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獨特式的經典語錄

2020-12-13 紅霞閒談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三毛與荷西在枯躁乏味的大漠中,令人感動的那種相濡以沫的愛。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在衣食住行上雖然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根植於三毛心中對荒原上美好的嚮往,甩掉一切困難,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一個溫馨可愛的家。

這時候的三毛內心對生活是狂熱的,因為有荷西呵護圍繞的愛,豐盈的內心把些許的遺憾都看成了完美。

三毛善良、真誠、親和的性格在沙漠中熱情幫助周圍的一群人,包括鄰居,朋友。憐憫饋贈受人岐視的黑人啞奴,曾在生活上困擾過她的芳鄰,所發生的一切都用溫和懇切的語言表現出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用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詮釋了愛和溫暖,塑造了三毛獨特式的經典語錄如下:

1.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一遭啊!(其實、青菜豆腐都嘗不到。)

2.在這兒,無窮無盡波浪起伏的沙粒,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而人,生存在這兒,只不過是拌在沙裡面的小石子罷了。

3.漫漫的黃沙,無邊而龐大的天空下,只有我們兩個渺小的身影在走著,四周寂寥得很。沙漠,在這個時候真是美麗極了。

4.風裡帶過來小女孩們遊戲時發出的笑聲。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說不出的生氣和趣味。

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並不是掙扎著在生存,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著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祥得近乎優雅起來。

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我的解釋裡,就是精神的文明。

5.夜來了,我點上白蠟燭,看它的眼淚淌成什麼形象。

6.千篇一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

7.在這片狂風終年吹拂著的貧瘠的土地上,不要說是人,能看見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們都會觸動我的心靈,怎麼可能在這樣寂寞的天空下見到蹣跚獨行的老人而視若無睹呢?

8.這條荒野裡唯一的柏油路,照樣被我日復一日地來回駛著,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沒有生命,沒有哀樂。其實它跟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條街,一條窄弄,一彎溪流一樣,載著它的過客故事,來來往往地緩慢流動的年年月月。

9.我有許多好看的衣服,但是平日很少穿。我伸頭去看了一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藍的襯衫,大鬍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藍色的。我找了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雖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種樸實優雅的風味。鞋子仍是一雙涼鞋,頭髮放下來,戴了一頂草編的闊邊帽子,沒有花,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沒有用皮包,兩手空空的。荷西打量了我一下:「很好,田園風味,這麼簡單反而好看。」

10.撒哈拉沙漠,在我的內心深處,多年來是我夢裡的情人啊!

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地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近乎初冬的氣侯,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11.我要看看在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裡,人們為什麼同樣能有生命的喜悅和愛憎。

12.每一粒沙地裡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愛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捨不得忘懷,更何況,這一張張活生生的臉孔,我又如何能在回憶裡抹去他們。

13.芥草在沙漠中,尚有依水欣欣向榮,而我們為人者,環境的挫折一來,就馬上低頭,這都是沒有了解生命奧秘的人所處的心境,我想沙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14.我很難控制自己內心的激動,半生的鄉愁,一旦回歸這片土地,感觸不能自己。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芸芸眾生裡的一分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著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

15.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撒哈拉。

相關焦點

  • 三毛——「撒哈拉之夢」
    三毛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踏上廣袤的撒哈拉,追尋前世的鄉愁,和荷西結婚,在三毛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擱筆十年後,以「三毛」筆名,以「流浪者」的身份,寫下散文佳作,造就了流浪文學的經典。三毛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譯作十分豐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我的寶貝》《鬧學記》《滾滾紅塵》等散文、小說、劇本更是膾炙人口,在全球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中國大陸風靡一時,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 三毛如何練就的文學素養 且看這幾句經典語錄
    每個偉大的人背後一定都有一段辛酸的童年,三毛也不例外。她讀小學的時候的尤其偏科,最不喜歡數學,經常不明白為什麼要用數字去表達那些題目,所以每次考試可能都不如人意。後來三毛便患上了抑鬱症,在墓地裡一呆就是一下午,三毛的父母因此幫她轉學了。初二的時候,她在學校還是受人欺負,父母迫不得已讓她退學了。正是在家的這段日子,三毛才漸漸恢復過來,是文學幫助了她。她喜歡讀那些文章,她覺得能感同身受,能夠從中得到解脫和啟迪,就是這樣,她才慢慢的度過了她的童年。到了後來留學的那段日子,才開始的時候寢室的人也欺負她,不過她也反抗,變得更加霸道。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很有趣。三毛記下了在撒哈拉的歲月生活。租來一間沒有頂的屋子,周圍是很驕傲的沙哈拉威鄰居們,有一輛車子,身邊是丈夫荷西,生活得不算差。故事從沙漠中的飯店展開。臺灣寄來的食材,經過三毛「大廚」的烹飪,菜品多樣。荷西很喜歡,其他人也喜歡。寄來的中國食材用得差不多了,西菜便出場,中國飯店一周開張一次。筍片炒冬菇?不存在的,小黃瓜角色扮演筍片。
  • 三毛有哪些經典語錄?
    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加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撒哈拉的故事,也是三毛的故事
    手捧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心中如黃色的書封一樣, 有一種蒼茫與寧靜,那是大地的顏色,遼遠空闊,又沉穩深邃。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從未對沙漠有過任何幻想。也從未想過,有那樣一個女子,在最美的年紀,遠行撒哈拉,說這兒是自己前世的夢幻、第二個家。
  • 可愛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美好的婚姻生活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三毛在沙漠中與形形色色的撒哈拉威人相處的感人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在三毛的眼裡把這種殘缺的生活看成了一種完美。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每個人一生下來被分到的苦難都是不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未知數和困難,我們該如何做?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
  • 遇見撒哈拉的故事,與三毛一起感悟人生,淚流滿面也值得
    遇見《撒哈拉的故事》,與三毛一起浪跡天涯,漫步人生,感受希冀與感動,領悟人生的真諦:快樂,自由,美好……一次又一次,淚流滿面也值得。三毛,一個晴朗明媚的女子,一個多情文藝的女子,一個灑脫自如的女子如她的文字所說,一生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 世間再也無三毛——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認識三毛,是在求知若渴的大學圖書館裡,三毛的美文三毛的故事三毛的哭笑三毛的傾訴三毛的行走三毛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全都吸引著我,如痴如醉、似瘋似癲……這個遙遠的未曾謀面的臺灣女郎該是一個多麼美麗多麼嬌柔多麼纏綿的姑娘喲!
  • 在撒哈拉尋訪三毛故址
    三毛故居44號每次與朋友說起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大家都會想起《撒哈拉的故事》,自然又都會講起書作者三毛。當我也來到三毛隨丈夫荷西居住的西屬撒哈拉那座城市拉阿雍,我對四十年前三毛選擇在這裡生活有點肅然起敬。講三毛生活過的這座城市之前,有必要先把很多人頭腦中關於撒哈拉的混亂概念先簡單清理一下。多數國人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於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但一般都以為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寫作生活之地,沙漠裡有住房、有工作、有生活,或者說,變相地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
  • 撒哈拉的故事:傳奇女子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神仙愛情
    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苦戀著女神的荷西也跟著她去了。每次想起這個神話般的女子,眼前不由得會浮現出在遙遠的沙哈拉大沙漠上,她那飄逸的長髮灑脫的背影,還有她身旁的大鬍子丈夫荷西。《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介紹荷西:「我的先生是一個外國人」。
  • 在撒哈拉尋訪三毛(組圖)
    夢野(旅行家)  每次與朋友說起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大家都會想起《撒哈拉的故事》,自然又都會講起書作者三毛。當我也來到三毛隨丈夫荷西居住的西屬撒哈拉那座城市拉阿雍,我對四十年前三毛選擇在這裡生活有點肅然起敬。  講三毛生活過的這座城市之前,有必要先把很多人頭腦中關於撒哈拉的混亂概念先簡單清理一下。多數國人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於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但一般都以為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寫作生活之地,沙漠裡有住房、有工作、有生活,或者說,變相地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無知是一種罪
    文 | LF·藍澈夫人圖 | 網絡序鄰居姑卡十歲,她快要出嫁得這句話出自三毛《撒拉哈的故事·懸壺濟世篇》儘管只有12字,卻足以令人目瞪口呆《懸壺濟世篇》中的故事,真是有趣又滑稽。三毛在文中講述了自己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給撒哈拉威人治病、接生、補牙齒、甚至做起了獸醫。三毛《懸壺濟世篇》我反覆拜讀了5次,每一次笑個不停,笑聲作罷後,又為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威人感到神傷;因為,撒哈拉威人既封建又無知。
  • 三毛經典愛情語錄: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一樣,那我不要了
    在很多的時候,人們對於愛情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憧憬和美好企盼,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愛情觀,尤其是一些有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愛情觀念,總是十分值得同情,由此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愛情語錄,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三毛經典愛情語錄: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一樣,那我不要了!
  • 《撒哈拉的故事》:壞人三毛告訴你,有一種自私叫做善良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三毛,我知道是一個「流浪」作家,但我以前沒有完整地讀過她的任何作品,在我看來,朋友們在她和Jose之間傳遞了更多關於愛情故事的信息,因此在我的記憶中,除了一些作家的概念,其餘的都是關於她的愛情。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告訴你生活可以詩與夢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敢拿起《撒哈拉的故事》,才敢去神交三毛,因為拿起來卻放不下,因為放不下,所以有那麼多的牽掛,內心有許多言語想說,說與三毛聽:三毛,你將生活過成了夢。「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了一粒沙,然後就有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一本《國家地理》,三毛被撒哈拉所吸引,就這樣她背起自己的行囊,告別西班牙,來到了撒哈拉,一個漫天黃沙,有一個文明極度不發達的地區。去過她的生活,去相會她的愛人荷西,也帶給了我們一本書。
  • 《撒哈拉的故事》——跟隨三毛感受那片遙遠沙漠裡的酸甜苦辣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讀三毛的第一本書,在此之前,我早已對三毛及這本書的大名有所耳聞,依據那些別人摘抄與品評的零零碎碎的文字,我覺得三毛應該是一個特立獨行又十分瀟灑有魄力的女子,然而在讀《撒哈拉的故事》的過程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三毛的浪漫、可愛與純粹。
  • 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悽美絕戀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更多故事等你來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難忘回憶,裡面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
  • 撒哈拉沙漠中的橄欖樹,三毛與抑鬱症
    三毛是知名女作家,我曾經讀過她很多作品,為她筆下所描寫的異國風光,跨國戀情,撒哈拉大沙漠而吸引。再後來,了解到她的童年,其實也是非常不幸和曲折的,三毛小時候比較偏文科,數學不好,經常考零分,後來她發現數學老師總喜歡考課後的習題,就背了習題,結果連考了幾個一百分。
  • 摩洛哥,尋找三毛的撒哈拉
    摩洛哥不僅是一個浪漫的地方,也是一個古老的國度,更特別的是,在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裡,留下了三毛浪漫的愛情故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這是三毛在撒哈拉寫下的名句,影響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