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禧燈華——故宮萬壽燈天燈宮燈復原品公益拍賣」4月2日晚在故宮乾清宮廣場舉行。其中一對「天燈」復原品以460萬元起拍,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1060萬元落槌。
這是故宮首次復原了消失近200年的「天燈」和「萬壽燈」。這本是清代早中期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當時從立到撤,前前後後得動用8000多人次。
自道光二十年(1840)被皇帝取消以來,這個盛世之景湮沒於歷史。今年故宮恢復多種昔日皇宮過年裝飾,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
作為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重要實景展品的這組天燈(一對)、萬壽燈(一對)、宮燈(五對)復原品,依據故宮檔案藏品研究成果復原製作,天燈、萬壽燈燈柱上的龍紋都是由工匠師傅們採用鍛銅工藝用皮錘手工鍛造,力求最大限度的復原每一處細節。
參與拍賣的五對宮燈
經過多輪競拍,天燈拍出1060萬元,萬壽燈拍出800萬元,另有五對宮燈分別以19萬元、38萬元、29萬元、29萬元、30萬元拍出。其中,天燈和萬壽燈被同一位買家拍得。此次公益拍賣所得善款全部用於貧困地區的教育和文化等事業。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
「我們承諾兩點。第一,所有拍賣所得一分一釐都不留,所得善款全部用於貧困地區的教育和文化事業。第二,故宮只會拍賣這一組天燈萬壽燈。」
此消息一出,引發了很大的反響。有人認為這個價格高到離譜:這只是復原品啊,又不是文物,一件新做的東西能賣到上千萬,瘋了!也有人認為,這個價格不算高:世界僅此一件,工藝精緻繁複,值這個錢。他們說的有沒有道理呢?都有道理,也都有偏頗。古代宮廷用的天燈,今天已經沒有實物了,但是長什麼樣,我們是能知道的。在《雍正帝十二月景行樂圖·正月觀燈》圖中,記錄有天燈的圖像。另外乾隆帝御製詩「金龍護柱長數丈,四柱撐如巨靈掌。彩燈左右列丹墀……」作為佐證,兩相對比,就能確認天燈的樣貌。
為了今年「紫禁城裡過大年」的活動,故宮決定復原天燈、萬壽燈等。復原完成的萬壽燈為一對,燈柱高度為7.6米,總高10.9米,直徑5米。天燈復原品為一對,燈柱高度為10.8米,總高13.9米,直徑0.6米。費工費時暫且不說,總之它們都是新物件。如果以新、老來論,認為一對新物件賣上千萬,無論如何也太貴了,這個道理是講得通的。
故宮天燈復原品
然而有一種聲音認為,復原品等於贗品,贗品不該值這麼多錢。這種說法,筆者是萬萬不能同意的,復原品絕對不等同於贗品。
如果拿故宮天燈復原品和一幅當代藝術家的畫作對比,大概是這樣——
論文物價值:它們都是當代新品,都談不上文物價值。
論文化沉澱:畫作是畫家一人幾十年學養的積累;天燈則是古代幾百年文化沉澱的產物,每一個細節都能講出道道。
論耗費工時:一幅畫,畫家一人短則幾小時,長則幾個月;天燈則是由故宮器物部、宮廷部、出版社同仁跨三省三市,全程5300多公裡考察、調研,耗時一年四個月復原。
故宮萬壽燈復原品
以上只談文化,原材料價格都忽略不計,如果算的話,紙墨畫布與十幾米高的燈柱更是沒法比。所以拋開我們的審美慣性,如果市場上一幅當代畫作賣出幾千萬是合理的話,那故宮天燈復原品賣到一千萬出頭,也完全是合理的,甚至可以說,比同價格的畫作要便宜。
結 語
任何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拍賣結果,在買家看來都是值得的,否則他就不會出價了。貴和便宜,只是觀測角度不同而產生的估量,而類似這種將公益與文化相結合,使買家、賣家、貧困地區都受益的方式,才是值得後來者借鑑的。說了那麼多年「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如今在文創領域,可能真的到了文化作為主角來唱戲的時候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驪珠文玩收藏」——好玩的文玩收藏資訊,有用的文玩保養與收藏小知識。
每天晚上九點,我們不見不散!
>>>如果喜歡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END——
▼
菸斗男人的精緻丨討厭的喝茶惡習
中國最難24個字丨馬踏飛燕有點逗
全國最忙文物局丨香港假貨泛濫!
精品文玩,優惠團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