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書評

2020-12-13 浙江在線

《撒哈拉的故事》書評

2016-03-01 16:49:10 來源:浙江在線 作者:吳瑞特 編輯:成競

  《撒哈拉的故事》所描述的那片「良辰美景」讓人如醉如痴,翻開書時,能感受到溫暖的黃沙迎面撲來。三毛,這個浪漫、真性情、勇敢瀟灑的人,僅憑一張照片感應到的前世的鄉愁,便決定搬去撒哈拉沙漠定居。期間,三毛用她手中的筆,描繪出了「萬種風情」。

  初時,夜深人靜在燈下閱讀,我覺得此書輕鬆悠閒。書中的《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素人漁夫》,我在手不釋卷之餘,覺察到了三毛的人生智慧。之後讀《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死果》時,輕鬆不再,能領略的是沙漠生活的萬般無奈和生命的頑強不屈。再到後來,讀到《沙巴軍曹》、《啞奴》和《哭泣的駱駝》時,已經思緒萬千,不能釋懷。我好似進入了撒哈拉沙漠,看到了黃沙蒼茫、落日孤煙,瞭望到了三毛甘守沙漠作窩,布衣白手起家。在艱苦條件下,她編織著「撒哈拉的故事」。

  沙漠中本是悲壯的灰調——純粹的與世隔絕,遠離塵寰的荒涼。白天酷熱,夜晚酷冷,是浩瀚中的殘酷、落後、寂寞、貧乏。沒有水,鄰居們身上用布包裹著,散發著濃濃的體臭;沒有知識,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幾歲;沒有正義,善良而美麗的沙伊達被人唾罵,對神靈的迷信讓人害怕。但三毛與愛人荷西共同應對,打進了屬於他們的「童話」。他們把那間簡陋不堪的小屋布置得像沙漠中的一片世外桃源,他們做菜迎賓。學車考試。小鎮結婚,行醫施救,酒店販魚,逢巫引病,遊玩遇險,善待黑奴,保護人權……生活在沙漠的日子裡,既有苦中作樂的溫馨時刻,三毛「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嚷著要吃,還驚嘆於中國美食的魅力。也有驚濤駭浪的生死考驗,在沙漠中荷西遇險,三毛捨身救夫,奏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死戀歌」。每個故事,都如沙漠繪圖,印刻於念。三毛的父親如此評價他的女兒:「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活。」

  《撒哈拉的故事》不只記載撒哈拉這片美好神聖的大地,更是三毛血與淚的堅持的體現。她認為她不得不笑,笑著,落淚,還是堅定走下去。孤獨或是寂寞的此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未曾出現,這是因為精神上的力量使她戰勝一切,三毛願意幫助別人,她教人識字,為鄰居們治病行醫,卻不被他們封建、落後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從踏足沙漠到離開,自始至終保持著自己心靈的純淨。如書中的文字像一泓清泉,洗滌汙濁內心。讀三毛的文字,就像聽三毛說話,就像小女人站在我們面前說著她生活裡的趣事,說到興奮處,甚至還會手舞足蹈,我們甚至可以從她的文字裡聽到她毫無顧忌的笑聲。她曾說:「希望我的天空是一片永恆的藍色。」她也彰顯著自己所擁有的大愛。她的大愛如一縷陽光帶給了這片大地生機,她如此執著地堅守夢想,也播種夢想,分享夢想。她的人生雖如白駒過隙,卻踏實、沉著,擁有不俗經歷。我常想一個人要勇敢到什麼程度,才可以隨心而去,固執地從溫室裡的花朵變成與沙共舞的大漠奇俠。三毛的心裡,也許早已駐進了一片沙漠,才能體會在荒蕪裡滋生的渴求才是最強烈最透徹的吧。因為骨子裡自由的靈魂,三毛選擇了流浪,而由這份渴求,她選擇了撒哈拉。她的偉大滋潤了那片大漠,為我們奉獻一部詩意的棲居心語。她以她的超俗、勇氣、智慧,行走於沙漠之中,堅定移動腳步。對世界的黑暗即使深知,也義無反顧向前。她在書中寫道:「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一遭啊!」

  撒哈拉教會了三毛堅強和樂觀。她看到一片乾涸小水池旁尚有黃色小花,她說:「心中受到很大的啟示,草芥在沙漠中尚且依水欣欣向榮,而我們為人者,環境的挫折一來,就馬上低頭,這都是沒有了解生命奧秘的人所處的心境。」就是這樣的三毛,一朵盛放在蒼茫大漠中的紅豔的天堂鳥,一心嚮往不羈,終要飛回天堂。撒哈拉沙漠,詩意而蒼涼,在三毛眼中:心安之處即是故鄉。草木山川,日升日落,新生死亡,她把它們放入了心裡。

  作者:浙江溫州中學高三(16)班 吳瑞特

  

相關焦點

  • 書評《撒哈拉的故事》:太過清醒的生活總是失望的
    這本書寫的是三毛在撒哈拉生活的點點滴滴,有人感動於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畢竟不是每個男人都會為自己的心愛的人跑去沙漠生活,有人羨慕三毛的生活態度,即使住在「墳場」,也能活出自己的情調,還有被三毛所描繪的沙漠風光所吸引,一心想去那看看。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於詛咒的故事。那天三毛撿到了一個吊墜,將其中一部分丟掉後,便洗洗掛在自己的脖子上。
  •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撒哈拉的故事,也是三毛的故事
    手捧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心中如黃色的書封一樣, 有一種蒼茫與寧靜,那是大地的顏色,遼遠空闊,又沉穩深邃。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從未對沙漠有過任何幻想。也從未想過,有那樣一個女子,在最美的年紀,遠行撒哈拉,說這兒是自己前世的夢幻、第二個家。
  • 《撒哈拉的故事》:那個叫Echo的女子讓撒哈拉有了故事
    01薦語這本書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地相識朋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灑脫的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記不清第一次聽說三毛是什麼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對她有了好奇心,只是某次逛書店,腦海中想到了這個人,想去看她的書,想了解她的故事,於是買了她的第一本書便是《撒哈拉的故事》。從那以後,這位隨性灑脫的女子成了我一生的敬仰。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很有趣。三毛記下了在撒哈拉的歲月生活。租來一間沒有頂的屋子,周圍是很驕傲的沙哈拉威鄰居們,有一輛車子,身邊是丈夫荷西,生活得不算差。故事從沙漠中的飯店展開。臺灣寄來的食材,經過三毛「大廚」的烹飪,菜品多樣。荷西很喜歡,其他人也喜歡。寄來的中國食材用得差不多了,西菜便出場,中國飯店一周開張一次。筍片炒冬菇?不存在的,小黃瓜角色扮演筍片。
  • 《撒哈拉的故事》——再感受三毛擱淺沙漠的幸福,在心中微語
    文/莫落望三毛的人生列車穿過了撒哈拉沙漠,她成為了那個長風一卷便是黃沙漫漫的世界裡的一片綠洲。她使那裡煥發出獨一無二的風景,也在那裡詮釋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三毛是幸福的,我相信。圖源於網絡,侵權刪當三毛被一望無垠的黃沙,夕陽中的海市蜃樓所吸引時,她魂歸撒哈拉沙漠,一心嚮往。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三毛,你是我不及的夢「只要活著一天,就必然一次又一次地愛著你——撒哈拉。」如果今生有一個女人,她的丈夫叫她「撒哈拉之心」,那麼如果他們有一個女兒,那個名字必要稱為:撒哈拉?初一,與三毛的初次相遇,便是這本《撒哈拉的故事》。我感嘆著那沙漠的詭秘與荒涼,想嘗嘗她筆下的「春雨」是怎樣的美味,想看看夜裡的那支白蠟燭的眼淚,形象有多麼鬼魅。她的文字就像為那時的我開闢了另一片新天地,實在的讓一個膚淺又臭屁的小孩開始學會去思考,原來,女生也可以有這一種胸懷。
  • 流浪到天明——《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沙伊達能迷住他的不過是情慾上的給予,而這個沙侖一定要將沙伊達的肉體,解釋做他這一生所有缺乏的東西的代表,他要的是愛,是親情,是家,是溫暖。——《撒哈拉的故事》01若要沉入她的歲月,就得先承認她的美麗。
  • 那片沙海,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14°線以北。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氣溫在海拔高的地方可達到霜凍和冰凍地步,而在海拔低處可有世界上最熱的天氣。 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乾旱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語稱為「蘇丹」,意思是黑非洲。
  • 撒哈拉 長夜行 讀紙微覺
    前一段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遂起了避世的衝動,被她異域遙遠的奇幻經歷吸引,想做默隱以終老的一群。我原本是讀不下三毛這些故事的,記得早在高中時代便有人給我薦讀過這本書,也只翻了幾頁就如丘而止,那時還沒有半點探尋自我的意思,荒廢才是青春的主題。
  • 去撒哈拉沙漠,尋找屬於我們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因為三毛的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成了很多人的旅行目的地。 流浪的三毛,是怎麼形容撒哈拉的呢?沙漠的新奇、生活的樂趣、鐵皮做的小屋、單峰駱駝和成群的山羊......
  • 可愛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美好的婚姻生活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三毛在沙漠中與形形色色的撒哈拉威人相處的感人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在三毛的眼裡把這種殘缺的生活看成了一種完美。
  • 讀《撒哈拉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淚流滿面也值得
    好書推薦——《撒哈拉的故事》沙漠裡太寂寞,只許留給自由的靈魂。沙漠我要推薦的書是臺灣女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三毛,1943年出生於重慶,浙江海定縣人,原名陳懋平,因名字難寫1946年自己改名為陳平,筆名「三毛」。
  • 2016考研:《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考研啟示錄
    【撒哈拉的故事】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並不是掙扎著生產,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著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的近乎優雅起來。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每個人一生下來被分到的苦難都是不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未知數和困難,我們該如何做?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
  • 《撒哈拉的故事》教給了我勇氣智慧及許多人生的哲理
    第一次看到三毛女士的書是在高中時,母親極力給我推薦《撒哈拉的故事》,於是買來看了。這麼一看,竟不可自拔了起來。《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作者三毛以平實的手法敘述了她與苦戀她的荷西遷到撒哈拉沙漠生活的所見所聞,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該書沒有一點修飾,卻能讓讀者陶醉於其中。
  • 遇見撒哈拉的故事,與三毛一起感悟人生,淚流滿面也值得
    遇見《撒哈拉的故事》,與三毛一起浪跡天涯,漫步人生,感受希冀與感動,領悟人生的真諦:快樂,自由,美好……一次又一次,淚流滿面也值得。三毛,一個晴朗明媚的女子,一個多情文藝的女子,一個灑脫自如的女子如她的文字所說,一生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告訴你生活可以詩與夢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敢拿起《撒哈拉的故事》,才敢去神交三毛,因為拿起來卻放不下,因為放不下,所以有那麼多的牽掛,內心有許多言語想說,說與三毛聽:三毛,你將生活過成了夢。「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了一粒沙,然後就有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一本《國家地理》,三毛被撒哈拉所吸引,就這樣她背起自己的行囊,告別西班牙,來到了撒哈拉,一個漫天黃沙,有一個文明極度不發達的地區。去過她的生活,去相會她的愛人荷西,也帶給了我們一本書。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獨特式的經典語錄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三毛與荷西在枯躁乏味的大漠中,令人感動的那種相濡以沫的愛。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在衣食住行上雖然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根植於三毛心中對荒原上美好的嚮往,甩掉一切困難,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一個溫馨可愛的家。
  • 《撒哈拉的故事》:沙漠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剛讀到這個句子的時候,就被其中的深情震撼,這樣獨特絕美的句子該是怎樣的人寫出來的,直到翻看《撒哈拉的故事》,答案才漸漸明了。這個浪漫、真性情、勇敢瀟灑的人,僅憑一張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便決定搬去沙漠定居,在撒哈拉這片世界上最廣袤的黃沙中,在與世隔絕的世界盡頭,在這樣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三毛用力地生活,努力去克服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困難。
  • 《撒哈拉的故事》:這是我見過最美的情話
    今天在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這句話出自於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常生活與所見所聞,這片沙漠也見證了三毛和荷西真摯令人羨慕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