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蓬萊市場,因其專售國貨被毀於日寇炮火

2020-12-24 騰訊網

1937年當日軍侵佔上海南市時,第一把火就將抵制日貨基地的蓬萊市場焚燒乾淨,成為一片瓦礫。在蓬萊市場被日寇焚燒的幾天裡,有一個人就在八仙橋青年會八樓客房的窗戶向南眺望,只見熊熊大火,濃煙翻滾。他痛惜多年心血毀於一旦,不覺黯然神傷,他就是當年蓬萊市場的主人匡仲謀。

日本人的這一把火,造成匡氏及各廠商的財物損失巨大,約值大米32萬石(相當於黃金2500大條)。日軍入侵南市區後,匡仲謀攜帶家眷一時避難居住在法租界的青年會裡。由於戰爭爆發,百業蕭條,匡氏另外幾個企業,如春元錢莊,大賁銀號等都漸感周轉不靈,也相繼被迫出讓,這給匡氏產業以毀滅性的打擊。

匡仲謀:(公元1877-1956年)名啟墉,無錫楊市匡村人。1900年,匡仲謀在家鄉開設無錫第一家布廠,生產「四姐妹」牌色織花布。1907年,在家鄉匡村創辦初級小學,1919年開辦高級小學,1927年擴辦初級中學,匡村中學為蘇南地區享有盛譽的農村中學。抗戰勝利後,匡仲謀曾一度兼任匡村中學(無錫縣中學、錫山高中的前身)校長,為地方教育作出了很大貢獻,成為一位愛國、有社會責任的近代著名實業家。

20年代初,匡仲謀來到上海發展,在上海開設紗織廠,成為無錫旅滬有聲望的民族工商業家之一,民國元年,他在尚文路何家弄100號建造了名曰『匡廬』的住宅(直到1956年因病去世,都居住在此)。匡仲謀在實業發展的同時,仍然致力於無錫的教育事業,增辦了匡村的高級中學,捐資辦學達20萬(銀元)以上。1931年曾受國民政府明令嘉獎,並由教育部授於一等獎狀。

1925年,匡仲謀鑑於日貨充斥市場,民族工商業岌岌可危,毅然決定將永寧地產公司所有的南市蓬萊路黃泥牆土地24畝,獨資籌建創辦蓬萊國貨市場。在規模圖紙確定後,由喬順記營造廠承建。同時,蓬萊國貨市場成立了籌備處,分頭與上海各處廠商聯繫。由於提倡國貨的宗旨符合民族工商業者的共同願望,很快得到許多廠商的熱情支持,紛紛向籌備處預訂鋪面,準備到蓬萊市場來設立門市部。

1926年,總共114間平房店面的建房工程全部完成,除了蓬萊銀號自用6間外,其餘均由各大廠、名店承租。在市場的中心,有兩層樓的集賢樓酒菜館,還有迎賓館、茶樓、書場、天樂窩劇場等。在南部還有跑驢場、錦秀閣等。蓬萊市場的東部有蓬萊照相館、青年彈子房,以及有1000隻座位的蓬萊電影院(當時稱蓬萊大戲院)。

為了方便各商店周轉資金,在場內設有一家蓬萊銀號,辦理存放業務,匡仲謀自任總經理,由長子匡寶瑩任經理兼任蓬萊電影院經理。當時,為了擴大影響,匡仲謀獨資創辦了每天出版的四開《上海報》,館址設在漢口路美仁裡38號,聘請前清舉人任亮虞為主編,從事於提倡國貨的宣傳。

在蓬萊市場開幕後,該報以別出心裁的形式做廣告。第一天就以整版封面刊登一個大「蓬」字,第二天登一個大「萊」,第三天登一個大「市」字,第四天登一個大「場」字。四天一輪,連續刊載了數輪,引起了上海廣大市民的注意,收到了極好的廣告效果,有力的促進蓬萊市場的營業日趨旺盛,使之慢慢形成了獨特的「吃、穿、用、玩」等齊備的國貨市場,在上世紀30年代,蓬萊市場成為南市商業中心,名揚上海。1930年3月8日,《申報》刊登

蓬萊國貨市場開幕典禮的廣告,此後蓬萊國貨市場日漸興隆,被譽為上世紀30年代的國貨大本營。蓬萊市場全盛時期有近百家商店,人們走進市場,不但能挑選價廉物美的各類國貨物品,還能看電影、觀申曲、聽評彈,它既是一個商品豐富的購物場所,又是老城廂的文化娛樂中心。無論是老城廂的市民,還是住在租界的市民都喜歡逛蓬萊國貨市場,同時蓬萊市場還吸引了很多外地商戶來此落戶和經營,一度氣象萬千,很像咱們現在的大型購物娛樂中心一般,這就像當年的《申報》對蓬萊國貨市場盛況的報導一樣:「凡百貨物,應有盡有,屆時落成,堪與南京路之三公司媲美也」。

在蓬萊市場的鼎盛時期,匡仲謀還曾利用蓬萊市場的西面,舉辦過多次國貨展覽會。1930年,舉行的土布運動大會,邀請了上海天一電影製片廠臺柱陳玉梅、電影皇后胡蝶及夏佩珍、高倩蘋等明星前來參加開幕儀式。紅極一時的明星,身穿由場內服裝店精心裁製、棉布店免費贈送的土布旗袍,站立在主席臺上,特別引人注目,曾轟動一時。

想不到此舉還帶動江浙兩省的杭州、嘉興、無錫、蘇州等城市相繼仿效,舉辦土布展覽會,為提倡國貨擴大了聲勢。蓬萊市場的鮮明的抵制日貨、愛用國貨的特色正在發揚光大時,想不到抗戰爆發,日寇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摧毀南市的國貨市場。這不僅是匡仲謀個人的巨大損失,也是給我們國家、我們的民族企業和商業的造成巨大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抗戰期間,匡仲謀的蓬萊國貨市場被日寇炮火化為灰燼,但一街之隔的蓬萊電影院和隔壁的兩層樓房7間,以及沿學前街部分店面等卻劫後倖存。日偽時期,蓬萊電影院和隔壁的兩層樓房7間,以及沿學前街部分店面等均被日本人佔用開設皮鞋廠,製造軍用皮鞋、皮靴。現今蓬萊路上的皮革一條街可能與歷史上的皮鞋廠有淵源關係。日偽時期,蓬萊路上被戰火摧毀的蓬萊市場一側,建造起了一幢與周圍建築風格不一致的六層鋼筋結構的住宅大樓,與學前街拐角的原蓬萊市場青年彈子房遺址的建築修建成一體,從此,「蓬萊市場」真正的灰飛煙滅了。

一直到抗戰勝利後,匡仲謀才收回被佔用的蓬萊電影院和隔壁的兩層樓房7間,以及沿學前街部分店面,經整修後蓬萊電影院恢復放映電影,由匡仲謀長子匡寶瑩任經理。匡仲謀心中醞釀著一個復興蓬萊市場的遠大規劃:以七層大樓為中心,周圍建造大批三層樓房,底層鋪面開店,二、三層作為居民住房。

匡仲謀希望這一曾苦心經營而被毀的國貨市場,有一日能以嶄新的面貌再出現在上海南市。他同一家巢慶麟建築事務所,籤訂了一個局部興建的合同,準備先在蓬萊路上造一排三層樓房,共計10幢。但該事務所又因故解約,致計劃未能實現。其後,匡家實業只有蓬萊電影院尚能保持營業不衰,賴此維護了匡氏家族的生活。

五十年代後,原「蓬萊市場」前的學前街上也曾熱鬧過,有一些娛樂性的攤子,如變戲法、說書等,還有一家旱冰場和一家生意特好的餐飲店。筆者小時候就生活在蓬萊電影院旁的尚文路上,與匡仲謀的「匡廬」僅僅五六個門牌號。有一次我的祖父帶著我出門時指著在尚文路上生爐子(燒煤餅爐)的一個老人說,他就是以前「蓬萊市場」的老闆,匡先生。

我只見一個彎腰的老人,使勁搖著扇子在煽火。後來我一直記得那個穿著灰色卡其布衣服老人悽涼的背影。據傳,匡家的「蓬萊電影院」後來也收歸國有了,九十年代這裡房地產開發把「蓬萊電影院」拆了。雖然匡家實業早已在這裡消失殆盡了,但這裡的「蓬萊市場」的美好名字依然口口相傳。我們由衷的敬仰這位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實業家——匡仲謀先生。

相關焦點

  • 湖南邵陽東塔公園,因168年歷史東塔寺聞名於世,曾毀於日本炮火
    綠萌小道休閒的大爺大媽園內的綠蔭小道整個公園呈斜坡狀,東塔禪寺坐落於公園的頂部,修建於清朝,距今有186年歷史,很有年代感,在抗日戰爭年代,曾毀於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
  • 蓬萊仙島的傳說
    蓬萊是海上仙山,《山海經·海內北經》載:「蓬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這是一座介於真實和想像之間的山(島)。    傳說蓬萊位於渤海之中,望之如雲,明刊本的《山海經》將蓬萊畫作懸浮在海面上空的樓閣,由一簇祥雲託舉著,這是仙人宮室,皆以金玉為之,鳥獸也都是白色的。
  • 蓬萊傳說:西遊記中福壽祿佔據了蓬萊仙島,但原來的主人是誰?
    蓬萊仙島神話傳說中位於東海的三座仙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蓬萊仙山與西方的崑崙山並列,都是神仙聚集的地方。據說八仙過海要到達的地方就是蓬萊仙島。在《西遊記》中,這三座島嶼已經被福祿壽三星佔據,但你知道蓬萊仙島原先的主人是誰嗎?
  • 傳說中的蓬萊仙島,竟然真的在這裡!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東海之濱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之,有靈丹妙藥,人食之可長生不老。於是,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入海,尋找三仙山,求取「蓬萊不死藥」。自先秦時期,關於蓬萊仙島的傳說就一直廣為流傳,但是蓬萊仙島到底具體在哪裡,一直無人知曉。除了「在渤海以東」這個模糊的說法,古代大部分史書都說不清具體的位置。
  • 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原來就在雞公山
    蓬萊仙島,又稱為蓬萊、蓬山、蓬丘、蓬壺、蓬萊仙島等。傳說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瀛州、方丈,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始皇、漢武帝求仙訪藥之處,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軒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
  • 蓬萊,傳說中的福天洞地,披著神秘魔幻面紗的旅遊勝地
    神話「八仙過海」是我從小便熟知的故事,但是一直無緣目睹蓬萊的神秘,心中期盼著揭開蓬萊神秘的面紗,是否如神話傳說那般美麗,是否有眾多的洞天福地,為此特意做了相關攻略,便直奔蓬萊而去。蓬萊島還有一處神棄之地便是避風亭,因其獨特的設計只有在狂風大雨天來此的遊客才能感受到它的奇妙之處,站在亭外狂風呼嘯,一旦進了避風亭便是風平浪靜,仿佛處於兩個時空。山頂海風很大,在此可以遠眺黃海與渤海的交界處,黃色與藍色兩股海水的交界線非常明顯,還能遠眺海中間的長島。因此上島之時可以準備一件外套以備不時之需。
  • 傳說中的仙山,中國古代神話必不可少的地方,蓬萊
    說起蓬萊,讓人想起來的首先是八仙過海,但是蓬萊的景色與傳說可並不止這點蓬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歷代名勝古蹟100餘處。建於宋嘉佑六年(1061)的蓬萊閣和建於宋慶曆二年(1042)的蓬萊水城,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仙島,現實是什麼樣的
    在膠東半島的最北端,瀕臨渤海,黃海,與天津,大連隔海相望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其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溫暖的氣候與傳說中的仙境相差無異,它就是位於山東省煙臺市竟北部的蓬萊市。早在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東巡,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此得名。
  • 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仙境是真實存在的嗎?
    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到底存在嗎?常常在影視劇中也聽到蓬萊仙境這個地方,就比如,每當人物角色受傷無法醫治時,總有那麼一個道骨仙風的白鬍子老頭或者江湖百曉通指路,說是去往蓬萊仙境就能找到救治百病的仙藥。再或者,一個法力極強的世外高人居住在蓬萊仙境,去了蓬萊必將有去無回等等傳說。劇中描述的蓬萊仙境總是神秘充滿玄機,仿佛所有的寶貝都在那裡隱藏著似的,令人無限嚮往。在道教神仙境界中,蓬萊仙境確實也被傳為神仙居住的地方,那裡有山有水、景色秀麗、地勢優越,常年雲霧繚繞,極其美觀。
  • 唐太宗夢裡的海上仙山,傳說中的蓬萊仙島
    長島素有蓬萊、瀛州、方丈海上三神山之稱,古人早有「曾在蓬壺伴眾仙」的詩句,傳說中的蓬萊仙島指的就是長島。長島地處水中,碧波環抱,山清水秀,風景獨好。由於其地理條件特殊,氣候溫差小,冬暖夏涼。月牙灣位於北長山,俗稱半月灣,因灣形似半月而得名。它背依青山綠野,環抱碧海清波,一襲銀白球石的遙遙長灘,鑲嵌在青山碧水之間,猶如深邃夜空中的一彎新月。世上的海灣比比皆是,而具有「潔白如美玉,晶瑩賽琥珀」的千米球石長灘,卻只此一家,真若一個珠光寶氣的球石世界。
  • 蓬萊風光,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便源於此
    蓬萊閣景區位於膠東半島最北端,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現有蓬萊閣、戚繼光故裡、蓬萊水城等20餘處景點,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蓬萊閣景區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說蓬萊、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
  • 神話裡蓬萊仙島真的存在!那裡真的有神仙?竟源自花千骨中的傳說
    還記得諸多仙俠劇中出現最多的地名中就有蓬萊還有茅山、岷山、崑崙等,大熱的《花千骨》中說蓬萊島是傳說中五十年才出現一次的島嶼,在島上妖怪和人類甚至半妖都和諧生活,當然還有仙人。蓬萊可是成了諸多人心生嚮往之地,而我們生活中就有一座蓬萊閣,那是一處古建築群,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因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蓬萊為什麼有著諸多神話色彩呢?這就要說說他的由來了,還記得那本古神話大全《山海經》嗎?
  • 海上有仙島,其名喚蓬萊,體驗神話中的蓬萊仙境
    說到華夏古時候的那些神話故事,可能在其中出現最多的地名必須要屬崑崙以及蓬萊兩處。相傳東海之上有座小島名為蓬萊,處在一片黑色的冥海之中,尋常人難以到達。而實際上,現實生活裡的蓬萊,是在煙臺市附近海域內,同時臨近黃、渤兩海。
  • 1937年日寇攻佔吳淞炮臺老照片,在這裡敵人的兩個聯隊差點被報廢
    這是一組抗日戰爭時期日寇攻戰吳淞炮臺的照片。吳淞鎮的爭奪是抗日戰爭中打得最激烈的戰鬥之一。(1937年9月1日,淞滬會戰,朝吳淞炮臺逼近的日軍炮兵部隊。)在這場防守戰中,抗日軍隊雖然在吳淞鎮以南的張華浜激戰中擊斃日寇多人,但終因自己傷亡頗重,被迫撤退到泗溏河一帶。(1937年9月4日,淞滬會戰,朝吳淞炮臺進攻的日軍步兵部隊。)
  • 山東蓬萊有「三仙山」。神話傳說中的故宮太美了
    你覺得山東蓬萊怎麼樣?是蓬萊仙煙館還是民族英雄戚繼光?小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傳說,我對蓬萊充滿了嚮往。2019年初夏,我終於有機會參觀這個傳奇的「天庭」。蓬萊眾多景點中,「三仙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半仙山是指三仙山風景區,位於黃河岸邊,毗鄰八仙渡海風景區,靠近蓬萊亭。進入三仙山風景區,壯觀的皇宮建築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建築大多是紅色的圓柱和綠色的瓷磚,或者紅色的圓柱和黃色的瓷磚,這顯示了各地神仙和皇帝的精神。
  • 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原來有這樣的地方存在
    在我們常看到的仙俠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能夠知悉一個地方的存在,這個地方就是蓬萊仙島。傳說,在蓬萊仙島,那裡使人們遙不可及、嚮往能夠得道升仙去往的神仙居住的地方。那裡風光旖旎,雲霧繚繞,仙氣蔓延。那麼,蓬萊仙島真的存在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蓬萊仙島只是對於海上三神山的傳聞,僅是舊時人們對於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對於夢境般的海市蜃樓做出的一種主觀的解釋。但其實雖然在真實世界裡並沒有「蓬萊仙島」的存在,但這世上卻有著類似「蓬萊仙島」那樣買美輪美奐的地方——山東蓬萊市。
  • 愛上蓬萊,始於傳說,忠於……
    古往今來,提到蓬萊人們心中就會出現那層崖千仞,碧波萬頃青山遠列,煙浮霧橫的人間仙境 於我而言,對於蓬萊的喜愛 是始於傳說,敬於美景,忠於積澱
  • 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原來真的存在,關於它的神話故事你還記得嗎?
    傳說中的蓬萊仙島,真的存在嗎?蓬萊仙島,那是一個人們可望卻遙不可及的地方、是一個人們嚮往能夠得道升仙去往的神仙居住的地方,那裡風光旖旎,雲霧繚繞,仙氣蔓延,仿佛仙境一般。那麼它是否真的存在呢,答案是否,蓬萊仙島它只是對於海上三神山的傳聞,僅僅是舊時人們無法解釋的一種自然現象。
  • 「蓬萊」名字後的3個你不知道的古老傳說
    今天我就在這裡就為大家揭開咱「蓬萊」這個名字背後的故事1.始皇尋藥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方士一時無法應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蓬草蒿萊」也。據說,蓬萊這個仙山名就是這樣來的。2.
  • 他是將門虎子,一戰使日寇後退四百裡,戰損1:15完勝日本
    李成梁不僅自己能力出眾,他的兒子李如松作為將門虎子,其能力也非常的突出。在萬曆皇帝的時候,明朝一共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歷史上把這三次戰爭稱之為「萬曆三大徵」。李如松作為將門虎子參與了其中兩場。他先是在寧夏之役中威震西北地區。此後日本在豐臣秀吉的帶領下入侵朝鮮,他們想要先徵服朝鮮再入侵中國,從而達到稱霸亞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