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2020-12-11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學生活,ID:gxsh78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在這個世間,沒有人會擁有無悔和完美的人生,上天十分公平,沒有給誰多,給誰少。

但時常有人抱怨身世的不幸,抱怨機遇的渺茫,抱怨生活的艱辛。

而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知足。

知足,才是尋求人生快樂的唯一法門。【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知足的人,能夠看淡一切

俗話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人活在世上,要想知足,首要的是懂得看淡一切。

太多的煩惱和瑣碎都是因為我們把一切看的太重要,看的過於執著了。

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捫心自問,這一切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我們追名逐利,為得不到的而悵然,為已經失去的而懊惱,這樣真的值得嗎?

塞翁失馬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要看淡事物,保持平常心,懂得知足。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人如果只是不滿足現狀,不知足當下。

只是一味地這山看著那山高,眺望著別人的幸福,那麼他將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未來。

俗話說,沒有不幸福的生活,只有不知足的心態。

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知足的人,懂得舍取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赤身裸體來到這塵世間,又兩手空空地離世而去,財富和權勢都是帶不走的。

愚蠢的人,一輩子充滿著欲望和不滿,仿佛得到一切都不滿足;

而聰明的人,不被欲望所禁錮或者奴役,他們懂得捨得,懂得知足。

主動捨棄一切不必要的東西和事物,最終才能夠知足常樂,知足長足,真正地收穫幸福。

所以說,學會捨得,是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門。

人只有學會捨棄,才能夠真正得到,才會真正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知足的人,心胸豁達

文學家雨果曾寫過一首詩: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所以我們要學會大度,要心胸寬廣,大度為上。

只有具備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肚量,我們才能像海洋一樣笑納百川,像高山一樣巍峨聳立,知足常樂,笑傲人生。

《三國演義》中講到,周瑜是個很有才華的將領,但是無奈氣量狹小。

儘管自己已經當上了吳國的大都督,但還是一個勁地和諸葛亮比高低,正勝負,最後被氣死在戰場上,年僅三十六歲,悔恨一生。

人生本來就是酸甜苦辣鹹,樣樣俱全。

《道德經》中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我們在遇到對我們不利的人和事時候,一定要不驕不躁,要心胸豁達,懂得取捨。

在不公平時候心胸寬廣,在危急時刻保持理智,才能從容不迫應對一切事物。

心胸豁達的人,人生路途中才會從容不迫,任勞任怨,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計較,得到最後的幸福和福報。

懂得知足,才能收穫幸福

知足是家庭的和睦,妻兒的守護,是回到家那熱騰騰的飯菜和那一抹甜美的笑容。

知足是朋友的陪伴,知己的傾訴,是三五好友相聚,洗盞更酌共訴心聲的舒心和恬然。

知足是工作的順心,老闆的賞識,是努力工作拿到工資的欣慰和滿足。

生命,因為奮鬥而精彩,因為挫痛而堅強,因為經歷而成長,也因為知足而幸福。

《增廣賢文》中說道:「廣廈三千,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縱使富可敵國,一天不過一日三餐;即使房屋再多,休息不過一臥榻;縱然權傾朝野,生命不過幾十載。

莊子說:「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唯有懂得知足,才可不為利祿而去奔波勞累,才能夠無愧於心,領悟生命的真諦。

餘生,對人,盡心相待;對事,盡力而為。

懂得知足,學會知足,去感受生命的每一份美好,享受每一份從容。

相關焦點

  • 古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者不辱,說的就是當「得」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該知足,如此就不會自取其辱了。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對知足者而言,本來不多,他卻會說不少;對貪婪者而言,本來已經很多,他卻會說很少。
  • 平凡之命,懂得知足也能幸福的八字
    我談過一次戀愛後來分開了,現在有了要結婚的人,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幸福,希望能得到李老師指點迷津!非常感謝。日幹太弱,則意志力不堅定,且性格比較內向的一個人,五行為土代表老實,水旺主聰明,不過水太多為忌神往往會給自己增添很多煩惱,水為財,則為經濟物質方面的煩惱會比較多一些。八字正印貼身,且有傷官配印的組合(不論強弱,有這種組合都可以在單位),且正財很旺,比較適合上班,從事穩定的行業最好。
  • 一個人的幸福,幸福離我們很近,我們卻覺得很遠!
    一個想,一個人哭,一個人傷心,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大起大落,小起小落,無非是一種修行。沒事多出去走走,不要天天呆在家裡看看世間百態,萬物生活。無不是種修行,心態好了才能有一卻!所以以後不想人窮志短,先要精神富有,才能來才,來才才能來財,借用一句話「不要想自己沒什麼,要想想自己有什麼」知足才能常樂,常樂才會開心,幸福!你和首富比錢,你和富二代拼爹,你和領導拼地位,不是自作自受嗎,雞蛋碰石頭,自己能開心,能幸福嗎?放下即是得到。想想我們還能工作,還能生活,還能看著電視,唱著歌!沒有硝煙,沒有戰火,還能做好多事,還要做好多事,又何嘗不是幸福!
  • 林語堂 | 中國人知足的精義
    倘把中國人和西洋人分門別類,一階級歸一階級,處之同一環境下,則中國人或許總是比西方人來得知足,那是不錯的。此種愉快而知足的精神流露於智識階級,也流露於非智識階級,因為這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滲透結果。照中國知足原理上的見解,倘能夠吃一頓菲薄而安逸的粗飯,吃了下肚不致擔甚麼心事,便是大大運氣。中國有位學者說過:「人生但須果腹耳,此外盡屬奢靡。」
  • 一個人越活越幸福的「跡象」
    你等等的這些想法都是不讓你活得幸福的因素,一個人日子越來越幸福往往會有以下這些跡象,來看看你有沒有?一個人越活越幸福的「跡象」 不管怎麼樣的生活都是好心態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一直美好的事情,而真正能讓生活幸福,能讓自己過得美好的辦法就是自己不管在一個怎樣的生活中,都有一個好心態
  • 南懷瑾:知足常樂,知足即富!
    所謂的知足,不是停止進步,不是放棄理想,而是沒有太多的欲望和私心,能看淡一些財富,能看輕利益好處。人生才幾十年,生活上如果物質欠缺,卻能知足、守本分,有餘力則付出;如此雖物質貧困,但心靈世界卻很豐富。如果生活過得富裕,就更應將物質化為愛的力量去助人,如此心中充滿光明、幸福,將是多美的人生!
  •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 這就是知足! 能夠過這樣一種生活,體驗到這樣的一種美,也是一種幸福,只有知足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幸福。
  • 幸福之門的4把鑰匙,誰擁有,誰幸福
    人生在世,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但幸福在哪裡呢?窮困的人也許會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幸福了。單身漢也許會說,等愛情來到我身邊,我就幸福了。地位卑微的人也許會說,等我有權有勢了,我就幸福了。其實,幸福不能完全依賴於外物,不能被外物所左右。每個人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帶來幸福。
  • 「知足」是心靈對真善美的感受
    做人要知足,知足常樂,知足是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是幾組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了。什麼是「知足」,這個「足」如何衡量,它是否存在一種量化的標準?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領略到:知足,就是在名譽、地位、金錢、物質面前不過分追求。可能有朋友會問:那麼,「足」是否有個客觀的、具體的量化標準呢?小編認為這樣的標準是沒有的,不存在的。
  • 曬曬夫妻二人餐,花錢少,吃得飽,知足最幸福
    百姓家庭過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一日三餐不需要吃得有多貴,重要的是夫妻二人能齊心,吃什麼家常菜都是開心的,自從兒子回學校後,我們兩口子平時上班忙基本在食堂吃飯,只有周末有時間,雷打不動三餐都在家裡吃,雖然簡單但是很溫暖,知足最幸福,花錢少,吃得飽就成。
  • 八首竹子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能夠過這樣一種生活,體驗到這樣的一種美,也是一種幸福,只有知足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幸福。《詠竹》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幸福,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不要只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卻把孝敬這件事擱淺,等到人生的某個時候,你會發現,上有老才是最幸福、最知足的事!
  • 泰國自由行 懂得知足才幸福
    湄公河是泰國最大的河流,自北向南貫穿泰國全境。在船上遊覽最吸引人的是河對岸雄偉璀璨的寺廟和寶塔,它們與居民樓一起建造,形成獨特而美麗的風景。在湄南河上,遊客可以欣賞到沿河人們的傳統木屋和生活方式。碼頭旁有一個小集市,出售各種熱帶水果、新鮮冰果汁和各種旅遊紀念品。第二站:參觀喇嘛宮和玉佛寺。大皇宮是泰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有特色的皇家官員。
  • 做人,要知理、知趣、知足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說: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且沒有終點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成長,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 你若懂得知足,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好光景
    老爸認為:因為他們遭受過炮火的襲擊,見識了戰爭的可怕,親眼見到自己身邊的戰友都倒下了,而自己還幸運的活著,這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人生最大的事莫過於生死。所以,懂得餘下的生活對萬事都能看淡,時刻心生滿足,所以思想負擔小,心情好、看得開就長壽。哇塞!原來老爸這麼有想法,我表示贊同。的確。
  • 茶味人生隨意過,淡泊知足苦後甘
    既然很累,那就隨意一點吧,淡泊知足,你才能在五味人生中品出甘甜。多少人,到了年華盡失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身外之物真的並不是那般重要,原來自己一直在意的東西,不過是簡簡單單的生活、幸福美好的家庭罷了。人生路漫漫,與其過著疲倦不堪的生活,不如試著度過茶味般的人生。
  • 只要不貪心,你就幸福了
    欲求多,不知足。」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對事物由喜歡和得到的欲望,就是一種貪念。欲望越來越多,人就會越來越不知足。當一個人因為太多的欲望而變得貪婪,反而會覺得不幸福。就像一個人長大以後,有了能力去賺更多的錢,去吃更多好吃的東西,或者去交更多的朋友。
  •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看這6點就知道了
    因為錢可既能給人帶來幸福,也能給人帶來災難,關鍵要看你怎麼去利用。 那怎樣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呢?看看下面這6點就知道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感召什麼樣的人,所以要想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看他周圍聚集的都是什麼人,就能看清楚了。如果他所交往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人,那他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如果與他交往的都是失意落魄之人,那他的境況也就好不到哪裡去了。
  • 做人的最高境界:知理、知趣、知足
    曾讀到這樣一段話: 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 知足,是快樂的根本 俗語說:知足者,常樂。 可是多少人都毀在不知足上,被名利蒙蔽心智,被無盡的欲望吞噬。 有一顆平常心,像《紅樓夢》中劉姥姥的一句話:守著多大碗,吃多大的飯。
  •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會有一顆知足的心!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
  • 知竹,人生知足
    春筍伴著童年的味道,至今記憶於心,靜靜想來,滿滿的全是幸福的味道。幸福,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不要只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卻把孝敬這件事擱淺。知竹,人生知足。像竹子一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好好活著,就已經很知足了。如果你也喜歡養花,就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