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第一眼就愛上的城市,第二眼看了覺得寧靜,第三眼便滿是不舍。我喜歡穿梭在騎樓裡,在街道的轉角處聽見濃厚的閩南語,喜歡徜徉在大開元寺、文廟廣場、清靜寺、通淮關嶽廟。
寺、廟、宮、觀
宗教建築,和諧共生
泉州的寺廟非常之多,尤其是塗門街,集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佛教,還有本地的關二哥於一街。步行遊玩可以看到開元寺、府文廟、關嶽廟、天后宮、承天寺、清淨寺、崇福寺、南天寺等古代寺廟文化遺址。
走一步就一個古蹟,這恐怕是古蹟愛好者的天堂吧。
伊斯蘭教信仰--清淨寺
清淨寺,又稱艾蘇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始建於北宋,迄今1000餘年。這個清淨寺就在關帝廟旁邊,兩種宗教友好的相處著。
從清淨寺的大門進入,這是一個仿照了敘利亞大馬士革倭瑪亞清真寺樣子建造的大門,頂蓋則採用了非常中式的傳統圖案,可謂是非常多元的風格。
花3塊錢買了一張門票,穿過中東風格的穹頂大門之後就進入了清淨寺中最珍貴的遺存--奉天殿,這是一個仿照敘利亞清真寺而建的禮拜大廳,如今雖然被毀,但是保留下來的石柱和阿拉伯文的石碑時候,依然讓我暢想到曾經這裡雲集了眾多阿拉伯商人做禮拜的場景。
由於禮拜大殿實在是無法修整了,因此後期在清淨寺內又重新修建了一個非常中式的禮拜殿,規模顯然是小了很多,但是卻非常有特色。
宋代遺存的香爐,原來是奉天壇中的舊物。荷花造型。
獨具閩南特色和伊斯蘭教建築風格融為一體,非常有意思。
朝拜過程
與門樓相聯的禮拜大殿又稱奉天壇,佔地面積約六百平方米,門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屋頂早已蕩然無存,僅留花崗巖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頂窗戶。
這個大殿上面原來罩著巨大的圓頂,它使清淨寺格外宏偉壯觀,不幸的是圓頂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級大地震中坍圮,迄今未能恢復,殿內的設施和圓頂遺物仍埋於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現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曾經奉天壇中有著幾百年歷史的12根石柱礎及9根殘柱。
禮拜大殿又稱奉天壇,是叩拜真主的地方。奉天壇屋頂原為巨大的圓頂,於明萬曆年間地震中倒塌,只留下大殿四壁和圓柱,雖已搬移或散失,可是柱基、柱礎卻大部分依舊遺留原地。
刻有經文的石頭和石柱等都是奉天壇的遺存。
回族視白色為最潔淨、最喜悅和最清白的色。伊斯蘭教創立後,穆罕默德曾對教民說:「你們穿白色衣服,它是你們最好的衣服。」在現實生活的實踐中,回民體會到在炎熱的夏天,穿白色可以反射熱量等,因此,戴白帽、穿白衣已成為回族服飾習俗的特點之一。
斯丹薑母鴨
薑母鴨75元/只 推薦這家斯丹薑母鴨是塗門街上一家薑母鴨專門店。走在路上完全被香氣攔截,實在太香了!
薑母鴨做法頗為講究,要用番鴨,宰殺洗淨之後加大量薑母(老薑)、芝麻油、鹽及秘制的配方一同燉煮數小時。不同店家料理方法不同,幹湯各成一派。
臨街的店面是製作區,一排排砂鍋由兩個小哥輪流照看,確保每一鍋都是現做同時兼顧出品速度。
▲大量薑片墊在鍋底,整隻番鴨置於其上,要燜煮100分鐘!期間為了防止糊底,隔段時間就要快速掀蓋翻動鴨子,讓各個部位均勻受熱,既考耐心也講火候。
鴨子的油脂全被逼出來了(底下是油汪汪的),看起來有點柴,但實際皮酥肉嫩,非常入味。薑母焗過之後褪去辛辣,吃起來竟有點像筍乾,拌飯可以吃好幾塊。
儒家文化代表--泉州府文廟
泉州文廟是中國東南規模最大的孔廟,這裡可以看見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建築。牌樓上書「道冠古今」、「德佩天地」,大成殿供奉孔子畫像,走過大成門就是泮池……
穿過牌坊門,有一條河道橫在前面,橋名「洙泗橋」,這是明代嘉靖年間立的碑。洙泗,是孔子家鄉的兩條河流——洙水和泗水。傳說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間設壇施教,所以「洙泗」成了儒家的代名詞。
文廟的佔地面積很大,周圍有狀元樓、文莊蔡公祠等建築,露庭鋪著石板三千條,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泮池旁邊豎有橋板七十二條,隱喻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
「紅磚微凸,白石微凹」 ,藏著閩南建築獨特的語言,閩南人稱之為「出磚入石」。
就這地板都有說道,三千塊石頭拼成!孔子有三千弟子!一個弟子一塊磚! 石板橋也是有說道的,有七十二塊地磚,七十二賢人嘛!
孔廟原來的學堂,今成了泉州教育史話展廳,介紹泉州的教育歷史。
走入正廳,上方懸掛三代皇帝御書:康熙「萬世師表」,雍正「生民未有」、嘉慶「聖集大成」等匾額,整個大殿金碧輝煌。
個人覺得這家文廟附近的泮宮泉港浮粿四果湯更勝一籌。糖水甜度剛剛好。石花較細,軟卻不失韌性。配料大多是店家自己做的,選了芋頭、決明子和番薯圓。一碗6塊錢,業界良心。
四果湯裡有樣很特別的食材,拿小刮刀在盆子裡把一塊透明果凍狀的東西刨出細長條。那個是石花膏,用海邊礁石上的石花草(一種食用海藻)熬製而成的。
製作費時費力,現在越來越少人願意做了,且吃且珍惜。採來石花後,先用清水浸泡再曬乾,如此反覆多次。處理過的石花由紅色變為白色,雜質也被去除乾淨。加水熬煮後用紗布過濾漿液,待其自然冷卻凝固,得到一盆清澈透亮的石花膏。
不妨選一個秋高氣爽或春意盎然的時節,與戀人或好友,在街頭隨便走走,看看充滿歷史韻味的紅磚牆,輕盈欲飛的燕尾脊,與泉州的老建築們不期而遇。畢竟,連白巖松都說:「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泉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府文廟的附屬建築之一。
關帝廟旁邊有一個旅遊購物中心,賣的基本都是古幣、文玩、瓷器、字畫,還挺熱鬧。
這樣堅的一沓是60元,比福州和莆田都要便宜,最貴的是莆田。
泉州最煙火氣息的寺廟之一--關帝廟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在泉州眾多的寺院中,香火氣息最濃鬱的一定是塗門街的關帝廟,和旁邊的清淨寺和府文廟的清靜來說,關帝廟真是人山人海。不論什麼時候來這裡,你都可以感受到熱鬧的場景。
(這孩子不知道在拜求什麼?可能在祈求明年的壓歲錢翻倍吧?)
寺廟有清涼茶,提供免費的口罩。
供奉關公和嶽飛
關帝廟早年主祀關聖帝君,明代開始附祀嶽飛。泉州當地商業貿易發達,傳統商業文化注重「信譽」二字,而關公正直的形象就成了這種美德的代表,於是被奉為商業的保護神,也叫「武財神」。
大殿在中軸線上平行建了3座,左邊為崇先殿,右邊為三義廟,中間為武成殿,是福建省目前發現現存的最大的一個武廟。但凡遇到節慶,這條街就熱鬧非凡。
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
關帝廟如今的規模為正殿和側殿兩部分組成,正殿為「武成殿」,主要供奉三國關羽和南宋嶽飛,整個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單簷硬山頂,穿鬥式木構架。雖然如今的殿堂為後期修復的殿堂,但是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同樣呈現出濃濃的閩南特色風情。
「武成殿」兩側分別是崇先殿和三義廟,三義廟裡面供奉著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近年來又加上了諸葛亮的雕像。崇先殿裡面供奉著關羽,以及其祖、父的牌位。相比正殿,這兩個殿堂就顯得相對簡單一些。
關帝廟是一個濃濃閩南建築風情的建築,極具當地風情。正殿內有宋代大儒朱熹手書「正氣」和明代 書法家張瑞圖書「充塞天地」等名匾,讓關帝廟多了幾分文化底蘊。
龍歸故裡
泉州的古厝,在福州都沒看到這綠油油的稻子。
菜種多了可以來養豬或養鴨。
路旁的柿子樹。
還有茶苗。
長豆
柚子
火龍果
泉州人的家宴
家養鴨
香蕉
家家都蓋別墅
客廳好大,電視屏幕好大。
閩南特色的陽臺
供一整幢樓的熱水器,是不是高富貴。
小腸湯
滷豬腳
泉州的湖頭米粉
泉州是值得一來再來的,看古蹟、聽南音、看「海絲「給這片土地留下的那些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