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妙用」往往反映了某些剛需。比如說,我會用微博的搜尋引擎來找新聞或假新聞;借「地鐵通」地鐵建設的新聞預測哪裡買房靠譜;在旅行之前看看遊記應用「蟬遊記」裡別人的遊記,來憧憬旅行、參考著做行程的規劃。
當「蟬遊記」已經有好幾萬遊記,這些內容還真的可以基於真實經歷形成旅行指南,並讓用戶能夠基於指南做更細節的行前規劃。做wiki版的Lonely Planet、在應用上做行程規劃編輯,便是蟬遊記今天3.0新版最大的變化。想想之前我對蟬遊記的「妙用」,這次的升級算是驚喜也自然。
目前應用已發布十多個適合冬季出遊的大指南(裡面包含40個次級目的地指南),每個目的地都有「指南」、「行程」、「旅行地」和「遊記」四個維度呈現。其中「指南」是比較細的目的地出行信息、提醒,「旅行地」根據目的地類型做專題,「行程」則有編輯推薦的日程規劃及其他用戶玩過的路線給你做出行規劃的參考。可以看到這系列wiki型的Lonely Planet包含了用戶的數據和不少編輯的工作。
但要將應用場景擴展到旅行之前,僅供參考的指南還是不夠的。在蟬遊記每份行程、旅行地和遊記中,用戶都可以詳細查看提及的景點、住宿、餐飲等信息,並將感興趣的景點、餐飲列為自己行程的備選——指南、旅行要素已經和用戶的行程規劃打通。蟬遊記的CEO純銀跟我說,和PC端窮遊行程助手比較大的區別是,蟬遊記的行程編輯器是輕量級、為普通的懶人設計的,希望讓用戶花最少的力氣做出一篇還不錯的旅行計劃。而他們也會有更「2.0」,在數據的豐富度、刷新的速度上擁有優勢。
在「行程編輯器」上,用戶還可以基於地理位置、備選在地圖界面上做可視化的行程規劃,未來還會為用戶做系統推薦,比如在金邊這個地方,編輯會在地圖上推薦10個地點,用戶可以看看有沒和自己路線吻合併值得去的,隨時勾選上。針對制定出來的行程,用戶還可以將相關的旅行貼士一鍵複製到自己選擇的路線上。
說起這次更新,純銀說他們當初就想到做wiki版的旅行指南,但因為沒有結構化的素材,讓遊記製作成為了開始。經過之前的積累,今天發布的蟬遊記才算是以正式的形態進入,而他們也是遊記應用中最堅定走指南路線的。
發展到現在,遊記應用在質量和用戶數上已形成效應的大概就只有麵包旅行、在路上和蟬遊記了。說到蟬遊記和其他在線旅遊產品的發展,純銀還有幾個有意思的觀點:
「遊記只是切入點,不是市場也不是生意」,遊記應用都會從這個切入點往別的方向去發展。蟬遊記相比其他產品在開始的時候就是工具屬性更重。而因為各家的融資情況,他預測明年其他產品可能會有更多商業化的考慮,而攜程暫時對蟬遊記的商業化沒有要求,當旅行指南被市場認同,大家都在上面做行程規劃,他們才可能商業化。
另外,雖然現在的旅遊產品有不少是做行程推薦的,但很多缺乏信任感:用戶無法感知行程是否合理,產品也不能說明這些行程推薦憑什麼就是最好的。純銀認為要做行程推薦就需要產品和用戶建立信任感,但通常來說這個過程比較難。所以現在的蟬遊記中,他們會給用戶很多的POI,和內容進行捆綁,讓用戶在瀏覽地點時通過別人的經歷去驗證,感覺到爽,這樣才能將用戶的信任感給建立起來。
蟬遊記在最近獲得攜程投資後,才慢慢從9月底的6個人擴展至18人,他們也終於計劃在1月份推出Android測試版。目前蟬遊記還在製作更多的目的地指南,預計1月份的更新會增加更多如日本、韓國、朝鮮等目的地。未來他們wiki版指南的形態可能還會發生變化,但通過策展好的內容幫助用戶編排行程、旅行決策的思路應該就是蟬遊記最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