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2020-12-09 尋歷史真相

01

「我輕輕地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

林徽因和徐志摩是民國有名的才子佳人,這兩人之間妙不可言的感情故事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嘆息的素材。兩人都熱愛文學,喜歡作詩,都是非常浪漫多情的人。但不同的是,徐是一個真正的浪漫主義者,而林的浪漫中又多了幾分理性。

徐志摩

1920年,林徽因在父親林長民的陪同下於英國倫敦留學。某日,同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上門拜訪林長民,偶然看見林長民的千金,他立刻被16歲的林徽因吸引了,當時林徽因正值青春年華,嬌豔欲滴,而大她八歲的徐志摩已經在國內有了一個孩子。

林徽因

即便這樣,徐志摩還是無可自拔地為林徽因所傾倒,這個多情風流又滿身詩意,極賦才華的男人在一來二去中也博得了林徽因的芳心。當時的林徽因還是一個初長成的女子,遇到這位面目清秀俊朗,談吐儒雅,又頗有才華的東方男子也難免為之心動。兩人很快就明確了對對方的心意,那首《再別康橋》就是兩人委婉又真摯的感情的最好見證。

02

林徽因的父親也看出了兩人之間特別的關係,但是林長民對徐志摩知根知底,不可能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一個有婦之夫。於是在1921年帶著林徽因回國,而徐志摩完對此毫不知情。

經過現代AI技術修復後的林徽因照片

在女神離開之後,徐孤獨難耐,在一片熱烈的相思中作了很多詩,他一直記得林對他說過,她不可能做一個第三者。徐志摩最終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思念,回國後果斷與張幼儀離婚,希望能追回女神,但是此時林徽因已經在父親的促成下結識了梁思成。

林徽因與梁思成

1924年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相逢,並且兩人因為才華出眾分別都擔任了泰戈爾的接待員。中間的老詩人素衣長衫,一邊是如花似玉的才女林徽因,一邊是文質清瘦的才子徐志摩。而這位善於洞察一切的老詩人在三人融洽的相處過程中也很快看破了一切。三年前徐志摩為愛拋妻棄子,卻沒有換來女神的垂愛,現在再度重逢,徐志摩對林的愛依舊熱烈。

03

在泰戈爾離開中國前贈予林徽因一首詩,原文:

天空的蔚藍,

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唉!」

很明顯,徐志摩就是那片自由的天空,林徽因就是那腳踏實地的大地,天空一直對大地含情脈脈,但是永遠也不可能觸摸到大地。因為他們之間,夾著著太多世俗的觀念還有不可避免的現實因素。

雖然兩人曾經互生情愫,對對方的好感溢於言表,但種種原因使得兩人沒能走到一起。他們之間那種隱隱約約,情真意切又愛而不得的感情,讓人羨慕的同時又為之嘆惋。

04往期精彩文章

吉增·佩瑪:一個普通藏族女孩,7歲被王子求婚,20歲嫁給不丹國王

古代歐洲貴族為何對寡婦情有獨鍾?連國王都搶著娶,這是為何?

莊順皇貴妃:小了皇帝40歲的宮女,被皇帝一眼看中,8年生4個孩子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1967年陰險小人被當成英雄寫入課本,18年後真相大白,判無期徒刑

05參考資料

《再別康橋》、《泰戈爾訪華》、百科資料等

題/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文/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泰戈爾送給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行,卻一語道破兩人結局
    泰戈爾共在中國度過6周,大部分時間在北京,中間還陸陸續續去過南京、濟南等城市。徐志摩是全程陪同的,所以他與泰戈爾相處的時間較長,而林徽因與之相處時間則較短。然而,就是這麼短短的數周時間,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一個妖冶如花,一個長袍白面,一個形肖瘦削,走在一起被時人稱為是一幅蒼松竹梅的三友圖。
  • 林徽因和徐志摩為何沒走到一起?泰戈爾寫一首詩,3行字道破原因
    林徽因和徐志摩為何沒走到一起呢?這裡面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興趣、愛好與浪漫能否保鮮的問題。泰戈爾寫一首詩,3行字道破原因!泰戈爾雖然是印度人,但是他早就被西方文化界所接受。他的詩歌當時不僅在歐洲、印度極其流行,在中國也有很多的粉絲。這其中就包括林徽因和徐志摩。在1913年,泰戈爾就憑藉詩集《吉檀迦利》,一舉斬獲諾貝爾文學獎。整個亞洲都備受鼓舞。
  • 徐志摩為她休妻,苦戀一生,泰戈爾一首短詩,道破兩人結局
    大家都知道,徐志摩為她與剛生下孩子的張幼儀離婚,但她最終沒嫁給徐志摩,而是嫁給了門當戶對的梁思成。高曉松曾在節目中說,他想拍《林徽因傳》,於是聯繫了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她堅決的跟他說:「只要有徐志摩出現就不許拍,我媽跟徐志摩沒關係。」
  • 泰戈爾臨走時,寫下這首詩,短短三句,卻預言了她們三者的關係
    泰戈爾的到來對於我國當時的文學界來說是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再加上泰戈爾對我國情況有的還不熟悉,自然就要有接待團,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便是其中的一位。有了林長民的加入,自然就不可能缺少他的女兒林徽因。要不怎麼說上天將一切都安排好了?
  • 泰戈爾作一詩歌,僅有三句,隱喻說出徐志摩與林徽因的關係
    徐志摩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帶著林徽因走進詩書文的殿堂。康橋邊,大街上,公園的長椅上,都有他們的身影。每當林徽因有疑惑的地方,徐志摩就會悉心為她講解。慢慢地,倫敦的冷風無法吹滅徐志摩心中的火熱。雖然他比她大,雖然他剛結婚生子,但是徐志摩還是告白了。告訴她,告訴她,他有多愛她。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沒人知道徐志摩在信裡寫了什麼,不過他有一首《忘了自己》,詩裡面寫道: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這首詩為徐志摩的人生留下了註腳,回首過往煙雲,他仿佛仍在康橋的風雨裡等一個人。
  • 泰戈爾訪華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魯迅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塗
    1924年,泰戈爾接受梁啓超的邀請來到了中國,一時間,文壇極為轟動,泰戈爾剛來到中國就受到中國文壇著名人士的熱烈歡迎,派出了「超豪華」陣容接待他,其中最有名的是:徐志摩、林徽因、梁啓超、梁思成。他來到中國了,開壇講演,人給他擺出一張琴,燒上一爐香,左有林長民,有有徐志摩,各各頭戴印度帽…… 說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樣,於是我們的地上的青年們失望,離開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離開?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一首詩,句句情真意切,你可能沒讀過!
    民國時期,才女林徽因與浪漫詩人徐志摩,在許多人眼裡就是「金童玉女」、「才子佳人」的組合,無論是樣貌,還是才情,都極為匹配。可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也沒能走到一起,許多人都說,都是徐志摩一廂情願,林徽因對他根本沒有男女之情,有的只是友情,以及對他的欣賞。
  • 徐志摩很美的一首詩,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愛情來得如此突然!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其實無論是林徽因還是陸小曼,同樣也是那個時代的風雲女子,而幾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也是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儘管徐志摩最終還是沒能和林徽因在一起,而是選擇了與有夫之婦的陸小曼,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奈,畢竟像林徽因這樣的才女,她不可能不知道徐志摩太過於理想主義,這也就顯得有些不太真實,所以她顯然對於現實認識更為深刻。林徽因一定是愛過徐志摩,如果不曾愛過,也不會在他飛機失事後,還撿回了一塊飛機的殘片,以此用來作為紀念。
  • 徐志摩的四個女人,誰的結局最好?
    天氣太熱,梁思成有時只穿一件背心,林徽因毫不迴避,去了就坐在床邊,還為梁思成擰手巾擦汗。一舉一動,讓梁思成的母親李蕙仙感到震驚。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整個中國的文化圈和名流圈都轟動了。徐志摩和林徽因聯袂擔任泰戈爾的翻譯,並精心安排行程。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1924年,魯迅發表了一首現代詩《我的失戀》,表面看是講述了自己四次失敗的戀情,實際上是模仿張衡的《四愁詩》這首古詩寫的。《我的失戀》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答什麼:貓頭鷹。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葫蘆。
  • 梅蘭芳與泰戈爾的友情:專演《洛神》 贈扇題詩
    那天,泰戈爾還即興賦詩一首,並用毛筆寫在一紈扇上,贈予梅蘭芳留念。原詩是孟加拉文,泰戈爾又親自譯成英文,一併寫在上面。  第二天,梅蘭芳帶著親自寫好的白紙摺扇,去為泰戈爾送行。泰戈爾接過摺扇,打開一看,在白紙扇上,行距井然地呈現出一排排用鋼筆書寫的字體秀整、氣韻生動的中國方塊字兒。徐志摩當即一句句口譯給泰戈爾聽:「滿天雲霞溼輕裳,如在銀河碧河旁。縹緲春情何處傍,一汀煙月不勝涼。」接著,徐志摩又用英語一句句解釋給泰戈爾,泰戈爾一面聽,一面頻頻點頭。
  • 徐志摩為林徽因捧場,不幸飛機失事,五年前寫的這篇散文竟成讖語
    為了聽林徽因的這場演講,大詩人徐志摩於當日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不料,當飛機抵達濟南附近的上空時,突遇大霧瀰漫,飛機觸山而墜落,徐志摩不幸罹難,年僅34歲。當晚,林徽因的心被聽眾的掌聲和鮮花捧上了天,而同時刻,徐志摩雖然心飛到了北平,生命卻重重地砸在了山坳之下。
  • 林徽因最美的一首情詩,寫給瘋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就驚豔了
    林徽因,民國女神,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三人之間的愛情讓後人津津樂道。很多人據此產生一個疑問,林徽因究竟有何魅力,能讓徐志摩為她魂牽夢繞,金嶽霖更是為她終身不娶,要知道徐志摩和金嶽霖都是民國一流才子。
  • 徐志摩: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了。而林徽因卻只是個穿著白衣、容貌纖細的十六歲少女。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成為詩人心裡永恆的素材,寄託的夢想,一個被詩人無數次理想詩化的女子,一個脫離了現實只存在夢幻之中的女子。
  • 徐志摩寫給日本女子的詩,也是其一生最浪漫的一首情詩,句句纏綿
    文/風雪徐志摩最浪漫的送別情詩:那一低頭的溫柔,寫盡了日本女郎的嬌羞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徐志摩的詩,他出生在經商家庭,家庭狀況十分不錯,從小就是一個公子哥,過著舒適富庶的生活,所以給他接受的教育奠定了基礎。
  • 徐志摩|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來
    他坦率地向林徽因表達了自己的愛,並決定為了這份愛結束自己不幸的婚姻。徐志摩與張幼儀而林徽因卻是用行動表明了她的拒絕。1921年10月,她隨著父親乘海輪歸國。而徐志摩,即便遭到了拒絕,仍是不顧一切地同張幼儀離了婚。詩人的眼睛裡,無論什麼事情都被塗抹上了詩的色彩。
  • 《春秋》:徐志摩與濟南的不解之緣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英國籍學生、秘書恩厚之來到北京大學,為諾貝爾文學獲得者、62歲的泰戈爾到中國講學打「前站」。可惜,北京大學無法承擔接待任務,於是,恩厚之又找到了講學社成員瞿菊農和在北大英國文學系任教授的徐志摩。兩人聞聽泰戈爾想來中國講學,立馬與梁啓超等講學社的成員商議,決定以講學社的名義發出邀請電函,並商定由徐志摩擔任泰戈爾講演的翻譯,王統照為講演錄的編輯。
  •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和林徽因都為他寫首詩,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飛機失事,陸小曼和林徽因一下子都成了輿論的焦點人物。因為陸小曼不願意跟徐志摩回北平,所以他才長期兩地飛;是為了參加林徽因的演講,他才會失事。在眾人眼裡人,這位天才詩人的死似乎和兩位才女脫不了關係。據鬱達夫等人的回憶,兩位才女當時都是傷心欲絕。
  • 6首詩8張老照片,給你不一樣的才女林徽因,弔唁徐志摩那首很經典
    眾所周知,在林徽因的身上,有很多的頭銜,比如說女建築家、女作家、女詩人,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等等。但是大家最關注的恐怕還是徐志摩的「夢中情人」這個說法,尤其是那首《再別康橋》,有人說這就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歌,代表著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