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知理、知趣、知足

2020-12-06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哲學君

來源:哲學人生網

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說:

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且沒有終點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成長,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人生在世,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做人,就要知理、知足、知趣!

01

知理

知理,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說: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要靠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要想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知人情,懂世理,成為一個知理之人。

有一位叫邁克的男孩,從小就長得又高又壯,母親怕他成為「小霸王」,便教育他凡事都要與人為善,學會忍耐。

他處處忍讓換來的結果是很多孩子欺負他甚至打他,邁克對父親說:

「有時候我真想狠狠地揍他們一頓,但是我知道媽媽會生氣。」

父親靜靜地對他說:

「你不必揍他們,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不會再容忍他們的行為,比如爭取自尊,比如樹立自信。」

有一天,邁克與孩子們在打籃球,那幾個經常欺負他的孩子又設法戲弄他,但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默默忍受,而是叫他們停止。

但他們並不在意,根本不聽邁克的話,邁克只好把其中兩個緊緊地摁倒在籃球場上,但沒有打他們,幾個人握手言和。

之後,班上再也沒有發生過這種恃強凌弱的事情,邁克也成了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後來,他還成為了無數球迷崇拜的英雄,他就是麥可·喬丹。

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自信豁達,問心無愧。

知理的人,有智慧又懂得感恩,知世故而不世故,真誠待人,本分做人,明理而通達。

02

知趣

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

古語有云: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凡事懂得適可而止,張弛有度,才能讓人感到舒服,自己過得坦然。

著名登山運動員羅麗莉在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8680米高度時,她卻停了下來,退回到山下。

無數人為之不解,替她惋惜,因為當時的她離創造奇蹟僅僅只有百步之遙,但她卻毅然退回來。

她說:「我只能到達那裡,這已經是我生命的極限。」

若是羅麗莉當時選擇繼續前行,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羅麗莉正是把握了自己生命的尺度,不過分強求,選擇暫時退下,也為自己積蓄足夠的力量再次發起挑戰奠定了基礎。

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凡事過則損。

只有把握好人生的尺度,明確自己的能力和目標,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知趣的人,做事進退有度,懂分寸,說話得當,做事得體,不強求別人,也不為難自己。

03

知足

知足,即不為物慾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省心雜言》中有云: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容易知足的人,即使生活貧苦也很快樂;不知道滿足的人,即使大富大貴也滿是憂愁。

人活一世,活得就是個心態,知足,才是尋求人生快樂的唯一法門。

明朝有位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貧寒,又要教書,又要努力耕作,才能勉強維持衣食溫飽。

每到黃昏時刻,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說:「我們一日三餐都是菜粥,這怎麼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滿足地說:

「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

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

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麼?」

人生本就不易,聰明的人,不卑於現狀,不囿於困境,知足常樂。

只有愚蠢的人,一生都不滿足現狀,不知足當下。

只有懂得知足常樂,我們才能真正過好當下。

知足的人,對擁有的滿足,對眼前的珍惜,看淡一切,盡人事,聽天命,最容易得到快樂。

古羅馬著名哲學家西塞羅曾說:

真正懂得生命意義的人,可以使有限的生命延長;不懂得生命意義的人,百歲都是空忙。

人生需要精心經營,品行需要用心修養,我們需要不斷地為心靈除塵,自盛、自責、自悟、自重。

知理,進退有度,知趣,相處舒服,知足,心寬有福。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知理、知趣、知足中學會做人。

願我們,戰勝自我,保持進退自如的本真,讓生活充滿陽光。

相關焦點

  • 做人的最高境界:知理、知趣、知足
    曾讀到這樣一段話: 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 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 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 知足,即不為物慾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要懂得知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 做人要知道滿足郭德綱曾經說:「月亮似圓不圓的時候最好,人要懂得知足,得知道什麼叫滿足。」
  •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
    它根植於內心的善意,表現在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的細節之中。越長大越懂得,知人不評人,是做人的重要修養。多一分善意,就少一分傷害。我們在為人處事中,很容易就進入一個認知誤區,以自己的環境和感受,帶著自己的偏見,去評價別人的生活。站在事件之外,我們就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和井底之蛙一樣可笑。
  • 古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者不辱,說的就是當「得」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該知足,如此就不會自取其辱了。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對知足者而言,本來不多,他卻會說不少;對貪婪者而言,本來已經很多,他卻會說很少。
  • 「知足」是心靈對真善美的感受
    做人要知足,知足常樂,知足是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是幾組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了。什麼是「知足」,這個「足」如何衡量,它是否存在一種量化的標準?所以說,這個「足」是沒有標準的,知足是因人而異的,這是一個心靈、思想定位。因為知足是一種道德境界,是一種心靈感受,是心靈對真善美的感受!那麼,為什麼說,知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呢?其實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1,知足者的富,主要表現在精神層面之上。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想認定一件事物能達到預期目標,並且心裡感覺到滿足。
  • 南懷瑾:知足常樂,知足即富!
    知足,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成熟。所謂的知足,不是停止進步,不是放棄理想,而是沒有太多的欲望和私心,能看淡一些財富,能看輕利益好處。人生才幾十年,生活上如果物質欠缺,卻能知足、守本分,有餘力則付出;如此雖物質貧困,但心靈世界卻很豐富。
  • 你若懂得知足,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好光景
    作者:馬妍今天和老爸探討一個問題,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就想著要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討論,為什麼那些從戰爭中存活下來的人,往往都很高壽?我把「滿足」給轉化一下,我認為最恰當的詮釋應該是「知足」。因為滿足可以形容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對於外物和自身情感上給予肯定的狀態。而知足,則不然。它有一種豁達的智慧蘊含其中,懂得如何理解和感恩所得到的。
  •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會有一顆知足的心!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
  • 做人,越糊塗,越幸福
    做人,越糊塗,越幸福。一半清醒,一半糊塗。做事清醒,做人糊塗,為自己的心田留下一畝半來種植鮮花,滋潤心田,時刻春日,芳香四溢。歲月流逝,容顏易老,但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青春不老,未來可期,做人,越糊塗,越幸福。
  • 預報最準天氣第一 《知趣天氣》PRO版三源任選廣受好評
    預報最準天氣第一 《知趣天氣》PRO版三源任選廣受好評    經過之前的連續報導,相信各位朋友對於《知趣天氣》這款跨界融合應用的天氣類軟體都已經不再陌生,而今天,前沿頂尖的雙源《知趣天氣》,又推出了擁有三個天氣源的超給力《知趣天氣》PRO版本,除了之前所擁有的中央氣象局和美國氣象源之外,《知趣天氣》PRO
  • 平潭青年爆改石頭厝:人生無趣,「知趣」有你
    花了半年的時間,楊仁國將平潭的一座石頭厝改造成這樣一個「知趣」複合空間,兼具商業和休閒兩大功能。他認為,知識是生存的根本,興趣則是存在的意義。石頭厝代表家的溫暖尋找兒時記憶▲▲▲「知趣」複合空間「知趣」複合空間位於平潭政府路的路邊,兩層石厝,帶後花園的院子結構,陽光充盈。
  • 知足,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而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知足。知足,才是尋求人生快樂的唯一法門。【微信公號:國學生活】知足的人,能夠看淡一切俗話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人活在世上,要想知足,首要的是懂得看淡一切。
  • 2013年英語六級口語:「知趣」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口語>正文2013年英語六級口語:「知趣」用英語怎麼說?
  • :要「知」三理,更要「止」四樣
    我們需要知道三個道理,同時更要克制四樣行為。「知」三理01:要對生活有正確的認識在經典名著《自卑與超越》中提到:「人類生活在具有意義的世界中。」愛情和生活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哲學道理:我們不是要通過比較來找出共同點,而是要學會尊重不同點。你做的家務活兒雖然更多,但對方也為家庭付出了其他方面的努力。只有互相尊重這種「不同點」,婚姻才會幸福持久。
  • 人生常覺苦,皆因不知足,何不做個「糊塗」的聰明人?
    人生常覺苦,皆因不知足;「知足常樂」好,常樂就是福。想入非非不知足,不知足者有苦處;人活世間想清楚,坎坷困境不糊塗。凡事太較真只能徒增煩惱,尤其是年輕人,剛步入社會,閱歷欠缺,不知道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容易茫然失措,也容易變得消極、悲觀,甚至墮落。所以,為人處世要學會點「糊塗」,用走上步,看下步的謹慎態度對待一切,放眼未來,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不會做人通常有哪些表現?要怎麼學會做人?
    什麼叫會做人?什麼叫不會做人?其實,這歸結於情商問題。會做人,情商都比較高,人際關係很容易做好。而不會做人,通常情商都是比較低,常常把人際關係搞糟。要不你要有過人的能力,有高智商,有過硬的技術,老闆需要仰仗你,你的親朋好友或同事不得不認可你,而你反而成為他們巴結的對象。要不你要做好人際關係,否則你無法得到老闆的重視,而且也容易受到周圍親朋好友或同事的排擠。
  • 做人,不要去強求不屬於你的東西
    做人,不要去強求不屬於你的東西。親情、友情和愛情,沒有一樣感情是無償的,往往你要有所奉獻,有所付出,才會獲取到相應的東西。所謂真心是相互的,就是這個道理。你對我好,真心實意的對待我、關心我,那麼我自然也會真情實意的待你、體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