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元醫藥引進兩個臨床階段腫瘤藥物 合作方第一三共保留腦膠質瘤...

2020-12-16 財聯社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9月8日,葆元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稱「葆元醫藥」)宣布,通過其子公司安赫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一三共株式會社(下稱「第一三共」)籤訂了引進兩個臨床階段腫瘤領域候選創新藥物的許可協議。

據悉,兩個創新藥物的第一三共代碼分別為DS-1001和DS-1205, 葆元醫藥代碼分別為AB-218和AB-329。根據許可協議,第一三共可收到預付款,開發,註冊和商業化的裡程碑付款,以及產品上市後銷售淨額的特許權使用費。

公司官網顯示,葆元醫藥成立於2018年11月,是一家致力於開發新型腫瘤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總部位於中國杭州,並在北京、上海和紐約分別設有辦事處。公司主要在研產品Taletrectinib(AB-106)是一種下一代的、高效的、高選擇性的可以穿過血腦屏障的針對ROS1突變和NTRK突變的激酶抑制劑。

此次新引進的AB-218是一種能夠高效穿透血腦屏障靶向IDH-1突變體的強效高選擇性新型抑制劑。在一項針對腦膠質瘤患者的臨床一期試驗中顯示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葆元醫藥將在除日本以外的全球市場開發AB-218的腦膠質瘤適應症,和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膽管癌的其他潛在適應症。第一三共將保留AB-218在日本市場的獨家權利。

AB-329則是一個新的強效高選擇性AXL抑制劑。葆元醫藥擁有AB-329的全球權益,將在全球開發AB-329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第三代EGFR抑制劑聯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以及其他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等適應症。

葆元醫藥執行長王鈞源表示:「這次引進的兩個新的臨床階段(AB-218和AB-329)的資產是我們和第一三共Taletrectinib (第一三共代碼DS-6051, 葆元醫藥代碼AB-106)合作的擴展;這兩個資產在全球市場範圍內都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並且各自有多個潛在適應症。」

如王鈞源所述,這已經不是葆元醫藥和第一三共的第一次合作。公司目前主要在研產品Taletrectinib正是於2018年12月在德誠資本的支持下從第一三共引進,獲得該藥物全球獨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

藥物最新進展顯示,Taletrectinib已在日本和美國完成Ⅰ期臨床試驗,Ⅱ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在中國,該藥物於今年7月完成Ⅱ期臨床首例患者入組,該單臂研究主要評估Taletrectinib對局部進展或全身轉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性、安全性。

今年7月,葆元醫藥還與韓國NewG Lab Pharma達成合作,授予後者Taletrectinib在韓國市場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獨家權利,並由此獲得700萬美元的裡程碑付款和兩位數的特許權使用費。

王鈞源此前表示,項目合作是葆元醫藥的策略之一,公司計劃通過與大中型生物製藥公司合作來建立和增強臨近關鍵價值拐點的臨床期創新產品管線。

此外據《科創板日報》報導,葆元醫藥剛剛於今年8月在超額認購的A+輪股權融資中籌集超過2000萬美元的資金,由招商局資本旗下招商招銀股權投資基金領投,A輪投資者德誠資本和數家新機構投資者跟投。而該輪籌集的資金就將用於推進葆元醫藥從第一三共引進的下一代ROS1/NTRK抑制劑Taletrectinib的全球II期臨床試驗以及進一步擴大公司腫瘤研發管線。

相關焦點

  • 連線創始人|葆元醫藥創始團隊:爭取3年內推出首款產品 B輪融資即將...
    葆元醫藥成立於2018年11月,由執行長王鈞源博士、首席醫學官顏冰博士和首席商務官鄭利華博士聯合創立,是一家聚焦臨床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其早期主要商業模式為以授權引進(License-in)能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的全球權益,進行產品技術合作、全球臨床開發註冊及商業化。
  • 華潤三九獲得一款腦膠質瘤創新藥大中華區獨家授權
    12月16日,華潤三九宣布與Oncoceutics公司達成授權合作,獲得後者一款腦膠質瘤創新藥產品ONC201在大中華區(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獨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基於協議,華潤三九將向Oncoceutics公司支付首付款、裡程碑款及銷售提成。
  • 腦部兩大最可怕疾病:腦膠質瘤、動脈瘤 你知道多少?可惜很多人對...
    腦膠質瘤手術後兩年,突然又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63歲的吳大伯(化名)以為是腫瘤復發了。幸虧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在樹蘭(杭州)醫院坐診,通過精準評估,專家判斷吳大伯並不是腦膠質瘤復發,而是放射性腦病引起的。
  • 腫瘤免疫抗體藥物研發商「和鉑醫藥」完成1.028億美元C輪融資...
    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王勁松博士表示,「和鉑醫藥擁有強大的產品管線,多個臨床研究階段產品已取得重要進展,同時,基於公司核心技術平臺的多個創新單抗與雙靶點抗體項目也將快速進入臨床開發階段。本輪融資將用於支持臨床後期階段產品的開發與商業化進程,並將助力公司加速推進臨床前階段創新產品線的開發。」
  • 又一溶瘤病毒產品在華獲批臨床 攜帶四個免疫因子
    在中國,除了中生復諾健生物,三維生物、亦諾微醫藥、阿諾醫藥等也在參與這類藥物的開發。那麼,溶瘤病毒療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它因何備受眾多生物醫藥公司的青睞?「借毒殺癌」的免疫療法溶瘤病毒療法的概念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
  • 安徽省立醫院病人邊背唐詩邊接受手術 成功切除腦膠質瘤
    三周前的一天夜裡,正在睡夢中的方元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任家人怎麼呼喚都沒有反應。正當驚慌失措的家人準備打120時,方元又清醒過來,發現下身溼漉漉的,竟然尿褲子了,而對於此前發生的一切,他已然毫無印象。  第二天,方元到醫院就診,頭部掃描結果顯示,他的腦部可能長了一個腫瘤。之後,方元輾轉求醫,終於在安徽省立醫院南區得到確診——左側大腦功能區膠質瘤和繼發性癲癇,只有手術才能保命。
  • 電場治療腫瘤:將特製電極,用電場貼片貼在特定部位,持續放電
    主角是腫瘤電場療法及其開發者Novocure(和大中華區獨家商業化與開發合作方再鼎醫藥),有關醫藥研投的難處與歷史沿革,我們已經在首篇(《中國藥企研發抗癌藥有多難?》)中做過介紹,本篇側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該療法的歷史沿革、人類對該療法的原理探索,並關注及相關公司的商業發展前景。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亞盛醫藥與君實生物(01877.HK)達成一項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亞盛醫藥特有的細胞凋亡抑制蛋白(IAP蛋白)抑制劑APG-1387與君實生物的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的聯合用藥在中國市場進行臨床探索,治療包括腫瘤(實體瘤與血液瘤),特別是難治性腫瘤、藥物耐受性腫瘤等和其他雙方另行確定的適應症。
  • 【梳理】用於腫瘤&罕見病治療的mRNA藥物有哪些?|mRNA|黑色素瘤|...
    RG-6180是一款基於mRNA的個性化癌症疫苗,編碼患者腫瘤中特定的腫瘤新抗原,用於靜脈內給藥治療實體瘤,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胰腺癌和結直腸癌。2017年10月,開展了RG-6180單藥或與阿特珠單抗聯合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結腸直腸癌、三陰性乳腺癌、腎癌和頭頸癌)的Ia/Ib期臨床,評估RG-6180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
  • 2019年10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23款藥物動態展示
    2019年10月被默示許可擬用於結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胃癌及腦膠質瘤等實體瘤的治療。注射用DN1508052-01於2019年8月1日獲得CDE承辦,10月獲批臨床,用於治療在標準治療後疾病進展或無標準治療的晚期實體腫瘤。目前靶向TLR的同靶點同適應症的中國1類藥物如下表所示:
  • 十款實體瘤「明星藥物...
    >藥物介紹:ICP-723是一種國內研發的第二代泛酪氨酸受體激酶(泛TRK)小分子抑制劑,用於治療不同腫瘤類型的神經營養性酪氨酸激酶(NTRK)陽性的腫瘤患者以及由於抗性TRK基因突變而對第一代酪氨酸激酶(TRK)抑制劑產生耐藥性的患者。
  • 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的黃金二十年
    然而這樣的現象在最近幾年發生了改變:縱觀全球,得益於發達的醫藥工業和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美國擁有最大的創新藥市場。美國、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家專利創新藥的市場份額均超過了50%,而中國醫藥的專利創新藥佔比不足20%。創新藥物不足使得人們難以在第一時間享受新藥帶來的優質治療。
  • HER2陽性胃癌首個ADC藥物!第一三共抗體藥物偶聯物(ADC)Enhertu在...
    2020年05月08日訊 /生物谷BIOON/ --第一三共製藥(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已向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提交了一份補充新藥申請(sNDA),尋求批准HER2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一個新的適應症,用於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患者
  • 腫瘤電場治療首次在中國上市!這到底是個啥?
    腫瘤電場治療的英文叫Tumor Treating Fields,縮寫為TTFields。這次上市的產品是再鼎醫藥引進的一種可穿戴設備,商品名叫「愛普盾(Optune)」。早在2011年,它已經在美國獲批上市,最初是用於惡性腦膠質瘤的治療。
  • 湖南省獲批國家1.1類原創化藥NHWD-870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記者 鄧雅靜 通訊員 羅聞)近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陳翔教授/印明柱教授與寧波文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及湖南恆雅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溴化結構域(BET)蛋白抑制劑NHWD-870臨床I期試驗正式啟動。 該項目由湘雅醫院擔任組長單位,陳翔教授作為臨床試驗主要研究者 。
  • 醫藥健康產業周報
    同時,指導原則明確真實世界研究與傳統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區別及合理整合,指出真實世界研究用於我國兒童藥物研發中的常見情形,並列示兩個真實世界研究用於我國兒童藥物研發中的案例,對於業界將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監管機構在藥物真實研究方面又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步。
  • ...泛腫瘤液體活檢產品獲FDA批准上市;默沙東Keytruda在日本斬獲兩...
    (生物谷)臨床試驗進展【肺癌】綠葉製藥引進新藥在中國獲批臨床CDE最新公示,綠葉製藥從PharmaMar許可引進的抗腫瘤創新藥lurbinectedin在中國提交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默示許可,擬用於一線含鉑化療失敗後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此次該藥在中國獲批臨床,意味著即將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
  • 蘇州「B村」大咖共話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
    為了探究醫藥行業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以及疫情下如何更好地促進醫藥行業發展,8月14日,B村聯合生物探索舉辦"第2季科學家與企業家對話沙龍――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
  • 研產銷all in抗腫瘤藥物,東曜藥業承接港股IPO熱
    產品管線布局:多種生物藥及化學藥物抗癌東曜藥業在研發管線上主要是布局在多種單克隆抗體藥物(mAb)、抗體偶聯藥物(ADC),溶瘤病毒藥物以及特種腫瘤藥物(如脂質體藥物),包括7種在研生物藥以及5種在研化學藥物,當中11種都是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包括4種在研生物藥處於臨床階段,1個化藥已經遞交上市申請。
  • RAS-RAF-MEK-ERK:經典腫瘤信號通路的全線藥物
    而臨床應用中,該靶點抑制劑也是主要用於黑色素瘤以及肺腺癌。 國內於該靶點的投入相對不多,但著名的創新型製藥公司百濟神州有兩款品種進入臨床,分別是處於II期臨床階段的Lifirafenib(擬適應症黑色素瘤、結直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及處於I期臨床階段的BGB-3245-MBP(擬適應症黑色素瘤、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除百濟神州外,正大天晴的一款B-Raf抑制劑TQ-B3233也進入到臨床I期階段(擬適應症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