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因疫情再受傷:依賴大陸企業恐斷供,部分產能轉到臺灣

2020-12-12 網際網路連線

受疫情的影響,蘋果在中國內地的代工廠暫時無法恢復正常生產,目前僅恢復了50%的產能,這對其新產品有很大的影響。近日有消息稱,蘋果打算將AirPods、Apple Watch和iPad的部分產能轉移到臺灣生產,以此來減少損失。

要知道AirPods一直是熱門產品,就算已經發布快半年了,有些人依舊沒拿到貨,而現在又受到學校上網課的影響,個型號的iPad已經處在缺貨狀態,蘋果此舉應該是為了能夠恢復正常產能,彌補內地市場庫存不足的難題。

除了繼續生產舊產品,蘋果也在為新品著急。不僅僅是新iPhone,蘋果還要推AirPods Pro Lite。這款無線耳機相當於AirPods Pro的閹割版,沒有降噪功能,價格和第一代差不多,是為了喜歡戴耳塞的人生產的。而2020款的iPad Pro預計採用後置三攝,升級至A13X晶片,並擁有12.9英寸和11英寸版本,Apple Watch和iMAC也會更新。所以這麼多產品要出貨對於現在內地的生產鏈來說,是有一定壓力的,畢竟疫情還不會這麼快結束。

蘋果曾在一月底發布第一財季報告預測,該公司第二財季營收將在630億至670億美元之間,預計當季應收將迎來8.5%-15.5%的同比增長,而現在,蘋果公司預計當季營收將在624億美元左右。

不過內地加工廠導致生產無法滿足需求對蘋果來說或許是一個警示,畢竟其每一條電子產品供應鏈都與中國有很大的關係。三星因為早已在越南拓展其智慧型手機的生產,所以受到疫情的衝擊較小,不過如果疫情持續太久,三星在越南的工廠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很多零部件來自中國大陸。

疫情對蘋果的影響不僅在於供應,也在於需求,除了面對供應鏈產能的恢復問題,蘋果還必須面對目前中國市場的消費低迷期。雷軍在最新召開的小米10大會後表示,疫情讓手機行業按下了暫停鍵。此前包括OPPO、vivo、小米等在內品牌商都宣布部分地區延期開業,目前在疫情嚴重的地區,眾多品牌門店恢復開業的時間仍然未定。對OV兩家來說,線下一直都是重要戰場,去年在線下異軍突起的華為同樣如此。

有數據預測,即使疫情能在三月份得到控制,我國智慧型手機第一季度出貨量也將下降30%,2020全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將筆預期減少5%。總而言之,各行各業受疫情的衝擊都很大,我們只能祈禱疫情快點過去,春天快點到來。

相關焦點

  • 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反而因為疫情越來越大
    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不僅沒有因為疫情而稍減,反而愈來愈大。與此同時,兩岸在臺海的武力對峙以及大陸與美國在臺海、南海的軍事較勁,都愈來愈尖銳。由此所反映的是臺灣生存問題的內在矛盾日益嚴重。  據臺灣官方統計,四月份對大陸的貿易出口佔所有對外出口的44.4%,五月份升至44.9%,六月份更達空前的46.17%。
  • 奇美材崑山廠產能已滿,部分訂單轉移到臺灣
    打開APP 奇美材崑山廠產能已滿,部分訂單轉移到臺灣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7-04 16:11:00 隨著大陸8.5代線、10.5代線產能不斷開出,奇美材崑山廠產能已滿,並把部分接單轉到臺灣廠區,力拚年底單季轉盈,向日東技術移轉第二條幅寬2.5米生產線,規劃明年下半年量產。
  • 島內專家: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還會更高
    臺灣前「國發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25日出席論壇指出,臺灣今年出口正增長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賣到大陸,再轉到其他地方,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9、10月約46%,全年約43%;這趨勢明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未來幾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會變得更高,而不是更低。
  • 「世界越來越」依賴「大陸,臺灣怎麼辦?」
    根據外媒報導顯示,川普正在計劃一件大事,那就是要將大陸最大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與大型國有石油公司中海油,正式地列入出口黑名單,這個決定將會對中國大陸帶來重要的影響。據悉,美國想方設法地阻礙中國大陸企業的發展,又一再提及想要實現中美「脫鉤」,這些舉動都旨在拖慢中國大陸的發展,想要讓中國大陸的高科技領域成長放慢,但是,美國的企圖很難得逞,全球經濟正在加深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一次突破40兆元,並且有望在年底超過美國,躋身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首位。
  • 「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編輯:翰林 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圓滿結束,這次峰會受疫情影響,再加上民進黨當局「提醒」臺灣地區參加峰會的人士應當要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媒:世界越來越「依賴」大陸,臺灣怎麼辦?
    根據外媒報導顯示,川普正在計劃一件大事,那就是要將大陸最大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與大型國有石油公司中海油,正式地列入出口黑名單,這個決定將會對中國大陸帶來重要的影響。 據悉,美國想方設法地阻礙中國大陸企業的發展,又一再提及想要實現中美「脫鉤」,這些舉動都旨在拖慢中國大陸的發展,想要讓中國大陸的高科技領域成長放慢,但是,美國的企圖很難得逞,全球經濟正在加深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 臺灣趁疫情擺脫依賴大陸?島內科技大佬:要現實看問題
    為了防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入侵臺灣,兩岸交流幾乎中斷,是否剛好給臺灣擺脫依賴大陸機會?臺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致遠表示,看大陸的問題要從現實面來看,也就是「世界市場」與「世界工廠」,臺灣對於「世界工廠」或許有疑慮,但是「市場」仍然要爭取,大陸市場是不能輕易放棄。
  • 臺灣陸委會宣稱,「大陸需要且依賴臺灣進口」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據媒體報導,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於近日舉行,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臺灣陸委會日前「提醒」臺灣與會人士要注意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範,使得這場企業界的重大活動不僅被迫改為視頻連線會議
  • 臺灣企業三度違反「一中」,疫情期間引爆大陸網友怒火
    臺灣知名公司霹靂布袋戲旗下電視臺節目《超級霹靂會》於當地時間2020年3月23日上傳一則影片,其中員工談到臺灣的防疫工作卓越,他說「相較之下,我們臺灣還有新加坡被評選為目前全世界在這個疫情當中是最安全的兩個國家」,臺灣防疫成功固然可喜,但其言論恐違反大陸的「一中原則」。
  • 不怕大陸經濟制裁?民進黨當局高官聲稱:大陸貿易更依賴臺灣
    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雖宣稱要推動「新南向政策」來降低對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但今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佔臺灣出口總額的比率卻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時提及,兩岸關係緊張,若哪天台灣跟澳大利亞一樣被大陸制裁怎辦?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講不出明確有效辦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語出驚人的聲稱,大陸更依賴臺灣。
  • 「控制」臺灣的產能,將成為中國大陸、美國晶片競爭的關鍵?
    但隨著全球晶片產業不斷的轉移,以及產業的不斷變化,目前也出現了一個變數,那就是中國臺灣,因為目前全球晶片中,高端晶片至少有50%的生產是在臺灣。按照數據顯示,全球Top10的晶片代工廠中,中國臺灣就有4家,分別是臺積電、聯電、力晶、世界先進,四家的合計份額高達63%+而從生產技術來看,中國臺灣也是最全球最強的,臺積電早就進入了5nm,而美國的格芯、intel都還在10nm,此外聯電馬上就會超過格芯,成為全球第三。
  • 數據再創新高,顏若芳:「大陸依賴臺灣」
    一方面,數據表示臺灣對大陸市場的出口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臺灣聲稱「大陸對臺灣的依賴度非常高」。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臺北市議員羅智強運用數據表示,去年臺灣對大陸出口的貿易佔總出口額43.9%,遠高於馬英九執政時期。面對這一數據,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還是能得出「大陸依賴臺灣」的荒謬結論,實在可笑。
  • 臺灣陸委會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編輯:翰林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圓滿結束,這次峰會受疫情影響,再加上民進黨當局「提醒」臺灣地區參加峰會的人士應當要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相關規範,所以這場兩岸企業間的重要活動也變得格外低調。
  • 點評| 大陸PCB企業高端產能距離臺灣還有差距;京東方、華星光電兩...
    點評 | 大陸PCB企業高端產能距離臺灣還有差距;京東方、華星光電兩強地位已奠定
  • 英媒:臺灣經濟事實上高度依賴大陸 國民黨諷刺蔡英文當局「親中...
    臺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對BBC中文分析,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快速,佔比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2019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衰退4.1%,因此基期較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中國大陸自2019年就開始囤積以及擴大採購半導體,導致對臺灣出口旺盛的半導體需求激增」。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發表作者為胡勇的署名文章,摘編如下: 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似乎都能激起唇槍舌劍。前不久一組兩岸最新貿易資料的公布就引發針鋒相對的解讀。一方大談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聲稱大陸十分依賴臺灣。
  • 臺灣光伏龍頭企業茂迪接連裁員關廠度日
    徐州市經濟開發區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為更好地招商引資,在一些項目上政府的確會墊付部分資金。不過也不擔心有的企業「跑路」,廠區建好後,政府可以再賣給同類型的企業。雖然茂迪暫且不用為徐州新建生產基地的資金問題而擔憂,但其位於馬鞍市的生產基地卻似乎沒這麼幸運。
  • 臺灣經濟依賴大陸而存活,綠營敢不敢讓兩岸全面「斷航」?
    陳柏惟兩位「立委」若真關心健保支出,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65歲以上的臺灣人花掉的健保資源,平均每人每年約6萬多元新臺幣,是其他年齡層的3到6倍。林俊憲與陳柏惟遮住眼睛,拒絕看到許多真相:他們譴責的這些人對健保的貢獻多於從健保得到的好處;這些人得繳保費、繳稅,該繳的逃不掉;這些人貢獻於臺灣經濟發展:臺商賺錢讓在臺的家人花用,臺商幫臺灣製造業打進大陸市場,臺商串起兩岸產業鏈,前進世界市場,沒有臺商,臺灣服務業、製造業會垮一大半。
  • 與大陸斷三通?林育先:國民黨一味迎合「主流民意」恐兩頭空
    與大陸斷三通?林育先:國民黨一味迎合「主流民意」恐兩頭空。林育先談「斷三通」問題林育先參加國民黨的黨務工作已經8年了,他也是藍營青壯一派的代表人物。國民黨近年來關於世代交替問題的改革呼聲一直都有,所以他也是在此呼聲之下被洪秀柱所提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