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陵江流經閬中境域全長88公裡,是閬中人民的母親河,這裡曾發生過很多感人的故事,紅軍強渡嘉陵江就是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1935年,為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蒼溪等地發起「渡江戰役」,以強渡嘉陵江。國民黨調動了胡宗南、鄧錫侯、田頌堯等部向陝南移動,時川內敵軍共有52個團的兵力,布防於廣元至南部的嘉陵江沿線。為此,紅四方面軍於2月初,以12個團的兵力發起陝南戰役,攻克寧強、勉縣,圍困褒城,殲敵近5個團。3月上旬,紅軍又在閬中、蒼溪、南部、儀隴等地殲滅了李家鈺、羅澤洲等部6個團中的全部或大部,使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東岸(除閬中城外),悉為紅軍控制,清除了渡江障礙。
3月28日晚9時許,紅軍分左(閬中澗溪口渡口)、中(蒼溪塔子山渡口)、右(蒼溪鴛溪口)三路同時以突然行動大舉渡江。左路紅9軍25師首先由突擊隊秘密從閬中城北8公裡處的劉家壩渡過嘉陵江,在對岸的澗溪口找到兩條大木船劃回。還從老百姓那裡購買了120多個木拌桶(打穀子用的工具),抬到江邊,用木槓將4個拌桶連在一起(可容納24人),一共組成30多隻「拌桶船」。然後,大部隊乘木船和「拌桶船」強行渡江,一舉摧毀了敵江防工事。中路紅30軍88師263團兩個營和總部教導營組成的突擊隊和右路紅31軍一部,也分別在蒼溪塔子山渡口和鴛溪口強渡成功。

在紅軍分三路強渡嘉陵江的同時,紅9軍27師在紅4軍一部配合下,向駐守在嘉陵江東岸閬中城郊的敵兩個旅發起攻擊,使閬中城處於紅軍的半包圍之中。
3月30日,駐守閬中的敵軍見大勢已去,其主力連夜過嘉陵江向西潰退,城中只留了少數敵軍。
3月31日,紅軍攻克閬中城。敵軍為阻撓紅軍渡江,派出飛機對閬中城區和嘉陵江浮橋進行轟炸。結果,浮橋未被擊中,又派人將其砍斷。紅9軍27師指戰員冒著敵機的轟炸和掃射,由華光樓渡江突破敵人的封鎖線,佔領嘉陵江南岸的南津關並攻下黃花山、錦屏山的制高點。又立即修復了浮橋,紅軍大部隊通過浮橋追擊敵軍。紅9軍27師一部於閬中茄子渡(今石龍鎮)渡口強渡,從金龜壩渡口上岸,直逼雙龍場。
隨即,紅33軍一部亦從此渡口渡江,紅9軍27師另一部於閬中河溪關渡口渡江,從七裡壩河口村渡口上岸,進軍雙龍場。隨即,紅33軍之另一部亦從此渡口渡江。
4月初,住閬中城的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後勤機關和紅33軍軍部轉移到西岸。至4月17日,駐守閬中城的紅軍和部分遊擊隊員,撤離閬中西進,踏上了新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