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興衰見證中國對外開放窗口變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一條寬不過4米、長不過250米的街道,卻曾作為萬千中國人認識世界的「購物天堂」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時,這就是位於深圳和香港交界處的商業街——中英街。

  在中國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記者重新走訪了這條隨深圳特區誕生而聲名遠播的中英街。今天的中英街正逐步轉變為一個寂靜的居民社區和充滿歷史氣息的旅遊景點,其30年的變遷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浪潮與成就。

  乍一看,中英街和普通的商業步行街並無不同,只有街道中間的褐色大理石界碑提醒這裡進行的是跨界商業活動。界碑兩側的店鋪緊湊林立,但購物的人並不算多,顯得有些空曠。

  中英街香港一側的建築低矮破舊但不失齊整,「金福金行」、「王興記金鋪」、「金寶金行」等招牌在陽光下顯得十分顯眼,但這些掛著賣黃金招牌的店鋪早已不做黃金生意,而是售賣衣服、藥品和日常百貨。

  從遼寧來深圳出差的鄒先生在中英街轉了兩圈,但卻什麼都沒買。鄒先生對記者說,「很早就聽說過中英街是深港邊界上很有名的一條街,這次來深圳出差,沒有時間去香港轉轉,就來這裡看看。沒想過買東西,這裡賣的現在大陸的城市裡基本都有。」

  據中英街博物館研究人員段萍介紹,1899年3月18日,中英雙方按照《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勘定「新界」北部邊界,沙頭角的土地和居民由此被強行分成兩部分,但兩邊的居民可以往來如故,這就是「中英街」的來歷。

  新中國成立後,中英街形成了獨特的「一街兩制」景象。守衛中英街的廣東邊防六支隊三大隊十三中隊指導員王玉強告訴記者,為維持邊界的完整和打擊跨境犯罪活動,上世紀50年代初沙頭角被列為邊防禁區,實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人員往來必須辦理邊防禁區通行證。

  經濟特區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啟動改變了中英街的歷史軌跡。今年64歲的中英街社區居委會主任沙錦濤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中英街默默無名,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後,中英街就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

  香港地區琳琅滿目的商品湧進了中英街,這些內地難以見到的商品吸引來成千上萬的內地群眾。「最高峰的時候每天有五六萬人擠到中英街來買香皂、味精、塑膠凳、尼龍布等商品,中行、建行、工行等國有銀行都在中英街開辦網點。」

  「如果沒有中英街,中國人對外面世界的認識和了解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快,因為當時我們不可能允許每天幾萬人到香港區購物」,沙錦濤說,「當國民可以到中英街認識全世界的商品時,相當於為改革開放打開了一扇面朝世界的窗戶。」

  在中英街上經營藥材生意的香港人巫珮筠至今仍對當時中英街的輝煌記憶猶新。巫珮筠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做運輸生意,將香港的衣物從九龍運到沙頭角販賣。

  巫珮筠說,「一開始中英街賣的主要是布匹、衣服、味精等日用品,後來慢慢流行賣黃金,別看這條街只有200多米,人多的時候15分鐘也走不完這條中英街。」

  「為什麼中英街在那個時候能成為中國人的『購物天堂』,為什麼全國各地的人來這裡搶購商品?因為當時內地的商品非常缺乏,而在這裡可以買到很多從香港、外國進口的商品」,中英街博物館研究人員段萍說,「這些商品對於當時的內地居民來說是很新鮮的東西。」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逐漸加快和內地市場日益繁榮,中英街上幾乎所有商品都可以在中國內地買到,中英街開始走向沉寂,來中英街的遊客主要目的已經不是購物,而是旅遊。

  沙錦濤說,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很多國外商品都不需要到中英街來買,內地的超市、商場都相當繁榮,價錢和質量也和香港沒有太大的差距。

  「尤其是內地和香港開放『自由行』之後,來中英街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巫珮筠說,「現在出入香港購物很方便,大家也沒有必要專門到中英街來買東西了。」

  「現在內地遊客來中英街主要已經不是為了購物,更多的是抱著一種對中英街的好奇心態,帶著一種探秘、了解歷史的心情來的」,段萍告訴記者,「隨著遊客想法的改變,中英街的定位也變了,成為深圳特區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這裡有『一街兩制』的獨特人文和保存完整的界碑等文物,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樣值得國人來觀光旅遊。」

  來自福建的一對夫婦李先生和史女士對記者說,她們全家十幾口人要到香港旅遊,途經深圳的時候順道來逛一逛中英街,「很早就聽說過這裡有一條橫跨兩地的中英街,來這裡主要是看一看究竟中英街是什麼樣子,沒怎麼想過要買東西。」

  在中英街土生土長的沙錦濤,對中英街的變化顯得相當豁然。沙錦濤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20多年前,中英街上的力士香皂和公仔麵等商品讓很多國人大開眼界,從國外商品開始接觸世界。儘管現在中英街的生意很淡,但這個特區對外開放小窗口打開之後,中國開放的路子就越走越寬,這就是中英街的歷史作用。」

  在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鍾堅看來,中英街的變化是一種必然,也並非一件壞事。「中英街最興盛的時候,正是內地還不發達、還比較封閉的時候,那時中英街是內地對香港的唯一窗口;隨著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英街漸漸失去優勢,這種衰落背後是深圳的發展、全中國的發展。」(記者 詹奕嘉)

相關焦點

  • 中英街"購物天堂"的興衰"見證"中國市場經濟崛起
    新華社廣州11月25日電(記者孔博)位於深圳沙頭角與香港交界處的中英街,憑藉「一街兩制」帶來的差價、貨源優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造了「購物天堂」的商業奇蹟,名震一時。但隨著中國內地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中英街風光不再,走上了轉型之路。
  • 一條街的前世今生——沙頭角中英街觀「潮」
    新華社記者 劉潔 攝  中英街,這個曾經的「勘界線」、曾經的「購物天堂」,在時代的大潮中幾度興衰起伏,見證著民族百年命運,見證著波瀾壯闊對外開放歷程。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一街兩制」:成就「購物天堂」  從深圳市鹽田區的沙頭角進入中英街街口,一家香港店鋪門口立著印有「中英街」字樣的黑白路牌,路牌下的方形界碑邊緣已被磨平稜角,依稀可以認出「中英地界」的字樣。  界碑現在是中英街最具人氣的景點。
  • 中英街:讓歷史告訴未來
    中英街人流如織。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一街之興衰,關乎國勢;百年之榮辱,窺於一斑。   中英街,這條長僅250米,寬不足4米的小街,承載著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百年榮辱興衰。   它記錄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民族屈辱,見證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的恢宏徵程,書寫著「兩個一百年」「中國夢」的不懈奮鬥。   在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又一次走進這條歷經百年浮沉的老街。蜿蜒的石板路,婆娑的大榕樹,參差的小騎樓,靜靜地注視著歷史。
  • 深圳中英街:曾經的它一邊屬於中國,一邊屬於英國!
    深圳中英街:曾經的它一邊屬於中國,一邊屬於英國!在深圳與香港相連的陸路邊境,有著一條經歷過喧囂繁華又陷入沉寂的老街,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熱潮中再度起航。它就是中英街,這裡曾是「勘界線」在時代的大潮中幾度興衰起伏,見證著民族百年命運。
  • 深圳中英街,是時候甦醒了
    以前說到來深圳的必打卡景點,一定繞不開中英街。長不足半裡,寬僅丈餘的中英街,見證了百年的歷史興衰。這裡曾經是各種港貨店、外貿服裝店、還有數不清的香港小吃。就像絲綢之路一樣,這裡曾經是一個深港溝通最緊密的窗口。
  • 中英街:中國唯一的「一街兩制「商業街
    據說在1951年,當時候香港還沒回歸,建國初期中英關係仍比較緊張,廣東政府就在邊境執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而港英政府則在"新界沙頭角"實行"宵禁",中英街變成了邊防禁區。隨著一國兩制的實施,中英街也逐漸對外開放,但還是沿用以前的政策,所以就有了「一街兩制」,限制人流往來,體現中英街歷史地位。
  • 百年滄桑中英街:期盼續寫新傳奇
    這條小街就是聞名遐邇的中英街。  走進中英街,沿街商鋪林立,多數店鋪經營日用百貨、藥材等,商鋪議價、導遊解說的聲音交織在這略顯懷舊的街道裡。  改革開放:鑄造「購物天堂」  1997年香港回歸前,中英街東側屬中國內地,西側屬港英政府管制下的香港地區。香港回歸後,中英街開始實行「一街兩制」,實施嚴格的邊防管理制度。
  • 中英街推出「十約」中英街全新文化品牌 王石為中英街送上熱情祝福
    12月10日,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舉辦了「『十約』中英街——第三屆中英街文化節開幕式暨非遺專場展演」活動,並重磅推出「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這是中英街在新時代背景下,努力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一「金字招牌」的重要舉措。未來,中英街將圍繞「十約」中英街這一概念,繼續推出更多好玩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的建設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 中英街今起恢復對外開放 每日限3000人 單向通行不能走「回頭路」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8日訊(讀特記者 第五燕燕 陳敏)6月8日是中英街恢復對外開放的首日,受暴雨天氣影響,遊客數量不多。記者從沙頭角邊檢站辦證中心獲悉,當天共有1150名遊客持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通行證進鎮。
  • 「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重磅推出王石分享對中英街美好期待,10名...
    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重磅推出<十約中英街>概念片》深圳晚報記者 許嬌蛟12月10日,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舉辦了「十約」中英街——第三屆中英街文化節開幕式暨非遺專場展演活動,並重磅推出「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這是中英街在新時代背景下,努力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一金字招牌的重要舉措。
  • 深圳特區39周年成就剪影,見證發展速度
    39年前的今天,深圳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從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發展舉世矚目。8月18日,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速度就是中國速度的縮影!從空中俯瞰深圳灣,高樓鱗次櫛比,城市功能日趨完善。這是2018年8月13日無人機航拍的深圳地區。
  • 乘風破浪丨中英街:「一街兩制」見證百年滄桑巨變
    中英街地處深圳市東部沙頭角鎮南部是一條長不到250米、寬不到4米的小街它和它的居民們見證且親歷了改革開放風雨變革也是改革開放紅利的「嘗鮮者」這樣一條「老街」又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故事呢?讓我們跟隨講解員小姐姐一起走近「百年中英街」深圳博物館「近代深圳」展覽和「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覽分別展示深圳中英街的起源和現狀 利用近代和改革開放前夕的中英街部分復原景觀以及現代中英街的圖片
  • 深圳旅遊:沙頭角中英街,一段歷史的見證,如今成了商業街!
    如果說世界之窗和錦繡中華這樣的景點沒有歷史沉澱,那麼沙頭角中英街將是深圳最好的歷史科普景點。於是喜歡歷史的阿民,再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拉上小編來了一趟沙頭角中英街之旅,見證那段歷史。中英街是怎麼形成的呢?
  • 「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重磅推出
    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重磅推出概念片》 深圳晚報記者 許嬌蛟 12月10日,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舉辦了「十約」中英街——第三屆中英街文化節開幕式暨非遺專場展演活動,並重磅推出「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這是中英街在新時代背景下,努力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一金字招牌的重要舉措。
  • 除了中英街,深圳沒有老字號
    然而,與許多網友一樣,這張照片最吸引我的是中國軍人腳上一雙形似乎「匡威」的藍色板鞋,有網友笑稱:「闊腿褲+板鞋,誰是弄潮兒不用說了。」其實在那之前的中英街,與後來成為「潮貨」、「港貨」發源地的樣子大相逕庭。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深圳有個沙頭角,香港也有沙頭角。
  • 除了中英街,深圳沒有老字號
    然而,與許多網友一樣,這張照片最吸引我的是中國軍人腳上一雙形似乎中英劃界後,為了躲避關稅,兩邊的村民在邊界搭棚做生意,中英街由此形成。那時候,當地居民在中英街的出行、購物都很自由,可以說是商貿活動的雛形。
  • 中英街免費嗎?中英街怎麼預約?中英街有什麼好玩的?附入口!
    16周歲(不含)以下未辦理居民身份證的預約人,由法定監護人持戶口簿或未辦理落戶的出生證明原件到人工窗口審核確認後辦理。6、請攜帶有效的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到辦證中心於17:00前取證,並在18:00前出關,如使用過期無效身份證導致無法通關,後果自負。7、請在預約時選擇時間段取證,非預約時段不予提前取證。
  • 香港和深圳相連的中英街:「一街兩制」見證百年來的滄桑巨變
    加強協作提高通關效率作為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它像一條紐帶,將中國南海之濱的兩顆明珠——深圳和香港緊緊連在一起。1979年改革開放後,中英街以物美價廉的免稅商品成為聞名遐邇的「購物天堂」。
  • 中國唯一的「一街兩制」——中英街,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
    在這條施行「一街兩制」的街道上,一邊是深圳,一邊是香港,人們稱呼它為「中英街」。中英街是深圳八大景之一,是特區中的特區。百餘年來,中英街見證了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抗爭、崛起、復興的百餘年歷史滄桑。圖為中英街街景。中英街地處深圳市東部沙頭角鎮南部,這裡原先只是一條沙石河,河邊有小路,隨後河流改道,於是人們把舊河道改成的小路取名「鸕鷀徑」。
  • 中英街上,軍民快閃高唱《我和我的祖國》
    【中英街上愛國情】2019年9月23日,深圳,武警官兵、中英街居民、遊客、港胞一起歌唱祖國、表白祖國。如何表白祖國?這已然成為當下華夏兒女最熱門的話題。在深圳有這麼一條街,寬不過4米,卻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這便是深圳的中英街!9月23日,駐街的武警廣東省總隊執勤三支隊官兵與中英街居民以快閃的方式手舉國旗唱國歌、紅歌,當街表白祖國,引得大批遊客、港胞自發地加入其中,場面熱烈、群情激昂!遊客們激動的說:就該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