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質能源欲出芒草或成能源作物新星

2020-12-24 中國天氣

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尋找可再生清潔能源已是全世界共識。對生物質能的研究,吸引大批科研人員目光。然而,第一代能源作物玉米、水稻、甘蔗、大豆等在給人類贏得替代能源希望的同時,也隨之帶來淨能量產出少、與糧食作物爭搶耕地等一系列負面效應。於是,尋找第二代能源作物成為生物質能領域重要課題,一種叫芒草的能源作物聚集了人們的目光……

芒草能源作物新秀強勢登場

化石能源日益緊缺,汙染日趨嚴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時代課題。在尋找替代化石能源和第一代能源作物的過程中,芒草漸漸進入研究人員的視野,成為第二代能源植物中的希望。

第一代能源作物與人搶地爭糧

當今世界,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風能、太陽能、地熱、潮汐、水電和生物質能……都取得快速發展,其中生物質能主要指綠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機體。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目前,我國農村常見的生物質能有秸稈、沼氣等。

第一代能源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甘蔗、大豆、油菜等糧食和經濟作物。這些植物大多為一年生,需年年耕地播種,大量灌溉施肥,投入的能量大,淨能量產出卻少得可憐。加上它們還與糧食作物爭耕地,由此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比如,人們為補充耕地而砍伐森林,結果降低了地球的碳儲存能力,反而不利於解決溫室效應。

美國等西方國家擁有大量閒置土地,因此他們發展第一代生物能源條件比較優越,已經形成規模。但是,對於擁有世界1/5人口的中國,耕地面積不及世界的1/10,用耕地生產第一代能源植物必然危及糧食安全和國家穩定。

芒草多種優勢集於一身

為解決能源植物和糧食作物爭地的矛盾,世界各國均在尋找合理的替代途徑。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芒草中的巨芒草就進入了西方科學家的研究視野。西方科學家發現,作為第二代能源作物,巨芒草具有多種優勢。

芒草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不會與糧食作物爭耕地;它們光合效率高,可以更有效地把太陽能和二氧化碳轉化儲存起來;年產生物量大,能提供更多的生物質以轉化為燃料。同時,芒草具有高效用水、用肥和光合作用的能力,並且一年播種可持續生產10到20年,投入低,淨能量產出相當大。正是由於芒草具有不與糧食爭耕地、產量高、減碳能力強、淨能量大等多個優勢,迅速成為能源作物研究中的新星。

與穀物類糧食作物一樣,芒草在分類學上屬於被子植物的禾本科。全世界共有約14個野生種,大多分布在亞洲,少量產於非洲,屬碳四植物,具有高光飽和點、高光合速率和高光合生產效率生理特性,比碳三植物耗水少且光合效率高。

國際上研究最多的巨芒草,是一個起源於日本的不育三倍體雜交種,其父母本是原產於東亞(包括中國)的二倍體的芒和四倍體的荻。1935年巨芒草作為觀賞植物傳入丹麥,半個世紀後,作為能源作物的潛力替代品種首先在歐洲得到認可和測試。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芒草——能源作物新秀強勢登場 - 經濟參考網
    化石能源日益緊缺,汙染日趨嚴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時代課題。在尋找替代化石能源和第一代能源作物的過程中,芒草漸漸進入研究人員的視野,成為第二代能源植物中的希望。  第一代能源作物與人搶地爭糧  當今世界,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風能、太陽能、地熱、潮汐、水電和生物質能……都取得快速發展,其中生物質能主要指綠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機體。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目前,我國農村常見的生物質能有秸稈、沼氣等。
  •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芒草或可成為新一代能源作物
    中國科學院「芒草的研究開發與高效可持續利用」項目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生物質能源》上的一篇文章揭示,多年生草本植物芒草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性和極強的適應性,是可供培育耐冷、耐旱和耐貧瘠的高產能源作物,或可取代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成為新一代能源作物。
  • 日本科學家研製出首例轉基因芒草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研製出了首例轉基因芒草。芒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東亞,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作物。芒草是一種纖維素原材料,它含有木質纖維素,可用於生產乙醇。在尋找新能源的過程中,「高個子」芒草已經成為能源植物中的佼佼者。 日本研究團隊的文章是去年8月份在《全球變化生物學生物能源》上發表的,這是國際上在生物質能源領域的主流期刊。報導中介紹的芒草轉基因技術,是對植物器官進行組織培養,然後用基因槍打入待轉的基因,再生之後,在植物體內進行表達。這實際上是植物學領域非常普通的技術,在水稻、棉花等作物中應用得很成熟。
  • 張智全:多品種試驗多領域種植 發揮芒草能源生態效益
    3月20日上午,市委書記張智全,市委副書記、市長汪海洲聽取了我市芒草試驗種植情況匯報。張智全指出,要把芒草試驗種植作為我市的一項示範試驗項目,多品種試驗、多領域種植,發揮芒草在能源、生態等方面的效益。
  • 瑞雪兆豐 萬象始更新—2013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與生物質利用高峰...
    2013中國 (國際) 生物質能源與生物質利用高峰論壇是由中國農業部沼氣研究所、中國農科院生物質能源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商飛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主辦,由勤哲傳媒、中國新能源網、中國生物質燃料網聯合承辦的國際性大型論壇。
  • 芒草的種植時間以及芒草的特點!
    對於芒草可以發電嗎?很多人都存在著疑問,那麼芒草真的可以發電嗎?下面就一起來認識一下芒草。芒草一、簡介芒草又名白微,原是雜草的一種,主要生活在生於熱帶及南亞熱帶地區。在路旁或荒地都能看到他們。芒草是禾本科,多年生叢生植物,個頭很高,一般在1~2米左右。花序很漂亮,初綻呈淡紅色,乾枯呈銀白色,花期在每年的8~10月。陽光下的芒草花顯得格外奪目,所以它很喜歡陽光,並且耐旱,短期的潛水也耐淹。
  • 吉林東遼廣德匯能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吉林東遼廣德匯能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位於東遼縣安石鎮杏木村四組,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擁有生物質(秸稈)炭氣電熱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方面獨特的技術。公司深度開發生物質(秸稈)電、炭、氣、熱聯產產業,並擁有自主的知識專利產權,為節能環保、精準扶貧、分布式能源、綠色有機農業、環保產業及炭交易等生物質綜合利用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華東生物能源助力綠水青山 —2020華東生物質能源協會新春年會圓滿...
    以「保藍天白雲 做生物能源」為主題的2020華東生物質能源協會新春年會隆重召開。200多名企業家歡聚一堂,分享過去一年的收穫和喜悅,共同展望美好的未來。全國工商聯新能源生物質專委會秘書長鬱家清先生為華東生物質能源協會會長授牌
  • 「小秸稈」大能源|如何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
    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替代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2、生物質顆粒燃料能源的必要性能源和環境正面臨嚴重危機。因此,改變能源消費結構,防止空氣汙染已成為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如何尋找清潔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例如:煤炭和石油)。作為一種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生物質能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質能是指存儲在生物體中的能量。
  • 武漢植物園芒草研究獲得美國能源部與農業部能源專項聯合資助
    經過多年評價研究,科研人員認為異源三倍體芒草奇崗( Miscanthus x giganteus) 是最有潛力的能源作物之一,在歐美國家受到高度重視。但三倍體奇崗生殖不育,難以進行遺傳改良。奇崗是由荻(M. sacchariflorus)和中國芒(M. sinensis)雜交而來,其3個基因組中的2個來源於中國芒。
  • 林草科技丨引領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記生物質熱解氣化多聯...
    林草科技丨引領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記生物質熱解氣化多聯產團隊 2020-12-23 1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蘆葦與芒草
    韋雲岑 在微信群裡看到有朋友發了張圖出來,問那是什麼植物,有人說是蘆葦,有人說是芒草,有人說是茅草,我一看覺得也是芒草。大家更是對這兩種植物開始了討論,說起各自故鄉對它們的叫法及其作用。我也想起來童年對這兩種植物的一些印象。
  • 樹枝、秸稈、糞便……「古典」能源在中國強勢復興
    「鑽木取火」「擊石取火」……對火的使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座重要裡程碑,彰顯著人類在惡劣環境中迸發出的生存智慧。燒火做飯、照明取暖,人類用火焰點燃身邊最司空見慣的樹枝、秸稈等獲得熱能,支撐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在漫長的古代社會,我們今天稱為生物質能的樹枝、秸稈等是人類利用最早、最普遍、最重要的「古典」能源。
  • 生物質發電為82500小時!非水可再生能源補貼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2020年1月,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以下簡稱4號文)。生物質發電項目,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為82500小時。
  • 發展生物能源不能急功近利
    當前,世界各國都給予了該產業積極的支持政策,生物質發電、供熱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生物液體燃料、沼氣工程、生物化工產品等方面,也根據各國國情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縱觀全球,生物能源作為一個公認的能源清潔化和低成本、高效碳減排事業,在多個國家被列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然而,中國對於生物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度、廣度、規模等都相對較弱,與我國這一產業發展的潛力規模並不匹配。
  • 【能源地圖】芬蘭:能源大幅入超,著眼新一代生物燃料
    芬蘭由於氣候寒冷,取暖的能源需求較大,而且還擁有紙及紙漿產業等高能耗產業。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與德國相比多6成左右,在全球也是位居前列。 由於用電量的增加超過了電力資源的開發,因此在一次能源供應量數據中,「其他」一項中包含了電力入超的3%。 由於海外依賴度較高,芬蘭亟需開發國內資源和進行節能。作為具體政策,目前正在推進核電,以及擴大利用以生物質為中心的可再生能源。
  • 吉林省印發能源科技裝備發展「十三五」規劃
    汪清龍騰能源開發公司油頁巖地面乾餾工程項目自投產以來,不斷進行裝備技術改造,收油率不斷提高,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吉林眾成油頁巖開發公司在扶餘市開展的原位壓裂化學乾餾提取頁巖油實驗項目,中試取得進展,已從地下300米巖層成功提取出頁巖油和可燃氣體。吉林省煤田地質局正在開展的煤炭地下氣化、煤層氣地面抽採、淺層地熱開發等研發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推廣應用前景寬闊。
  • 市民欲買新能源車 擔心充電難
    在不限行、免費停車、專屬號牌、政府補貼等利好政策下,新能源車越來越受市民認可,特別是受到欲購家用第二輛車市民的青睞。但充電難、充電樁安裝難,成了不少市民選購時的顧慮。買車3個月 難安充電樁家住西安市高新區尚品美地城的劉師傅,最近很是煩心,他去年底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後,在給車位上安裝充電樁時,受到了小區物業的阻攔。
  • 生物質廢棄物厭氧發酵的研究進展
    筆者綜述現階段利用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厭氧發酵的研究成果,以及利用預處理、不同生物質混合發酵和添加外源催化劑等手段來強化生物質厭氧發酵的進展。農作物、油料作物、農業有機剩餘物、林木和森林工業殘餘物等生物質資源通常都能提供能源。
  • 義大利發現一種新的可持續能源來源——蘆竹
    作為動物和植物有機物分解的產物,沼氣是一種天然的能源,可以在電能和熱能生產中替代化石燃料。目前,玉米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沼氣作物,但是用玉米生產沼氣會對環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而且玉米也是人類和動物的必要營養。    最近,義大利比薩聖安娜高級學校的農業、環境和景觀土地實驗室的一項研究發現,蘆竹生產沼氣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它可被用於生產發動機生物燃料,而且對環境的影響很小。這項研究近期發表在《生物資源技術》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