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故事,知道嗎?!

2020-12-10 閬小黃
圖片來源網絡

嘉陵江流經閬中境域全長88公裡,是閬中人民的母親河,這裡曾發生過很多感人的故事,紅軍強渡嘉陵江就是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1935年,為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蒼溪等地發起「渡江戰役」,以強渡嘉陵江。國民黨調動了胡宗南、鄧錫侯、田頌堯等部向陝南移動,時川內敵軍共有52個團的兵力,布防於廣元至南部的嘉陵江沿線。為此,紅四方面軍於2月初,以12個團的兵力發起陝南戰役,攻克寧強、勉縣,圍困褒城,殲敵近5個團。3月上旬,紅軍又在閬中、蒼溪、南部、儀隴等地殲滅了李家鈺、羅澤洲等部6個團中的全部或大部,使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東岸(除閬中城外),悉為紅軍控制,清除了渡江障礙。

3月28日晚9時許,紅軍分左(閬中澗溪口渡口)、中(蒼溪塔子山渡口)、右(蒼溪鴛溪口)三路同時以突然行動大舉渡江。左路紅9軍25師首先由突擊隊秘密從閬中城北8公裡處的劉家壩渡過嘉陵江,在對岸的澗溪口找到兩條大木船劃回。還從老百姓那裡購買了120多個木拌桶(打穀子用的工具),抬到江邊,用木槓將4個拌桶連在一起(可容納24人),一共組成30多隻「拌桶船」。然後,大部隊乘木船和「拌桶船」強行渡江,一舉摧毀了敵江防工事。中路紅30軍88師263團兩個營和總部教導營組成的突擊隊和右路紅31軍一部,也分別在蒼溪塔子山渡口和鴛溪口強渡成功。

圖片來源網絡

在紅軍分三路強渡嘉陵江的同時,紅9軍27師在紅4軍一部配合下,向駐守在嘉陵江東岸閬中城郊的敵兩個旅發起攻擊,使閬中城處於紅軍的半包圍之中。

3月30日,駐守閬中的敵軍見大勢已去,其主力連夜過嘉陵江向西潰退,城中只留了少數敵軍。

3月31日,紅軍攻克閬中城。敵軍為阻撓紅軍渡江,派出飛機對閬中城區和嘉陵江浮橋進行轟炸。結果,浮橋未被擊中,又派人將其砍斷。紅9軍27師指戰員冒著敵機的轟炸和掃射,由華光樓渡江突破敵人的封鎖線,佔領嘉陵江南岸的南津關並攻下黃花山、錦屏山的制高點。又立即修復了浮橋,紅軍大部隊通過浮橋追擊敵軍。紅9軍27師一部於閬中茄子渡(今石龍鎮)渡口強渡,從金龜壩渡口上岸,直逼雙龍場。

隨即,紅33軍一部亦從此渡口渡江,紅9軍27師另一部於閬中河溪關渡口渡江,從七裡壩河口村渡口上岸,進軍雙龍場。隨即,紅33軍之另一部亦從此渡口渡江。

4月初,住閬中城的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後勤機關和紅33軍軍部轉移到西岸。至4月17日,駐守閬中城的紅軍和部分遊擊隊員,撤離閬中西進,踏上了新的徵程。

相關焦點

  • 嘉陵江側紀功碑(上)
    從旅遊特點來說,重慶應當算是一個紅色旅遊聖地吧,因為我們50後這代人從小就知道這裡有渣滓洞和白公館了,老市區的大街小巷好像都是當年地下工作者們出沒的戰場。在我們乘的軌道車過嘉陵江時,馬上聯想到嘉陵江也是早就在《紅巖》裡就熟悉了的河流名字,而且還查過嘉陵江名字的由來,知道了這個問題的說法一直有爭論。有的說是因這條河流經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有的說是因在此漢代設置嘉陵道,江水因地名而被稱為嘉陵江。
  • 【方志四川•紅色文化】銘記17勇士故事 傳承強渡大渡河精神
    紅軍強渡大渡河指揮樓紅色過往:17勇士和8位船工,軍民同心強渡大渡河 「歡迎來到安順場的大渡河渡口,今天我將向大家紅軍長徵時強渡大渡河的英雄故事。」2019年11月10日,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外的「紅軍渡」石碑前,該館副館長宋福剛像往常一樣,給前來進行主題教育的遊客們進行講解。
  • 強渡大渡河是十七勇士嗎?為何第一勇士犧牲60多年,家人才知道?
    紅軍強渡大渡河,是長徵途中的一次著名的戰鬥,是一次生死之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紀錄令人驚心動魄的這一次戰鬥,為何很多地方把渡河勇士的人數寫錯了、寫成了「十七勇士」?再有一個問題是:為何第一勇士犧牲了60多年,家人才知道?
  • 美國戰略理論家對紅軍強渡大渡河感到不可思議,特地參觀大渡河邊
    ,當他讀到紅軍在長徵中強渡大渡河的記述時,他感到不可思議,進而有點懷疑,大渡河真的如描述的那樣兇險難渡麼?帶著這個深深的疑問,他於1981年7月來中國旅遊,特地來到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地點安順場,他參觀了安順場紅軍渡河點之後寫道:「在我們走近大渡河時,曾經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象長徵戰士在回憶錄中描述的那樣水流湍急
  • 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17位勇士的英名,永遠載入中國革命史冊
    就在這個「安順場」,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生了一起重大歷史事件:這就是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在此強渡大渡河成功。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劉伯承與小葉丹「彝海結盟」紅軍順利通過彝區後,於5月24日晚,來到曾經葬送過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安順場,並連夜佔領安順場,奪得唯一一艘木船。
  • 石棉縣舉行紀念紅軍強渡大渡河勝利85周年「5.25」公路健康跑
    四川新聞網雅安5月26日訊 5月25日,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日。當天,由石棉縣委、縣政府主辦,石棉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安順場鎮、石棉縣老促會承辦的紀念紅軍強渡大渡河勝利85周年「5.25」公路健康跑在該縣翼王路翼王雕像前順利舉行。來自石棉各級各部門的105名選手參與其中,賽出風採、賽出自我,用奔跑的力量向革命先輩致敬。
  • 強渡大渡河_愛國主義__中國青年網
    「強渡大渡河」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的一次著名戰鬥。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任司令員孫繼先中將,在長徵中曾是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一營營長,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從而在被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闢了一條通道。  紅軍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紅軍強渡大渡河的17勇士,為什麼無人傷亡?這位土佬當記首功
    如今紅軍走的是一條當年石達開一樣的路,國民黨反動派集結重兵,對紅軍進行圍堵,在安順場,有川軍賴執中部駐守,而在大渡河對面,則有川軍兩個營的守軍駐紮,要想過河,的確是難比登天。為了製造恐慌,國民黨反動派用飛機散發傳單,叫囂著要讓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
  • 楊得志上將晚年揭秘,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的真相
    1960年,講述長徵故事的《星火燎原》第三卷率先出版。楊得志的《突破烏江天險》和孫繼先的《強渡大渡河》從中脫穎而出。 這裡特別提及的是,《星火燎原》第三卷的首篇文章《回顧長徵》,是由劉伯承撰寫的。在寫到強渡大渡河的經歷時,他明確寫道:「十八勇士一過河去,就將敵人打垮,佔領了渡口。」
  • 威震敵膽的紅軍三虎,究竟是哪三虎?多數人不知道!
    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央紅軍三虎的說法開始廣泛地流傳開來。 故事講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想,「不就是一場運動會嗎?軍隊戰力究竟怎麼樣,那還得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上見分曉!」
  • 《我的長徵》隊員抵達江界河大橋 強渡烏江
    隨後,隊員完成第10號任務令——《烏江渡口的昨天、今天、明天》,要求隊員在烏江渡口、江界河大橋等位置出鏡介紹當年紅軍強渡烏江的歷史故事、介紹使得天塹變通途的江界河大橋、介紹即將蓄水的構皮灘水電站。  江界河大橋就是紅軍當年長徵中的戰爭要塞地,如今已建成通暢的大橋,即將在此修建電站。
  • 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徵途經安順場,取得了強渡大渡河的勝利,為紅軍北上抗日打開了勝利通道。從此,安順場便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載入史冊,名揚中外。
  • 這裡有個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革命紀念地你知道嗎?
    「感受紅色文化 堅守不忘初心」四川石棉這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你知道嗎?七律·長徵作者: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安順場太平天國石達開率部由冕寧至此,全軍覆沒。翼王石達開是個風雲人物,他是太平天囯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生前用兵神出鬼沒,死後仍令敵人提心弔膽。
  • 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徵,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遊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遊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 猴場會議迎曙光,強渡烏江戰黔中——貴州研學之旅第二天
    運籌帷幄戰黔中午餐過後,我們驅車趕往強渡烏江戰鬥遺址。細雨朦朧猶如輕紗籠罩,眺望遠處群山,層巒疊嶂。天險烏江,將沿途崇山峻岭削成陡峭絕壁,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當年的江上,寒風凜冽,波濤洶湧,紅軍強渡烏江的戰鬥在江界河渡口正式打響。三中師生一行步行前往強渡烏江回龍場渡口指揮部,進行參觀瞻仰。
  • 種下「紅色」的種子 看小紅軍過草地爬雪山
    在紹興市魯迅幼託中心有一條紅色遊戲帶,在園的中大班孩子每周都要參加一次「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遊戲實踐活動,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英雄故事
  • 四川廣元十大著名旅遊景點,你們都知道嗎?
    ·西武當山景區紅軍渡·西武當山景區是紅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強渡嘉陵江戰役紀念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蒼溪縣黨員黨性教育基地,每年可接待遊客90萬人次。
  • 黨史故事|衡山革命家庭:父子當紅軍,兄弟去長徵
    紅二、紅六軍團在此期間更成功地開闢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有力配合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分別從桑植劉家坪、瑞塔鋪出發進行戰略轉移,配合中央紅軍長徵。劉亞球所在部隊西進烏蒙山,強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克服重重險阻,於1936年10月在甘肅靜寧以北的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盛翼聯,1916年3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