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沒想到她竟然是中國第一位踏上撒哈拉沙漠的女性。
我很喜歡三毛的文筆,看似平淡的文字,滿含著對生活的熱愛。
也喜歡她與荷西平淡又熾熱的愛情,喜歡她給愚昧的撒哈拉威人帶來東方的氣息,喜歡她的長裙長發,喜歡她的敏感文藝,更喜歡她給我帶來的沙漠的故事。
雖然嚴格意義上說,三毛並不是我最愛的作家,但卻是我最羨慕的活出自我不受約束的人。
所以在十年前第一次讀完《撒哈拉的故事》後,就非常想去一趟摩洛哥,想看一眼撒哈拉沙漠,在三毛和荷西生活的地方流浪一程,走走她曾經的走過的路。
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來摩洛哥之前,我在想是什麼支撐三毛,在這樣寂寞單調的地方生活下去。然後我發現,可能是這個色彩斑斕的國度,天生就適合自由流浪的靈魂。
摩洛哥是地處西北非的阿拉伯國家,一面是浩渺的大西洋,一面是溫柔的地中海,天氣晴朗的時候甚至能望到海峽對面的西班牙。
摩洛哥還是一個光靠色彩就讓人輕易粉上的國家。藍色的小鎮,白色的教堂,五彩斑斕的手工藝品...如上帝的調色盤。
摩洛哥也是離歐洲最近的非洲國家,因為這裡大部分地區常年氣候宜人,總是花木繁茂,風景如畫,有著「北非的後花園」的美譽。
這裡有著世界上最浩瀚的沙漠和最明淨的星空,在沙漠邊生活的樸素的人們,願意送你一匹馬,給你講一個撒哈拉的故事。
流浪中的三毛在這裡寫下《撒哈拉的故事》,我也終於感受到三毛對這片土地的留戀。
從摩洛哥的沿海城市丹吉爾出發去舍夫沙萬,一路向南。沿途看到的都是荒涼的丘陵和戈壁灘,居民散居住山坡上,沒有莊稼地,偶爾能看到山坡上有些牛羊。
如果你喜歡藍色,請你一定要去舍夫沙萬。在夢幻的舍夫沙萬,被譽為世界四大藍色小鎮之一,幾乎成為摩洛哥的代名詞。
純淨清爽的空氣和藍色的天空,與錯落有致的阿拉伯城市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天然的藍色畫卷。
天藍、湖藍、蒂芙尼藍……各種藍色肆意綻放在小城每個角落。地中海的風吹不到這裡,於是舍夫沙萬就成了一片大海。
走進彎彎的小道,踏在不規則的鵝卵石路面上,沿著街道上的拱形土牆門拾級而上,好像是走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藍色夢幻世界。
那半掩的木門、開滿紅色三角梅的藍牆,以及穿著阿拉伯袍子的路人,都讓人覺得這裡美得不像真實的世界。
偶遇小城裡的貓咪,他們或悠閒地踱步,或慵懶地趴在窗邊。一點也不懼怕來人,好像他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藍城街道曲折,峰迴路轉間可能會驚喜地發現某個精緻的小店。轉個彎,調個頭,就來到了繁華的廣場。
等到黃昏降臨,霞光爬上被染成藍色的雲彩,小城便會斷斷續續地點起燈。
住在高處的一棟藍房子裡,靜靜等待海邊醉人的落日和晚霞,那迷人的夜色讓人永生難忘。
走在舍夫沙萬的時候,明快的藍色總是帶動著思緒的跳躍。而抵達古舊的菲斯古城,則需要靜心探索,才能讀懂她的緘默。
菲斯古城是摩洛哥四大古城中最古老的一個,是摩洛哥王國的起點,也是千百年來宗教、文化與藝術的中心。
跨過標誌性的布日盧藍門,醒目的菲斯藍,如時光穿梭機,將人帶回千年以前。
菲斯古城依舊保存著典型的中世紀建築風格。精細繁複的牆面浮雕,地磚的幾何拼接以及無可挑剔的軸對稱,每一個細節都在無聲訴說古城情越千年的秘密。
古城裡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卡魯因大學,還有眾多歷史悠久的清真寺和神學院。隨意走入其中一間,都能安靜地待一個下午。
菲斯古城有著「千巷之城」的稱號,據說古城內的巷道多達9000多條,一不小心就迷失在這蜿蜒幽深的古城深處。
狹窄曲折的小巷裡,擠滿了琳琅滿目的商鋪和手工作坊,叫賣聲敲打聲此起彼伏。
染色作坊、皮革加工廠、陶器手工作坊......源遠流長的傳統手工業傳承至今。雖然是手工,卻享有著世界一流品質的盛名。
最令人驚嘆的是千年傳承的古法印染。顏色形狀各異的圓形染缸看上去像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工匠們小心翼翼地穿越其中或是跳進缸內。
千年歲月流轉,手工藝人依然保持著古老的印染方法。在菲斯古城,似乎只有時間在變,其他的一切都不曾改變。
菲斯承載著摩洛哥古老的歷史,而另一座截然不同的城市馬拉喀什,則是現代與時尚的象徵。
在摩洛哥,沒有哪座城市能像馬拉喀什那樣,給人混亂感覺的同時,又由衷讚嘆其中的美妙。
阿拉伯語中,馬拉喀什意思是「紅顏色的」。因為這裡的很多建築外牆都用當地紅土製的顏料塗抹,因此馬拉喀什又被稱為「紅城」。
漫步在馬拉喀什極具阿拉伯特色的街道,人潮擁擠,膚色各異,處處散發著多面而又神秘的風情。
在這裡,可以品嘗到幾乎摩洛哥所有美食:水煮蝸牛、烤羊臉、鮮榨橙汁、各式烤肉……
馬拉喀什有一座著名的馬約爾花園,這裡曾是YSL已故創始人聖羅蘭先生的府邸。
藍色的牆壁,遍地仙人掌,還有很多別致的裝飾,馬約爾花園被YSL購買後就變成了時尚大片基地。
想要看到最熱鬧的馬拉喀什,要在晚上去一趟老城區的傑馬夫納廣場。
這裡的夜市熱鬧非凡,擺攤的小販、賣藝的、耍猴的,每天晚上狂歡到凌晨才結束,因此又被稱為不眠廣場。
坐下來慢慢欣賞著千姿百態的夜間集市,風從耳邊吹過,帶來整個世界的聲音:有人彈唱、有人跳舞、有人相愛...
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城鎮,城鎮中有那麼多的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
這是電影《卡薩布蘭卡》裡一句經典的臺詞。卡薩布蘭卡,一部電影的名字,一首歌的名字,也是我摩洛哥最喜歡的城市之一。
卡薩布蘭卡的傳奇之處,不僅在於那座「海上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也因為這部與城市同名的電影。
作為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碧海藍天之間,純白色的房子高低錯落,形成一道曼妙的弧線。
聞名世界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延伸到海面,遠看像一座停泊在海邊的巨輪,蔚為壯觀。
來到卡薩布蘭卡,一定要去找一家挨著老城門而建的裡克咖啡。
這家咖啡館根據電影裡面的裡克咖啡館進行復刻,很多人慕名而來,不僅為了喝咖啡,更為了重溫電影裡的愛情故事。
而此刻離開,前往撒哈拉沙漠。不知道多少人去摩洛哥,就是為了探尋三毛在走過的足跡。
在撒哈拉的落日黃沙中,騎上駱駝,慢慢深入沙漠,舉目皆是金黃的沙丘帶著蜿蜒的紋理。
夕陽下的撒哈拉,肅穆得讓人平心靜氣。這世間最愛流浪的沙子都被沙漠所包容了,更何況一顆流浪遠方的心呢。
沙塵滾滾好似紅塵滾滾,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三毛可以在沙漠之中與荷西廝守。
三毛對荷西說:如果是嫁給你,只要夠吃就可以了,而且還會吃的更少。原來所謂對未來另一半的條件,在遭遇愛情時,都可以忽略。
曾經也有個生於最熱夏天的獅子座對我說,他是獅身人面神,到了撒哈拉就復活。
其實我是一個生於冬天膽小的射手,我不敢一個人遠跨重洋去撒哈拉沙漠,所以請你帶我走吧,這可是我10年前就想去流浪的地方。
我呢,想摘下撒哈拉沙漠的星星給你。摘下大西洋月亮給你,摘下舍夫沙萬的太陽給你,你想要的都給你。
作者 :花十柒 | 圖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