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社廳和教育廳下發改革方案,將原來實行的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和職業高中教師職稱統一併入新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與以往不同的是,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等三類教師均可評正高級職稱,成為「正高級講師」。4年前,廣東省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中小學教師可以評正高級職稱。
筆者曾經採訪過不少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其中不乏名師,由於在很長一段時期,中等職業教育教師職稱系列內沒有正高級職稱,副高級職稱高級講師就是職業頂點。過低的職稱天花板,不僅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待遇上受限,也影響了教研的積極性。不少老師坦言,即便自己想開展教研和學術活動,也往往因職稱受限而掣肘。
有人會說,職業教育就是技能培訓,需要正高級職稱的老師麼?
需要,而且非常需要。與普通高中教師專注於學科教學不同,中等職業學校的老師往往需要是「雙師」型,既要具備理論教學能力,也要具備實踐教學能力,因為,他們不僅是中職學生的老師,也是這些未來技術工人的第一個「師傅」。換言之,中等職業學校的老師,資格和能力門檻甚至比普通高中還要高,根據我國《教師資格條例》,「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相互通用」,而要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老師,還需要具備相應專業的技術等級。
隨著工業和服務業轉型升級,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提升,這就用更高的待遇,更好的職業平臺來需要吸納更多人才加入中等職業教師行列,並能夠在這一平臺上開展較高層次的教研和學術研究,以應對新工業和新服務業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從這點來說,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職稱天花板,以提升其待遇和教研積極性,非常有必要。
當然,有了正高級職稱,並不意味著要講究按資排輩「雨露均沾」,「排排隊分果果」,也不是為了「提高退休待遇」。而是要通過評定正高級職稱,將既有理論教學能力,又有職業指導和實踐教育水平的教師選拔出來,中等職業教育也需要「名師」和「名課程」。
讓正高級講師能夠成為一面旗幟,成為一張名片,不僅能吸引人才從教,吸引有志青年選擇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也能打造出「名師工作室」「名師課程」,開展教研科研工作,最終帶動提升相關學校、相關學科的整體教學教研水平。(舒年)
責任編輯:曹玥
【來源:工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