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反航母,各位看官首先想到的是來自北極熊的飽和攻擊呢,還是來自東風21D的天降正義呢?
筆者想說,無論你想到啥,這一切都已經out啦,現在中國可以不發一槍一彈摧毀整支航母艦隊。
美國現代戰爭專家彼得·沃倫·辛格稱:「中國科學家們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微波武器』,可以毀傷作戰平臺的電子設備,導致其燒毀或死機。」
對於現代武器平臺而言,電子裝置被毀,基本就喪失了戰鬥力,這種微波武器賦予了解放軍可以不廢一槍一彈,就癱瘓敵方坦克集群,擊落空中戰機甚至摧毀整支艦隊的能力。
在今年1月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北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黃文華研究員憑藉高功率微波反導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黃文華表示,該成果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實現了重大跨越,在國際上也為首創,就連美國也只是想想而已。
所謂微波武器,就像大家通常所說的雷射武器一樣都屬於「定向能武器」中的一種,這種武器通過對某一方向發射高功率微波,能使敵方的電子設備因瞬間超負荷而被燒毀失效。
相較於雷射武器的「硬摧毀」,高功率微波武器是以幹擾或燒毀武器系統的電子元器件為特點的「軟殺傷」,由於微波束的束斑遠比雷射射束的光斑大,因而打擊的範圍也大,對跟蹤、瞄準的精度要求較低。
可以說,雷射武器專注於「槍挑一條線」,而高功率微波武器更強調「棍掃一大片」。相比之下,高功率微波武器的造價和技術難度比雷射武器低,也更利於實現武器小型化。
筆者注意到,該系統早在2010年的一次反導試驗中就已經實現了成功打靶,直到今年才獲獎,按照中國人悶聲發大財的優良傳統,最起碼該系統已經實現了實用化部署,甚至研製出比這更先進的傢伙。
而且那次反導試驗是由海軍主導,可以大膽猜則,在即將亮相的055萬噸大驅上,我們必將能看到它與海紅9、海紅10、1130近防炮一起組成遠近結合、點面兼顧、軟硬具備的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立體防空網絡,有了這層金鐘罩鐵布衫,星辰大海不再是夢。
雖然在本次報導中,黃文華研究員獲獎項目的具體運用方向是軍艦防空反導,但高功率微波武器並非只能用於防禦,它還是一種犀利的進攻性武器。
現代戰爭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電子設備在帶來高效的同時,也使得武器系統變得敏感而脆弱,一旦遭到高功率微波武器攻擊,很有可能就無法正常工作。
如果技術足夠成熟,可以實現對區域範圍內進行掃描型的撒網式的攻擊,像美國F22、F35這樣高度信息化的戰機,那就在劫難逃了。
事實上,美國就曾經發生過因地面基地進行微波武器實驗,進而導致一架飛過該基地的戰機墜毀,2名飛行員身亡的慘劇。
高功率微波武器同樣也能對人員造成殺傷,在2014年第10屆珠海航展上,中國保利集團就公布民用WB-I型防暴拒止系統。
該系統能夠發射微波光束,加熱皮膚上的水分子,使人產生劇烈的疼痛感。這款防暴拒止系統的有效範圍為80米,但增大功率後,範圍能擴大至1公裡,說到底就是一個沒加保護罩的超大微波爐。
如果這套系統運用到中國海警船上,在未來的東海南海對峙中,我方海警悄悄打開這項殺器,周邊群眾還沒弄清是咋回事,只感覺到渾身燥熱,疼痛難耐,剛一個照面就抱頭鼠竄了,跑慢了說不定會被活活烤熟呢。
不過殺雞焉用牛刀,在筆者看來,正如外媒分析的那樣,如果中國將微波武器技術搭載在如神鵰、翔龍、利劍和彩虹-5等大型無人機上,再輔以隱蔽接近的戰術,就能在足夠近的距離內對美軍航母戰鬥群等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實施「微波武器」攻擊。
在筆者看來,我們之所以如此執著於打航母,是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侵略者的堅船利炮給我們留下太多痛苦的記憶。
航空母艦作為當今世上最強大的堅船利炮,仍然在中國周邊遊蕩,強大的海防令無數國人望眼欲穿,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之嘔心瀝血,甚至獻出生命,在他們的努力下,到了今天我們終於實現這一百年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