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2020-12-25 王老師教育說

日本與中國曾經有過一次甲午海戰,雙方交手之後,北洋艦隊被擊敗,此次戰役最重要的一個點那就是韓國漢城,從此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次戰役也標誌著,曾經光芒萬丈的大清,竟然連東洋一跳梁小丑都無法戰勝,這正是可恥可恨的一件事情。

不過在甲午海戰發生57年後,中國志願軍終於在在漢城為華夏雪恥,這一次擊敗的是比當時日本還要強的美國。

志願軍戰士入朝後,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連戰連捷。沒幾個月,志願軍戰士便將聯軍打退到臨津江附近。當時美國上下震驚,尤其是聯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他兩個錯誤的判斷讓聯軍陷入困境。首先他認為志願軍戰士不會入朝,其次他認為即使志願軍入朝之後,他們也不可能打敗聯軍。這樣的設想的確很好,可是只不過這些都是他的一廂情願。

其實麥克阿瑟這樣想也是有原因的,畢竟美國的空軍一直窺伺著鴨綠江附近,當地麥克阿瑟一直沒有發現有志願軍入朝的跡象。

當我軍十幾萬戰士向美軍開槍的時候,他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錯了。

可是已經晚了。

原來我軍一直都是晝伏夜出,路上腳印也是紛紛被直接掩埋。從中我們也能夠聯想到,當時志願軍戰士的困難環境,不能生火做飯,不能隨意走動,志願軍的衣服還很薄,我們很難相信當時志願軍同時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這些人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我們理應向他們致敬。

第八集團軍是美軍實力比較強的部隊,好巧不巧集團軍司令遇到車禍身亡,李奇微在接到命令之後,自己代掌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

當時他在媒體上的報導說:

我一定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打破志願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次戰役關乎著聯軍的未來的走向,李奇微可謂是臨危受命,此次戰役要失敗了,想要翻盤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因此李奇微用口頭獎勵,鼓舞第八集團軍的聯軍士兵。聯軍中實力最強的是美國的軍隊,對於之前的司令官沃克他們是非常尊敬的,可是突然換了一個統帥,誰的心中也不好受。

因此士氣也是一直都提不上來。

李奇微在布置防線的時候,基本上是兵無鬥志,將無戰心。此時我軍的士氣一路高漲,在兩次大勝仗之下,志願軍戰士像之前一樣,晝伏夜出。

可關鍵的問題是,志願軍後勤保障一直都是沒有辦法良好的解決,畢竟我們是靠兩條腿,敵軍是靠汽車。

在彭德懷元帥準備休息的時候,毛主席提出此次戰役必須儘快進行,我軍士氣正足,敵軍士弱,發動第三次戰役是勢在必行的。

彭帥認為毛主席說得非常對,因此他集結30萬左右的兵力,對敵軍發動攻擊,一舉解放漢城。

李奇微命令美軍的偵察機一定要實時的匯報志願軍的情況,可回報總是沒有發現志願軍的任何蹤跡。

其實我軍當時晝伏夜出,已經摸到了第八集團軍的眼皮子底下,1951年1月1日的前一日深夜,埋伏好的志願軍對第八集團軍突然發動進攻,排山倒海的攻勢,也是讓敵軍的碉堡挨個被點名,志願軍戰士發動戰爭後,沒過幾個小時敵軍防線全部告破。

要知道李奇微可是在臨津江布置了五道防線,五條防線被攻破後,李奇微直接癱坐在地方,嘴裡嘟囔著:全完了,全完了。

1951年1月2日,我軍全殲英國皇家坦克營,此次戰役戰敗之後,所有的駐守漢城的聯軍,紛紛撤退,李奇微大聲的怒吼,想要讓這些人停下撤退的腳步,可是這些人根本不理會他。不過還是有一些頑固的軍隊,選擇與李奇微站在一條線上。

1月3日,志願軍戰士已經打到了漢城的郊區。李奇微看到漢城無法守住,當即宣布棄城撤退。

1月5日,朝鮮的兩個重要城市平壤與漢城雙雙宣告解放。

我國國內接收到這個消息之後,歡呼雀躍,這也標誌著李奇微在媒體上發布:打破志願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是沒能實現。

最戲劇性的一幕是李奇微說完這句話,4天之後棄城而逃。那麼對此大家的看法是什麼呢?

文章結束後志恆向軍史迷們,推薦一本書《決戰朝鮮》。

想要了解抗美援朝的人,一定是會去讀這本書的。這本書中有乾貨,李峰先生在著作這本書的時候,也是查閱了大量的軍史資料。

從這本書中我們能夠了解到,彭德懷元帥是如何與麥克阿瑟鬥智鬥勇的,抗美援朝被稱為中國的立國之戰,是無數的志願軍戰士不畏懼犧牲,讓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役打勝。#韓戰70周年#

這本書是軍事迷必備的,只需88元。你便可以獲得厚厚經典巨著了!

喜歡的話,點擊下方連結看看!

相關焦點

  • 李奇微坐鎮漢城,仍被志願軍4天攻克,逃跑前留言:致敬中國司令
    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李奇微何許人也?了解韓戰的人肯定不會對他感到陌生,這位喜歡親臨前線下基層的韓戰期間的美軍第二任總司令,既沒有沒有前任麥克阿瑟那般的狂妄自大,也沒有繼任者馬克·克拉克那般的墨守成規。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彼時的美國和剛剛解放的中國,在物質水平上相差巨大。從表面看,韓戰是聯合國發動的,從根本看,這是地緣政治的必然結果。朝鮮半島當時的位置十分特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徹底支配了日本,但日本並不是東亞大陸的跳板。
  • 志願軍入朝作戰,佔領韓國漢城70天,為何選擇撤離漢城?
    1051年1月4日,志願軍攻克了韓國漢城。但是70天以後,志願軍各部隊主動從漢城撤離。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認真的說,這是武器裝備不足和後勤供給等原因造成的。
  • 李承晚質問美軍撤離漢城不講信用,李奇微回復:不,我們仍在朝鮮
    偵察連的官兵們得知要率先挺進漢城後都非常興奮,他們認真整理著裝,重新排列隊伍,沿著以政府直通漢城的大路搜索前進,在即將到達漢城時,除了負責警戒任務的尖兵班外,全連百十號人全部肩扛鋼槍,各個都精神抖擻,邁著整齊的步伐開進漢城城內,當街上的漢城居民看到這支威武雄壯、軍紀井然的部隊時,全部都投來讚許的目光,這時候每一名志願軍戰士心中都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畢竟他們是第一支踏進南朝鮮首都的志願軍部隊。
  • 志願軍用4天攻克漢城,李奇微逃離前,給彭總留下一句話
    眼看戰局即將被扭轉的美國軍方,派出了曾經有過短暫中國經歷的美軍副參謀長李奇微接替沃克,重整第八集團軍再戰朝鮮。 不得不說李奇微的確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李奇微曾在二戰中帶領部隊參加了多次重要戰役,為二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同樣有著美軍那種自以為是,不屑一顧的弱點。
  • 朝戰老兵回憶砥平裡戰役:打破了我軍的不敗神話,讓美軍恢復鬥志
    不過這場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其戰後影響卻甚為深遠,用老兵的話來說,這場戰役打破了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不敗神話,讓美軍和『聯合國軍』重新恢復了鬥志! 自此之後,直至1951年1月8日,我人民志願軍接連發起三次大規模戰役,在這三次戰役之中,我人民志願軍皆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殲敵7萬餘人,攻克南朝鮮首都漢城,將戰線從鴨綠江畔一度推進到了37線附近! 戰至此時,我軍士氣如虹,美軍和『聯合國軍』已經聞風喪膽,尤其是南朝鮮軍,更是看到我軍旗幟之後便立刻四散而逃!
  • 談兵第一期:志願軍當年是怎樣扛著紅旗進漢城的?
    1月4日,志願軍39軍、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各一部攻入漢城。此時漢城市區除了「聯合國軍」少數零星部隊外,基本沒有成建制的大部隊,也沒經過多少激烈戰鬥,幾乎是兵不血刃進佔漢城。李奇微則在辦公室牆上留下了一句「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致意」,在禮貌的問候之中透著幾分挑釁。宣傳片中老藝術家們所說「扛著紅旗進漢城」基本還是那麼回事。
  • 李奇微剛到朝鮮,志願軍就給他當頭一棒,他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李奇微到達朝鮮戰場的時候,對美第八集團軍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支被打怕了的、失魂落魄的軍隊,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沒有了信心的軍隊。原因很簡單,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美軍第一次和志願軍交手,對志願軍的打法感到非常驚訝,毫無心理準備。
  • 韓戰,麥克阿瑟如何「親手」打碎美軍的「不敗神話」?
    引言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號稱美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將軍」,他曾接連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因為戰功卓著所以在美軍中地位顯著。韓戰時期,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剛剛打贏過強大無比的德國,戰勝過極其頑強的日本,當時世界各國普遍認為,美軍是一支擁有著「不敗神話」的軍隊。因此,當時的中國人民對於能否戰勝美國並不是十分確定。
  • 我志願軍攻破漢城後,看到牆上美軍留下的一句話,全軍停止了追擊
    引言:1950年底,我志願軍為了徹底打破美軍反擊的幻想,自臨津江一線發動了對聯合國軍的進攻。敵軍剛剛得以喘息,沒想到竟然被我軍在一晝夜攻破了防線。並且將戰線推進到了朝鮮南部。因此被李奇微一頓大罵,並且拆掉了美軍軍官吉普車上的車篷,讓軍官們在寒風中好好的冷靜一下為什麼自己會失敗。但他個人並不能挽救美軍失敗的命運。12月31日17時,我志願軍全線發起進攻,由於我軍戰役發起的極為隱蔽和突然,因此南朝鮮軍的陣地被我軍迅速的突破,並為主力打開了一條通往漢城的道路。而由於「聯合國軍」的防線全面崩潰,美軍只得繼續向漢城以南撤退。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韓戰,志願軍的哪支英雄部隊解放了平壤和漢城?
    1950年l2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命令第39軍第116師向平壤以北的舍人場方向前進,隨機佔領平壤。    第116師迅速沿公路南下,經安州、文德、肅川、平原、右安向平壤方向前進。在通往平壤的條條道路上出現了志願軍快速前進的先遣分隊。6日,敵軍撤離了平壤。上午10時30分,第346團最先進入了平壤。  遭受劫難的平壤市民,在被聯合國軍隊佔領自己國家首都47天後,又一次重獲新生。  1951年1月4日,第39軍接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關於攻擊漢城的命令。
  • 李奇微撤離漢城,寫了20個字給彭德懷,中蘇朝內部掀起軒然大波
    而第一次戰役中失利的38軍,這次僅用10分鐘就搭起了一座浮橋,可以說是長驅直入。而在38軍、39軍兩側,40軍、50軍也同樣全線突破臨津江,左翼的42軍、66軍進展同樣順利。李奇微到朝鮮之後,就一直在千方百計恢復軍隊士氣,還沒見效果,就遭遇了這樣的暴擊,如何抵擋得住?
  • 美軍撤離時李奇微下令實施三光政策,彭德懷怒斥美軍:這是在犯罪
    李奇微此時剛到朝鮮不久,對情況不熟悉,他一方面想守住三八線,另一方面又怕三八線守不住,正是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李奇微分5道防禦線,置南朝鮮軍於第一線,美英軍於第二線,並大部分集結於漢城周圍及漢江南北地區之交通要道上,在全線擺出了一個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隨時準備按計劃撤退的姿態。
  • 美軍從漢城敗逃,用一方法阻擋我軍,志願軍:很有用,但沒人性
    志願軍炮兵1950年,第二次戰役結束,失敗但還是狂妄的麥克阿瑟一邊叫囂著要「核平中國」一邊被忍無可忍的杜魯門撤換。李奇微走馬上任。負責偷襲臨津江的是39軍的116師,師長汪洋志願軍利用夜色,先派部隊三分之一渡江,在敵人碉堡下挖了容納700多人的坑道。第二天再慢慢把戰鬥人員和大炮運過江。此時朝鮮半島的溫度是零下20度,聯合國軍害怕志願軍踩著河冰渡河。時不時的大炮轟擊使河水一直保持不結冰狀態。志願軍戰士只能趁著河水不足1米時偷運過江,而這是對志願軍體力最大的考驗。河水太冰,又要運大炮。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你說的對,詹姆斯。」李奇微露出了詭譎的微笑,下意識的摸了摸胸前掛著的手榴彈:「我們的對手用了他們最擅長的戰術,可是你怎麼把我們最擅長東西都給忘了?」(李奇微曾在二戰時期在義大利指揮空降部隊)李奇微拿起了一枚第八集團軍的臂章,把它交給了範弗裡特。
  • 佔領漢城的志願軍不戰自退,是因打不過美國人?彭將軍當時怎麼說
    我們知道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官兵曾經在第三次戰役期間佔領了韓國的首都漢城,時間是1951年1月4日,當時的志願軍第39軍、第50軍各一部,以及人民軍第1軍團一部分別進駐漢城。而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已經在前一天的下午3點撤出了漢城,同時,這也是朝鮮人第二次進入到漢城了。既然漢城已經被佔領,那為何在70天後又被聯軍失而復得呢?
  • 志願軍收復平壤,第9兵團參戰,麥克阿瑟:快退守漢城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6個兵團、志願軍參戰的總兵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的故事。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
  • 光復漢城,中朝兩國舉國歡慶,可彭德懷卻高興不起來,他為啥擔心
    老人說:「來過一次。」女警不耐煩地說:「那你應該知道,要提前準備好護照!」老頭搖了搖頭:「我上次來沒用護照。」女警難以置信地說:「怎麼可能?你們中國人來韓國都要檢查護照的!」老頭平靜地說:「1951年,當時我是開著坦克來的,哪裡有人會查我護照。」
  • 志願軍收復平壤,美韓損兵3萬多,麥克阿瑟:快退守漢城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6個兵團、志願軍參戰的總兵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的故事。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