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漫漫書生,ID:manman-shush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每想你一次,天空飄落一顆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晚上好,各位讀者好久不見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
01
撒哈拉的故事,寫的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故事短篇集,
那裡「無窮無盡波浪起伏的沙粒,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而人,生存在這兒,只不過是拌在沙裡的小石子罷了」。
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三毛和荷西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他們在這裡結婚、成家、學車、探險、捉魚、甚至給人當醫生.........
這是一個真善美的故事。
把「撒哈拉」寫成了「綠洲」
把「失望」寫成「希望」
把「單調」寫成「充實」
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也是三毛的魅力。
02
這裡浩瀚、落後、貧困、寂寞、骯髒,白天很熱,夜晚很冷,遠離寰宇,與世隔絕,她的鄰居們常年用布包裹著,散發著濃濃的體臭;
小女孩很早就嫁人,結婚的過程充滿暴力和愚昧;鄰居偷她的羊,偷她的水,偷她的菜,還放任羊群踩破她的屋頂;
沒有正義,善良而美麗的沙伊達被人唾罵,甚至慘遭毒手;去找人幫忙救命,卻差點被侮辱;這裡毫無人權的奴隸制度;還有偏見,還有迷信,還有戰爭... ...
這裡的一切物質和精神都貧乏到了極點。
然而,在三毛的筆下卻是充滿詩意的。
03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們都得常常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一遭。「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很多章節中,三毛都以一種輕鬆歡快的筆調敘寫故事,例如:《懸壺濟世》以及《沙漠觀浴記》。
因為她在體驗不同風景、文化、習俗的同時也在享受著獨屬於生活的藝術,並且這一點在章節《白手成家》中也可以看出。
三毛曾在書中評價在撒哈拉的生活:
「千篇一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快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
書生君也不得不感嘆,在這片荒昧、無知甚至野蠻的土地上,尋找生活的藝術又是何等的珍貴。
梨姐姐要說:
或許每個人都曾嚮往著流浪,體會年少輕狂不食人間煙火的灑脫,面對生存所帶來的困境,也很少有人在這漫長而又孤獨的長河中找到那個不曾迷失的自我。
不論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憧憬,還是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釋然,對於曾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數年,但是卻一直心有綠洲的三毛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荷西為愛付出的是六年等待與期許,三毛為愛付出的是自己生命的燃燒,心有綠洲,那麼流浪的永遠不會是你的靈魂,燃燒的也永遠不是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