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知識跨年」新範式的羅振宇,歷經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把2020年—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開到了武漢。
時間最為真實,也最有刻度。抗疫以來的武漢,「長大以後」的市民、城市、國家,將在12月31日晚呈現於一場持續4個小時的「知識跨年」。
「武漢伢」從來「不服周」
「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今年疫情最膠著時,武漢快遞小哥朱紅濤的話語擲地有聲。
主辦方「得到」App團隊透露,為籌備這場跨年演講,該團隊走訪數月,確定了15個選題,採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專家、從事晶片研究的科學家、電動車設計師、「華龍一號」工程師、投資人、社區居委會主任、小學教師、卡車司機等人。
「直面挑戰,躬身入局者,皆為我輩。」羅振宇說,「我輩中人正在參與、貢獻、構建著這個時代,也對這個時代充滿信心。」
此次《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主題詞為「長大以後」,依然會將聚光燈打向「我輩」。很多平凡而普通的武漢人充分詮釋了「我輩」二字。他們當中有堅守陣地的醫務工作者、被稱為「平民英雄」的外賣小哥、在聯防聯控工作中紮根基層的各方人員、滯留武漢成為抗疫志願者的年輕人、為復產復工盡一份綿薄之力的小老闆等,他們在疫情期間以小我彰顯大勇。
國與民的互相擔當,夫與妻的一起承受,父母與子女的共同堅持,一群人為一群人的拼命,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巨大犧牲當永被銘記。
12月31日晚的演講將充滿對武漢和武漢人的禮遇和致敬。「不服周」的「武漢伢」,羅振宇會點到你嗎?
武漢成為疫後重振發展坐標
談及來漢初衷,羅振宇判斷,在社會結構巨變、經濟版圖演化的當下,武漢將在未來迎來新的時代機遇。
這絕不僅僅因為武漢是中國抗疫鬥爭的精神坐標,也不僅僅因為武漢是疫後重振的發展坐標。「大武漢」向世界展示大城魄力、大城氣質、大城魅力。在千萬武漢人埋首奮鬥的歲月中,武漢靜悄悄地「長大」了。
2020年1月23日,這座擁有上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按下「暫停鍵」,以「硬隔離」來阻斷病毒。這在武漢城市歷史上從未有過,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也沒有出現過。
4萬多名醫護人員一路逆行來漢,這是新時代最感人的中國故事。
4月8日「解封」後,武漢千萬人口進行全民核酸檢測,這在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
復工復產復學復市,這座超大城市有序復甦與回歸,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注入抗疫信心。
今年12次來到武漢的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說,武漢就是雙循環的「新沿海」。
與時間賽跑,武漢歷經搏殺衝刺、決戰決勝,從單季打平到強勢轉正,前3個季度GDP仍居全國城市前10位。
今天的武漢已經成為世界觀察中國抗疫卓有成效的窗口,成為證明中國經濟強勁韌性的風向標。企業家、經濟學家紛紛評價:「武漢疫後重振具有全球示範意義。」
中國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充分彰顯
一座大城,堅守兩個多月,4萬多名醫護人員空降,八方物資馳援。羅振宇直言,中國兼具效率和彈性的供應鏈網絡,成為「世界工廠」,並不是全球製造業轉移的其中一站,而是終點站。這種效率在疫情期間得到最大發揮。
面對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人民交出了這樣的答卷,彰顯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一盤棋大局分明,車馬炮各展其長。武漢一位社區居委會書記疫情期間帶領11名社區工作者,組織起200多人的隊伍,將超過1萬人的大社區治理成全市第一批無疫情社區之一;「火眼」實驗室從武漢走向全球,成為中國科技抗疫的國際名片;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覆蓋」180餘個國家和地區……
羅振宇說,2020年的底色,實際上是中國變大變強之後的結果。
站在2020年和2021年的交匯點上,星夜兼程、砥礪前行的現代化大武漢,帶著光榮和夢想邁上「十四五」新徵程。
(長江日報 記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