了29個孩子,他便是康熙長子胤禔。
  • 大阿哥胤禔的絕望:即使是皇長子,康熙始終沒想將皇位交給他
    01不是嫡長子,不是沒有坐上龍椅的希望胤禔的出身特別的尷尬,畢竟即使他是康熙大帝所生的長子,然而他的額娘是惠妃納喇氏,也就是大學士明珠的外甥女,並非是皇后。而他的弟弟胤礽即使比他小兩歲,然而人家的額娘是康熙最愛的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侄女)。
  • 康熙為何對兒子們的教育,如此失敗,原因是康熙經常杖打老師
    康熙的長子胤禔,軍事才能卓著,但胤禔沒有被立為太子,所以胤禔從小的目標,就是要把二弟太子給除掉。太子胤礽是老二,從小被立為太子,被康熙給予厚望,但是胤礽卻想謀害康熙,早日當上皇帝。三子胤祉更是經常利用太子和大哥的矛盾,左右逢源,短時間內獲得了康熙的好感。
  • 康熙王朝:康熙圈禁大阿哥,因為他辦錯了三件事,康熙看透他的心
    在《康熙王朝》中,大阿哥胤禔有功勳卓著,曾經兩次跟隨康熙討伐葛爾丹,最後卻被康熙圈禁。原因是他辦錯了三件事,讓康熙看透他的險惡用心。大阿哥到底做了什麼讓康熙如此惱怒呢?大阿哥胤禔是康熙的庶長子,他的母親慧妃是實際的後宮之首,舅舅是當朝內閣大學士明珠。大阿哥胤禔勇猛過人,是個能夠帶兵打仗的將才。這些優勢集中一身的大阿哥辦錯了那三件事情呢?
  • 康熙王朝:胤禔被葛爾丹生擒,國舅出了個主意,竟討得康熙稱讚
    康熙王朝:胤禔被葛爾丹生擒,國舅出了個主意,竟討得康熙稱讚康熙王朝可以說是中國影視劇的一個標杆劇了,尤其是陳道明那一版。據說,其中一些臺詞都是陳道明老師即興發揮的但出來的效果卻比原來定下的臺詞好很多。康熙王朝講述了愛新覺羅家族從順治帝看破紅塵出家為僧其幼子在皇太后的扶持下登上皇位一步步穩定政權的全部經歷過程。康熙帝這一生只能用傳奇來形容,從小就表現出膽識過人,更是知人善任,懂得如何收復人心讓他們為自己所用。康熙一生最憂心的事一是鰲拜吳三桂等人,二是臺灣事件,第三就是西部草原的政權問題了。
  • 胤禔:九子爭嫡的背景板,名為大皇子,實為利令智昏的可憐蟲
    說起康熙,用雄才大略、豐功偉績形容都不過分,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失敗之處,那就是沒有做好皇位繼承的工作,使得許多兒子遭遇劫難,死於非命,也讓後繼者、清朝最勤奮的實幹家雍正背上了弒父篡位的黑鍋。都說齊家平天下,康熙有平天下之才,在「齊家」上卻昏招盡出,這或許與他有才華的兒子實在太多有關吧。
  • 康熙的三子胤祉一直潛心學術,為何還會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除了這些,胤祉還頗有武力,在騎射方面也很厲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歲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他和一向善於騎射的父親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可見胤祉不止精於文學,在武力騎射方面也毫不遜色。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再次親徵葛爾丹,胤祉奉命掌鑲紅旗大營出徵。
  •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深宮圈禁20年,卻生育子女29人,成人生贏家
    康熙在歷史上應該也算個偉大的皇帝,清代以前,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歷朝實行的基本上是嫡長子繼承制,即在諸多皇子中,立嫡不立長,在嫡系子孫中,立長不立賢。清初,由於受八旗旗主聯合議政制度的制約,皇帝生前不立皇太子。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十三阿哥送火爐,卻不給大阿哥送?
    之後,三阿哥胤祉爆出了大阿哥胤禔請人暗中魘鎮太子胤礽一時,康熙盛怒之下首先就鎖拿了大阿哥,他對這個兒子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不想再多看一看,火爐肯定沒他的份,後來,他被徹底圈禁,大阿哥胤禔也是九子奪嫡中最早出局的人,他是康熙最蠢的一個兒子。
  • 康熙皇帝一生35個兒子,下場都怎麼樣?僅9位善終!
    康熙皇帝35個兒子當中,有15位沒活過10歲,當然這跟當時的醫療條件有很大關係。有5位,康熙皇帝駕崩時都沒成年,最大的皇二十子,也才16歲,所以這5個算是避開了皇位之爭的漩渦,下場都算比較好。這些皇子中,除了登上皇位的皇四子胤禛及其黨羽外,其他的基本都沒落到好下場。皇長子胤禔,康熙皇帝本已立嫡子即皇次子胤礽為太子,長子胤禔聯合其他皇子及官員打太子小報告,並在廢除太子後進言殺死廢太子,並用巫術企圖害死廢太子,被康熙皇帝囚禁26後憂鬱而死。
  • 康熙年間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子,大皇子胤褆下場悽涼!
    怎麼說都該在九龍奪嫡中,成為四阿哥最大的勁敵,卻淪為最不受重視的皇子,最後被終身囚禁。作為長子,胤禔有年紀大是優勢。他在康熙帝年輕時就陪著康熙帝四處徵戰,而且19歲就帶兵作戰,參加戰役無數,為大清朝立下汗馬功勞。按道理說,他在幾位皇子還年幼時就在康熙帝面前刷足了存在感,應該與康熙帝的關係應該最為深厚才是。
  • 告訴你真實的大阿哥胤禔:長相俊美,被圈禁26年,生育29個子女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都曾經出現過大阿哥胤禔的身影,兩個影視劇對他的態度都是貶斥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部劇都提到了大阿哥胤禔自告奮勇,要幫助父親康熙帝幹掉自己的親弟弟胤礽,從而遭致康熙的痛罵。
  •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為什麼如此下場?說出來你別不信
    胤禔按照總排行其實不是老大,他前面還有4個哥們,但因為前四個都早早夭折了,他便成了皇長子,注意,是皇長子,在古法講,立嫡立長,他是最有希望最有資格成為下一屆皇位的繼承人的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最後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被康熙皇帝下旨賜死,並稱他為「本朝第一罪人」。康熙皇帝此時對索額圖更加痛恨交加,與此同時誅殺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和阿爾吉善。索額圖劇照胤礽因「窺伺御帳」之事,被康熙皇帝所廢黜,康熙皇帝命皇長子胤禔看護。
  • 雍正王朝:康熙明知「調兵手諭」有假,為何還要處置十三阿哥胤祥
    對於處置胤祥的原因所在,康熙皇帝有過明確說明:「胤祥在這一點上就不錯,他敢於在太子將獲重譴的時候,陪著他、護著他。他盡到了一個做弟弟的情義,也盡到了一個做臣子的忠藎。但在這之前,張廷玉還曾奉命問過胤祥的話,一共四個問題:1、你今晚為什麼單獨與太子外出?2、凌普帶兵進宮的事,你知道不知道?3、這手諭,你知道嗎?4、凌普,曾經是你的下屬吧?四個問題都指向了同一懷疑:凌普派兵包圍行宮,肯定和胤祥有著直接關係!
  • 康熙大兒子墓地被發掘,異常荒涼沒人守墓,墓壁的石板都被人拿走
    在歷朝歷代之中,皇位之爭是永恆不變的主題,著名的九子奪嫡就發生在清朝康熙時期,那時候發生了很多明爭暗鬥的內戰,最後每個人的結局都不一樣,在這場風波中,可能是最倒黴的皇長子了,他就是胤禔。他是皇太子,按理來說,胤禔是最有希望被立為太子的,成為皇帝的,胤禔自身又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康熙是很喜歡他的,但是奈何自己跟兄弟的等級不一樣,鬥不過他們,自己還被自己給坑了,脾氣急躁,不會說話,得罪了皇帝,於是皇位就在他手裡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