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舌尖上的老字號,傳承上百年的美味傳奇!

2020-12-14 豫見天下

老字號是商業文明的記憶。在河南開封、洛陽、安陽等地有不少老字號散落城市的各個角落。歷史沉浮、歲月變遷,它們傳承的美味,經過幾百年的沉澱至今仍然打動人們的味蕾,是人們揮不去的老家記憶。

1

沙家牛肉

人物:沙夢龍

沙夢龍是沙家牛肉第四代傳人,清光緒年間,他們的祖先創出了沙家牛肉的招牌,至今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

沙夢龍的沙家品味來醬牛肉老店。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家店面幾乎沒怎麼太多變化,但最大的變化是每天的銷售額逐年遞增,現在,每天八百斤醬牛肉的銷售額,在整個開封堪稱獨一無二。

沙家牛肉

選用上好的牛肉,將其放置於缸中進行醃製,使牛肉更充分的入味。配好的大料煮出來的水 然後鹽,擱一塊晾,醃的水,夏天的時候需要醃八個小時,冬天得四五天。

煮肉的湯是一代代新湯兌老湯傳承下來的,就象沙家牛肉代代相傳的承襲,味覺通過這鍋老湯延續著其經久不衰的生命。

柴火的使用也格外講究,必須是粗約七到十釐米的幹木柴,差一點都不行,柴火的質地將影響到牛肉在煮製過程中的成熟度。

牛肉在各種配料的浸潤下,湯汁開始浸到肉的纖維中,一點點將肉的原味浸染上各種香與醇的味道。改變就在這四個小時的不斷融合中,創造出了沙家牛肉的獨特味道。

用鐵鉤鉤肉,離鉤即熟,將肉放於竹筐裡晾,只一會兒便乾乾爽爽。

一百二十餘年,43000餘天,沙玉婷的祖輩,父輩用人生的每一天鐫刻著沙家牛肉的味道。一種食物,四代人的精力,這種味道成為古老開封城典型氣質中的一味。

2

邢記鍋貼

人物:孫邢亮

靠一屜鍋貼名揚全國,這是開封的氣度。邢家鍋貼,創始於清光緒八年,如今繼承它的是邢家第三代子孫邢亮。

孫邢亮17歲那年,邢家鍋貼的創始人邢振運,也就是邢亮的爺爺卻不幸去世,這對於當時正蒸蒸日上的邢家鍋貼是個不小的打擊,在爺爺的臨終囑託下,邢亮放下夢想,和奶奶艱難地繼續支撐家業。

邢記鍋貼

邢家鍋貼最出名的是豬肉韭黃餡兒。選用上乘的豬後腿肉,這部分的肉質最為勁道,配以韭黃的輔佐,剛柔相濟,口有嚼頭,餘味無窮。

選用冷水和面,和出來的面比刀削麵還要硬,這便於鍋貼造型和煎制時底部焦黃的效果。

鍋貼放入鍋中稍微加熱至五成熟時淋入清水,湮沒鍋底三分之一,使鍋貼處於半煎半蒸的狀態。

水幹後澆入稀麵漿,待到麵漿顏色微黃,澆上開封特產芝麻香油,隨著香油的滲入,白色的麵漿瞬間變成金黃色的翅鱗。邢家鍋貼的翅鱗造型美觀,為此,一鍋只能煎制兩盤。淋麵漿有兩個作用,其一是有那個翅鱗的造型,其二是使這個口感更加的酥脆。

在美食的製造上,開封人從不吝嗇慢工出細活,面與餡兒在溫度的一點點調教下,燻出飽滿的香味來。除色香味之外,邢亮讓他家的鍋貼擁有了藝術的美感。

如今,又一個二十年過去,改革開放整四十年,邢家鍋貼比邢振運在世時的規模擴大了不止一倍,邢亮最要感謝的是這個日益繁華和昌盛的時代。

3

馬豫興桶子雞

人物:高洪祥

高洪祥,開封馬豫興桶子雞技藝傳承人。

1864年,馬豫興品牌創立於開封。時至今日,桶子雞已經成為開封一道代表性的名菜。桶子雞色澤鮮亮金黃,肥而不膩,雞皮的口感細嫩爽脆,越嚼越香,是開封人鍾愛的美食。

桶子雞

桶子雞在製作時要經過兩遍煮,第一次煮時側身向上,空氣在熱力作用下膨脹,雞腹鼓起,造成了「桶」的外形。

煮到一半時,放出雞腹內的血水。

再從尾部灌入鍋中的百年老湯。

壓上重物再重新燜煮片刻。

這道在開封傳承百年的美味就可以出鍋了。在低溫下燜熟的雞肉,才能保持桶子雞獨特的口感。

4

老五福糕點

人物:梁紅軍

梁紅軍,老五福的傳承人。

創立於光緒元年的老五福糕點,至今已經有143年歷史。百年來世界巨變,在動蕩中存活至今的品牌,顯得十分稀有和珍貴。作為新中國第一批獲得「中華老字號」的百年老店,老五福一直使用著從開創時傳承至今的手工工藝。

百子壽桃

人們對食物的追求,早已從簡單的味道,升華為對色香味形的評定。老五福,他們家的鎮店之寶就是百子壽桃。 百子壽桃,是河南獨有的一道名點,最初是河南巡撫為向慈禧太后賀壽所制。一個大桃內裝著99個小壽桃,取的是子孫滿堂、多福多壽的好意頭。

油酥與水面兩種面劑混合,包上準備好的棗泥餡兒,只需筷子輕輕一划,一個小桃子便初具雛形。

再用天然的色素噴上桃尖的一點紅,一盤嬌豔的小桃就可以放入烤箱了。

大桃外殼的模具是一個劈成兩半的葫蘆,和面時反覆的擀制、揉壓,必須全用手工製作,才能形成足以支撐結構的硬度。

烤好的小桃子放入大桃殼中,一旦稍有差錯,整個製作過程都要再推倒重來。

桃尖灑上細密的紅色,底部的綠葉形狀讓桃子更加鮮活生動。

有許多人都會在壽宴上使用它。壽星親手打開大桃,跳躍而出的小桃引來親友們「搶福」,他們相信,誰搶得越多,誰的福氣就會越大。

5

泮牲園醬肉

泮牲園醬肉

斑駁的老城牆下,記錄著的是幾千年的滄桑。歷經了13個朝代的風霜演變,洛陽,雖然不復往日的興盛,在這臨街林立的商鋪裡,卻依然昭示著這座城池昔日無盡的輝煌。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也自然而然地帶上了幾分皇城根兒下的風韻與氣度。

在洛陽市的民主街,有這樣一家特殊的店面。下午四點才開門營業,不大的門臉,乍一看上去多少顯得有些冷清。但在夜幕降臨之後,這裡卻將成為整條街上最熱鬧的地方。

泮甡園的主要產品,是醬豬肘。新鮮的豬肘泡去血水,在烈火的炙烤下,豬皮收縮,脂肪外溢,顏色微微變黃,既可去腥,又能除膩。

十餘種香料的配比,是祖上傳下來的獨門秘方。所用的材料都是市面上常見的幾種,真正帶來味覺差異的,是幾十年練就的手上功夫。

備好的香料袋放入大鍋,對醬肉來說至關重要的第一遍煮製就要開始了。不熟悉醬肉的人,或許剛開始會將它與滷肉混為一談。對滷肉而言,在鍋中與香料一同煎熬的幾個小時已經足夠,但對於醬肉來說,蛻變的過程這才剛剛開始。

煮製出鍋的肉,還要經過又一次的仔細清理。剪去壞肉與淤血。

整齊地碼入另一口大鍋,加上澄清過的肉湯再次煮沸,鼓起的籠布阻隔了鍋中的蒸汽,醬汁煮進肉裡,肉香融在湯中,是讓醬肉更好吃的秘密武器。

煮好,起鍋,澆上了醬汁的肉,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醬肉。煮好的醬肉色澤紅亮,形似琵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濃稠的醬汁香氣四溢,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百年手藝。

因為洛陽人對肉食的偏愛,田長山在這氤氳的肉香裡,度過了半生的時光。而在缺吃少穿的困難時期,洛陽的人們,也沒有停止對這肉香的追求。

在洛陽,老字號泮甡園醬肉依然保持著自己傳統手工作坊的生產加工模式,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泮牲園的銷售店面從一家增加到了三家,目前,第四家也是最大的一家門店正在裝修之中,即將開業。

6

文盛館羊肉滷

文盛館羊肉滷

在《滑縣誌》中有「東西南北都吃遍,不如萬古羊肉麵」的記載,說的就是現在的文盛館羊肉滷,也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早在清鹹豐年間,它就曾是宮廷御用貢品,是河南地地道道的老字號。

相傳文盛館羊肉滷的第一代創始人王傳孝以開飯館為生,有一天無意中將醋打翻,陳年老醋灑入熱油鍋中,隨即油煙沸騰,異香四溢,頓時繚繞在大街小巷。

把羊肉切成一公分見方的肉塊,用以保證入鍋同熟。

選用上等藥料數十種,有提鮮的,有去腥的,有去羶的,各有各的好處,融入肉裡,味道非常地鮮美。

用秘制香醋浸泡香料,是文盛館羊肉滷的獨家秘方,用醋主要是去羶,也不容易把藥料炒糊,同時醋的香味也能被炒出來。

選用羊的肥肉煉出油脂,當油溫加熱至140度時撈出油渣。

把香醋浸泡過的香料倒入油中,瞬間,縈繞了三百多年的香味穿越時空,再次叩響人們的味蕾。

將切割成型的羊肉塊放入鍋中,炸至金黃色,改微火㸆,味道的此消彼長就在這一過程中發生逆轉,羊肉中的羶味消失,羊肉和香料的複合香味逐漸溢出。

歷經三個小時慢煮,羊肉肉質軟糯,醇厚悠長。

最後再加入文盛館獨家秘方——黑豆醬,黑豆醬壯筋骨,它不管是對年老的年少的,對身體都是有好處的。

1988年,改革開放已經持續十年,個體經濟如沐春風。王洪標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把握時機,搭上了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這班列車,和妻子開始了祖傳老字號店鋪的重新開張。

三十年來,夫妻為守住祖傳技藝,不敢有絲毫懈怠。十一代薪火相傳,除了技藝,更多的是一種家風的傳承。

更多食材故事,

更詳細的美食做法,

歡迎您明天(2月4日)11:15,

鎖定河南衛視,收看《老家的味道》。

監製丨張毅 主管丨龍濤 主編丨李潔敏 編輯丨潔敏

新年快樂,

點個小花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相關焦點

  • 品味舌尖上的老字號,傳承上百年的美味傳奇!-大河報網
    老字號是商業文明的記憶。在河南開封、洛陽、安陽等地有不少老字號散落城市的各個角落。歷史沉浮、歲月變遷,它們傳承的美味,經過幾百年的沉澱至今仍然打動人們的味蕾,是人們揮不去的老家記憶。  這道在開封傳承百年的美味就可以出鍋了。在低溫下燜熟的雞肉,才能保持桶子雞獨特的口感。
  • 多彩臺東丨街頭「海味」 品味舌尖上的「煙火味道」
    在臺東,不僅有歷經歲月未曾褪色的「老字號」美食,還有新一代年輕人喜愛的網紅美食。融入生活中的美食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需求,百年來一些老字號美食的傳承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一份情感的積澱。提起臺東的「老字號」美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聚福樓。聚福樓是青島著名的魯菜館,與春和樓、順興樓並稱為島城「三大樓」,位於臺東商業中心臺東西二路30號。當年只要談起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美味暴擊!泉州百年老字號打包送上,手慢無~
    講真沒有1個G的胃,不要隨便在泉州的街頭走一走別人是轉角遇到愛泉州人是轉角遇到美食真愛那些藏在街頭的百年美食老字號
  • 贊麥源選尋味湖州 探訪百年傳奇老字號
    「百年老字號」對於一座城市的意義,遠遠超出商業範疇,作為歷史遺留下的財富,品牌歷經歲月變遷仍然屹立不倒且名揚天下,一定有其獨到之處。 11 月 25 日,贊麥源選尋味中國項目組來到浙江湖州,通過探訪周生記、丁蓮芳、震遠同等門店和工廠,揭秘湖州老字號從清朝走到今天依然大放異彩的關鍵是什麼?
  • 舌尖上的香港:粵菜傳承百年 從茶餐廳到街頭小吃
    新華社香港6月8日電 題:包容創新成就美食之都——感受舌尖上的香港  新華社記者 周雪婷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香港味道?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香港,作為馳名中外的美食之都,在1105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匯聚了超過15000家餐廳。
  • 舌尖上的河北:石家莊金鳳扒雞,傳承百年風味
    「雖幾經變化,但直到現在還是沿用百年老湯,每天清湯,將浮油和陳渣去除,加續新料。配方屬秘方,過去一直是單傳,清除來的渣子都要用火燒掉。即使是現在,配方也只有個別人知道,製作時由專人負責配料,其他人迴避。」馬家雞鋪繼承了我國燒雞的傳統工藝,憑的是自身品質和良好的口碑,但過去那種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也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
  • 龍江非遺 縱覽輝煌百年的馬迭爾文化,品味舌尖上的歐陸風情
    而已有百年歷史的馬迭爾賓館儼然成了那枚胸針上一顆璀璨奪目的鑽石。自從1906年俄籍猶太人約瑟·凱普斯在這條曾叫中國大街的主路上率先修建了這座哈爾濱第一家涉外旅館開始,他就和這座城市的興衰息息相關。、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京劇大師梅蘭芳等四大名旦、知名民主人士沈鈞儒、蔡廷鍇、藝術大師徐悲鴻、文學巨匠郭沫若......都曾在這裡品嘗美味,談古論今。
  • 上過舌尖上中國2的潮汕百年老字號粿條,原來是這樣
    想做出美味的粿條湯,必須粿條要鮮滑 湯底要香濃 牛肉要好!這樣才能做出一碗讓人無法忘懷的潮汕粿條湯。鮮粿這家店可能我們廈門人沒聽過,但是它已經在汕頭開了117年傳承了三代,從1902年開始到現在。曾經還因為店裡的特色蠔烙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萬象城二樓剛開業我們這群愛吃的人就聞風而動前往一探究竟。
  • 寧德美食不得不介紹的頂級美味!號稱百年老字號!
    忙忙碌碌的鋪子在街頭巷尾日復一日的迎來送往,不斷的有店鋪關掉,也不斷的有新的店鋪入駐,而有些卻常開不敗,眨眼已過便是百年,它們是新老一輩的傳承,讓人忘不掉一直回味的味道。對於百年老店,我們總是深感敬畏的,畢竟不論味道如何,一家小店能幾十年如一日的經營下去,絕對有它的獨到之處。
  • 美味傳承70年 【舌尖上的獅城】盤點那些比新加坡還大齡的老字號(上)
    不管是它的面還是湯都傳承了祖輩的做法,通過慢煮新鮮的豬肉和骨頭,來保留豬肉的風味。店面不大,如果是飯點去的話,可能要等上半個小時哦!你要是問這碗面有什麼神奇之處,那肯定就是那份從父輩傳下來的神秘配料啦。不過舌尖君覺得,感動大家的其實也許不只是味道,還有那份對味道傳承的堅持。
  • 樓觀之夏 | 舌尖上的老字號「最」潮餐車起航
    色彩繽紛的餐車再加上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簡直令人嚮往不已你以為這樣的場景只能在國外見到今天一個能滿足你一切願望的美食集聚地橫空出世了「樓觀之夏」系列活動這些「不一樣」的老字號一聲吆喝,一段歷史一塊招牌,一段傳奇
  • 沙坪垻竟然有12家重慶老字號!部分品牌傳承上百年
    沙坪垻竟然有12家重慶老字號!部分品牌傳承上百年 2019-08-23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松滋魚糕:舌尖上的美味傳奇
    松滋魚糕:舌尖上的美味傳奇       作客松滋,必吃魚糕;松滋魚糕,好評最多的是洈水鎮的「黃師傅魚糕」。 昔日高牆大院富貴人家筵席上的珍饈,成為尋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見證了歷史翻天覆地的變化。黃師傅為了做好這道農家宴席頭牌菜,偷師學藝,苦心摸索。憑著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脈裡的勤勞和堅守,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黃師傅把自己的名字和洈水魚糕寫在了一起。
  • 「世代傳承·品味傳奇」2016格蘭菲迪威士忌廈門體驗展
    7月16日至24日,[世代傳承,品味傳奇]格蘭菲迪威士忌廈門體驗展將登陸廈門白鷺洲保利藝術空間。傳奇可以品味,在這個初夏時刻,格蘭菲迪邀請每一位訪客收下一絲來自蘇格蘭高地的酒香、酒文化,共同分享百年釀造的情感與工藝,細細品位其背後的傳承。
  • 紮根北方、布局外賣 百年老店新興園餃子館的傳奇與傳承
    「每一塊牌匾,都是一段傳奇」。餐飲老字號如何傳承與發展,是備受關注的時代命題。新興園餃子館源起於吉林松花江畔,有著百年的歷史,正在通過一場「外賣風暴」為老字號注入新活力。 做外賣,傳承正宗味道同時滿足年輕人需要但新興園餃子館的目標不僅局限於此,劉先生坦言,「百年老字號,不僅要生存,更要發展,我們上線外賣平臺,要傳承他的一些精華和本質,讓更多的人吃到正宗的新興園餃子,讓老牌子的精髓傳承下去」。
  • 在浙江南太湖,邂逅百年老店丁連芳與周生記,品舌尖上的湖州盛宴
    店招上寫著"中華老字號"、"始於民國初期"等字樣,看來是一家老店無疑。熟悉周生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湖州,周生記餛飩與諸老大粽子、丁蓮芳千張包子、震遠同玫瑰酥糖一起,並稱湖州"四大名點"。
  • 百年不變的老字號「升級版」金秋重裝亮相
    在西安,有一種情懷,叫「老字號」。一碗肉爛湯濃、饃筋光滑的同盛祥泡饃,一桌「百餃百餡百味」的德髮長餃子宴,都能勾起人們對這座城市的追憶。如今,屹立在西安城牆腳下的「老字號」已有近百年歷史,它們像默默守護的老者,經歷風雨洗禮,印記城市變遷,記錄文化傳承。
  • 國美「買遍中國」貴州站 品味舌尖上的黔味兒
    這裡不止山水奇秀、民風淳樸,更有珍饈美味勾人心魂,芳香濃鬱的醬酒、清香馥鬱的綠茶、香而不膩的老臘肉、香甜糯軟的黃粑……處處側露著貴州「天人合一」的氣息,讓人神往!8月22日,一場地道的黔味直播「盛宴」將在茅臺鎮開啟,國美「買遍中國—貴州站」將在直播間為全國網友展現舌尖上的貴州魅力。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場直播都有哪些貴州特產美食來到直播間吧。
  • 唐山老字號餐飲店九美齋開啟技藝傳承新篇章
    長城網8月30日訊(記者 張光明)8月30日上午,唐山老字號餐飲店九美齋舉行創立95周年暨「金手勺」傳承儀式,這家唐山本土百年餐飲老店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開啟了技藝傳承新篇章,將帶動唐山餐飲業不斷發展和推陳出新。
  • 山東老字號|匠心傳承!一碗胡辣湯,聊城莘縣這家人「熬」了上百年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9日訊 說起胡辣湯,人們首先想到的這是河南名吃,但其實在山東,早餐喝上一碗胡辣湯位於聊城莘縣王升公村的陽平胡辣湯,傳承已有上百年,不僅被列入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評上山東老字號、齊魯名吃等稱號。據陽平胡辣湯傳承人任全月說,他們家做胡辣湯最早的記憶是在爺爺那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