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老北京1:朝陽門和風景最優美的一段護城河
朝陽門在元朝時稱為齊化門,在元大都時期北京東側城牆開有3個門,位置為東側偏南、東側正中、東側偏北,其中偏南的東門就是齊化門,現在還有一些北京的老人愛管這塊地方叫齊化門,所以當你聽到齊化門時不要詫異,其實就是指的朝陽門。
-
喚起「北京」孩子的記憶!
由於北京古時城建就有嚴格規劃,所以胡同都比較直,星羅棋布,共有7000餘條,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王佐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北京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公裡;最短的一尺大街,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稍許胖點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過。
-
盤點首都北京那些有趣的地名,很漲知識!
北京,是全國的心臟,是全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心馳神往的地方。北京,全國為數不多的超一線城市,人口規模堪比一個中等國家。北京是神聖的莊嚴的,但是祖國首都的很多地名卻值得研究,仔細看來還多了一重詼諧與幽默。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下北京的地名。
-
北京建都八百餘年不同時期城址變遷地圖
城址變遷,北京建都八百餘年古都北京的城址在歷史上變化不大,這裡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現了4個不同時期的北京城址地圖,形象和直觀地呈現出北京城址的歷史變遷。該中軸線後來成為明清北京城外城西牆的一線(即今廣安門濱河路一線)。金中都的所有城市功能,基本上都是據此軸線分布的,這是對中國古代「擇國之中立宮」的都城傳統的繼承。金中都呈正方形,闢十三門,其中「會城門」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現在,據載,當時金中都城牆周長37裡餘。
-
百科知識:城市地名的秘密
(點擊查看大圖)可以說,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你都能在地鐵圖裡,找到不同的「路」。當然,這個字能出現這麼多次,有一座城市功不可沒,它就是「上海」。在717個帶「路」的地鐵名中,就有264個出自上海,更誇張的是,以「路」為名的地鐵站,佔了上海所有地鐵站的62%!
-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阜成門
1750年,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圖》中的阜成門圖阜成門位於北京內城西南,元朝稱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遙遙相對。「平則門」之名沿用到明正統年間,正統四年(1439)重修,正式改名「阜成門」。阜成門為通往京西之門戶,明清及後來很長時間,城內所需煤炭皆由此門運入。
-
北京地名|金魚胡同的世紀風雨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北京地名|「戲」說天橋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
易中天曾在《平民與市民》中記錄過:「咱北京的地名大多非常生活化,比如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胡同、醬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兒胡同,連起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北京地名之「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
-
北京這些地名真是怪,外地人一聽就懵,第一次就念對的不多
北京是我除了家鄉外,生活最久的城市。逛不完的景點,數不清的文化展覽,吃不夠的美食,北京生活每一刻都充滿著驚喜。從上大學的時候起,一到了周末就喜歡到處逛,但卻遇到了不少尷尬時刻——就是這個地方明明標著漢字,但是為什麼發音這麼奇怪?
-
北京最浪漫唯美的地名兒
不過、說七月七是情人節,也沒太大問題,雖然故事是悽慘的,但牛郎織女的愛情畢竟是忠貞的,千百年過去了,每年一次的相會依然在繼續,沒聽說有誰變了心的,而且七夕也確有求姻緣的傳統習俗。因此當成情人節來過,那就過吧!既然是情人節,那咱們就來聊點兒浪漫的,說說北京最好聽、最浪漫、最唯美的地名。
-
我們分析了3447個地鐵站,發現了中國城市地名的秘密
(點擊查看大圖)可以說,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你都能在地鐵圖裡,找到不同的「路」。當然,這個字能出現這麼多次,有一座城市功不可沒,它就是「上海」。左邊有天安門西,右邊就有天安門東,南邊是天通苑南,北邊就是天通苑北,有網友開玩笑說,「正好湊了一波天北天南天西天東」,是不是有種指南針的既視感?強調東南西北,左右對稱的北京地鐵。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結果……
>連起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北京地名之「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便門、廣渠門在北京,也是獨此一家!要說在昌平南口附近還有個村子叫臭泥坑,這兩名真是不相上下。最「難念」的地名—大柵(shí)欄(làn)兒「頭頂馬聚元,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說的就是大柵欄了。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而地圖則是一類最形象、最直觀記錄北京城市發展的獨特史料,尤其值得關注,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地圖的作用,自古就有「左圖右書」之說,認為「圖乃書之祖也……是知圖者形也,書者文也。形立而後文附之,此圖書先後之次第也」(《雍正完縣誌•圖考》)。
-
朝陽門南小街,北京普通百姓生活掠影,值得探索的地方和特色小店
對於北京人來說,特別是一直住在附近的居民來說,朝陽門南小街太平淡了,平淡的他們都忘了這條街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小店的存在。但對於外地來的遊客來說,他們對哪裡都好奇,他們想知道,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自己該去哪裡吃飯、購物,最好還是當地人常去的那些地方。這就是本篇文章的寫作目的。
-
北京的城牆與城門
元大都城牆現在仍然可見,這就是「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明代初年,徐達攻佔大都後便著手改建城他。北面拆大部北垣,南縮2.5公裡另築新城,南垣則向南推展1公裡,東、西城垣均在元土城基礎上包磚砌成,城周長20公裡。到明代中葉,統治者計劃在古城牆外擴建一層「套城」。
-
北京東二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至今600多年古建,明清兩代的糧倉
北京的城牆保留下來的基本上就是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這一段,其他的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北京的河道保留下來的比城牆相對要多一些,但東護城河消失了,建成了東二環。因為護城河和城牆而存在的建築,或者有聯繫的地名,成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曾經,漕運可以直達積水潭。曾經,朝陽門也叫齊化門,是漕糧出入的城門。現在留下的更多的是一些不為現在的人們所知道的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總得有人去收集整理,後來人才能夠知道。
-
北京地名 | 北新橋與新街口
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來北京東四胡同風貌展,看百年棋盤街變遷,市民可免費參觀
「大家先進二進院兒,這裡的照片展示的是從元、明、清、民國到今天,整個東四的變遷。」在講解員的講述中,「走進北京歷史文化街區——東四胡同風貌圖片展」今天上午正式在東四胡同博物館拉開帷幕。記者了解到,整個展覽將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18日,市民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