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了就要挨打,馬島戰爭中,鮮為人知的英國核訛詐

2020-12-19 騰訊網

1981年,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周圍海底發現了巨大的石油礦藏,估計儲量數十億噸。兩年前爆發的「兩伊戰爭」,促使國際油市價格飆升,布倫特油價狂漲到36.83美元/桶。

馬爾維納斯群島

潛在的巨額石油利益

,使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該島的主權爆發了一場戰爭。

英國特遣艦隊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隊突然登上馬爾維納斯群島,三天後英國派出一支龐大的特遣艦隊,奔赴8000海裡外馬島。

英國和阿根廷都是美國的盟國,

美國出面調停失敗後,轉而全力支持英國對阿根廷採取軍事行動

。對阿根廷實行武器禁運。為英國軍隊提供了空軍基地通訊衛星和油料補給。

但戰局的發展並不像英國人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軍使用兩架法國製造的超級軍旗式戰鬥機,用法國製造的飛魚反艦飛彈,一舉

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式的主力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一枚飛魚飛彈的售價是20萬美元。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造價就高達1.5億美元。

巨大的損失讓英國人痛入心扉。

被法國飛魚飛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飛魚飛彈擊沉,只是英國人噩夢的開始。5月25日是阿根廷國慶日,阿根廷空軍對英國特遣艦隊發動大規模空襲。

被英國人稱為真正的海上巨人「大西洋運送號」運輸艦,「考文垂號」驅逐艦,「普利茅斯號」護衛艦,「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特裡特裡姆爵士號」登陸艦,以及一艘老式驅逐艦被擊沉,新服役的無航空母艦無敵號被擊傷。阿根廷空軍取得的所有戰果,都是飛魚飛彈造成的。

一位英國海軍將領大聲疾呼:如果任由這種戰局繼續下去,不但收復馬島無望,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英國被擊沉的「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艦

一定要找到破解飛魚飛彈的訣竅,但是在戰爭中摸索經驗,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英國人根本無法承受。

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就是

向法國政府索要飛魚飛彈的雷達引導控制代碼

,這涉及到法國的核心機密,法國人不會輕易把它交出來的。

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為了達到目的,突然宣布,

如果得不到飛魚飛彈的代碼,英國將在大西洋布置四艘核潛艇,對阿根廷實行核打擊。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

這其實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核訛詐,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把馬島形容為「連三隻綿羊都養活不了,為了這樣一片不毛之地引發一場核戰爭,是一種瘋狂的行為」。

在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核威脅下,密特朗總統妥協了,下令

把飛魚飛彈的代碼交給了英國人

其實這些都是英國和法國私下交易的華麗藉口,為法國不遵守商業規則找註腳,戰爭一開始,法國就堅定地站在英國人一邊。只是英國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法國人為洩露軍事秘密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不但向英國提供了飛魚飛彈的代碼,而且還提供了一架配置於阿根廷超級軍旗相差無幾的戰鬥機交給英國,專門讓英國皇家空軍用來研究。

法國人的慷慨程度,也讓英國人為之動容,柴契爾夫人在她的回憶錄中寫道:永遠記得欠他(法國總統密特朗)的人情債。

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

其實英國在馬島戰爭中獲勝,除了法國,背後還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持。

戰爭開始時,歐洲共同體10國就聯合宣布,對阿根廷實行最嚴格的武器禁運。西德和荷蘭已經準備交貨的4艘軍艦,交貨時間也被無限期推遲。

其實坑阿根廷最厲害的還是美國,他們提供給阿根廷的炸彈,殺傷力並不次於法國的飛魚飛彈,只是這些炸彈已經過期了14年,而且沒有安裝爆炸引信。造成阿根廷空軍冒死投在英國軍艦上的炸彈,命中目標後沒有爆炸,

至少有13艘英國艦艇得以死裡逃生。否則這些被命中的英國戰艦絕對難逃一死

。幾日後英國拆彈專家操作失誤,引爆的一顆炸彈,直接將羚羊號護衛艦炸成兩截。

重磅炸彈引信

有個不明就裡的英國海軍將領,當著諸多新聞記者的面,對著一枚擊穿甲板,落進指揮艙中的一枚450公斤的炸彈,不屑地踹了一腳後道

:真不明白,首先打響第一槍的人,居然沒有看清自己手中的炸彈,已經過期了14年。

新聞一出,舉世譁然,美國坑盟友的做法,讓美國武器的聲譽一落千丈。

法國製造的超級軍旗式戰鬥機

最後英國人贏得了馬島戰爭,因為相比阿根廷政府,英國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

軍事實力就意味著英國會擁有眾多的支持者,

支持者的多寡和正義無關

如果阿根廷也擁有核武器,英國在馬島戰爭中是否還能做到一呼百應,就要畫一個問號了。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之殤,落後就要挨打,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的回憶
    讓我們銘記我們曾經因為南京大屠殺而帶來的苦難,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痛。在此,向各位在南京大屠殺中受苦受難的同胞給予深切的緬懷。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最重要啟示就是落後就要挨打,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戰爭帶來痛苦回憶。
  • 為何說「落後就要挨打」是顛倒黑白的謬論?
    但凡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基本都熟知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 所以最終也順理成章地得出「落後就要挨打」的結論。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挨打」歸咎於受害者的落後,本身就是為加害者開脫的強詞奪理。 說難聽點,我自甘墮落,用得著你一個外人教我奮發圖強嗎?跟你很熟嗎?那些感謝英國侵略者將清朝帶入近代文明的所謂的人,當個人很難嗎?
  • 阿根廷想要英國想還,可為何馬島戰爭還是爆發了?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 深度:英國為何一定要打「馬島戰爭」?
    1816年,阿根廷宣布獨立,宣稱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1832年英國佔領馬島。然後是雙方長時間的談判歸屬問題。這場戰爭,避免的機會遠遠高於爆發。今天的媒體基本還是認為阿根廷突襲了英國,而英國在外交,政治,經濟手段耗盡情況下,不得不反擊。去年解密資料還稱當時英國高層大為震驚!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我先為大家說一說「馬島戰爭」是怎麼一回事?馬島戰爭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爭奪馬島主權的戰爭。有的歷史教材譯為南太平洋戰爭,福克蘭群島戰爭以及福島戰爭,其實說的都是一回事。馬島戰爭是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具有海陸空現代化聯合作戰的特點,因此打擊更精準,場面更慘烈。馬島戰爭發生在1982年4月到6月間,歷時74天,以英國最終戰勝阿根廷而籤訂停火協議,戰爭隨之結束。
  • 落後就要挨打!我國近代喪失的土地超過600萬平方公裡!
    落後就要挨打,弱國沒有外交,這就是歷史的教訓。1881年2月中俄《伊犁條約》,沙俄通過此條約及之後的5個勘界議定書侵佔伊犁以西霍爾果斯河以西和北疆齋桑湖以東地區中國領土7萬多平方公裡;1887年12月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獲取澳門。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
  • 馬島戰爭:與阿根廷死磕的英國告訴世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雖然英國的地位和實力不如從前了,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它用一場戰爭告訴一些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得非常厲害,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六百,國內GDP下降了百分之十一點四。經濟矛盾引發了國人長期性的大罷工,執政當局遭到了國民的唾棄、謾罵和憎惡。
  • 明天的戰爭——馬島之戰
    明天的戰爭——馬島之戰作者:轅固小生 說起馬島之戰,軍迷們都知道。這是英國和阿根廷爭奪馬島的戰爭。馬島,全名馬爾維納斯群島(Islas Malvinas),這是阿根廷稱呼的島名,而英國人稱之為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
  • 馬島戰爭始末
    1774年,英國以節省軍費為理由,主動撤走了西島駐軍。  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崙投降,英國乘機打擊西班牙的勢力,佔領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英國既未向馬島派遣駐軍,也沒有委任總督;觀島處於無政府狀態達十多年之久。  181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人民起義,成立了拉普拉塔臨時政府。1816年,「拉普拉塔聯合省」正式宣布獨立,並聲明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
  • 馬島戰爭中不作為的阿根廷陸軍:英軍還沒登陸,其實已不戰而敗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已經過去了近40年的時間,但是這一場戰爭中無論是英國還是阿根廷方面,大到戰略抉擇,小到戰術安排,很多方面其實都還有研究價值。尤其有意思的是,這一仗對於英國來說是跨越了大半個地球的「萬裡徵戰」;而對阿根廷來說卻是一場發生在「家門口」的戰爭。但是在後勤供應方面,卻是英軍佔據了全面優勢,而阿軍則是全面劣勢。
  • 漁業爭端成導火索,法國向英國發戰爭警告:小心爆發「馬島戰爭」
    當地時間12月20日,據法國媒體《快報》報導,當日法國海濱城市洛涅市市長弗雷德裡克-庫維利耶發出戰爭警告,如果英國在無協議脫歐之前無法與歐盟就漁業資源問題達成一致,有在家門口爆發「馬島戰爭」的風險。法國官員釋放的信號,是不是意味著歐洲火藥桶要點燃?英法漁業資源之爭是在英國脫歐之後產生的。
  • 英國能夠歸還香港,為何不肯放棄馬島,馬島有何特別之處?
    零點一到,五星紅旗和紫荊區旗冉冉升起,而代表英國的米字旗則逐漸下降。在這個夜晚,在這令人難忘的一天,兩國進行交接儀式,宣告香港回歸中國。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就沒有這麼強了,英國能夠歸還香港,為何不肯放棄馬島,馬島有何特別之處?
  •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事實上,明清交接之際大航海時代早已開啟,晚明時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也非常頻繁,但滿清建立後我國又一次閉關鎖國,渾然不知自身的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了。所以在英國剛剛發動鴉片戰爭時清政府還不可一世, 認為這只是翻手之間可以覆滅的敵人。而直到真正被先進武器教育了,才知道要改變一些什麼,但是落後的體制下一切都是徒勞。
  • 資料:從馬島之戰看英國空軍
    當時英國空軍的狀況更糟糕,由於國防開支銳減,空軍處於削減的前列,多個先進武器的研製項目擱淺或被取消,一度與美蘇比肩的航空工業已落後於法德,英國空軍幾乎退化為一支戰術打擊力量。遠徵軍是以英國海軍為主,戰場遠在7000海裡之外,而且缺乏前進機場,前期英國空軍只能承擔一些輔助性的任務。
  • 英國贏得馬島戰爭又怎樣?阿根廷失去的尊嚴,被球王馬拉度納贏回
    將時間倒回幾十年前,一場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差點將這位阿根廷球王的歷史抹去,那就是"馬島戰爭"。1981年,阿根廷軍人政府的無所作為,使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11.4%,通貨膨脹率升至600%,與此相比,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只有19.2%,造成了百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情況,國內局勢變得動蕩不安。
  • 馬島戰爭元勳,英國三艘無敵級航母,被一個土耳其公司滿門團滅
    可即使如此,這種水面艦艇對於英國皇家海軍而言仍然可望不可及——因為在當時核潛艇的建造優先級更高,所以早期的航母計劃遭到中止。1960年的英國,航母建造計劃甚至進入到史上「最寒冷的嚴冬」,共黨甚至提出過將所有航空母艦除役的提議,這意味著英國皇家海軍將進入到無航母可用的尷尬時段。所以為了滿足要求,海軍軍方有意選擇改造的強化航空能力的「護衛巡洋艦」。
  • 馬島戰爭前,誰控制馬爾維納斯群島?
    從地理位置上看,馬島距離阿根廷更近,但目前實際控制者卻是萬裡之外的英國,兩方甚至在上個世紀因為馬島的歸屬權爆發過一次戰爭。直至今天,阿根廷仍舊沒有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聲索,那麼這組坐落在阿根廷家門口的群島究竟屬於其中的哪一方呢?
  • 看看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就知道印度不過徒有其表
    看看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就知道印度不過徒有其表。馬島戰爭時的阿根廷,和現在的印度很像。當時的阿根廷是南美第一強國、世界十大工業強國之一。1980年的阿根廷國內生產總值高達209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十。而當時的中國GDP也不過剛擠進世界前十,排名世界第七,約為3015億美元。
  • 英國把香港還給中國,卻不願意放棄馬島,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馬島包含的群島有776座島嶼,總面積達到了1.2萬平方公裡,而有關馬島的歸屬權,就要從歷史上開始說起,其實馬島據說最早也是英國人發現的,並且據說也是英國最早佔據的,後來隨著殖民主義的泛濫
  • 羅布泊的蘑菇雲,徹底粉碎超級大國核訛詐
    那麼早期中國遭受過那些核訛詐呢?首先介紹來自美國的核訛詐。最早的核訛詐,在我們建國第二年的1950年,由美國所帶來,當年7月半島戰爭的局勢對於美國而言已經十分危急,北方軍已經打得南方軍和美軍落花流水。這算是中國遭遇的第一起核訛詐,而隨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陸續受到來自美國的3次核訛詐,就連美國總統艾森豪都曾公開表示,為結束戰爭不惜擴大規模並動用核武器,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動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現役武器,就是沒敢動用核彈,所以當時說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是有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