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2020年12月31日晚8點半,羅振宇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在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舉行,深圳衛視和愛奇藝進行全球直播。在這場長達4個半小時的演講中,羅振宇圍繞「長大以後」分享了過去一年收穫的啟發,以及對如何開啟2021年的思考。
「長大以後」,我們從身邊獲得力量
演講開場,羅振宇向著觀眾席深鞠一躬。他說:「武漢人曾經集中經歷了那些美好、流逝和重生,也見證了愛的力量。在這裡,向你們,向1500萬武漢人致敬。」
武漢在2020年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抗疫奇蹟,也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羅振宇表示,奇蹟背後是無與倫比的「中國優勢」: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例如,武漢工廠之所以能夠在封城期間大量招工、快速復工滿產、至今保持零感染,是依託中國製造業多年的積澱,以及有政府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完善的社區防疫措施作為保障。中國的優勢不只是規模大,更在於中國組織起了一張多層次、多維度、高強度、高彈性的社會網絡,從工廠到社區,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處在其他節點的層層包裹當中,用古話形容就是:「吾道不孤」。經濟學家何帆在新書《變量3》中說,中國進入了」本土時代」,而正是因為中國這張網絡足夠強大,任何外部衝擊都動搖不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長大以後」是這場演講的主題。羅振宇表示,無論對於國家、企業還是個體,「長大以後」都意味著很多問題和挑戰都是新的,而「大人」的責任,就是想辦法去負責、去解決這些問題。
2020年有一個重大挑戰,擺在所有做事的人面前: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我們如何去實現目標?羅振宇舉了幾個例子:一所只有23位老師的北京山村小學:九渡河小學,通過招聘當地各個行當的村民當輔導老師,解決了教育資源有限的問題,學校開設了豆腐課、種菜課、養雞課等等,讓孩子在解決實際挑戰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青海塔拉灘光伏電站,為了解決風沙導致光伏板破損的問題,種植了大量耐寒牧草抓住土壤,又通過引進牧民來此放羊吃草,解決了牧草瘋長帶來的問題;得到大學把各行各業實幹家聚到一起,讓做事的人守望相助、彼此點亮。這些案例都展現出一種「不遠求」的做事方式:運用身邊有限的資源來解決問題。」2020年,疫情逼著我們把注意力收回到我們的身邊。」羅振宇說,「我們發現,原來體育館可以變成方艙,原來汽車廠可以生產口罩,原來解決問題的資源就在身邊。」
數位化狂飆突進的時代,如何避免「困在系統裡」,也是「長大以後」必須面對的挑戰之一。羅振宇說,過去數位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現在它也帶來了緊張、壓迫、身不由己。金融學者香帥提出:數位化的未來,是一個分化的未來,有的人會被困在系統裡,甚至會被系統替代掉,有的人則會因為系統而變得更強大。數位化究竟是「蜜糖」還是「毒藥」,關鍵在於你是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對人負責,才不會被困在系統裡。羅振宇由此獲得啟發: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要從對人負責的角度,重新理解每一個職業,掀開職業的「天花板」。
「長大以後」,中國還面臨著自主創新的挑戰。羅振宇強調,科技創新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實實在在的任務。中國創新的真實場景,是由一個個的人,在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挑戰的過程中實現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這正是我們中國人擅長的事情。如今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共識,這意味著無數個新的機會窗口打開了。一張張的訂單,一筆筆的投資,一個個的政策,放在做好準備的人面前。這一代理工科專業的大學生,迎來了特別好的機會。羅振宇表示,越了解中國創新的現狀,我們就越知道,中國創新的水位是在不斷抬升的,我們就越沒有那麼恐慌。這種感受正如法國作家加繆說的:「在隆冬,我終於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除此之外,羅振宇還談到了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把圖書館搬進教室帶來的啟發,談到了影響這一代中國人的「新變量」等等。其中大量的內容,來自「得到」內容團隊多月的走訪調研,來自經濟、教育、科技等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洞察,來自內容策劃團隊反覆的思想碰撞。每一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群人歷時近一年的研究和思考,濃縮在了4個半小時的演講中。
羅振宇的2020「啟發時刻」:不輕易下結論
在演講臨近尾聲時,羅振宇分享了過去一年自己特別受啟發、受震動的幾個時刻。比如:對於2020年螺螄粉的突然躥紅,投資人李豐給了他一個新的解釋角度;媒體人張力奮,讓他換了個視角看待「中國大媽」;在就婚姻問題給同事提建議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的「過來人」。
這些時刻帶給羅振宇的啟發是:保持克制、保持謙卑,不要輕易對他人下結論。他說:「每當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結論,我都應該問自己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羅振宇稱,自己在2020年「解鎖」了一個新姿勢:「我有一個啟發」,還在線下辦了一個《啟發俱樂部》。」我有一個疑問,我帶著自己的疑問四處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能夠收穫階段性的結論,我還願意把這些結論分享給別人,在分享的過程中,加深了我對這個階段性結論的理解。這個連貫的過程,就叫』我有一個啟發』。」
在過去一年,羅振宇花了很多力氣,把自己修煉成一種「易受啟發體質」。修煉的訣竅在於:不是光顧著發感慨、作結論,而是把生命力投放在自己給自己「出題目」。「沒有自己的題目,我們怎麼可能受到啟發呢?」羅振宇稱,「站在未來回看這一年,2020年之所以重要,一定是因為,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裡取得了關鍵的進步。」
對於剛剛開啟的2021,羅振宇說:」不知道世界會給我們出一張什麼樣的卷子,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得有自己的題目。這些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在造就時光中的我們。當我們把所有『我輩中人』的題目聚在一起,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樣子,也是我們這代人面對世界的方式。 」
六年來最特殊的一場跨年演講
自2015年誕生以來,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在每一個歲末如約而至,陪伴萬千觀眾一起「知識跨年」。在2020年這非凡的一年,「時間的朋友」首次走出超一線城市,來到武漢——這裡曾經是疫情的「風暴眼」,現在則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風向標」,是一座歷經挑戰屹立不倒的英雄城市。
本次跨年演講,是六年來最具挑戰性的一場。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這場活動最終得以在武漢順利落地,當地政府、主辦方和現場觀眾都克服了莫大的困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活動自籌劃落地開始,就得到了武漢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全程指導,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作為指導單位,東湖高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疫指揮部親自指揮,針對本次活動制定並實施了現有的最高級別防疫方案;主辦方得到App在計劃中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員無法來到現場的情況下,完成了比往年更高難度的活動組織、安保和服務任務;來到活動現場的每一位觀眾,也都根據防疫要求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包括進行核酸檢測、配合執行比平時複雜得多的入場流程等等。羅振宇在演講中,多次向武漢政府、向觀眾致謝。
這場特殊的演講在2021年1月1日0點30分,迎來了謝幕的時刻。羅振宇提出新年的第一個問題:「用什麼心境開始我輩中人的2021?」隨後,他引用著名散文家埃爾文·布魯克斯·懷特的一句話,給出了回答:
「面對複雜,保持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