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節期間,故宮舉辦了「紫禁城裡過大年」活動,沉寂在歷史裡的宮城一下子活了起來,仿佛又回到了歷史的某處,燈火闌珊,喚醒了中國人心中那顆憧憬的種子。在故宮春節期間的大量展品中,最能展現康乾盛世新春氣息的要數天燈和萬壽燈了,這次展出的並不是歷史留存的天燈,而是復原之物。天燈和萬壽燈是故宮工作人員在古籍文獻的記載中獲得了天燈的構造介紹,又通過在庫房裡找到的燈身模型和原件,經過不懈努力復原出來的,正是他們的付出,消失於歷史長河179年之久的天燈、萬壽燈重新現世,我們得以於當代看到明清的過年景象,品味紫禁城逝去已久的年味。所以說,天燈並不是歷史文物,而是一種復原品。
而在近期「景禧燈華——故宮萬壽燈天燈宮燈復原品公益拍賣」在故宮乾清宮廣場舉行,在拍賣會上,天燈、萬壽燈、宮燈復原品均以高價拍賣成功,其中價格最高的就是「天燈」,以1060萬元的高價成交。這次拍賣會是慈善性質,這些復原品拍賣所得最終會用於山西、內蒙古、廣西等地的文化和教育事業。
「天燈」是用來幹什麼的?其實掛天燈是過年期間中國傳統的習俗,春節前後,百姓們在房屋高處掛天燈,徹夜長明,這民間的天燈放在如今就是我們過年很常見的燈籠。而皇宮裡天燈的規格是遠遠高於民間的了,故宮的天燈總高13.9米,乾隆皇帝作詩形容天燈:「金龍護柱長數丈,四柱撐如巨靈掌」,充分體現了皇家的恢宏氣派。與之一併拍賣的萬壽燈則主要起裝飾作用,其造型和裝飾格外精美繁複。
近年來,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層出不窮,明清皇家文化元素被融入到了現代人的生活中,從箱包、手機殼、玩偶、掛墜,到火爆一時的故宮口紅等彩妝產品,還有近期的最大的文創產品天燈、萬壽燈,這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傳統文化的復興正是中華民族偉大複習的不竭精神力量。
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就被棄之於地,西方的文化順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多年來很多中國人熱衷於過洋節,熱衷於追求西方各種產品,總有一種中國傳統的東西比不上外國的認知。直到近幾年來,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復興,曾經最容易熱衷於追求西方新產品的年輕人,現在熱衷於故宮的文化創意產品,街上喜歡穿漢服的也都是年輕人。我們欣慰地看到,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自信了,除了精神的自豪,傳統文化現在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物質載體。
中國文化有其獨有的歷史的厚重,正是因為天燈的背後是中國歷史的重量,他才會價值1060萬元,一場拍賣會過後,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將繼續走向一個繁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