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記》:當所有人都瞎了,這個世界會好嗎?

2020-12-18 囍夫卡

若澤薩拉馬戈(1922-2010)是葡萄牙當代最傑出的作家,1998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葡萄牙迄今唯一摘此桂冠的作家。

善於運用想像力、同情心和反諷所維繫的寓言,讓讀者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現實,是其鮮明的寫作風格。

薩拉馬戈所處的20世紀,曾是災難題材文學盛行的年代,這其中不乏諸多傳世經典。

從英國作家的威廉·戈爾丁的《蠅王》到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從加繆的《鼠疫》再到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將戰爭,瘟疫等天災人禍設定為文學背景的作品不勝枚舉。

而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又以其對人性刻畫之深刻,對現實隱喻之強烈,在同類作品中絕塵而出,成為震動世界文壇的絕作。

英國《泰晤士報》曾讚譽其為「當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試想如果有一天,失明成為一種傳染病,所有人都患上失明症,世界變成人間煉獄,我們在其中該如何生存呢?

《失明症漫記》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荒誕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

一名司機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失明了,他絕望地喊著:我瞎了!我瞎了!

但他的眼睛看上去清晰明亮,與正常人毫無二致。一位路人送司機回家,結果他也失明了,隨後眼科醫生也失明了,就這樣失明症在整個城市蔓延。

失明症患者被集中到精神病院隔離,但是在這個盲人王國裡,眼科醫生的妻子卻是唯一沒有失明的人,她看見了所有的惡行和善意,忍受著比失明更絕望的處境,並最終殺死了盲人暴徒首領,帶領一群盲人逃離了精神病院。

薩拉馬戈用這個故事呈現了災難面前人性的全景,表達了「人一半是冷漠無情,一半是卑鄙邪惡」的主題,毫不留情的鞭笞了人性之惡,也毫不吝嗇的讚揚了人性之美。

他人即地獄

薩特在戲劇《禁閉》中藉由主人公加爾森之口,說出「他人即是地獄」的主題,而薩拉馬戈則用《失明症漫記》描寫了一個擴大版的「禁閉」,說明了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破壞失衡後,人與人只能互為地獄。

提起地獄,你們會想到硫磺、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 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獄。——薩特《禁閉》

在《失明症漫記》中,讀者可以時時看到「他人即地獄」的戲劇情景。

當司機成為第一個患上失明症的人以後,相對於所有沒有失明的人,相對於整個社會,他就是別人的地獄。他在不知不覺中就將失明症傳染給了同他接觸的每一個人,讓整個城市陷入了空前的災難,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罪人」。

偷車賊將司機送回家,順手偷走了司機的車,轉眼他就失明了。第一個失明的司機和第二個失明的偷車賊之間水火不容,形成了互為地獄的關係。

偷車賊認為自己出於好心送司機回家,司機卻將失明症傳染給他,不免有些恩將仇報的怨恨;司機卻認為偷車賊不懷好意,真正的目的是偷車,而非送他回家,不免有些趁火打劫的的意味。

這種矛盾是一個死結,他們不免要陷入黑澤明所營造的「羅生門」,在無休止的各自辯解中,讓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如果這些關係都還不夠明顯的話,那麼盲人暴徒統治者與普通盲人的關係,則將「他人即地獄」展現的淋漓盡致。在盲人王國裡,法律和道德所維繫的現代社會秩序被徹底粉粹,取而代之的是用暴力構建的「新秩序」。

盲人暴徒們依靠手中的武器為所欲為,他們搶奪糧食,搜刮財產,隨意殺戮,成為了邪惡世界的國王。他們用糧食和水要挾普通盲人獻上「女人」,以滿足他們的獸慾。

而手無寸鐵,一盤散沙的普通盲人們,只能忍辱偷生,任由暴徒們欺凌侮辱。盲人暴徒成為了普通盲人們的噩夢,是後者無窮無盡的地獄。

盲人是未盲人的地獄,盲人是盲人的地獄,盲人暴徒是普通盲人的地獄,薩拉馬戈通過這三種關係表達了存在主義「他人即地獄」的主題。

這一切如同古希臘哲學普羅泰戈拉所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破壞,萬事萬物的尺度也隨之消亡,人與人只能陷入「他人即地獄」的惡性循環。

災難面前,人有尊嚴嗎?

書中置身於現代文明中的每一個人,在他們失明前都遵循著社會秩序,雖然這種遵循並非都是出自內心,但至少在形式上,大眾依然服膺於法律和道德的約束。

但是,當所有人都成為了目不識物的瞎子,物理的盲演變為靈魂的失明,善惡的界限開始模糊,直至消失,精神病院隔離區瞬間淪喪為人間煉獄。

災難構成的生存威脅足以讓人喪失尊嚴,退化到史前文明。既然大家都看不見,那麼做任何事自然都不會被注視。所以很多人一步步將羞恥感這層外衣褪下,心安理得接受醜行。

於是,人們開始回到茹毛飲血的世紀,群居生活,結隊覓食,人人可以隨意交媾,不穿衣服,不洗澡。

甚至任由同伴的屍體腐爛,不安葬不禱告,這已經不是失明了,而是精神的死亡,除了四肢直立行走和語言以外,他們和動物已然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在這汙濁的世界裡,醫生還死命維持著奄奄一息的人類尊嚴,顯得悲壯又偉大。

書中描寫了一個很動人的情節,當眾人像野獸一樣隨時隨地排洩自己的糞便,屋子裡已經變成了一個糞池的時候,醫生艱難的摸索著找到了廁所門,他要用人類的排洩這一卑汙的行為來維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看起來很諷刺,實際上很偉大,因為這是地獄之中,人類無聲的反抗和掙扎——不願淪為野獸的反抗。

他弓著兩條腿,扶住拖在令人作嘔的地上的褲子,感到一陣心酸,世上的不幸莫過於此,盲人,盲人,盲人,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悄悄地哭起來。他試探著走了幾步,碰到了前面的牆上,伸出一隻胳膊,伸出另一隻胳膊,終於找到了廁所的門。——《失明症漫記》

書中還有一個情節同樣呼應著醫生維持尊嚴的堅持,他因為看不見而錯上了「戴墨鏡姑娘」的床,並與其結合,醒悟之後立便即羞愧。

當妻子出於哀憐,表示他可以留在那的時候,他卻說:「不,我要到我們的床上去。」

醫生並未喪失對愛情的信仰,人類的羞恥心和愧疚感讓他選擇回到自己床上,這與那些荒淫墮落,發散獸慾的盲人形成了對比。

薩拉馬戈通過描寫醫生的這兩個細節,讓讀者悲嘆災難毀滅尊嚴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動於醫生維持尊嚴的壯舉。

英國詩人柯爾律治在詩裡這樣說道:「倘若人不升空成為天使,毫無疑問,他將下沉成為魔鬼。」毫無疑問,在《失明症漫記》裡,醫生固執得維護著作為人的尊嚴,正是為了喚醒人性,使自己不至於下沉為魔鬼。

現實呼喚正義

「在瞎子的世界裡,誰有一隻眼睛誰就是國王。」而醫生的妻子就是這樣一個在盲人王國裡雙目健全的人。

這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作為唯一看得見的人,醫生的妻子要麼選擇和那些盲人暴徒一樣,搖身一變為統治者,壓榨盤剝,讓所有人成為自己的奴隸;要麼就保持自己善良仁慈的本性,儘自己所能幫助那些盲人。

她選擇了後者,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一旦選擇仁慈善良,意味著承擔責任。她之所以假冒盲人進入精神病院,是為了照顧自己的醫生丈夫,現在她要照顧的不僅是丈夫,而是所有值得她照顧的盲人。

對於這一點,她有著清醒的認識,如同她自己所說:「至少會變成大家的女僕, 甚至也許會成為一些人的奴隸。」

要知道在這個盲人國度裡,最不幸的恰恰是看得見的醫生妻子,正因為她看得見,所以她不得不忍受盲人看不見的事情,忍受更多的痛苦。

她不得不眼睜睜看見一群逃生的盲人被士兵槍殺;她不得不忍受一群盲人在自己眼前隨意排洩;她不得不眼睜睜看見同伴被盲人暴徒姦淫虐待而死;甚至,她不得不看見丈夫走錯床鋪與人交媾。

但她的良知和正義並不因為看到這些而喪失,就像她要求士兵送來鐵鍬掩埋盲人的屍體一樣,當她喊出那句「一定會再生」,她的內心就已經有了目標:「維護正義,帶他們走出去。」

於是她不再沉默,用一把剪刀終結了姦淫殘暴的盲人暴徒首領,「帶墨鏡的姑娘」一把火燒了盲人暴徒的營房,一群盲人在醫生妻子的帶領下逃出了精神病院......

在一片煉獄裡,鬼魅叢生,所有人都對暴行逆來順受,在絕望中麻木不仁,靜靜等待死亡的降臨。只有醫生妻子選擇反抗,彰顯正義的力量,用她健全的雙眼為大家帶來光明。

薩拉馬戈不愧為文學巨匠,他親手策劃了一場人間慘劇,讓我們跟隨書中的盲人一起陷入身體和靈魂的雙重絕境,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災難中人是如何喪失人性,淪為走獸的。

當我們也以為世界就這樣衰亡的時候,他又鬼斧神差地讓醫生妻子這一正義和希望的化身出現,讓她帶領盲人們走出精神病院,也帶領我們走出悲哀與絕望,無異於讓我們接受了一場靈魂的洗禮。

相關焦點

  • 《失明症漫記》:失明成為傳染病,邪惡的人心就是瘟疫!
    若澤·薩拉馬戈在著作《失明症漫記》開篇寫道:「綠燈終於亮了,汽車猛地啟動,但人們馬上發現並非所有汽車都一樣。中間一行的頭一輛還停在那裡,大概是出了什麼機械故障。」文學的手法,小說的技巧,開篇往往是製造衝突,與平常生活場景不一樣的環境出現了,這就是絢麗的引人入勝的開場了。
  • 《失明症漫記》:咋說呢?就很「髒」很絕望……
    雖然我活得很好,但這個世界卻不好。這個世界太糟糕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為我們越來越不願睜眼去看世界。嗨,姐妹們,今天想跟大家推薦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的代表作《失明症漫記》,如標題,書中講了一個很「髒」很絕望的反烏託邦的故事。
  • 《失明症漫記》:我們都是能看得見的盲人
    1988年,若澤·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豆瓣評分高達9.3分。作者的靈感來源於視網膜脫落的經歷,當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來臨時,人性是否經得住考驗。開車的人突然失明,更奇怪的是,他的失明並不是陷入黑暗,反而像沉在牛奶海裡。竊賊把他送回家,偷走了他的車。
  • 梁文道力薦,豆瓣9.0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失明症漫記》
    後來,這件事與每個人相關。梁文道先生在他的音頻節目推薦了《失明症漫記》,葡萄牙作家若澤 薩拉馬戈的作品。在此之前,沒聽過這個作家,儘管他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可是,誰記得每年的諾獎得主呢?更別提他們的作品了。我們不用繞彎子,直接說說《失明症漫記》吧!
  • 豆瓣9.3,薩拉馬戈《失明症漫記》用想像力帶你感受人性和希望
    在司機等待紅綠燈後發現自己失明後,開始沒有方向的轉頭尋求幫助,腳在地面滑動,沒有依靠的站在道路中央,呼喊著卻不知道有誰能聽到他的聲音。盲人舉起雙手不停的在眼前搖擺,好像身陷迷霧之中,什麼都看不見了。這是《失明症漫記》出場的第一個失明的人。司機的妻子帶他去醫院看病後,眼科醫生也失明了。
  • 《失明症漫記》:人類返回野蠻社會,只需要一場失明症
    也許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會是新冠肺炎或者是傳染病。這一場全球蔓延的疾病,讓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變得跟以往不一樣。古往今來疾病的大流行,往往會對社會重大的影響。在若澤·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中,失明變成了一種傳染病,得病的人眼前一片白色,就像是浸泡在牛奶海中一樣。
  • 《失明症漫記》:當一場失明症傳染,災難下暴露人性與尊嚴
    故事中的人物都沒有名字,只給了一個簡單的稱號,比如:第一個失明者、偷車賊、醫生、醫生的妻子、戴墨鏡的女孩、斜眼小男孩和戴眼罩的老人,這七個人是本書的主要人物。「第一個失明者」在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突然間失明了。「偷車賊」將他送回家裡,並偷了他的車,然後他也失明了。
  • 這個世界會好嗎?(深刻好文)
    這個「世界會好嗎?」是個真問題! 段協平 1918年11月7日,梁濟先生與兒子梁漱溟討論歐戰新聞時問:「世界會好嗎?」 梁漱溟信心滿滿:「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
  • HGT:利用基因療法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或有望治療失明症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uman Gene Therapy 上題為「Gene Therapy Targeting the Inner Retina Rescues the Retinal Phenotype in a Mouse Model of CLN3 Batten Diseas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眼科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該療法有望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來治療失明
  • 哭的跟個淚人似的,為何古人動不動就哭瞎了
    看古裝劇或者看歷史小說,我們都會看到一種哭瞎眼睛的現象,電視劇情中常有:某位因傷心過度,整日以淚洗面,導致視力下降視線模糊,以至於哭瞎眼睛,醫生出場看過一番後,表示患者就是哭得太多,怎樣怎樣會好起來,一般最後沒有少哭,把楚楚動人的雙眸給哭沒了,讓觀眾唏噓不已,好好的人哭瞎眼睛,哭多了真的會哭瞎嗎
  •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記泰國四面佛神廟重新開放
    原標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記泰國四面佛神廟重新開放  原標題 特寫:「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記泰國四面佛神廟重新開放   新華網曼谷8月19日電(記者李穎 陳家寶)19日上午,兩天前發生爆炸的曼谷四面佛神廟重新開放。
  • 世界讀書日|我們都是歷史的書寫者——讀《西行漫記》有感
    在這個信息自動推送,碎片化快速閱讀的時代,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慢慢地看一本書呢?最近花了一個多星期,每天大概一小時的時間,重讀了《西行漫記》這本書,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紅軍早期革命紀實報導。一、《西行漫記》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今陝甘寧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寫成的紀實報導,先後在當時的國內外報刊連載,後來集結成書。
  • 臺灣少女摸狗沒洗手 感染罕見犬蛔蟲症險失明
    臺灣少女摸狗沒洗手 感染罕見犬蛔蟲症險失明   中新網5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養狗和貓的人越來越多,但互動太親密恐非好事。
  • 臺灣資深媒體人:難道臺灣人眼都瞎了?
    臺灣資深媒體人董智森撰文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譚德塞和臺灣爭執不休,但若細看臺灣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寫給WHO的信函,必會懷疑「臺灣人的眼都瞎了嗎?」稍懂英文的人看過信後,再聽臺灣自稱「曾提醒WHO肺炎會人傳人」,肯定會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後來表示,他半夜睡不著,上PTT看到網友的貼文,該則貼文引據「武漢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告。
  • 這個世界會好嗎?|「流動的邊界」回答跨世紀靈魂之問
    這個世界會好嗎? 科技與文化共榮共生,將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以「流動的邊界」為主題的2020騰雲峰會,於11月26日在騰訊北京總部隆重舉行。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到底是該作為「使用詞彙」來記,還是乾脆只當「閱讀詞彙」來記?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作為「使用詞彙」來記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我想就算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英美人讓他用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這個詞彙,他照樣感覺有很大困難。
  • 西遊漫記——天空之鏡
    西遊漫記——天空之鏡文/丁波      對西北的湖水留下深刻印象。人們用「天空之鏡」來形容茶卡鹽湖,其實,其它的一些湖水何嘗不是天空之鏡?      到大柴旦的第二天清晨,汽車沿著一條未修整的泥石路一路前行,因為晚上下了雷陣雨,路上泥濘一片,但為了當地人們口中傳說的翡翠湖,顛簸著也願意。
  • 迎接2021: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文/香襲書卷就像小草相信春天會來臨,我相信明天會越來越好。也許此時的我們正在經歷著生命中的至暗時刻,也許此時我們正面臨著感情的失落,病痛的折磨,也許此時我們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請你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相信會好的,就如同相信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我們所有此時面臨的問題,都會被時間解鎖。好的,堅持下去。
  • 蔡英文贊臺中空氣越來越好 網友嗆:當我們臺中人眼都瞎了?
    中國臺灣網7月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中空汙嚴重,今年3月甚至被拍到整個城市幾乎都淹沒在霧霾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到臺中市,大讚臺中的空品狀況越來越好,卻被抹黑成越來越糟,她為臺中市長林佳龍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