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圖】芬蘭:能源大幅入超,著眼新一代生物燃料

2021-01-12 人民網

芬蘭由於氣候寒冷,取暖的能源需求較大,而且還擁有紙及紙漿產業等高能耗產業。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與德國相比多6成左右,在全球也是位居前列。

另一方面,芬蘭能源資源較少,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要依賴進口。電力方面,不僅與挪威和瑞典等北歐國家頻繁進行電力買賣,還加強了與俄羅斯之間的輸電網,進口量超過了出口量。

由於用電量的增加超過了電力資源的開發,因此在一次能源供應量數據中,「其他」一項中包含了電力入超的3%。

由於海外依賴度較高,芬蘭亟需開發國內資源和進行節能。作為具體政策,目前正在推進核電,以及擴大利用以生物質為中心的可再生能源。

苦於第五座反應堆遲遲不能投入運轉

芬蘭目前共有4座核電機組處於運轉狀態,提供18.6%的一次能源。另外,面向波士尼亞(Bosnia)灣的奧爾基洛託(Olkiluoto)核電站也正在建設3號機組。

該發電機組名為「歐洲壓水反應堆」(EPR),堪稱法國的海外出口戰略反應堆,是法國阿海琺集團開發的新一代壓水反應堆。奧爾基洛託3號機組的輸出功率高達160萬千瓦,從2005年8月開始進行建設,旨在提高芬蘭的能源自給率。

根據當初的計劃,現在該機組應該已經投入運轉,但由於採用新式反應堆、建設長期中斷導致相關技術經驗較少等,種種因素導致工程大幅延期。目前,阿海琺集團計劃在2012年年底之前完工,從2013年開始供電。

由於預算和工期大幅增加和延長,該業務對於芬蘭和法國的相關行業來說,已經成為煩惱的根源。不過,芬蘭政府目前正在推進增建2座核電機組的計劃。

大力發展新一代生物燃料

芬蘭的可再生能源大部分為生物質和水力發電。

如上文所述,芬蘭的紙和紙漿產業比較發達,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造紙黑液被用作燃料。而且,在國內各地還建有木粒工廠,發電及供暖領域也在積極推進利用生物質。

在運輸燃料領域,原國營石油企業Neste Oil公司正積極推進生物燃料的生產。在歐洲,石油行業已經展開激烈競爭,周圍存在巨大的石油公司,面對這種情況,資源貧乏國家的石油公司為了維持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生產高品質生物燃料的經營方針。

Neste Oil大力發展的領域,是在煉油廠經過氫化處理、名為NExBTL的新一代生物柴油。已經在芬蘭國內的Porovoo煉油廠投入生產,目前正在市場上廣泛銷售「Neste綠色柴油」,該產品是在以石油為原料的輕油中添加了10%的NExBTL。

Neste Oil還開始在海外生產NExBTL,2010年在新加坡建成了年產80萬噸的工廠。並於2011年在荷蘭鹿特丹啟動了同等規模的工廠。

Neste Oil開始在赫爾辛基嘗試利用100%的NExBTL,力爭向市場投放濃度更高的生物燃料。並計劃用作航空燃料,德國航空公司計劃進行相關試驗。

不過,NExBTL由於是以棕櫚油為原料,會與食品產生競爭、破壞熱帶森林,從這一角度受到了批判。Neste Oil還致力於新一代生物燃料的開發,與知名紙漿企業Stora Enso公司設立了合資公司,準備對使用木質原料的燃料進行商業生產。將Stora Enso所擁有的木質原料氣化,然後生產合成燃料,這是被稱為BTL燃料的新一代生產技術。

在南非和卡達,目前正在進行以天然氣等為原料的合成燃料的商業生產,但還沒出現BTL業務。Neste Oil力爭實現全球首個商業規模BTL業務的實用化。

為可再生能源普及提供支援

歐盟設定了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在歐盟整體最終能源消費中所佔的比例提高到20%的目標,芬蘭設定了高達38%的目標。2008年的實際數值僅為30.5%,還需進一步大力普及可再生能源。該國政府開始強化扶持政策,力爭推進此前基本沒有普及的風力發電,並進一步擴大生物質的利用。

在推進風力發電方面,國會於2010年年底通過了相關法案,為施行固定價格全量收購制度(Feed-In Tariff,FIT)進行努力。海上風力發電的普及也受到了很大的期待,但由於預定採用的收購價格不太高,因此在需要大額開發費用的海上風力難以實現普及,將以陸地為中心進行建設。

關於生物質發電,擴大熱電聯產發電等領域的扶持政策,力爭擴大森林能源的利用,但由於會與作為骨幹產業的紙及紙漿產業的原料採購產生競爭,因此業界出現了反對之聲。還有人指出,大量砍伐森林會降低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反而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相關焦點

  • 奧迪與法國全球生物能源公司推進新燃料發動機商業化可減少汙染物...
    奧迪與法國全球生物能源公司(Global Bioenergies)籤署新協議,重點關注生物質殘渣原料的商業化應用道路以及新型可再生汽油混合燃料發動機的測試。在完成了一系列發動機測試和在異丁烯(isobutene)生物生產過程中取得重大進展之後,兩家公司同意啟動一項新計劃。
  • 歐洲更多能源公司關注生物燃料和氫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生物燃料新聞倫敦報導,西班牙能源巨頭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技術和可持續業務主管路易斯·    雷普索爾認為由於生物燃料適合滿足氣候目標,生物燃料將成為海運和航空行業的近期選擇,而合成燃料在2030年以後也將成為潛在的選擇。
  • 發展生物能源不能急功近利
    這些文件中,有的是反覆「徵求意見」(如《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有的則是沒有徵求意見直接頒布出臺(如《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對於生物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國家應該給予怎樣合理的支持政策,一直備受爭議。
  • 芬蘭治理霧霾經驗: 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 重工業搬離
    司徒寧告訴記者,芬蘭與中國中、北部地區有幾點相似之處:冬季氣候寒冷,供暖耗能較大;能源緊缺,需要進口能源來滿足本國需求,因而急需提高能效比:都擁有造紙、鋼鐵等高耗能產業,且佔比較高。   原來,芬蘭與中國有這麼多相像的地方。那麼芬蘭為什麼幾乎看不到空氣汙染呢?司徒寧告訴記者,芬蘭人口密度低,環境承載能力保持得較好。
  • 「小秸稈」大能源|如何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
    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替代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2、生物質顆粒燃料能源的必要性能源和環境正面臨嚴重危機。因此,改變能源消費結構,防止空氣汙染已成為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如何尋找清潔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例如:煤炭和石油)。作為一種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生物質能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質能是指存儲在生物體中的能量。
  • 澳大利亞:化石燃料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有待扶持
    【相關新聞】 【能源地圖】印尼:油氣生產衰退,計劃成為全球最大地熱利用國 歐委會公布《清潔燃料戰略》,要求大量增設電動汽車充電站等 集創能技術大成,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教研樓 【能源地圖】泰國:生物質利用取得進展,電力收購推動太陽能發電增加
  • 中國能源安全新戰略明確!建設多元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附全文)
    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嚴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重點提升生物柴油產品品質,推進非糧生物液體燃料技術產業化發展。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發揮電網優化資源配置平臺作用,促進源網荷儲互動協調,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考核和監管機制。
  • 北歐四國能源政策體系及借鑑意義
    近年來,為實現歐盟制定的2020年生物燃料使用佔運輸燃料消耗10%的目標,丹麥下調了對風電的補貼力度而加大了對生物燃料的支持。例如,發電使用與供給天然氣網絡的沼氣可獲得高達15.42歐元/吉焦補貼。芬蘭則充分利用國內豐富的森林資源,走出了一條生物質能利用的成功之路。芬蘭生物燃料的主體為森林廢棄物、人造能源林以及造紙工業的副產品和殘餘廢物。
  • 專訪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新一輪能源變革之下 探索傳統能源轉型...
    他表示,在新一輪的能源變革中,傳統能源有兩個方向可以走:一個是「吃幹榨盡」,升級原有產業,讓其變得更清潔;一個是轉型探索與清潔能源的協同發展。姚錦龍認為,傳統能源不會被新能源替代,而是會找到一個平衡點,找到一個傳統能源將來為新能源服務的一個支點。「我認為怎麼樣把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結合好,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 年產值12億,又一新能源項目落戶麻湧
    12月15日,麻湧舉行東莞氫藍時代燃料電池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麻湧鎮委副書記、鎮長何俊聰,深圳市氫藍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氫藍時代)董事長金曉輝,副總裁王浩參加並見證籤約儀式;東莞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麥偉林,麻湧鎮委委員賴華鋒,深圳氫藍時代高級副總裁吳國平分別代表籤約。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成功研發製造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製造能力,不斷刷新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建成若干應用先進三代技術的核電站,新一代核電、小型堆等多項核能利用技術取得明顯突破。
  • 生物燃料需求增長,煉油廠也開始轉型了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月度報告中表示:「儘管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有在2020-2021年度關閉產能的計劃,但大部分新聲明反映出,在一個遭遇暫時需求崩潰和煉油結構性產能過剩的世界,人們對煉油經濟前景感到悲觀。」
  • 化石燃料雖仍佔主導 可再生能源正強勢來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能源世界網12月10日巴黎報導,《巴黎氣候協定》籤署5年後,化石燃料仍主導著能源格局,但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最為強勁,就連新冠疫情也沒有削弱這種增長。    專注於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的IDDRI智庫的尼古拉斯·伯格曼斯(Nicolas Berghmans)表示,可再生能源:風能在背後——「化石燃料仍佔主導地位,但形勢明顯有利於可再生電力。
  • 樹枝、秸稈、糞便……「古典」能源在中國強勢復興
    在漫長的古代社會,我們今天稱為生物質能的樹枝、秸稈等是人類利用最早、最普遍、最重要的「古典」能源。進入近現代社會,隨著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人類對生物質能的依賴程度和使用比例大幅降低。然而,以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為特徵之一的傳統工業化帶來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人類努力開發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優化、「綠化」能源結構。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全文內容
    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成功研發製造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製造能力,不斷刷新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建成若干應用先進三代技術的核電站,新一代核電、小型堆等多項核能利用技術取得明顯突破。
  • 前三季度我省能源生產消費「綠意」更濃
    華聲在線10月2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彭雅惠)今年以來,我省能源生產和消費加快轉型,「綠意」更濃。今天,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新型能源發電量大幅增長,佔規模工業發電量比重提高;能源消費中清潔能源消費佔比穩步提升。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取得多個世界之最
    白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能源發展取得多個世界之最: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3.56億千瓦、2.1億千瓦、2.04億千瓦、2369萬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120萬處,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充電網絡。
  • 2021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聚焦多變世界下的能源行業
    他分析指出,2020年非比尋常,新冠疫情在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同時,對能源行業也影響巨大。當今能源行業發展呈現四大特點,即碳排放成為能源發展的約束目標,清潔低碳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的轉型方向,數位化成為企業提升效率的必然選擇,人才成為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中國石油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商,形成了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和綠色低碳五大戰略。
  • 【能源地圖】加拿大:石油儲量全球第三,鈾產量滿足全球二成需求
    加拿大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是一個能源大國,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的產量均超過國內消費量,多餘部分則用於出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安大略省於2009年在北美率先實行電力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而且設定了較高的收購價格,大幅推進了省內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建設。     其中風力發電的發展尤為顯著,在2011年年底之前,省內已建設了約200萬千瓦的風電設備。聯邦政府預測,今後風力發電將繼續大幅增加。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2)生物質能  現代生物質能的發展方向是高效清潔利用,將生物質轉換為優質能源,包括電力、燃氣、液體燃料和固體成型燃料等。生物質發電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和沼氣發電等。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5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歐和美國;生物燃料乙醇年產量約3000萬噸,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國;生物柴油年產量約200萬噸,主要集中在德國。沼氣已是成熟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在歐洲、中國和印度等地已建設了大量沼氣工程和分散的戶用沼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