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把天花治好了!

2020-12-25 萌貨說文史

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是安徽省地級市。宣城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文房四寶文化、徽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並存共榮,素有「宣城自古詩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稱。

這裡的敬亭山被譽為「江南第一詩山」,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1945年),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絕一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這裡的謝朓樓,大詩人李白路過之時,寫作了《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並在詩中稱讚謝朓「中間小謝又清發」。從此謝朓樓知名天下。這裡的桃花潭水深碧綠,清澈晶瑩,翠巒倒映,山光水色,尤顯旖旎。唐代詩人李白一曲《贈汪倫》使潭顯名於世,成為歷史名勝。潭兩岸,有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東園古渡、踏歌岸閣、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臺、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這裡不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

胡雪巖: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徵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清光緒九年(1883年),其產業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周轉失靈,受外商排擠,而被迫賤賣,資產去半。最終,胡雪巖被革職查抄家產,鬱鬱而終。

陶謙:

陶謙,字恭祖。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城)人。東漢末年大臣,漢末群雄之一。

陶謙最初為諸生,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刺史、議郎,性格剛直,有大志。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北宮伯玉,任揚武校尉,之後又隨張溫徵韓遂、邊章。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復生產。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陶謙晚年因戰事上為曹操所敗,徐州大半幾乎遭兵禍所害,以致過度憂勞而逝,終年六十三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陶謙被描述成一副和藹可親的老實善人形象,是為參與討伐董卓的諸侯之一。由於曹操來犯,請求孔融、劉備救援。後來病倒,懇求劉備治理徐州。

胡宗憲:

胡宗憲,字汝欽,一字汝貞,號梅林,南直隸徽州府績溪縣人。明代名臣。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進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授益都知縣,屢決懸案,平反冤獄,獲朝廷嘉獎,晉三級。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任餘姚知縣,次年擢湖廣道監察御史。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任宣府、大同巡按御史。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巡按北直隸。嘉靖三十年(1551年),就任湖廣巡按御史。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次年升總督,總制南直隸、浙、福等處軍務,抗擊倭寇。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為幕僚;以俞大猷、戚繼光、盧鏜為大將,制定「攻謀為上,角力為下」和「剿撫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戰方略。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斬徐海,俘陳東,降汪直,斷絕倭寇內應。歷經數年,弭平倭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四十四年(1562年、1565年),兩度因「嚴嵩案」入獄。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胡宗憲死於獄中。隆慶六年(1572年),昭雪,並錄平倭功勳。萬曆十七年(1589年),追諡襄懋。

胡宗憲為官二十餘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於戎馬倥傯中輯著《籌海圖編》十三卷,是書收浙江沿海地形、防務、戰具、倭變、戰事甚詳。另有《海防圖論》、《三巡奏議》等傳世。

施閏章:

施閏章,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後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清初政治家、文學家。

清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侍講,纂修明史,典試河南。 施閏章生性好學,受業沈壽民,博覽經史,勤學強記,工詩詞古文學。為文意樸而氣靜,詩與宋琬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與邑人高詠生主持東南詩壇數十年,時稱「宣城體」。

施閏章性孝友,事叔父如親父,凡親朋故舊求助者,輒賑恤不遺餘力,赴人難如己難,又置義田以贍同族貧困之家。作《大坑歌》、《竹坑歌》告諸長吏,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貧苦眾生者的同情和哀憐,時人呼之為「施佛子」。 著述有《雙溪詩文集》、《愚山詩文集》等十餘種。

梅文鼎: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漢族,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清初天文學家、數學家,為清代「歷算第一名家」和「開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譽為與英國牛頓和日本關孝和齊名的「三大世界科學巨擘」。

梅文鼎畢生致力於復興中國傳統的天文和算學知識,並且推進中西天文學的融合。梅文鼎在著作中,再次闡明了已失傳的古代歷理。傳統天文學中的許多方法,他又寫了《交食》《七政》《五星管見》等書介紹第谷式的西方天文學。梅文鼎在另一部著作《歷學疑問》中,論述了中西曆法的異同,並將許多西方天文知識納入中國古代學術體系中,如他稱西學的「地球寒暖有五帶」,即《周髀算經》中的「七衡六間說」。他自撰的《勿庵歷算書目》有天文數學著作七十餘種,包括數學著作二十餘種。《梅氏叢書輯要》六十卷,其中數學著作十三種共四十卷等。

周紫芝:

周紫芝,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十二年,中進士。十五年,為禮、兵部架閣文字。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後退隱廬山。交遊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檜等,曾向秦檜父子獻諛詩。約卒於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

宗杲:

宗杲,禪師,俗姓奚,宣州寧國(今安徽寧國市)人。號大慧,因曾歸居妙喜庵,故又稱妙喜,南宋高僧。13歲入惠雲寺,次年為衲 於郡中景德寺。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參謁禪師園悟克勤。得園悟許可,與之分座講法,以雄辨聞名。

紹興七年(1137),居徑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滿秦檜投降金人和議政策,被誣與張九成「謗訕朝政」,奪去衣牒,充軍衡州、梅州、福建 洋嶼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復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聞其名召對,賜名 「大慧禪師」,並御書「妙喜庵」三字賜之。後在雲居山唱看話禪,開禪宗參話頭之先。圓寂後諡「普覺」,塔曰「寶光」。

張光藻:

張光藻,字翰泉,安徽省廣德縣人。清鹹豐年六年(1856年)進士,歷任河北曲周、望都、寂縣、邢臺等縣知縣,正定府知府。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任天津知府。

「天津教案」發生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屈服於外國侵略者的壓力,先令直隸總督曾國藩,又派中堂大人李鴻章到天津查辦。張光藻被發配黑龍江,兩年後獲釋歸裡。他以詩抒懷,寫詩三百餘首,歸裡後,輯成《北戍草》和《龍江紀事》上下兩卷。他說:「是非曲直,藻不能辯,天下後世必有代為之辯者。」他相信歷史會為他作出正確的評價。

江希舜:

江希舜,字孺慕,旌德縣人。因祖上幾代從醫,成年後繼承家業,行醫於鄉裡,精於兒科。當時,皖南一帶常有天花疫病流行,感染者兒童居多。一但染上此疾,大多有生命之虞,即便僥倖治癒,也會留下痘疤(俗稱麻子)。可以說,天花在當時是一種人人懼怕,談及色變的瘟疫。雖說民間不斷有人研究預防和治療此病的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大多採用驅神趕鬼的迷信方法,結果是勞命傷財。

就連清代的順治、康熙、鹹豐、同治皇帝也未能倖免,分別染上了這種疫病。在清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天花這種疾病就像鬼魂附體,一直困擾著它,讓它一刻不得安生。江希舜目睹多少活潑可愛的孩童被天花奪去幼小的生命,而無回天之力拯救之,寢食不安。他查閱古代大量醫書,史書記載的宋朝時中醫採取以毒攻毒的方法,將痊癒後的天花患者身上的痂皮,研成粉末,吹進健康兒童的鼻子裡,用來簡單預防天花。這就是說取已經得過天花的人的帶有毒性的天花給健康人,健康人接觸了一定量的有毒物質後就獲得了對毒物的抵抗能力,這種包含了比較樸素的免疫學思想使江希舜受到較大的啟發,儘管這種方法不是很靈,弄得不好還會致人於死,但是,既然前人用過,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了大膽反覆試驗,江希舜終於成功地採用人痘接種法,使眾多的人免除感染天花的危害,還留下了專著《痘疹玄珠》。人痘接種法無疑是中國人民最偉大的歷史創造之一,它造福於全人類並促進了醫學科學的新發展。它為其後國外牛痘苗及減毒菌苗的發明研製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寶貴經驗。可以說,世界人工免疫學的發展也是從中國人痘接種法開始的,江希舜作為其首創者,對人類所作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當然,宣城歷史名人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宣城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汾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面涅將軍」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宋之問:宋之問,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上元進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雄據漢水中遊,歷史久遠,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古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這裡的古隆中風景區,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和其叔父隱居之地。
  • 天門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茶仙」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劉焉:劉焉,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省天門市)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劉焉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 柳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東太后」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廷理:楊廷理,字清和,號雙梧,廣西柳州人,他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於任內設噶瑪蘭廳,趨走海盜朱濆,另外也有「楊廷理敗地理」的臺灣民間傳奇故事。著有《知還書屋詩鈔》、《東瀛紀事》、《議開噶瑪蘭節略》等。闞維雍:闞維雍,原名慶福,號伯涵,生於廣西柳州。
  • 桂林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廣西史上第一位詩人!
    這裡的東西巷,位于靖江王城正陽門前,分別又稱「正陽東巷」「正陽西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宜人,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趙觀文:
  • 來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太平天國「西王」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謝洪:謝洪,字宋勳,廣西來賓市武宣縣東鄉波鬥村人,與兄弟謝澤都是博學能文,宋宣和三年謝家兄弟雙同科進士,被譽為「廣西二賢」,謝家「雙鳳」。在雍正壬子科鄉試兩人同中舉人,陳仁名列第一即解元,陳旭名列第二名舉人,主考官知道了他們是嫡堂兄弟,成績很優秀,為了顯示這次鄉試的榮耀和陳仁、陳旭的才華,有意安排兄弟倆抬榜的巧作,將陳旭第二名舉人排在最後40名舉人而頌之曰:龍頭鳳尾。癸丑科會試於1733年,兩人又同登進士,殿試後,欽點兄弟進士,他們時年27歲,為了嘉獎其才華,皇上特下旨建兄弟牌坊以旌表。
  • 高密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高密三賢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鄭玄: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 東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陽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這裡的橫店影視城,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成為國家重點旅遊景點。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這裡的東白山位於浙江省中部,主峰太白尖位於浙江金華東陽市虎鹿鎮。自古以來為浙中名山之首,是浙中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濫觴於會稽的崇高象徵。
  • 開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明置開平縣,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因原開平縣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這裡的開平碉樓位於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宗炳一生好遊觀山水,不論遠近,他都要前往登臨,晚年因病居於江陵,不能再涉足山水,常常感嘆不已。然而他將平生所遊之地用他的畫筆繪於室內的牆上,雖然足不出戶,卻也似置身於山水之間,時而撫琴彈奏一曲,興趣盎然,不減當年。六十九歲時辭世。
  • 靈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隋末第一名將!
    這裡的函谷關位於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金·辛願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 昌邑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黃藥師」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黃福:黃福,字如錫,號後樂,中書省益都路濰州昌邑縣(今山東省昌邑縣)人。明朝名臣。黃福在明太祖時以太學生出任項城、清源主簿。後遷為金吾前衛經歷,以言政受賞識,被擢升為工部右侍郎。明成祖時任工部尚書。
  • 義烏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義烏史上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馮雪峰:馮雪峰,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曾作為湖畔詩派的表達人物謳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表現人性的愛與美的主題,其中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興致與情趣。
  • 溫嶺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名將!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王居安:王居安,字簡卿、資道,方巖(今屬溫嶺)人,定居黃巖縣城巖魁坊(今郟家巷)。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甲科第三名。任徽州推官10年,後任江東提刑使,國子正太學博士,著作郎兼國史館實錄院編修官。
  • 梅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仇士良: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唐朝時期宦官,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己亥雜詩》、《己亥續懷人詩》、《朝鮮策略》、《治法》、《人境廬集外詩輯》、《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遺稿》等。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詩界三傑」之冠。範荑香:範荑香,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
  • 常州近現代三大名人,一位比一位了不起,最後一位最讓人欽佩!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常州近現代的三大名人,這三大名人為我國的科學文化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很多人卻可能並不熟悉,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官場現形記莊蘊寬莊蘊寬字思緘,常州人,自稱為無礙居士,作為近代中國轉型時期的一位特殊的歷史人物,其一生經歷了二個時代,四個時期,而除了在辛亥革命前後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外
  • 銅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藥王」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柳公權: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谿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傅玄: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銅川耀州區東南)人。魏晉時期名臣及文學家、思想家。 傅燮之孫、傅幹之子。
  • 應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百戰將軍」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蔣作賓:蔣作賓,字雨巖,湖北應城人。著名的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外交官。1902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1905年官費留學日本東京成城學校,加入同盟會。1907年畢業回國任保定速成學校教習。1909年調任陸軍部軍衡司科長、旋升司長。
  • 漢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天下第七、湖北第一」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何羽道:何羽道,原名金榜,學號遠耀。後改名羽道,號翼人。光緒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南河渡藍家嶺(今屬漢川市南河區姜嶺鄉)。世居何家畈北頭,家世艱難,祖父屢受土豪劣紳欺壓,終被迫遷居藍家嶺。
  • 安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金鼎:吳金鼎,字禹銘,山東省安丘市萬戈莊人。幼年家貧,由外祖母供應上學,先後就讀於安丘德育中學、濰縣廣文中學(今濰坊二中)和齊魯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 (清華大學前身)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