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強渡大渡河的17勇士,為什麼無人傷亡?這位土佬當記首功

2020-12-15 騰訊網

1935年5月,我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渡過金沙江後,一路北上,打算進入川西。要想進入川西,就要渡過大渡河。而要渡過大渡河,安順場是唯一的渡口。安順場就是紫打地,當年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就葬身於此。

如今紅軍走的是一條當年石達開一樣的路,國民黨反動派集結重兵,對紅軍進行圍堵,在安順場,有川軍賴執中部駐守,而在大渡河對面,則有川軍兩個營的守軍駐紮,要想過河,的確是難比登天。為了製造恐慌,國民黨反動派用飛機散發傳單,叫囂著要讓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

「不管他是十達開還是九達開,見到了咱紅軍,他都得給咱開!」擔任渡河突擊隊指揮的紅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說道。

在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紅一師師長李聚奎、紅一團團長楊得志、政委黎林的指揮下,擔任先頭部隊的紅一團風馳電掣般直插安順場,安順場守軍猝不及防,很快潰散,守軍主帥、川軍營長賴執中化妝成老百姓逃走。我軍成功搶佔安順場,下一步就是渡河了。

要想渡過大渡河,首先得要有船隻,先前,駐守安順場的川軍,早已把能搜集到的船隻全部毀掉,我軍苦苦搜尋之下,發現大渡河水面上似有船隻在劃往對面。楊得志一聲令下,我軍機槍手迅速向船隻開火,很快就傳來了一個聲音:「別開槍,我投降,我投降。」

原來,這條船是守軍留下來自己逃跑用的,由於紅軍來得太快,守軍被一擊而散,負責守船的士兵見勢不妙,划著船就欲逃往對面,正好被我軍逮了個著。

船是有了,但只有這麼一條小船,頂天了也就座七八個人,無論如何也運不了全團將士。我軍首長們審時度勢之下,決定組織突擊隊渡河。渡河突擊隊,共由18人組成,分兩批過河。首批將士由連長熊尚林指揮,第二批批則由一營長孫繼先指揮。

最終,在孫繼先、熊尚林的率領下,十八勇士毫髮無損的抵達對岸,將守軍殺了個人仰馬翻,我紅一團將士隨即全部過河,擊潰對岸守軍,強渡大渡河就此取得成功,大渡河十八勇士名揚全國。

讀到這裡,大家一定有一個大大地問號:對岸川軍好歹有兩個營,即使再不濟,我軍十八勇士無一損傷,難道敵人的槍都是朝天放的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因為守軍的火力被我軍的機槍排和炮手的火力壓住了。

當時,我軍安排機槍連連長李德才率領一個機槍排,死死壓住了敵人的火力,這才護衛我十八勇士安全渡河。李德才,江西萍鄉蘆溪人,1926年即參加革命,1932年入黨,是一位老革命。李德才自幼家境貧寒,參加紅軍後作戰勇敢,又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槍法,是軍中的神槍手。

關於李德才,有一件趣事。在一次戰鬥中,李德才繳獲了一件西服褲子,他當即穿在了身上,露出了西裝後面的兩隻口袋。結果卻穿反了。戰友們打趣地問他:「老李,你知道這衣服上後面的口袋是幹嘛的嗎?」

「那還用你說,當然是接屎接尿的!」李德才一臉認真地回答道。戰友們哈哈大笑,就此,李德才得了一個綽號:土佬。

紅一軍團準備渡河時,負責前線指揮的聶榮臻,將「土佬」李德才介紹給劉伯承,劉伯承對李德才大為讚賞。得到首長的鼓勵,李德才鬥志昂揚,他將自己的機槍擦得錚亮,帶領全排將士們嚴陣以待,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十八勇士渡河開始後,李德才率領全排將士用密集的機槍火力,將守軍壓得抬不起頭,在機槍排的保駕護航下,第一船勇士順利渡河成功。但第二船渡河時,還是發生了意外,小船被敵軍子彈擊中,漏水了!

必須迅速到達岸!「趙章成,開炮!」渡河前線指揮楊得志團長命令道。

有著軍中神炮手之稱的趙章成不慌不忙,但見他雙手合十,口中連稱阿彌陀佛(趙章成信佛教)。做完這一系列動作後,趙章成全神貫注,架起大炮,將僅有的三枚炮彈準確地送上了對方陣地。對方的陣地頓時一片人仰馬翻,李德才抖擻精神,機槍連的火力網完全覆蓋了對方陣地。憑藉這個機會,孫繼先大吼一聲,率領全船勇士迅速劃到了對面。

另一位立下大功的神炮手趙章成,曾擔任過炮兵旅旅長、炮兵師師長、志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等職務,是新中國炮兵部隊的大功臣之一,也是一位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開國元勳,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趙章成被授予少將軍銜。

相關焦點

  • 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17位勇士的英名,永遠載入中國革命史冊
    5月25日晨,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劉伯承、聶榮臻、楊得志等紅軍將領的直接指揮下,紅一團一營二連的17位勇士在當地船工的幫助下,成功強渡天險大渡河,打破了蔣介石妄想「要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的迷夢。據安順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資料載,紅一團一營二連的17位勇士是:連 長 熊上林第二排排長 羅會明第三班班長 劉長發第三班副班長 張表克
  • 【方志四川•紅色文化】銘記17勇士故事 傳承強渡大渡河精神
    紅軍強渡大渡河指揮樓紅色過往:17勇士和8位船工,軍民同心強渡大渡河 「歡迎來到安順場的大渡河渡口,今天我將向大家紅軍長徵時強渡大渡河的英雄故事。」2019年11月10日,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外的「紅軍渡」石碑前,該館副館長宋福剛像往常一樣,給前來進行主題教育的遊客們進行講解。
  • 強渡大渡河是十七勇士嗎?為何第一勇士犧牲60多年,家人才知道?
    紅軍強渡大渡河,是長徵途中的一次著名的戰鬥,是一次生死之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紀錄令人驚心動魄的這一次戰鬥,為何很多地方把渡河勇士的人數寫錯了、寫成了「十七勇士」?再有一個問題是:為何第一勇士犧牲了60多年,家人才知道?
  • 楊得志上將晚年揭秘,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的真相
    紅軍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然而,在孫繼先晚年,在澄清大渡河戰鬥史實的問題上,卻陷入兩難的尷尬處境:他既不願意把自己說成是勇士,又不願意違背歷史事實,屈從被誤解的歷史結論。他的老首長楊得志上將言之鑿鑿,揭開了塵封已久的歷史謎團。
  • 美國戰略理論家對紅軍強渡大渡河感到不可思議,特地參觀大渡河邊
    ,當他讀到紅軍在長徵中強渡大渡河的記述時,他感到不可思議,進而有點懷疑,大渡河真的如描述的那樣兇險難渡麼?對著兇險無比的大渡河,他實在難以想像紅軍是怎樣渡過大渡河的。為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對紅軍強渡大渡河感到不可思議?軍史專家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他不了解紅軍的團結、英勇與智慧。而強渡大渡河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孫繼先、王耀南和趙章成。
  • 強渡大渡河_愛國主義__中國青年網
    「強渡大渡河」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的一次著名戰鬥。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任司令員孫繼先中將,在長徵中曾是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一營營長,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從而在被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闢了一條通道。  紅軍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徵途經安順場,取得了強渡大渡河的勝利,為紅軍北上抗日打開了勝利通道。從此,安順場便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載入史冊,名揚中外。
  • 從大渡河到夾金山 追尋紅軍在雅安的足跡
    如今,雅安建立起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紅軍長徵百丈關戰役紀念館」「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等紀念館。  強渡大渡河  一條河一葉扁舟   越過拖烏山,一條大河橫亙在中央紅軍面前。   大渡河從雪山奔湧而來,面對峽谷天塹,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仰天長嘆:「老天絕我!」   1863年,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留下千古悲劇。72年後,又一彪人馬悄然殺來,領頭的是毛澤東,來到大渡河邊——   強渡大渡河,殺開一條血路!
  • 西南之旅第6篇: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紅軍何以能逆天改命?
    第6篇: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紅軍何以逆天改命?但是,紅軍在當地群眾,特別是船工的幫助下,在此強渡大渡河成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從此,安順場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而聞名於世。
  • 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卻倒在戰友搶下,昔日勇士為何無人追憶?
    大渡河十七勇士,是我國工農紅軍長徵路上越過艱難險阻,首先渡過大渡河的17名戰士隊員。1942年的6月份,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的熊尚林卻悄然在一個叫「草場溝」的地方消失了,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他消失的方式是被自己的戰友槍殺。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這樣的一位英雄會遭遇這種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 大渡河畔聽濤聲
    沿著大渡河,採訪車向安順場前行,記者心中異常激動,默念著《飛渡大渡河》這首詩,從小就常聽的紅軍17勇士冒著槍林彈雨強渡大渡河的英雄故事發生地就要展現在眼前了。安順場,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蜚聲中外
  • 石棉縣舉行紀念紅軍強渡大渡河勝利85周年「5.25」公路健康跑
    四川新聞網雅安5月26日訊 5月25日,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日。當天,由石棉縣委、縣政府主辦,石棉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安順場鎮、石棉縣老促會承辦的紀念紅軍強渡大渡河勝利85周年「5.25」公路健康跑在該縣翼王路翼王雕像前順利舉行。來自石棉各級各部門的105名選手參與其中,賽出風採、賽出自我,用奔跑的力量向革命先輩致敬。
  • ...雅安夾金山分院:特色教學路線,追尋紅軍長徵在雅安的足跡
    近日,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建設實施方案,給出答案——借力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建設的「東風」,雅安夾金山分院將以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行軍線路為主線,以紅軍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為主題,建設多條特色教學線路,追尋紅軍長徵在雅安的足跡。
  • 駐香港部隊某合成旅「大渡河連」:256面錦旗背後的故事
    1935年5月25日,連隊17名勇士強渡大渡河,為紅軍北上打開了勝利通道。從此,連隊被譽為「大渡河連」。84年來,這個連隊共榮獲256面錦旗牌匾,先後4次被中央軍委和原廣州軍區授予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6次。一面錦旗講述一個故事,一塊牌匾見證一段歷史。在84年的「長徵路」上,大渡河水一直未曾斷流……
  • 77名船工連續擺渡7天7夜,22勇士飛奪瀘定橋,立下不朽功勳
    1935年5月,蔣介石利用大渡河漲水的機會,調集幾十萬大軍,想要將中共紅軍徹底消滅在大渡河畔。面對蔣軍瘋狂的進攻,中共紅軍被逼只能選擇強渡大渡河。 強渡大渡河油畫 中央軍委研究決定,決定將這次重要的任務交給當時的紅軍先遣軍司令以及政委
  • 強渡大渡河(下)
    這是紅軍戰士們在歡呼佔領渡口!在歡呼強渡大渡河這場戰鬥的偉大勝利!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是戰無不勝的。
  • 國慶自駕川滇黔渝環線遊:紅軍和石達開在安順場為何命運相反?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葬送自己和2000多部下性命 安順場曾經是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領部隊全軍覆滅的地方,也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獲得勝利的革命紀念地
  • 國慶自駕川滇黔渝環線遊:紅軍和石達開在安順場為何命運相反?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葬送自己和2000多部下性命安順場曾經是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領部隊全軍覆滅的地方,也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獲得勝利的革命紀念地,有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和遺址公園。
  • 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紅軍展英姿
    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裡,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 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故事,知道嗎?!
    圖片來源網絡嘉陵江流經閬中境域全長88公裡,是閬中人民的母親河,這裡曾發生過很多感人的故事,紅軍強渡嘉陵江就是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1935年,為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蒼溪等地發起「渡江戰役」,以強渡嘉陵江。國民黨調動了胡宗南、鄧錫侯、田頌堯等部向陝南移動,時川內敵軍共有52個團的兵力,布防於廣元至南部的嘉陵江沿線。為此,紅四方面軍於2月初,以12個團的兵力發起陝南戰役,攻克寧強、勉縣,圍困褒城,殲敵近5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