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影視保險是外資險企的江湖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正在熱映的《戰狼2》引爆暑期檔,在受觀眾高度認可的背後蘊含著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團隊艱辛的付出。在拍攝過程中,劇組戰勝了各種風險,《戰狼2》殺青之後,吳京這樣感慨:「終於拍完了,起碼我活著回來了。」

  事實上,一部影視作品從最初的想法萌芽到最終完成,甚至搬上熒幕之後,都面臨著各種風險。為轉移這種風險,影視保險誕生了。目前,美國影視保險市場已經十分成熟,但從我國的情況來看,一切尚在剛剛起步的狀態,規模不大的影視保險也是外資險企的天下,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這一細分市場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三大產品佔據影視保險主流

  影視作品製作全過程有諸多風險,一般由哪些保險來承保其中的風險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般有三大類保險可以承保影視作品製作過程中以及上映後的風險,分別是完片保險、影視製作保險以及侵權保險。

  據了解,完片擔保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是投資方為了保證一部電影或電視製作能夠按照預定時限及預算拍攝完成,而尋找擔保方對影視作品拍攝過程進行監督、管理的一種行為。

  完片擔保公司向投資者承諾按期完成電影製作,並保證不會超出議定的預算成本,任何拖延或財務超支都由擔保人承擔,並且當製作無法完成時,將退還他們的投資成本。為了轉移自己的財務風險,完片擔保公司會向保險公司投保完片保險,由保險公司最終承擔相關風險費用。「完片保險的需求主要來自於電影投資人,購買方可以是影視公司也可以是完片擔保公司。」泛華卡富斯保險經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怡保險經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卞磊表示,一般情況下,完片保險更多地由完片擔保公司或者對應的機構購買。這種操作模式結合了電影投資方、製作方、擔保方和保險公司,對於擔保方來說,完片保險可以轉移他們的財務風險,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擔保方可以彌補險企自身影視人才的不足,結合雙方的專業力量來承保風險。

  據卞磊介紹,在完片保險之外,影視製作保險和侵權保險也是兩大險種。製作保險可以承保財產損失、意外險,以及僱主責任等風險,在美國有影視一攬子保險,中國市場以意外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為主。侵權保險則主要承保影視作品上映之後引發的侵權風險。由於文化作品比較容易涉及侵權問題,因此不少影視製作方尤其是在海外有發行的影視作品都要購買此類保險,例如去年上映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製作方就購買了該保險。

  中資險企尚缺乏承保能力

  由於電影市場化、保險理念等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影視保險還存在起步階段,規模不大的影視保險也是外資險企的天下,中資險企尚缺乏承保能力。不過,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壯大以及國際化程度的加深,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細分市場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中外公司合作拍攝影片時一般會購買較為完善的保險,而純中資公司製作影片購買保險的比例要低很多。卞磊分析認為,美國保險理念深入,同時其影視製作嚴格實行預算制,不能隨意更改,製作方一般要將2%左右的費用用於購買保險,保單比較貴,保障也全面。而在中國,與其增加保險費這筆硬性支出,製片方更願意自擔風險,目前其購買保險的費用在其預算中佔比尚不到千分之二。

  從目前規模尚不大的影視保險市場來看,也基本是外資險企的天下。據了解,目前我國的保險公司還沒有獨立的影視保險承保能力,因為定價能力、核保能力等都必須依靠外資再保險公司的支持。「表面上看起來,影視保險的承保方是中資險企,但目前中資險企主要充當出單角色,絕大部分保費都要分出給再保險公司。」 泛華卡富斯保險經紀上述負責人表示。

  不過,變化也正在發生。6月19日,人保財險與美國電影金融公司(FFI)達成保險合作協議,人保財險將為所有FFI在中國提供的完片服務進行全面保障,從國際市場引進的一系列影視保險產品也將全面推出。同時,雙方也將推進中國影視完片保險和製作保險的本土化進程。據了解,人保財險組建了主攻影視保險的團隊,引進並開發完成了市場首款完片保險,該公司還為電影製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人員意外傷害風險、責任風險、財產風險、核心人員風險等提供一攬子的風險解決方案。

  「外資完片擔保公司的進入,以及中資險企在影視保險的更多參與,意味著中國影視保險擁有巨大的潛力。」 泛華卡富斯保險經紀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影視業正蓬勃發展,從趨勢上看,其市場化、國際化程度都將更深,這會引起投資運作模式的改變,也會帶來很多新的保險需求,未來,這一細分市場有望吸引更多的參與者,也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相關焦點

  • 32公司逃離險企 永安保險等股權出售難(2)
    中小險企面臨轉型陣痛,今年以來共有32家公司擬出清險企股權;同時也有18家公司新進持有險企股權(上接B06版)一位保險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其實並不能說保險牌照沒那麼受歡迎了,只是公司在選擇是否進入保險業時,更加謹慎了。
  • 外資險企「弱小可憐又無助」 國泰產險為何逆增長近100%
    華夏時報網吳敏 冉學東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放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保險行業對外開放力度正在加大。對於外資產險公司,近年來情況似乎並不甚樂觀。2017年外資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206.39億元,市場份額1.96%,在今年1月份,這一比例更是降至1.72%,7家公司保費收入同比縮減,而2016年螞蟻金服入主的國泰產險最近逆勢而上,2017年實現保費收入近100%增長。受訪專家表示,金融市場的進一步規範以及對外開放將會給外資險企帶來更多機遇。
  • 這家日本險企在中國找新的成長支柱(走進外資險企)
    編者按: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上海市場已整整28年,值此金融開放按下加速鍵之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時,《國際金融報》攜手《保險一哥》,走進紮根上海多年的外資保險公司,聽他們講述不一樣的開放故事。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東京海上日動(中國)」)是我國第一家外資財險公司,1994年在上海設立分公司,2000年正式遷址浦東新區。「今年是我到中國上海的第四個年頭,我深刻感受到中國的變化之大。不僅是我們的生活,保險產品和保險商業模式都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國前進的速度可謂世界第一。」
  • 多家險企布局海外醫療保險:服務高端客戶 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而面對海外醫療的昂貴費用以及複雜的服務流程,海外醫療保險則成為了一種有效的輔助方式。瞄準海外醫療大蛋糕,越來越多的險企開始布局海外醫療險。大童保險服務與國際醫療機構HCA Healthcare UK(以下簡稱「HCA」)1月16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大童保險二次診療、海外就醫以及專屬高端醫療產品創新研發落地。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對外開放「加速度」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且以中小險企為主,萬能險是「彈藥」;2016年險資舉牌次數大幅下滑,僅12起。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更趨平穩,均為11起,偶有中小險企。也有人會問,為何中小險企不舉牌了?根本原因在於「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沒落。
  • 險企股權變動頻繁 年內變更事項已發生33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冷翠華險企股權變動,往往會對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今年以來,險企股權變更事項已達33例,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2家、人身險公司7家,部分險企將近一半的股權易主,多家險企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向三分之一集中。
  • 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 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
    原標題: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970萬退出1月16日,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安聯中國)正式開業,系我國第一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 財聯社保險周報(9月21日)|保險公司|險企|壽險|財險|保險產品|銀保...
    保險銷售人員清查,易安財險等六家險企被點名通報  平安入股招商蛇口生變,房企融資新規下,險資投資地產之路還走的通嗎?  眾安保險戰略落定五大生態板塊 健康生態保費佔比達45%  紫光股份混改現最新接盤方 幸福人壽斥資15億間接認購;接盤方兩家變一家 幸福人壽借道認購紫光股份終止  上市險企扎堆研究IFRS17,新準則實施成本昂貴,外資、銀行系險企進入「農忙」季節  重慶健康保險服務平臺正式亮相  太平人壽前8月原保費1058.21億
  • 險企造勢推「愛情保險」 實質為短期附加險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愛情保險和人們理解的不一樣,並不能保證愛情不變,實際上只是換了包裝的短期附加險而已。借勢情人節眾險企推「愛情保險」繼「雙十一」與眾籌網合作首發愛情保險後,2月12日,長安保險再推「愛情保險」,此次產品共包括六種形態,保額從120元至131.4萬元不等。據悉,被保險人可在第5年獲得婚姻津貼保障。6款產品期限均為5年。
  • 銀行搶發信用卡 險企送信用卡附加保險中銀行下懷
    而今年6月份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失聯事件,無疑成為將信用卡附加保險引入保險消費者視野的「導火索」。馬航失事後,一些銀行信用卡中心展開客戶排查工作,這時消費者才意識到,原來信用卡中也有保險。  上述銀保人士表示,目前險企與銀行信用卡業務合作主要有兩大類。
  • 首份非上市險企年報出爐 利寶保險「分改子」十年仍未走出虧損
    公司車險承保利潤情況與保費收入波動完全一致,保費收入高的年份承保虧損額也高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昨日,利寶保險發布了首份非上市險企2016年年報。從2007年完成「分改子」工作到去年年底,該公司已經走過10個年頭,不過年報數據顯示,其仍未走出虧損泥潭,淨虧損額仍在億元之上,約為1.399億元。
  • 天津港爆炸「震傷」外資保險公司 蘇黎世保險放棄553億收購計劃
    天津港爆炸事件可能造成全球史上最大單次事故賠償,使得外資保險公司也被爆炸的衝擊波「震傷」。 瑞士蘇黎世保險本周一(9月21日)宣布,放棄以5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553億元)收購英國皇家太陽聯合保險集團(RSA)的計劃。因蘇黎世保險預測中國天津港發生爆炸事故將使其一般保險業務錄得2億美元經營虧損。蘇黎世保險稱今後將把重點放改善財務目標上。
  • 專訪|普華永道蔡欣溢:IFRS17「蝴蝶效應」將引起險企變革和戰略大...
    這樣一個國際會計準則更新在即將開啟保險合同處理新紀元的同時,會給險企帶來哪些核心改變?目前各家險企實施準備現況如何?面臨哪些壓力和難點?為此,財聯社記者專訪了普華永道金融合伙人兼IFRS17項目中國區負責人蔡欣溢,全面解讀IFRS 17。「目前推進IFRS17進度最快的是平安保險,目前其已經進入平行測試階段,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已經完成方案高階設計,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
  • 臺資險企也能做交強險 富邦財險成首家取得該業務
    臺資險企也能做交強險 富邦財險成首家取得該業務 xm.fjsen.com 2012-11-10 09:17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海峽導報11月10日訊(記者 鍾榕華)昨日,富邦財險正式獲得中國保監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經營許可,成為臺資第一家、外資第二家獲得交強險經營許可的產險公司
  • 外資保險公司到底哪個牛? 9款重疾險哪款值得買
    很多朋友買保險比較關注公司品牌,過去深藍君測評了幾十家保險公司 100 多款重疾險。  的確外資公司我談得並不多,也有粉絲不斷在問,為什麼不多測評一些合資/外資公司的產品?  今天深藍君就通過 9 款熱門產品測評,看看外資公司的產品是否值得買,以及到底如何買?主要內容如下:  外資保險公司有哪些,銷量如何?
  • 險企入場「口腔沉默市場」 齒科保險走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險企開始嘗試「保險-醫療控費-健康管理-支付閉環」新模式,單病種的齒科保險逐漸走熱。我國口腔醫療機構數量預計2020年可達到4200所,口腔服務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1977億元。未來,齒科保險或將撬動口腔沉默市場。
  • 蘇黎世保險:面臨巨災險企應做好三大準備
    見習記者 裴晨汐  去年8月12日,天津港發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如今,全球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接近結案。中外保險公司從此次事件中學到了什麼?  在昨日2016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暨風險管理論壇上,在談到面對不可抗力災難時險企面臨的巨大挑戰時,蘇黎世保險中國首席執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行官於璐巍稱,確保溝通渠道良好,明確每一環節的負責人,同時做好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的最優配置,是每家險企在面臨巨災時都應做好的準備。
  • 險企密集布局消費金融:中國人保上線信用貸,大地保險等開展信用...
    多家險企擁有小貸牌照,深度參與消金業務近年來消費金融火熱,諸多傳統金融機構活躍起來,開始探索自營消費金融業務,如近日雲南信託推出自營現金貸、外貿信託此前推出自營個人短期消費貸款App先先唄等等。而在保險行業,推出保e貸的中國人保也不是個例。
  • 2020年保險行業面臨多重風險,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個別險企觸碰監管紅線,償付能力不達標。銀保監會昨日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5%。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6.5%、267.6%和321.6%。相較於二季度末,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
  • 安聯中國獲批籌建、安盛天平股權變更敲定,外資搶灘保險市場
    11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批准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將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11月27日,安盛集團宣布,已與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盛天平」)的現有國內股東籤訂協議,收購安盛天平剩餘50%股權。安盛集團也將成為外資保險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