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記》:失明成為傳染病,邪惡的人心就是瘟疫!

2020-12-18 作家圖書館

關注諾貝爾文學獎的讀者,對葡萄牙才子若澤·薩拉馬戈一定不陌生。若澤·薩拉馬戈在著作《失明症漫記》開篇寫道:「綠燈終於亮了,汽車猛地啟動,但人們馬上發現並非所有汽車都一樣。中間一行的頭一輛還停在那裡,大概是出了什麼機械故障。」

文學的手法,小說的技巧,開篇往往是製造衝突,與平常生活場景不一樣的環境出現了,這就是絢麗的引人入勝的開場了。

接著薩拉馬戈寫道,「他們氣勢洶洶地敲打關得嚴嚴實實的車窗,車裡那個人正在呼喊什麼,從嘴的動作判斷,他在重複一個字,不,不是一個,而是三個,確實如此,等到終於有人把一扇車門打開之後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

一個司機忽然間瞎了,誰能同情這個可憐人,而周圍的人大多是冷眼相看的,或是嘲諷著的或是憤怒的,現代都市誰能容忍一個人耽誤自己忙碌的生活。這個可憐的司機馬上聯想到,自己無法繼續正常的生活了,任誰遭遇這樣的事都會手足無措、慌慌張張的。

接著薩拉馬戈說好心人出現了,一位主動要求送可憐司機回家的好心人,繼續往下讀,結果呢,這位好心人竟是個偷司機車的賊!社會的險惡從這個時候滋生蔓延了,失明症像是瘟疫一樣,它就是潘多拉寶盒,對罪惡的人進行打擊,悄無聲息,卻讓每一個感染者生不如死。心中的黑暗和罪惡,讓他們再也見不到世界的光明啦。

一頭失明的海豹

小說是一群人面對失明症漫毒的故事,有太多的醜惡和骯髒,有太多腥臭的品性了,可憐男人的女人是這場災難的唯一目擊者,她是作者留給醜惡的最後良知。薩拉馬戈告訴人們,人的罪惡是永無止境的,就如同善意也永無止境一樣,一念天堂,也一念地獄。

謝謝您關注我,這裡是熱愛文學,正在積極成長的青年作家,歡迎在評論區交流你的思考!

相關焦點

  • 《失明症漫記》:咋說呢?就很「髒」很絕望……
    嗨,姐妹們,今天想跟大家推薦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的代表作《失明症漫記》,如標題,書中講了一個很「髒」很絕望的反烏託邦的故事。·但同時,在一片邪惡與痛苦的沼澤之中,仍殘存著幾粒愛和善良的種子。
  • 《失明症漫記》:當所有人都瞎了,這個世界會好嗎?
    從英國作家的威廉·戈爾丁的《蠅王》到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從加繆的《鼠疫》再到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將戰爭,瘟疫等天災人禍設定為文學背景的作品不勝枚舉。而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又以其對人性刻畫之深刻,對現實隱喻之強烈,在同類作品中絕塵而出,成為震動世界文壇的絕作。
  • 梁文道力薦,豆瓣9.0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失明症漫記》
    梁文道先生在他的音頻節目推薦了《失明症漫記》,葡萄牙作家若澤 薩拉馬戈的作品。在此之前,沒聽過這個作家,儘管他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可是,誰記得每年的諾獎得主呢?更別提他們的作品了。我們不用繞彎子,直接說說《失明症漫記》吧!
  • 《失明症漫記》:人類返回野蠻社會,只需要一場失明症
    也許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會是新冠肺炎或者是傳染病。這一場全球蔓延的疾病,讓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變得跟以往不一樣。古往今來疾病的大流行,往往會對社會重大的影響。在若澤·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中,失明變成了一種傳染病,得病的人眼前一片白色,就像是浸泡在牛奶海中一樣。
  • 《失明症漫記》:我們都是能看得見的盲人
    1988年,若澤·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豆瓣評分高達9.3分。作者的靈感來源於視網膜脫落的經歷,當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來臨時,人性是否經得住考驗。開車的人突然失明,更奇怪的是,他的失明並不是陷入黑暗,反而像沉在牛奶海裡。竊賊把他送回家,偷走了他的車。
  • 豆瓣9.3,薩拉馬戈《失明症漫記》用想像力帶你感受人性和希望
    《失明症漫記》這本書由若澤·薩拉馬戈所作,創作靈感來源於作者視網膜脫落的患病經歷。這本書不僅在豆瓣評分高達9.3分,更是在198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作者薩拉馬戈也因為這本書成為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 在世界電影裡讀懂「瘟疫」 還原現實透視人心
    猶如哲學家霍爾巴赫所言,瘟疫昭示了人類的無知和恐懼。每一次病毒降臨,人們總要面對生存和死亡、自由和秩序、善良和邪惡的多重詰問。電影裡的瘟疫是一面鏡子,逼真地記錄災難,還原現實和透視人心。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中寫道:「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會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一定會和從前一樣,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項基本參數及決定因子。」病毒不會被消滅,它將伴隨人類同行,倒逼文明接受挑戰並不斷演進。  瘟疫之源,不在外界,而在於自己。比病毒更令人擔憂的是偏見。真正的「巫」並不在肉身,而是深埋於人心,一觸即發,不可遏止。
  • 《失明症漫記》:當一場失明症傳染,災難下暴露人性與尊嚴
    「第一個失明者」在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突然間失明了。「偷車賊」將他送回家裡,並偷了他的車,然後他也失明了。接下來,與他們接觸過的眼科醫生也失明了,陸陸續續,所有人都看不見了,他們被強制帶到一個地方隔離,「醫生的妻子」因為想照顧丈夫,也假裝自己失明,一起被帶入隔離區,那裡原來是一家精神病院,門口有持槍士兵守衛,外界靠擴音器向他們發號施令,他們到達隔離區的第一天,擴音器裡放著:你們要摒棄個人主義,你們要知道被隔離是在支援國家。電燈會一直開著。如果沒經過允許離開這棟大樓意味著立刻被槍斃。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 HGT:利用基因療法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或有望治療失明症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uman Gene Therapy 上題為「Gene Therapy Targeting the Inner Retina Rescues the Retinal Phenotype in a Mouse Model of CLN3 Batten Diseas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眼科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該療法有望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來治療失明
  • 臺灣少女摸狗沒洗手 感染罕見犬蛔蟲症險失明
    臺灣少女摸狗沒洗手 感染罕見犬蛔蟲症險失明 專家認為,近來兩岸養狗貓人數增加,犬蛔蟲已成為海峽兩岸的共同敵人。  狗貓身上常有犬蛔蟲或貓蛔蟲,外形像涼麵,約十幾公分,屬人畜共通寄生蟲,寄生在腸道中。範家堃說,每一坨狗大便中,就有十幾萬顆犬蛔蟲蟲卵,這些蟲卵很小,肉眼看不到,一二周後會孵化成幼蟲,若汙染到食物,大人或小孩吞下肚後,幼蟲會在人體器官或眼部移行,致生內臟幼蟲移行症,或眼球犬蛔蟲症,會危及健康及視力。
  • 媒體關注丨「左眼失明,我還有右眼」——記伊美公安分局美溪鎮...
    媒體關注丨「左眼失明,我還有右眼」——記伊美公安分局美溪鎮派出所輔警劉國輝 2020-02-07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眼龍政宗」的由來 伊達政宗右眼是怎麼失明的?
    幼名梵天丸,因罹患皰瘡(天花)而右眼失明。  永祿十年(1567年),出生於出羽國米澤(今山形縣米澤市)的米澤城。在這個孩子出生以前,即有人說這個孩子是萬海上人投胎轉世,因此,在他出生以後,寄予厚望的輝宗將孩子的幼名命名為梵天丸。  元龜二年(1571年),才五歲的梵天丸罹患當時最容易讓小孩喪命的皰瘡(即天花)。
  • 美國男孩失明前看到北極光
    原標題:美國男孩失明前看到北極光  「這好像是一張划過天際的水彩畫!」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4日報導說,9歲的美國男孩本·皮爾斯在失明之前,終於完成了他的圓夢清單上的一項重要任務、親眼看見了美麗的北極光。   皮爾斯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因為早產,醫生一度認為他不可能倖存。
  • 多處路燈「失明」 群眾摸黑出行
    近期,接連有市民向我們欄目報料,反映市區多個路段的路燈出現集體「失明」情況,給市民夜間出行帶來不便。
  • 鳳凰山獄囚服刑十年失明 索賠遙遙無期
    曾經入獄服刑十年的張仁雙目失明《新世紀》周刊 記者 羅潔琪曾經入獄服刑十年的張仁,出獄後卻將服刑的監獄告上法庭,起訴該監獄對他實施非人道待遇,導致自己雙目失明。2006年夏天,刑滿釋放的張仁左眼萎縮,右眼被摘除,雙目失明,只能靠獄警帶著走出監獄大門,屬於一級傷殘。「該人在獄中眼受傷,雙目失明。2006年7月11日釋放後,由鳳凰山監獄送來。找不到親人,無房屋住。現暫住大眾旅社。」當年9月,黑龍江拜泉縣民政局信訪辦如是記錄。找到親人後,張仁開始了漫長且艱難的上訪索賠,並於2008年4月將鳳凰山監獄訴諸法庭。
  • 23歲英國失明小夥登頂歐洲最高峰
    2018年10月中旬,23歲的英國失明小夥Jack Garner冒著秋末冬初的嚴寒,登頂了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他被認為是第一位登上歐洲最高峰的英國視障人士。Jack Garner面臨著時速超過50英裡,零下37攝氏度的寒風,由於極端的天氣條件,他在厄爾布魯士山停留的時間比平時更長。
  • 俞曉群|五行佔:白虹貫日與君道失明
    俞曉群|五行佔:白虹貫日與君道失明 俞曉群 2017-06-30 15:38 來源:澎湃新聞
  • 戴隱形眼鏡坐飛機易致失明
    如果你是隱形眼鏡一族,又常坐飛機,就要注意了,戴著隱形眼鏡長途飛行,容易導致視力損傷,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失明!                    據臺灣臺視新聞網報導,常戴隱形眼鏡長途飛行,容易讓鏡片下產生氣泡,造成缺氧,導致角膜水腫,不僅讓視力下降,還有可能讓角膜潰瘍,甚至導致失明。
  • 勤奮到雙目失明的偉大數學家歐拉
    首先大概簡述一下他的人生經歷:他於1707年出生,13歲遵從父親的意願考入巴塞爾大學學習神學,但因為數學上的才能受到伯努利家族的約翰·伯努利的讚賞以及小灶教學;16歲大學畢業,並且來到俄國擔任彼得堡科學院的數學教授;18歲開始發表論文,19歲完成博士論文,並且獲得了巴黎科學院獎金;由於工作過於勤奮,在1735年右眼患病失明;6年後,參與創建柏林科學院並擔任物理數學所所長;1759年,歐拉成為柏林科學院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