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丨100元營業額只能結回60元 吉野家總裁呼籲外賣平臺降佣金

2020-12-13 騰訊網

作者 | 李偉 李超 郭亦非

編輯 | 楊顥

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劃重點:

  • 1平均100元營業額,扣減佣金及滿減等營銷費用,從平臺上只能結回60元左右,無法承擔75元的剛性成本。
  • 2兩會代表、吉野家洪明基建議政府部門出臺加強外賣平臺佣金管理的指導意見,牽頭組織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進行協調協商,降低外賣平臺的佣金費率,防止形成行業壟斷。
  • 3喜茶是較早一批小程序嘗試者。2018年5月,喜茶開啟了喜茶GO外賣;堂食加外賣,最近2年累積了2400萬會員。
  • 4「目前看,私域流量,必須要開始做了。「嘉和一品劉京京告訴《稜鏡》,「我們自己的小程序外賣,省去了給平臺的佣金,可以轉而讓利給消費者。」

網絡上,洪明基身份是美食博主、健身達人,過去半年多時間吸引來近120萬粉絲。他的「洪老師美食廚房」擅長深夜放毒,比如魚子醬拌飯醬、墨西哥披薩。

現實中,洪明基是把吉野家、冰雪皇后DQ引入國內的企業家,經營著六七百家餐廳;他也是全國政協委員,2020年「兩會」,洪明基的10多項提案裡,一半是關於餐飲產業的,他呼籲對疫情中受傷的產業進行精準扶持,解決房租、資金緊缺等難題。

更重要的一點,洪明基建議平臺降低佣金,他的理由是:即使不經歷疫情,做外賣餐品的餐廳絕大多數利潤率不足5%,還有很多虧損瀕臨倒閉。而外賣平臺抽傭比例已由1%漲到15%-28%,並且每單加設保底收費,不籤佣金和保底漲價協議,就給商家下線。外賣平臺上依託著數百萬家餐廳、近3000萬餐飲人就業,不能讓平臺侵害行業健康生態。

過去的四個月裡,國內餐飲業熬過疫情停業、限制條件開業,到如今多數地區堂食恢復正常,餐飲消費迎來期盼已久的復甦。工信部數據顯示,截止5月18日,住宿和餐飲業的復工率達到87%。5月1日到3日晚上9點至次日2點,全國微信支付餐飲線下支付金額環比增長447%。武漢人民夜宵支付金額環比增長270%。

但變化及博弈在餐飲業艱難修復過程中正悄然發生,尤其是對待外賣平臺這個新興而龐大的渠道的態度上。

一份外賣帳單的秘密

洪明基在20多歲時學成回國創業,把日本吉野家、美國冰雪皇后DQ等品牌引入中國北方市場。2019年,這兩個品牌的特許經銷商合興集團總營業收入21億元。

在行業耕耘20多年後,面對今年的特殊情況,洪明基呼籲幫助餐飲行業復甦的舉措之一,是規範外賣行業。

他在建議中算了一筆帳。在沒有疫情的正常經營情況下,一家餐廳的主要成本至少包含:食材及包裝 35%-50%,人工成本20%-25%,場地及能源20%-25%。在設備投入、其他雜費稅費等不計的情況下,僅這三項成本最低就已經達到了75%以上。外賣平臺再扣傭15%-28%,餐廳收入已經所剩無幾,還要被迫再做大力度促銷,否則就在排名上劣後,沒有顧客流量,沒有訂單。

即使有訂單,平均100元營業額,扣減佣金及滿減等營銷費用,從平臺上也只能結回60元左右,無法承擔75元的剛性成本。

這一點在餐飲業小商家身上更有切身體會。

28歲的張安在鄭州金水區開了家小餐廳,只有二三十平米,不做堂食,只做外賣,主營是咖喱飯。小店是2018年底,他和朋友一起盤下的,因為生意一般,倆人還沒有分過紅。

在疫情之前,張安的小店每天能賣80-100單。艱難熬過了疫情,他發現周邊好多同行都關門了,他選擇堅持開門,生意也逐漸有了起色,每天維持在50-60單。

但張安現在仍然有點灰心。

商家美團APP截屏

原因很簡單。張安的小店入駐的是美團外賣,平臺每單佣金抽成比例為23%,另有4.5元保底服務費。扣除人工、門店租金、佣金抽成等費用外,一單賺2-3塊錢,有時候會賠本。

張安的抱怨更多在於,美團無休止地用各種辦法讓商家花錢買曝光量,「要是不花錢,用戶翻幾十頁都找不到你家店」。常用產品包括攬客寶、金字招牌、鉑金鑽石展位,甚至平臺給用戶發的紅包,也是賣家承擔一半的紅包費用。

他現在每天要花100-200元去做營銷推廣,這還比原來少了。2018年年底剛開店的時候,店裡沒什麼流量,每天要花300-400元去推廣。這筆錢也等於固定費用——如果餐廳在APP上沒有曝光,就沒有流量和客源。

當然,也有極少數例外者,幹得特別好不必花錢做營銷,比如每個月能做到上萬單,美團單靠佣金抽成就能分到很多錢。

美團商家在平臺上招牌購買費用截屏

如此情況下,張安也不怎麼放精力管這家創業僅2年的小店,他籌劃著想回老家開淘寶店。

降低佣金被寫入兩會提案

今年,洪明基特地將降低佣金寫入自己的提案,目的在於呼籲平臺不再片面引導過度促銷活動,無視餐飲及配送的實際成本,低於成本價滿減、配贈,減配送費,導致部分商家虛增標價,或無底線粗製濫造降低成本,造成消費者無法鑑別價格虛高或食品安全隱患。

洪明基引用了一個極端案例,有的純外賣檔口的滿減能做到滿25減18,這樣的商家恐怕只能不擇手段的降低成本,比如租用其他商家執照、粗製濫造盒飯,在外賣平臺上粉飾圖片就開賣了,月訂單居然極高。

當然,洪明基提案背後,還有一個大的背景:餐飲業者與平臺之間的博弈正愈演愈烈,上一次引發廣泛關注是在4月。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公開發布了致美團外賣的聯名交涉函,指責美團外賣涉嫌壟斷、高額佣金、不公平競爭;呼籲美團外賣取消壟斷條款,減免高額佣金。

4月13日,美團回應稱2019年八成以上商戶佣金在10%-20%,佣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

4月18日,雙方握手言和、聯合發出聲明,公布包括若干幫扶措施幫助餐飲經濟復甦,並表態稱「餐飲暖春,已在路上」。關於佣金,美團表態,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範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但更長遠時間範圍的日常佣金,並未涉及。

現在,越來越多聲音呼籲平臺改進。洪明基的建議就包括,平臺不得脅迫商家貼補配送費,也不建議平臺補貼配送費,讓交易回歸理性;平臺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強制商家二選一,或強制要求商家提供兩平臺一樣的促銷活動;允許商家自行選擇配送服務方,平臺不得採取歧視性做法,實施排名降權等。

他同時建議政府部門出臺加強外賣平臺佣金管理的指導意見,牽頭組織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進行協調協商,降低外賣平臺的佣金費率,防止形成行業壟斷。

「今年疫情期間公布的相關規定,有很多支持服務業、零售業的,我還有個提案是希望這些政策可以擴大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洪明基說。

私域流量時代來臨

在平臺成本、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不可及、兩方博弈有待解決之時,私域流量成了餐飲業者的救命草。

江西某小城的李媽媽有家網紅米粉店。小店1996年開業到現在,都是李媽媽一個人親自調味,高峰時僱三四個人幫忙打下手。店就開在自己家的老房子一樓,在巷子深處,12塊錢一碗的米粉,相對小城的工資水平來說不便宜。因為味道好,這裡的客流常年飽和。

不過,李媽媽的店從沒入駐過外賣平臺,她也不懂營銷,但24年來積累的人氣,讓米粉店上了不少抖音和美食微信公眾號。

大概七八年前,美團也來找過李媽媽。那時他們在小城裡開拓市場,當時美團沒有太多要求,商家自己賣多少就能拿到多少,配送費等都是美團自己負擔,與商家沒關係。李媽媽因為店裡忙不過來,沒有答應。

和所有同行一樣,今年米粉店在疫情期間沒開門,斷了收入,李媽媽建了個依託於小區的微信群,鄰居們在裡面下單,她在家裡做,每天中午送到小區花園處。因為家裡沒有店裡設備齊全,做起來不太順手,她就每天限購20份,但沒想到很火爆,最多一天做了四十多份。

這讓李媽媽有了靈感:老房子以後拆了,自己年齡大了不想再冒風險去租門面繼續做,就在家裡做吧,每天少做一點,賺個零花錢;銷售渠道就是微信群,再把現在店裡的熟客拉到一個群裡,以後只做預定,每天限量供應。

李媽媽可能沒意識到,她做的正是全行業都在熱切追求的私域流量:除了熟客微信群,更多成規模的餐飲、零售企業在通過公眾號、小程序、獨立APP經營著自己的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概念在2019年開始被廣泛討論,背景是來自於集中流量的成交越來越不容易:所有貨品(餐廳)在一個平臺上,商家都想獲得流量、訂單,消費者追求極致價格比;但如果交易是在小程序或獨立APP上,消費者就更容易接受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以及它相對應的合理價格。

喜茶是較早一批小程序嘗試者。2018年5月,喜茶開啟了喜茶GO外賣;堂食加外賣,最近2年累積了2400萬會員。

小程序讓喜茶在疫情期間能快速做到下單免排隊、無接觸取茶;同時,通過小程序、APP、會員系統整體觸達到用戶,喜茶可以了解每個用戶最喜歡喝的是什麼。比如,整體用戶最喜歡喝的是多肉葡萄,但實際上每一個人最愛喝的飲品各有不同。這對內提升了管理效率,對外優化了用戶體驗。

賽道新勢力

在北京,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在疫情前後,也花時間完善了公司的小程序外賣系統。

「目前看,私域流量,必須要開始做了,這是一個逐步正向積累的過程。「劉京京告訴《稜鏡》,「我們自己的小程序外賣,可以給顧客更多的信賴感、品質感;對企業來說,也省去了給平臺的佣金,可以轉而讓利給消費者。我們有200多萬電子會員,堂食和小程序外賣打通,還可以直接跟顧客互動了。原來兩者是中間隔著平臺,顧客信息是被有意屏蔽了的。現在我們有專門的營銷部在做小程序,配送是和順豐、達達合作。」

不止是嘉和一品,基於小程序的交易額正大幅增長,很多商家以前從未做過小程序。有為商家提供支持的業內人士,這樣總結當下小程序外賣的火爆現狀:第一,小程序本質上是私域流量,沒有平臺佣金;第二,這是完整的服務閉環,當顧客到店時有一個身份,他點外賣的時候又有一個身份,商家可以把用戶的身份連通起來;第三,顧客在微信渠道上,商家更有機會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直播等流量方式觸達顧客。

林青山做中西簡餐連鎖接近20年了,品牌是全國連鎖的,他自己有3家店,合作模式屬於股份制合作,他負責該品牌在當地的運營。2016年,他才開始和外賣平臺合作,當時平臺對他們的提成只要7%-8%,現在已經漲到15%-16%。

因為菜品性質的原因(如牛排),外賣不太適合林青山的店,所以一直沒專門花力氣做;但這次疫情讓他更重視外賣了。

對私域流量,他也在思考,原來餐廳只是在會員生日時發張生日券、店慶時搞儲值送額度活動,沒想過利用它直接送外賣或者增加營業額。近期,品牌的總公司也正在做小程序,能自動下單,不依賴平臺,林青山盼著它早點落實到位。

吉野家的洪明基最近則迷上了直播和短視頻,經營起了個人IP,他的「洪老師美食廚房」展示一系列可以快速上手的美食:「(視頻)基本上是15分鐘、20分鐘能全做出來的美食,這就是我們現在做的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大家覺得沒這麼多時間,那能半個小時能做出一頓溫馨的家庭美味挺好的。」

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

洪老師美食帶貨的背景是,吉野家在1月底上線了家庭廚房產品,可以供消費者簡單加工後即可食用。

除了豐富了產品線,更廣泛的線上跟線下融合,也是吉野家的重要方向。洪明基告訴《稜鏡》:「現在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更多的顧客是尋找多場景服務。過去前幾年外賣興起以後,我們搭建了自己的外賣團隊,通過吉食送APP,還有跟第三方平臺對接,我們的外賣生意有長足增長。」據洪明基介紹,多數吉野家外賣是由其自身外送團隊送達。

「(門店經營)現在慢慢恢復過來了,我覺得在復工能夠做到更大(範圍)的時候,(生意)應該會越來越好。(因為疫情)有個別的關門了,但總體數字沒有顯著調整,未來我們還會繼續開店的。」洪明基說。

(文中張安、林青山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螺螄殼裡做道場:外賣平臺降佣金是個偽命題
    從平臺延伸至商家,對於商家,也有一筆外賣生意的帳可以算,看看佣金之於商家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假設一個商家每天有20單外賣,每一單收入30元,佣金是18%,其他成本暫且不計,則每天利潤為492元。(1)如果訂單量不變,平臺佣金率下降10個點到8%(如此低的佣金現實中已經不太可能實現了),那麼每一單外賣收入增加了3元,每天只多賺60元;(2)如果佣金不變,通過平臺流量支持,以及商戶經營的改善,訂單量提高50%,每天30單,則每天利潤為738元,收入增加遠遠高過降低佣金帶來的效果。
  • 美團外賣每100元抽傭14元,餐飲店家怒了
    在這種情況下,外賣成為不少餐飲企業在此期間的救命稻草。但是,這根救命稻草,卻因為美團外賣平臺,成為了重擔。有消息稱,如果獨家籤約美團外賣的話,美團所收取的佣金比例為16%,非獨家則為21%,新店的獨家籤約佣金甚至可能達到26%,而美團外賣的對家餓了麼的收費標準僅分為10%、13%、16%等幾個檔次,沒有像美團這樣區分是否獨家籤約。
  • 餐飲店因團購平臺年費被停服務 商戶呼籲餐飲平臺降佣金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餐飲店因團購平臺年費被停服務 多商戶呼籲線上餐飲平臺降低佣金謝楚楚/文 一筆2700元的「年費」最近困擾著張銘。2700元,是美團點評在山西陽泉市商戶使用其線上團購功能(到店餐飲業務)的年費標準。
  • 兩大外賣平臺相繼降傭 餐飲企業評價不一:作用有限?
    兩大外賣平臺相繼降傭 餐飲企業評價不一:作用有限?據了解,該活動上線一周以來,全國已有超過25萬商戶通過流量卡、代金券等形式獲得幫扶,獲得扶持的商戶平均營業額增幅超過80%。另一外賣平臺餓了麼,則是從3月1日開始,對部分餐品優質、服務優秀的商戶再一次進行佣金減免:其中,餓了麼平臺的佣金降低5%-7%;口碑平臺佣金部分減免,最高全免,為期1到3個月。
  • 不降佣金的美團餓了麼,心急如焚的小餐館
    貢英龍給虎嗅算了筆帳:按人工成本30%、租金成本15%-20%、食材成本30%-40%計算,餐飲業的毛利率在20%左右,再支付平臺高額抽傭,外賣基本上賺不了錢,想要賺錢,就只能壓低食材成本,這也導致了外賣的食品安全風險巨大。
  • 美團外賣佣金調查:商家如何淪為平臺競爭的工具?
    進入4月,餐飲行業受災嚴重的現象幾乎沒有改善,廣東餐協響應眾多餐飲企業的呼籲,才再次致函美團進行交涉。關於佣金比例,廣東餐協在聯名交涉函中提到,美團外賣向餐飲企業收取的高額外賣佣金,已超過餐飲企業承受極限,其中新開餐飲商戶的佣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 美團佣金風波啟示:外賣平臺的純佣金模式會終結嗎?
    但疫情的突發,讓很多商家沒了線下客流,只能依賴外賣平臺,卻發現線上訂單的收益很難覆蓋成本,而矛盾也就此產生。近日,廣東、山東、河北、重慶、廣西、四川等多地餐飲協會公開呼籲外賣平臺取消獨家合作等條款、降低向商戶收取的佣金。而市佔率第一的美團則成為這些協會、商家聲討的主要對象,不少協會認為美團的這些商業行為涉嫌壟斷經營。
  • 餐飲企業和外賣平臺吵得不可開交?算一算餓了麼和美團的佣金帳
    平臺佣金,到底從何而來?餐飲行業又能不能繞開平臺獨自求生?一家剛剛上線外賣業務的火鍋店「吳老么火鍋」,外賣讓他稍稍回本了一些。這個品牌,在上海有55家門店,迄今仍未恢復營業。此前,他們從未與外賣平臺合作過,這段時間入帳大幅減少,但仍需承受每月近300萬元的房租和員工工資,成本壓力巨大。2月初,企業開始「自救」。
  • 疫情都這樣了UberEats、Deliveroo還不肯再降佣金,很多餐館選擇...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1585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澳洲疫情發生後這段時間,餐館只能依靠外賣平臺來維持生存了。但很多老闆們都抱怨Uber Eats和Deliveroo的外賣佣金太高了,即使因為疫情降了一點,但還是貴得讓人心疼。
  • 餐飲店因團購平臺年費被停服務 多商戶呼籲線上餐飲平臺降低佣金
    張銘關於2700元年費的疑問,以平臺暫停服務僵持未果。失去平臺流量「加持」的餐飲店,而今還面臨著另一重壓力——外賣平臺佣金率。商戶呼籲降低佣金,平臺稱:已推「佣金返還計劃」張銘的店在2017年入駐美團外賣業務,佣金率為18%,但2019年底,他發現佣金費變為了23%。他猜測,佣金費的提高也許是因為自家店在那時入駐了其他外賣平臺。
  • 求求你們別讓美團降佣金了
    圖片來自網絡殊不知,商戶們的日子難熬,外賣平臺也沒好到哪兒去。商家不接單,平臺就沒佣金可賺,但平臺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卻一直在砥礪前行。2019年上半年美團外賣佣金收入達到216.32億,但餐飲外賣騎手支出金額高達177.45億,佔佣金收入的82.03%,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或許才是外賣佣金始終降不下來的主要原因。既然平臺有難,日子不好過,作為商戶,則要八方支援。
  • 美團外賣啟動全國佣金返還計劃 廣州多個餐飲商家外賣營業額飆升
    南派資訊:近日,美團啟動"春風行動"升級版,美團外賣在此前流量扶持、商戶補貼等基礎上,繼續加碼扶持力度,升級推出「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
  • 深圳餐飲商戶因疫情上線外賣續命 "餓了麼"宣布外賣佣金最高降7%
    :其中餓了麼平臺的商品佣金降低5-7%,口碑平臺佣金部分減免,最高全免,為期1到3個月。而連鎖品牌「嗨椒小面」負責人黃生也表示,「降佣金後,我一個月可以節約1萬多,這相當於賣1500多碗面的利潤,很大一筆錢了。「他說道,受疫情影響,「嗨椒小面」單門店每天平均的營業額還無法覆蓋門店房租支出,「如果不開店,我們連流水都沒有了。」
  • 2020,曾經火爆餐飲界的外賣,因抽成問題,是否正慢慢走向寒冬?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從去年年底至今,70%的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下降超過了90%,而40%的企業虧損金額佔去年全年營業額的50%以上。面對正常營業時間的不確定,以及房租等成本的照樣支出,很多餐館老闆很是頭疼。按說實體店暫時不能開門,外賣應該能夠大展身手了吧?可是事實並非如此,2020,曾經火爆餐飲界的外賣,因為抽成問題,是否正慢慢走向寒冬?
  • 對話吉野家總裁洪明基:激活社交新零售,數位化監管外賣食品安全
    兩會召開前夕,針對疫後餐飲業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5月19日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透露,他擬向大會提交13份提案,其中主要是圍繞零售和消費領域,包括餐飲行業疫後的發展問題,加強餐飲外賣行業的監管,對監管部門的一些建議以及鼓勵青年人自主創業等提案。
  • 吉野家總裁洪明基建議:餐飲企業需要精準扶持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表示,餐飲業的復工復產仍面臨難以享受幫扶政策、房租影響、外賣平臺佣金過高、資金緊缺等多方面的困難。他建議,第一,促進各地政府對於國家已出臺幫扶政策的落地實施,歸口簡化復工審批流程。
  • 順豐要做外賣,單挑美團餓了麼?能吃到10元外賣嗎?
    呼籲順豐入局背後:外賣平臺佣金問題惹爭議「順豐要做外賣」的消息下,不少消費者還在網上開始@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有外賣平臺抽成太高,商家和騎手都很難。」此前的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曾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同時,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佣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外賣平臺的佣金問題由此引來廣泛爭議。
  • 美團:騎手一單支出7元,20%的佣金也不賺錢
    作者丨韓小黃編輯丨顧盼製圖丨劉琪來源丨AI藍媒匯沒有什麼能比「首年盈利」更適合作為美團十周年的大禮以第四季度為例,餐飲外面業務的交易總額為1121億元,同比增長39.9%;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6.7%至2720萬筆;每筆餐飲外賣業務的平均價值為44.8元,同比增長2.3%。整體來看,餐飲外賣業務的變現率升至14%。
  • 美團佣金上漲商家難留 口碑餓了麼推暖冬計劃讓利商家
    昨天,美團外賣佣金上漲悄然登上微博熱搜。而且有消費者近日發現一些餐飲商家在網絡外賣平臺上下架了。某品牌快餐店店長透露,最初他們與美團外賣合作時,佣金是15%,後來調到18%,如今又上調到22%,他們感覺有些難以負擔。網友們對此消息也感到很震驚,甚至調侃道,「連保護費都不敢這麼收」。
  • 美團外賣啟動全國佣金返還計劃 大流量助力商家降本增收
    近日美團啟動"春風行動"升級版,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數位化力量,幫助商家進一步復工復產,助推消費復甦回暖。其中,美團外賣在此前流量扶持、商戶補貼等基礎上,繼續加碼扶持力度,升級推出「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同時,對武漢地區所有餐飲外賣商戶,美團外賣將在3月繼續推行此前的免傭政策,直至封城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