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九子爭嫡的背景板,名為大皇子,實為利令智昏的可憐蟲

2020-12-15 瀚海說史

說起康熙,用雄才大略、豐功偉績形容都不過分,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失敗之處,那就是沒有做好皇位繼承的工作,使得許多兒子遭遇劫難,死於非命,也讓後繼者、清朝最勤奮的實幹家雍正背上了弒父篡位的黑鍋。

都說齊家平天下,康熙有平天下之才,在「齊家」上卻昏招盡出,這或許與他有才華的兒子實在太多有關吧。

康熙

康熙有很多兒子,才華出眾、有所作為的就足達20人,在皇儲位子不明朗的情況下,有九個皇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這讓康熙焦頭爛額,不知如何定奪。

而這九個參與奪嫡的皇子中,有一位皇子卻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表面上看,他極力想將自己置於皇權之外,實際上背地裡卻為分得一份羹絞盡腦汁,他就是康熙的大皇子胤禔。

胤禔

胤禔名為大皇子,然而並不是康熙的第一個兒子,只因他前面的四個哥哥全部幼年夭折,故他被提為皇長子。只是由於滿洲皇族沒有漢人長子繼位的說法,胤禔在皇位的繼承上並未獲得任何優勢。

胤禔是悲催的,常常自嘆生不逢時,加上母妃的娘家實力太弱,被生母為皇后的二皇子胤礽在爭奪皇位的戰爭中壓得死死的。

而胤礽更是因嫡出被立為皇太子,胤禔只能和其它皇子一樣,在生命中大部分時間裡,在等待中逐漸失望,直至絕望。

胤禔

本來,胤禔很聰明能幹,更因為年長,最先開始為康熙挑擔分憂,在邊疆發生戰亂時隨軍出徵,每次都能立下戰功,展現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

但隨著其他皇子的羽翼日益豐滿,胤禔就開始泯然眾人矣,在眾多奪嫡的皇子中,成為了最不起眼的存在。

那麼,他甘心在將來做一個沒實權的賦閒王爺嗎?

胤禔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切的阻礙並不妨礙胤禔想奪大統的心,正所謂成功源於努力,胤禔便開始了利令智昏的作死操作。

從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四十七(1708年),這將近20年的時間裡,太子廢了又立,立了又廢,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看到逐漸老去的康熙,和總不穩固的太子位,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了。

由於胤禔迷信魘術,他便以魘術詛咒皇太子胤礽,妄想直接咒死胤礽,讓自己失去最大的競爭對手,來增加自己的勝算進而取之代之。

胤礽

很明顯,這樣的招數太過荒謬,完全沒有用處,只能徒給他人以把柄。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胤礽接下來的日子竟真的精神渙散,做出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讓康熙下定決心徹底廢除了他的太子位。

更重要的是,康熙還親自授權胤禔來監視胤礽,這讓胤禔忘乎所以,甚至一度得意忘形,不知自己是誰了。

康熙

看著對胤礽失望透頂的康熙,胤禔自以為康熙想要殺掉胤礽,便貼心地想替康熙分憂,他對康熙說:「今欲誅胤,不必出自皇父之手。」這讓康熙大為震怒,引起了康熙強烈的反感,這種要取兄弟性命的殘暴行徑太可怕了。

俗話說得好,所謂虎毒不食子,何況是人呢?康熙正是因為優柔寡斷,才造成了九子奪嫡的亂局,胤禔這種冷血行徑無疑於在康熙的心口上撒鹽。

與此同時,三皇子胤祉向康熙揭發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並使用魘術詛咒太子胤礽,且並有物證,自此直接宣告胤禔在皇位爭奪中出局。

胤祉

結束語:

康熙終歸是個仁慈的父親,在胤禔生母惠妃請求將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下令剝奪了胤禔的一切職位,並將其終生囚禁。

胤禔是不幸的,並未如同他二弟胤礽那般幸運,他直接被幽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在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去世,終年63歲。

名為大皇子,利令智昏下昏招盡出,胤禔將自己的人生演成了一部悲劇,可悲可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深宮圈禁20年,卻生育子女29人,成人生贏家
    「九子奪嫡」是康熙朝非常有名的一場政治事件,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諸位成年皇子開始展現對皇位的野心。要知道康熙早先年由於考慮到皇后的去世,胤礽早早沒了母親,心生同情,便將胤礽立為了太子。後來由於胤礽做錯了事情,而讓康熙大怒,廢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 早期隨康熙徵戰,胤禔始終沒能成為皇帝,但結局還不錯
    早期隨康熙徵戰,胤禔始終沒能成為皇帝,但結局還不錯康熙之後究竟由誰來稱帝?這是在歷史當中受到很多人關注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胤礽被廢之後,更是引起了一場非常激烈的「九子奪嫡」。這樣的事件已經被很多的書籍和影視作品所還原,我們也能看得出,那個時候的眾位皇子都特別看重權力,總想要成為最高的權威者,但是終究大部分的人還是敗下陣來,而且結局也很慘。在這九個皇子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四阿哥和八阿哥,很多故事都是圍繞他們兩個展開的,但實際上最早爭奪皇位之人是大阿哥。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也是一個非常受康熙重視的皇子。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康熙大皇子胤禔墓被發現,位於深山之中,打開後學者連呼不可能
    康熙皇帝是清朝子嗣最多的皇帝,共誕育了35皇子,20名公主。在康熙皇帝統治早期,因為長子胤禔和嫡長子胤礽年齡較大,因此最受康熙皇帝喜愛。 康熙長子胤禔 胤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皇子,他前面四個哥哥都不幸夭折了,因此他成為了皇長子。胤禔的母親地位不高,僅僅是一個側妃,因此地位比不上嫡出的弟弟胤礽。
  • 胤禔為何成了康熙皇帝最痛恨的兒子?有四件事不該做
    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帝生前疑心很重,但他是一個愛才之人,對於自己的皇子更是給予厚望。作為一統天下的皇帝,在年輕之際就立下了太子。雖然太子之位已定,但依然擋不住一些嫉妒之人的覬覦,因此發生了這次奪嫡事件,參與奪嫡的九個孩子,為何只有胤禔成了康熙最討厭的孩子呢,一起來看看!
  • 你所不知道的大阿哥胤禔,圈禁二十多年,竟然育有二十九個子女
    那大概是晚年沒有平衡好各個阿哥的勢力,在所有的皇子之中,有一人雖然奪嫡失敗,但是在另一個方面卻十分突出。此人可以說是一個多子多福之人,在其被軟禁20多年的日子裡,接連產下了29個孩子,他便是康熙長子胤禔。胤禔是康熙與惠妃那拉氏的兒子,由於康熙的前四子皆夭折,他便成為了皇長子。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告訴你真實的大阿哥胤禔:長相俊美,被圈禁26年,生育29個子女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都曾經出現過大阿哥胤禔的身影,兩個影視劇對他的態度都是貶斥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部劇都提到了大阿哥胤禔自告奮勇,要幫助父親康熙帝幹掉自己的親弟弟胤礽,從而遭致康熙的痛罵。
  • 無情最是帝王家,九子奪嫡中,康熙爺的問題出在哪裡
    康熙 九子奪嫡 康熙爺一生功績彪炳千秋,從擒鰲拜到平三藩,從收海島到徵沙俄,讓其在太廟中直接被稱為「聖祖」。 但九子奪嫡,卻為千古一帝的晚年,平添一抹悽涼。
  • 歷史上三阿哥胤祉奪嫡心思並不明顯,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致死?
    引言:無論在歷史上還是《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都是「九子奪嫡」的一份子,他其實和老四胤禛用的同樣的法子——韜晦之計,他表面上著書立說,表現的溫文爾雅,想用一個「賢」字來打動康熙。背地裡也有著自己的一黨,看似賢明,實則陰險狡詐,落井下石很有一套!
  • 雍正即位後,曾經和他爭奪皇位的那些皇子,最後都是什麼待遇?
    在太子胤礽被廢後,康熙皇帝的皇子們開始為了皇位開始互相爭鬥,史稱九子奪嫡。6park.com 6park.com在九子奪嫡中最先出局的是大阿哥胤禔,大阿哥胤禔因用巫蠱之術陷害太子,被康熙皇帝圈禁,一直沒有釋放。
  • 雍正即位後,八阿哥九阿哥皆下場悽慘,九子奪嫡中唯有他大富大貴
    那便是康熙朝時,圍繞皇儲之位而進行的九子奪嫡,以及雍正朝的後續...九子奪嫡,即為九子,除雍正之外,還有皇長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這可不是錯別字),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
  • 八王之亂和九子奪嫡,相差1400多年皇家立儲制度的步步驚心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冊立33年的皇太子胤礽被康熙廢除,宣告清朝歷史上皇子們對皇位最殘酷爭奪的開始,是為「九子奪嫡」。對九子奪嫡這段往事,由於年代較近,加上電視劇《步步驚心》等的演繹,大眾更為熟悉。兩者相差將近1400餘年,看似毫無關係,實則原因相近。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1698年3月,康熙皇帝第一次冊封成年的皇子,封為郡王、貝勒。受封的皇子們有了參與朝政大事的權力,削減了皇太子的權力,使得皇太子與皇子們之間產生了錯綜複雜的矛盾。 這是九子奪嫡的源頭。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雍正王朝》評10:他表面上要殺太子,實則太子的救命恩人大阿哥胤禔,宮廷鬥爭中的小丑蔣幹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大阿哥胤禔在《雍正王朝》出場的時候,已經是中年油膩男了,在康熙的一群皇子當中,顯得庸庸碌碌毫無建樹,但又沒有涵養,城府不深,處處表現出自己的野心。這種露骨的司馬昭之心,不僅康熙知道,眾皇子都知道,連大臣們也都看得出來。可惜胤禔的權鬥才能,遠遠撐不起他的野心,只能屢次被他人利用。
  • 都知道清朝的九子奪嫡,但結局你可能想不到?
    後來被稱為皇帝的長子,胤禔實際上是康熙的第五個孩子。康熙在位幾十年,但皇帝的長子始終沒有機會繼承大一統。作為皇帝的孩子,他根本不可能想到,所以一向相信巫術的胤禔詛咒了王子。 其實,你對這個胤禔恐怕不太熟悉,因為所謂九子後期奪取王位,主要是八爺和四爺之間的鬥爭。胤禔離開舞臺太早,基本上後來就沒有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胤禔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他是康熙早期的得力助手! 事實上,康熙王朝真正任命的太子只是胤礽的人。後來,他失寵,被康熙廢黜,後來又被禁賽。康熙再也沒有立王子了。這就是奪取王位的浪潮開始的地方。
  • 九子奪嫡這場康熙年間的大戲,到乾隆皇帝時期才落下 帷幕
    皇長子胤禔曾作為副帥討伐噶爾丹,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出徵西北,胤祐、胤俄(礻字旁)、胤祹分管旗務,胤禩、胤祹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康熙帝對太子的溺愛引發惡果,儲君權力極度膨脹,部分朝臣依附於太子,期望成為擁立功臣。皇長子胤禔年齡居長,也對皇位有非分之想。
  • 康熙年間為何發生九子奪嫡,哪個皇子陣容豪華?這裡有結構圖
    究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離現代不是很遙遠,同時鑑於前朝經驗,清朝的各種制度非常完善,朝廷局勢相對穩定,特別是康乾年間,被稱為康乾盛世,那在這短短的一百多年間,可供編劇發揮的東西太多太多,尤其是最吸引眼球後宮「愛恨情仇」在清朝宮廷劇裡,九子奪嫡事件,比較容易被編劇做文章,如宮廷劇《宮》,《刺虎》《步步驚心》等,這些宮廷劇的結局當然都是以皇四子新覺羅
  • 歷史上的今天丨為什么九子奪嫡勝出的會是雍正,而不是實力更強的...
    01「九子奪嫡」三股勢力所謂「九子」但其實並不是這九位皇子都是各人立各人山頭,都搶著去當皇帝,而是團結在某位有德望、有能力之阿哥而形成的利益團體。這九個人大致可分為三個團體:以皇太子二阿哥為首的太子黨,以四阿哥為首的四爺黨和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
  • 康熙年間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子,大皇子胤褆下場悽涼!
    四皇子手段過人,是霸道總裁的首選;八阿哥溫柔,是女生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十阿哥耿直,是一個惹人喜愛的陽光男孩等等。每一個皇子都獨具魅力,唯有大皇子胤褆榜上無名,這是為什麼呢?按道理說,大皇子作為長子,身份地位都是極高的。而且他還有赫赫軍功。怎麼說都該在九龍奪嫡中,成為四阿哥最大的勁敵,卻淪為最不受重視的皇子,最後被終身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