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攻克漢城,國內一片歡騰,彭德懷為什麼卻因此惱怒不已

2020-12-13 騰訊網

1951年1月3日上午,志司無線電偵聽部門截聽到了一個極重要的機密:李奇微不守漢城了,美軍要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彭德懷立刻命令三十九軍、五十軍和人民軍一軍團攻擊漢城。

志願軍奮勇出擊,銳不可當,戰果逐漸擴大。

在碧碲裡,衝向漢城的五十軍一馬當先,他們打垮了美軍一個營的阻擊,除了死的傷的,這個營的美國兵全部溜了,把他們的兄弟部隊扔下不管了。五十軍當即圍住傻乎乎留下的敵軍一打,沒成想全是英國人!

英國軍隊仿佛是為了替他們曾橫行中國土地的前輩們償債,在朝鮮戰場上吃盡了敗仗,沒打勝過一次。缺德的美國人老拿他們墊背,不是當替死鬼掩護美軍撤退,就是充炮灰打先鋒。這不,掩護李奇微逃跑的英國二十九旅被五十軍截住了。雖然大部分英軍在坦克飛機掩護下逃跑,但還是有一支分隊永遠回不了英國了。英國軍隊的一支王牌裝甲部隊——二十九旅皇家重坦克營和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第一營被五十軍死死圍住了!

皇家來復槍團團長阿爾斯特曾揚言,皇家來復槍團的戰鬥力可以打中國軍隊一個師或一個軍,但被圍的皇家來復槍團一營先後大規模衝鋒六次,卻無論如何也突不破志願軍五十軍一個連八十七名中國戰士的高地防線,在英國士兵第六次突向小高地時,這個中國連隊只剩下司號員鄭起和六名戰士據守山頭,而他們已打光了所有的彈藥!

看著黑壓壓湧上來的英軍士兵,七名中國戰士端起上好刺刀的步槍,司號員鄭起舉起小喇叭,最後一次吹響了決死衝鋒號,沒想到離山頭只剩十幾米的英軍士兵早已在多次戰鬥中被中國軍號聲嚇破了膽,在悽厲決死的中國軍隊衝鋒號聲中抱頭鼠竄潰下山頭,七個只剩刺刀的中國戰士終於奇蹟般守住了陣地,等到了大部隊的到來,基本圍殲了英國皇家來復槍團一營。今天,這支英國部隊的「綠老虎」軍旗和吹出中國戰士決死衝鋒號的那把軍號一起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現在,中國軍隊接下來就要圍殲皇家重坦克營了。

畢竟同胞同種,一千多英軍拼死回頭援救重坦克營,卻被阻擊得屍橫遍野。眼見美國人越跑跑遠,再不走主力都要搭進去,二十九旅的官兵紛紛開始在胸前畫起十字,為坦克營的兄弟們禱告,然後也溜了。

入夜,五十軍圍殲皇家重坦克營的戰鬥開始了。山道上,到處都有中國士兵提著爆破筒、扛著炸藥包衝向五十噸重的英國坦克,有些戰士離炸點太近,竟被震得吐血。一個名叫李士祿的士兵扛著炸藥包幹掉了一輛五十多噸重的「百人隊長」式重坦克,自己也被炸暈。醒來後又衝上了一輛巨型噴火坦克,炸得這個龐然大物當真四處噴火。這還不算,第二次醒過來的李士祿居然掙扎著爬過去炸掉了第三輛裝滿汽油的小坦克……一夜下來,皇家坦克營三十一輛坦克都被五十軍用最原始的手段幹掉了!

此戰,成為韓戰中「聯合國軍」裝甲部隊最慘重的一次損失,在世界上最早發明、最早使用坦克的英軍,它的一支王牌裝甲部隊皇家重坦克營被中國軍隊全殲,這也是中國軍隊迄今為止殲滅的外國成建制最大的一支裝甲部隊。

五十軍是一支起義改編部隊,前身是國民黨六十軍,屬滇軍系統,被蔣介石嫡系蔑稱為「六十熊」,後由軍長曾澤生率領在長春起義。五十軍大破英軍的消息傳到北京,據說毛澤東哈哈大笑:「這支部隊在蔣某人手下是六十熊,在我毛某人手下就是五十兇了……」

1951年1月4日,三十九軍進入四處煙火的南朝鮮「首都」漢城,這樣,中國陸軍第三十九軍成為解放朝鮮平壤和漢城兩個首都的名軍。

三四八團副團長周問樵跳進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的浴缸裡泡了個幸福的熱水澡,這是他入朝後第一次洗澡。

在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部,中國士兵看到牆上釘了一件睡衣,旁邊還有一行字——「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

中國軍隊攻克漢城的消息傳回國內,中國人民沸騰了,能不能打贏美國的最後一絲疑慮也消失了。最強大的都能打敗,那我們是什麼呢?天安門廣場上祝捷活動通宵達旦……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祝漢城光復》,文中最後宣誓般寫道:「向大田前進!向大丘前進!向釜山前進!把不肯撤出的美國侵略者趕下海去!」

志願軍前線將領的反應卻完全是兩回事。據說韓先楚此時在漢城評論:「該適可而止了,一方鋼少氣多,一方鋼多氣少,到頭來最大的可能,就是雙方的決策人都明白打不下去了,就坐到談判桌前去討價還價打嘴巴官司!」

彭德懷得知國內的消息更是惱怒不已:「解放個漢城就這樣搞,要是丟了漢城,怎麼交代?」

發完了火又長嘆一聲:「要把那麼多裝備精良的敵人一下子趕下海去!能趕得下去嗎?」彭德懷不但不準備乘勝追擊,如有可能,他還想向毛澤東建議同意美國人提出的限期停戰建議呢!

相關焦點

  • 志願軍解放漢城,天安門徹夜狂歡,彭德懷聽說後卻怒批:這是胡鬧
    而這時的美軍,在經過第二次戰役的潰敗之後,已經士氣低落,此時繼續和志願軍作戰,吃虧是必然的。 就在這種敵我雙方氣勢截然相反的情況下,南韓政府所在地漢城,被志願軍攻克。而漢城的解放,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是爭相報導,尤其消息傳回國內,所有中國人民都沸騰了,他們紛紛走上街頭,擁抱慶祝。
  • 志願軍入朝作戰,佔領韓國漢城70天,為何選擇撤離漢城?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例如志願軍6個兵團的情況、志願軍的武器裝備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攻克漢城的故事。1051年1月4日,志願軍攻克了韓國漢城。但是70天以後,志願軍各部隊主動從漢城撤離。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認真的說,這是武器裝備不足和後勤供給等原因造成的。
  • 志願軍停止追擊,蘇聯大使威脅彭德懷,彭總大怒:要殺就殺我的頭
    我志願軍攻克漢城的消息傳到國內,國內一片歡慶沸騰,老百姓紛紛走上街頭,熱烈歡呼,到處都洋溢著一片喜慶的氛圍,當天人民日報就發出了頭版頭條《中朝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另外很多報紙報刊也紛紛刊發消息,祝賀漢城光復,其中有一條社論這樣寫道: 「向大田前進!向大丘前進!向釜山前進!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三天內全線突破敵防禦縱深達20公裡,戰至1951年1月4日,志願軍已經平推到漢城,兵臨三七線。這個巨大勝利無疑鼓舞了中朝軍民,中朝軍民發起了熱烈的慶祝儀式,並鬥志昂揚,呼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往南前進,把聯合國軍趕下海,1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為《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同時,國內湧現各種捐款捐物,踴躍參軍,甚至在功德林改造的國民黨高官們也為志願軍做炒麵。
  • 志願軍突破「三八線」佔領漢城,朝鮮為何不滿,還告彭德懷一狀?
    韓戰爆發後,志願軍的參戰取得了明顯的戰果,不僅將戰線推過了「三八線」,還解放了平壤,佔領了漢城。然而,朝鮮方面並不滿足,反而告了彭總司令一狀,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因此,彭德懷認為第三次戰役暫時不可打,最好等到1951年2、3月份再打。聶榮臻收到彭總司令的電報之後,也贊同他的看法,況且第一線的志願軍兵力也不佔優勢,所以聶榮臻向毛主席匯報時,也建議推遲2個月再打第三次戰役。
  • 談兵第一期:志願軍當年是怎樣扛著紅旗進漢城的?
    毛澤東認為如果志願軍在三八線以北轉入休整,正是美國所希望的,而且如果在三八線停止進攻,等於是默認了三八線作為界限,在將來的鬥爭中可能會束縛自己的手腳,造成被動。蘇聯也非正式表達了希望志願軍「趁熱打鐵」的意見,所以毛澤東於12月13日致電彭德懷,要求志願軍克服和忍受一切困難,協同朝鮮人民軍打過三八線。毛澤東特別指出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
  • 志願軍攻進漢城,中國舉國歡騰,但彭司令卻因一事憤怒,倍感焦慮
    1951年1月5日中朝聯軍攻入漢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撤出了這個在不久前被他們奪回的城市。這個勝利對志願軍來說是空前絕後的,因為我們從清朝末年到民國百餘年間裡一直飽受西方列強和東洋人的摧殘,我們國家的首都也一次次地被敵人踐踏。
  • 志願軍用4天攻克漢城,李奇微逃離前,給彭總留下一句話
    清江川戰役打響之後,在總指揮彭德懷的帶領下,志願軍充分抓住了麥克阿瑟對志願軍不屑一顧,在戰場上剛愎自用的弱點,採用迂迴穿插、分散包圍的戰略方針,在聯合國軍的封鎖線上撕開了一個口子,長驅直入,直擊由沃克率領的美軍第八集團軍。
  • 攻佔漢城,彭德懷聽到祖國狂歡的消息,為何寢食不安、又喜又愁?
    中朝聯軍司令員彭德懷於1月2日當即命令左右兩路縱隊指揮員—志願軍韓副司令和四十二軍吳軍長,立即乘勝轉入追擊。在追擊中,消滅了拼命南逃的南朝鮮第一、二、五、六師和美軍二十四、二十五師,英軍二十九旅等零散士兵各一部。當時擔任"聯合國軍"前線指揮官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回憶向南潰退時的情景寫道:"元旦上午,我驅車由北面出了漢城,結果見到了一幅令人沮喪的景象。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不過在甲午海戰發生57年後,中國志願軍終於在在漢城為華夏雪恥,這一次擊敗的是比當時日本還要強的美國。志願軍戰士入朝後,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連戰連捷。沒幾個月,志願軍戰士便將聯軍打退到臨津江附近。當時美國上下震驚,尤其是聯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他兩個錯誤的判斷讓聯軍陷入困境。
  • 金日成要求志願軍乘勝追擊,被彭德懷反問:我士兵的命就不是命?
    朝鮮最高軍事領導金日成認為  :這是在朝鮮戰場,志願軍作為援軍而來,只起到輔助的作用,屬於客場作戰。  因此,中方應該聽從朝方的    但毛主席和彭德懷當然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上  :朝鮮軍隊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沒辦法和志願軍媲美。我軍派往朝鮮戰場上的軍隊,都是從無數戰爭中淬鍊出來的百戰之兵,他們的綜合素質相對較高,這乃是不爭的事實,而各級軍官也普遍擁有更好的軍事素養,更有把握打勝仗,  因此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主導權爭到自己手上
  • 志願軍打下漢城!消息傳到國內,這位晚清時代的老將軍熱淚縱橫
    1951年元旦,志願軍一舉突破臨津江,發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1月4日,志願軍攻佔漢城,美韓等17國軍隊一潰數百裡。消息傳到國內,一位晚清時代即擔任高級軍職的老將軍感嘆萬千,忍不住老淚縱橫。
  • 三戰三捷,志願軍取漢城後為何不南下?彭德懷:老夫也懂誘敵深入
    為此,志願軍決定再從國內抽調約8萬名老兵火速赴朝,在沿海一線設置守備兵團,以防被側翼包抄。人民軍第2軍和第5軍團在橫城和原山一帶順利突破敵軍防線,此時志願軍第50軍在東線擊潰美軍25師一部後,成功全殲英軍29旅來福槍團第一營,這極大震動了美軍的防線。此時志願軍前鋒已經對漢城形成合圍之勢,李奇微下令放棄漢城,將前線部隊回撤到37線一帶建立新的防禦體系。3日下午15時,聯合國軍主動撤出漢城,次日誌願軍第50軍、39軍以及人民軍第一軍團一部兵不血刃的佔領漢城。
  • 李奇微坐鎮漢城,仍被志願軍4天攻克,逃跑前留言:致敬中國司令
    應該來說,李奇微才是我們在整個韓戰中最強勁的對手,與我們的志願軍將士們打的有來有回,也是他給美國在韓戰上留下了遮羞布。但就是如此強大的對手在隨軍撤退漢城時,卻在自己的作戰桌上留下了: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致敬。是什麼讓一位擁有超強軍事能力的美軍高級將領對我志願軍如此欽佩呢?
  • 我軍唯一一支攻克兩座首都軍隊:收復平壤和攻克漢城,軍長是誰?
    我軍唯一一支攻克兩座首都軍隊:收復平壤和攻克漢城,軍長是誰?39軍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支攻克兩個首都的部隊,收復平躺和攻克漢城,那麼39軍軍長是誰呢?這麼厲害!39軍軍長吳信泉,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戰,1953年5月7日回國。吳信泉191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我黨。
  • 李奇微撤離漢城,寫了20個字給彭德懷,中蘇朝內部掀起軒然大波
    於是,李奇微決定放棄漢城。當李承晚得知這個決定時,親自打電話給李奇微說:「你不是說過要長期留在朝鮮的嗎,可是,怎麼剛剛一個星期,就撤離漢城,難道你指揮的軍隊只會撤離嗎?」把李奇微氣得夠嗆,一個傀儡還敢這麼說話,所以他毫不客氣的懟了回去:「我李奇微撤離漢城,並不是離開朝鮮!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
  • 跨越三八線,衝鋒號聲中攻克漢城!
    伴隨著一聲聲的炮響,敵軍的陣地上煙火升騰,志願軍將士們看到炮彈準確命中敵軍陣地,興奮地振臂高呼。炮火準備雖然只有短短20分鐘,卻是志願軍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炮火準備。炮火為志願軍戰士們轟出了一條前進之路,炮擊剛一結束,戰士們不顧江水刺骨寒冷,跳入江中,展開衝鋒。
  • 志願軍首次全面攻勢就打過三八線解放漢城,差點把美軍趕下海!
    而志願軍方面,由於入朝作戰裝備不足物資匱乏,經歷兩次戰役之後部隊疲乏不堪而且物資極度短缺需要休整。然而,考慮到此時美軍新敗,志願軍在士氣上有極大優勢,且國內考慮如果按美國提議以三八線為界停戰,那麼在政治上而言十分不利。因此,志願軍奉命克服困難,進行新一輪的作戰,就在這種不利條件下,志願軍發起了第一次自己的攻勢行動。戰役細節在此不提,在此只說說戰局發展。
  • 志願軍打下漢城!消息傳來,這位晚清時代的老將軍熱淚縱橫
    1951年元旦,志願軍一舉突破臨津江,發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1月4日,志願軍攻佔漢城,美韓等聯合軍隊一潰數百裡。消息傳到國內,一位晚清時代即擔任高級軍職的老將軍感嘆萬千,忍不住老淚縱橫。不僅如此,他還公開指責蔣介石抗日不力,因此遭到「盯梢」——1940年老將軍來到西安,並試圖前往延安,半途卻被國軍將領朱紹良接回重慶。1949年8月,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統治面臨土崩瓦解,解放軍即將進駐福州。這時,「代總統」李宗仁來到福州,面見薩鎮冰,轉達蔣之意,勸他赴臺。薩鎮冰以「老病、住院」為由堅決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