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人生不過如此

2021-02-09 禾田書房
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

人生之享受包括許多東西:我們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樹、花、雲、彎曲的河流、瀑布和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享受,此外又有詩歌、藝術、沉思、友情、談話、讀書的享受,後者這些享受都是心靈交通的不同表現。

有些享受是顯而易見的,如食物的享受,歡樂的社交會或家庭團聚,天氣晴朗的春日的野遊;有些享樂是較不明顯的,如詩歌、藝術和沉思的享受。我覺得不能夠把這兩類的享受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一來因為我不相信這種區別,二來因為我要作這種分類時總是不知適從。

當我看見一群男女老幼在舉行一個歡樂的野宴時,我怎麼說得出在他們的歡樂中哪一部分是物質的,哪一部分是精神的呢?

我看見一個孩子在草地上跳躍著,另一個孩子用雛菊在編造一隻小花圈,他們的母親手中拿著一塊夾肉麵包,叔父在咬一隻多汁的紅蘋果,父親仰臥在地上眺望著天上的浮雲,祖父口中含著菸斗。

也許有人在開留聲機,遠遠傳來音樂的聲音和波濤的吼聲。在這些歡樂之中,哪一種是物質的,哪一種是精神的呢?

享受一塊夾肉麵包和享受周遭的景色(後者就是我們所謂詩歌),其差異是否可以很容易地分別出來呢?

音樂的享受,我們稱之為藝術,吸菸鬥,我們稱之為物質的享受:可是我們能夠說前者是比後者更高尚的歡樂嗎?所以,在我看來,這種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歡樂的分別是混亂的,莫明其妙的,不真實的。

我疑心這分類是根據一種錯誤的哲學理論,把靈和肉嚴加區別,同時對我們的真正的歡樂沒有做過更深刻更直接的研究。

難道我的假定太過分了,拿人生的正當目的這個未決定的問題來做論據嗎?我始終認為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我用「目的」這個名詞時有點猶豫。人生這種生活的真享受的目的,大抵不是一種有意的目的,而是一種對人生的自然態度。「目的」這個名詞含著企圖和努力的意義。

人生於世,所碰到的問題不是他應該以什麼做目的,應該怎樣實現這個目的,而是要怎麼利用此生,利用天賦給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陰。他應該調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夠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這種答案跟如何度周末的答案一樣地實際,不象形而上的問題,如人生在宇宙的計劃中有什麼神秘的目的之類,那麼只可以作抽象而渺茫的答案。

反之,我覺得哲學家在企圖解決人生的目的這個問題時,是假定人生必有一種目的的。西方思想家之所以把這個問題看得那麼重要,無疑地是因為受了神學的影響。我想我們對於計劃和目的這一方面假定得太過分了。

人們企圖答覆這個問題,為這個問題而爭論,給這個問題弄得迷惑不解,這正可以證明這種工夫是徒然的、不必要的。如果人生有目的或計劃的話,這種目的或計劃應該不會這麼令人困惑,這麼渺茫,這麼難於發現。

這問題可以分做兩個問題:第一是關於神靈的目的,是上帝替人類所決定的目的;第二是關於人類的目的,是人類自己所決定的目的。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不想加以討論,因為我們認為所謂上帝所想的東西,事實上都是我們自己心中的思想;那是我們想像會存在上帝心中的思想,然而要用人類的智能來猜測神靈的智能,確實是很困難的。

我們這種推想的結果常常使上帝做我們軍中保衛旗幟的軍曹,使他和我們一樣地充滿著愛國狂;我們認為上帝對世界或歐洲絕對不會有什麼「神靈目的」或「定數」,只有對我們的祖國才有「神靈目的」或「定數」。我相信德國納粹黨人心目中的上帝一定也帶著B字的臂章。這個上帝始終在我們這一邊,不會在他們那一邊。可是世界上抱著這種觀念的民族也不僅日耳曼人而已。

至於第二個問題,爭點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麼,而是人生的目的應該是什麼;所以這是一個實際的而不是形上學的問題,對於「人生的目的應該是什麼」這個問題,人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觀念和價值標準。我們為這問題而爭論,便是這個緣故,因為我們彼此的價值標準都是不同的。

以我自己而論,我的觀念是比較實際,而比較不抽象的。我以為人生不一定有目的或意義。惠特曼說:「我這樣做一個人,已經夠了。」我現在活著——而且也許可以再活幾十年——人類的生命存在著,那也已經夠了。用這種眼光看起來,這個問題便變得非常簡單,答案也只有一個了。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之外,還有什麼呢?

這個快樂的問題是一切無宗教的哲學家所注意的重大問題,可是基督教的思想家卻完全置之不問,這是很奇怪的事情。神學家所煩慮的重大問題,並不是人類的快樂,而是人類的「拯救」——「拯救」真是一個悲慘的名詞。這個名詞在我聽來很覺刺耳,因為我在中國天天聽見人家在談「救國」。

大家都想要「救」中國。這種言論使人有一種在快要沉沒的船上的感覺,一種萬事俱休的感覺,大家都在想全生的最好方法。基督教——有人稱之為「兩個沒落的世界(希臘和羅馬)的最後嘆息」——今日還保存著這種特質,因為它還在為拯救的問題而煩慮著,人們為離此塵世而得救的問題煩慮著,結果把生活的問題也忘掉了。人類如果沒有瀕於滅亡的感覺,何必為得救的問題那麼憂心呢?

神學家那麼注意拯救的問題,那麼不注意快樂的問題,所以他們對於將來,只能告訴我們說有一個渺茫的天堂;當我們問道:我們在那邊要做什麼呢,我們在天堂要怎樣得到快樂呢,他們只能給我們一些很渺茫的觀念,如唱詩,穿白衣裳之類。

穆罕默德至少還用醇酒,多汁的水果,和黑髮、大眼、多情的少女,替我們畫了一幀將來快樂的景象,這是我們這些俗人所能了解的。如果神學家不把天堂的景象弄得更生動,更近情,那麼,我們真不想犧牲這個塵世的生活,而到天堂裡去。

有人說:「今日一隻蛋比明日一隻雞更好。」至少當我們在計劃怎樣過暑假的生活的時候,我們也要花些工夫去探悉我們所要去的地方。如果旅行社對這問題答得非常含糊,我是不想去的;我在原來的地方過假期好了。我們在天堂裡要奮鬥嗎?要努力嗎?(我敢說那些相信進步和努力的人一定要奮鬥不息,努力不息的)可是當我們已經十全十美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努力,怎樣進步呢?或者,我們在天堂裡可以過著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無憂無慮的日子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在這塵世上過遊手好閒的生活,比為將來永生生活做準備,豈不更好?

如果我們必須有一個宇宙觀的話,讓我們忘掉自己,不要把我們的宇宙觀限制於人類生活的範圍之內。讓我們把宇宙觀擴大一些,把整個世界——石、樹和動物——的目的都包括進去。宇宙間有一個計劃(「計劃」一詞,和「目的」一樣,也是我所不歡喜的名詞)——我的意思是說,宇宙間有一個模型;我們對於這整個宇宙,可以先有一種觀念——雖然這個觀念不是最後固定不移的觀念——然後在這個宇宙裡佔據我們應該佔的地位。

這種關於大自然的觀念,關於我們在大自然中的地位的觀念,必須很自然,因為我們生時是大自然的重要部分,死後也是回返到大自然去的。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和歷史都給我們許多良好的材料,使我們可以造成一個相當良好的觀念(如果我們不作草率的推斷)。如果在宇宙的目的這個更廣大的觀念中,人類所佔據的地位稍微減少其重要性,那也是不要緊的。他佔據著一個地位,那已經夠了,他只要和周遭自然的環境和諧相處,對於人生本身便能夠造成一個實用而合理的觀念。

禾田書房新店地址

廣州市海珠區客村地鐵站A出口:TIT創意園樹德生活館二樓

禾田書房

微信號:hetianshufang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相關焦點

  • 讀俞平伯的散文集《人生不過如此》有感
    今天讀他的散文集《人生不過如此》,甚感有一種人生的頓悟。他在《中年》一文中說:「什麼是中年,當遙指青山是我們歸路,不免感到輕微的戰慄。走得近了,空翠漸減,只見平淡無奇的道路樹石,憧憬既已消失,遂坦然長住。」
  • 兩岸傳承一家親——心照大和尚榮膺臺北東和禪寺第四代方丈
    普法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衣心茂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掛珠淨心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缽普法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衣,心茂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掛珠,淨心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缽,日賢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臥具,賢觀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錫杖,界雲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祖杖,常恩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拂塵,賢明大和尚為心照大和尚授如意。臺灣中國佛教會名譽理事長淨良長老為心照大和尚送位。「升!」維那師舉香贊,心照大和尚登法座,三秉拂塵。香贊畢,衣缽下法座拈香,展大具三拜。
  • 瀟灑一聲驢鳴,人生不過如此
    作為皇帝的曹丕尚且如此率性而為,更別說普通的士人和百姓了,放飛自我也罷,逃避現實也罷,那是一個自由和解放的年代,也是一個混亂和殺戮的年代。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大融合,儒家吸收新鮮血液,再次規範社會秩序,要到300多年後的隋唐了。扯遠了,說回驢叫。
  • 【人物專訪】幸福人生不過如此:訪臺南周醫師
    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此回從高鐵站前往臺南市區的途中,狹窄道路即便因為正值暑期學子歸鄉而稍顯擁擠,卻幾乎聽不到任何喇叭鳴叫聲,不愧是人文薈萃的古都,在如此環境下生活,令人羨慕不已。周醫師真正接觸Hi End音響其實是六年前,住家興建落成後才開始的,在此之前,聆聽的音響系統不過5萬元不到。會有如此具大的轉變,都跟周醫師一位大學同窗好友謝醫師有關,他是把周醫師拉進音響世界的關鍵人物。
  • 走出國門,不過如此
    不出國門,一直認為外國的月亮圓;出了國門,哦,不過如此。洛杉磯就象四十幾年前的上海,整個城市仿佛穿著一件破破爛爛的舊衣服,沒有什麼亮點。大阪商業圈人滿為患,各種商品讓人放心購買。但在寸土寸金的日本,馬路特別狹窄,窄的容不下自行車,自行車只能在人行道上橫衝直撞。馬賽港灣,形形式式的遊艇停泊在碼頭邊,遊艇很亮麗,但碼頭太破舊。
  • 佛學人生感悟經典句子,句句精闢
    四、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心是一切的根源,我們每個人都應具有慈悲心、精進心、功德心、平常心、利他心,一切由心照。——加措活佛人生充滿變數,定力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寧靜看自己。
  • 【燒友家訪】幸福人生不過如此:訪臺南周醫師
    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此回從高鐵站前往臺南市區的途中,狹窄道路即便因為正值暑期學子歸鄉而稍顯擁擠,卻幾乎聽不到任何喇叭鳴叫聲,不愧是人文薈萃的古都,在如此環境下生活,令人羨慕不已。周醫師真正接觸Hi End音響其實是六年前,住家興建落成後才開始的,在此之前,聆聽的音響系統不過5萬元不到。會有如此具大的轉變,都跟周醫師一位大學同窗好友謝醫師有關,他是把周醫師拉進音響世界的關鍵人物。
  • 你遲遲未來,我差點以為人世間也不過如此!
    你遲遲未來,我差點以為人世間也不過如此!後來你來了,我開始變得自卑起來。別人說,喜歡一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卑。以前無法確定,年少無知的時候,狂妄自大,仗著幾分姿色,無法無天。對愛情也是如此輕狂,最終也是把所謂的愛情作沒了。年少的時候,感情也是很真摯的,也美好,但是駕馭不了。
  • 王硯晨&李向寧新作棣Dee 蔬食·茶空間—— 美食、花、竹、茶,人生之味大概不過如此
    近日,他們設計的棣Dee 蔬食·茶空間,更是有花、有竹、有茶……在這樣的環境品嘗蔬食本真,人生之味,大概不過如此吧。棣Dee 蔬食·茶空間由中國廚娘梁棣創立,本著「順應自然,臻味健康,茶養人生的理念」為喜愛素食和茶的人群提供多樣休閒生活飲食。棣,棣棠,落葉灌木,花黃色,又意文雅安閒。
  • 沒遇見你之前,人世間,不過如此
    只是覺得人世間不過如此。直到,遇見了你。我開始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是有那麼有趣的,開始身邊總有那麼一個人的影子在。也許,我只是一個俗人。因為,我遇見你以後,覺得。最有意義的人生,就是跟有趣的人,一起做許多無趣的事。我的內心,高牆鐵壁,火爐高燃。裡面只住著一位公主。沒有國王,也沒有臣民。這裡不是格林童話。只是一位公主的家。
  • 最令CP粉羨慕的職業不過如此
    最令CP粉羨慕的職業不過如此 (via.@大腦切片) @星了個妞) 怪不得說 「女人至死是少女」 談戀愛時的嬌羞不過如此 爺爺在門口叼著煙陷入了沉思
  •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吝惜……
    人生是不可能處處圓滿無遺憾的,完美的那不叫人生,有遺憾、有後悔的才是,畢竟芸芸眾生都只不過是普通人。人生充滿不確定,所以抓住機會,抓住現在,不要將期待寄與未來,將遺憾留在現在。山河已秋,人間忽晚。只要生命還沒有走到盡頭,就不要提前懈怠,任何時候,都要調整好行裝,重新出發。
  • 蘇軾不可不讀的十首詞,人間萬事,不過如此!
    江水悠悠,來去皆成空,人生皆如夢。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空無。我們所追求的功和名、權和利,只不過是人生中的幻光。人生既然不過虛幻,政治失意與挫折,生活的坎坷與磨難,又算得了什麼呢?人生何必糾結,想開便是晴天。蘇軾看開了,你呢?- 02 -最通透的一首詞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人生不過一杯酒,醉完了還有路要走
    人生如酒一般,對於不同的人,品出不一樣的味道,或許苦澀、或許甘甜、或許醇香、或許辛辣。人各有別,經歷不同,自然存在差別,哪有什麼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自欺欺人。釀酒過程複雜,步驟繁瑣,一步步,經歷過無數道工序才得以完成,每個人釀成的酒味道都不一樣,人生也是如此。
  • 蘇軾去了心心念念的景點,發現不過如此,心中忽有感悟,寫下此詩
    無論是對人生「恰似飛鴻踏雪泥」的清晰認知,還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超逸,亦或者「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放下,都是無比珍貴的哲思,是後世能夠借鑑學習的精神,值得細細品味。但是領略過之後,蘇軾卻發現不過如此,細細品味之下,他卻由對觀景的思考,引發對人生的感悟,寫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蘇軾天縱奇才,精通儒釋道三教理義,並能融會貫通,產生自己的獨特看法。這首詩據說是他晚年所寫,並且是寫給他兒子的,雖然只有短短的,卻擁有著無限的智慧,是大徹大悟後的超脫。
  • 美麗人生:人生是如此美麗,影片如現實
    《美麗人生》便是如此。影片開頭,居然在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這一恐怖的歷史背景下,描述了主角與妻子相識相知的童話般美麗的愛情故事。年輕的圭多和朋友因為生計,來到妻子多拉居住的地方。兩人在一處草屋相識,多拉正在為村民燒馬蜂窩,結果自己從屋頂掉了下來,正巧圭多經過一把接住了多拉。兩人因此結緣,圭多也從此深深愛上了多拉。
  • 最豪放的十首詩詞,人間萬事,不過如此!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人生這趟單程旅行,每個人都很努力的披荊斬棘,為自己開闢一條更為明亮通透的道路。縱然戴月披星,風霜雨雪又奈我何?縱然前路茫茫,依然風雨兼程。那些生活中過不去的坎,那些忘不掉的事,我們終會明白,一切不過「俱往矣」。
  • 人生何處不相逢,羅大佑音樂對人生的解讀,陳慧嫻聲線如此動人
    宋代詞人晏殊《金柅園》:一曲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經典粵語歌曲《人生何處不相逢》,用音樂解讀人生與際遇。隨浪隨風飄蕩,兜兜轉轉終會相逢。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是一個十分值得珍重和解讀的詞,包含了很多,曾看到一個外國作家,這樣解讀人生的某種幸福。「路上巧遇朋友,聊聊附近好吃的東西,這種事情可以列入這世上幸福的前幾名。」甚是美好,就像聽到這首歌的旋律一樣,美好和遺憾參半。應該各有體會。
  • 人生不過彈指之間,生活不過得失之間,心若年輕,歲月不老
    人生不過彈指之間,生活不過得失之間,心若年輕,歲月不老 時光催人老,歲月忽已晚。
  • 人生「九不過」,句句有天機
    -02-食不過飽吃飯吃八九分飽,葷素搭配;-05-勞不過累無論身心都不能操勞過度,要勞逸結合。學會笑看人生。有一種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總有人削尖了腦袋去求取,那就是金錢和名利。有的人卻偏偏為了這種過眼雲煙的東西,捨棄了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